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物理课教学目的是什么

物理课教学目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6-18 17:56:19

㈠ 什么是物理课

仅供参考---

物理课是中学学科科目。欧洲一些国家的学校从17—18世纪起先后设置。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认识水平讲述物理的基础知识。中国中学正式开设始于1902年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为四年制,第一、第二学年设物理课。1922年实行新学制后,各年级设置年限、时数有所变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学物理改为从初二到高三连续学习5年,教学时数亦有增加。其教学目标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1]

1942年的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常见之简单物理现象;(2)养成学生观察自然界事物之习惯,并引起其对于自然现象加以思索之兴趣;(3)注意训练学生运用官能及手技,以增进其日常生活上利用自然之技能。高中物理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了物理学中简单原理,并能应用以解决日常问题及说明常见现象。(2)注重训练学生运用官能及手技,以培养其观察与实验之才能。(3)使学生略知物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及国防生产之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对教学目的作了规定。



㈡ 高中物理课程的总目标

高中物理课程总目标提出:“学生要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有一定的质疑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物理学的定义与性质:

物理指事物的内在规律或道理。也指一门自然学科。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它的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它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

物理学的性质:简洁性:物理规律的数学语言,体现了物理的简洁明快性。如:牛顿第二定律,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对称性:对称一般指物体形状的对称性,深层次的对称表现为事物发展变化或客观规律的对称性。如:物理学中各种晶体的空间点阵结构具有高度的对称性。竖直上抛运动、简谐运动、波动镜像对称、磁电对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称、正粒子和反粒子、正物质和反物质、正电和负电等。

㈢ 如何确定中学物理课程目的和目标

初中物理课程目标
课程总目标是使学生:
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
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
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
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初步认识机械运动、声和光、电和磁等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了解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3.初步认识能量、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机械能、内能、电磁能以及能量守恒等内容.了解新能源的应用,初步认识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4.初步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5.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6.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4.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5.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6.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4.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5.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6.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7.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㈣ 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是现代教学理念和新课程观的具体化,倡导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范式,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关键。那么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怎么设计?下面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一

由教学目的向教学目标转变

1.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比较

教学目的是传统教学设计中由教学参考书的编者制定或者由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制定的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是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由授课教师制定的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①理解振动图像的物理意义;

②利用振动图像求振动物体的振幅,周期及任意时刻的位移;

③会将振动图像与振动物体在某时刻位移与位置对应,并学会在图像上分析与位移有关的物理量.

2.振动图像演示的基本实验方法:

观察沙摆演示实验中拉动木板匀速运动,让学生学会这是将质点运动的位移按时间扫描的基本实验方法.

3.渗透物理思维方法教育: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让学生知道实验是研究物理的重要基础.摘自《高中物理教案(一年级)》杨宝山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简谐运动图像的得出过程;

②知道简谐运动的图像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

③能说出简谐运动图像的物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当堂都能从给出的简谐运动图像上观察判断出振动的振幅,周期及质点在任意时刻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②在课堂上学生能从给出的简谐运动图像上正确判断质点运动情况(如位移、恢复力、加速度、速度的大小及方向的变化趋势);

③在课堂上学生能根据老师给定的一个简谐运动(已知振幅周期、初始位置等条件),绘出其运动图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学生能够感受用图像表示物理现象的思想方法;

②学生能够领悟正弦(余弦)图像中的对称美、简洁美,增强学习兴趣;

③学生能够自主、积极、热情地参与小组学习讨论,敢于想象,发表自己的意见;

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作者自己拟定).

2.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比较的本质及意义

我们之所以要提出将传统的教学目的转化为教学目标,其理由或目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以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从根本上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

第二,在设计和规定教学基本要求的同时,给部分学生以充分发展的空间,课程标准只有下限,没有上限,下限是绝人多数学生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自由发展,对有些问题的研究,学生完全可以超越课程标准。

第三,增强教学设计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教师对照教学目标,检查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否使学生达到要求。

第四,有利于对教学或者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测量和评价,有利于其他教师、教学管理部门按照教学目标,评估教学效果。

因此,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不同,其实质就是两种教学观、教学理念的区别,具体表现在:一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谁?二是课堂教学的归属是什么?三是教师的角色如何重新定位?

3.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基本的范式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和颁布,我们必须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其中首要的一项就是,要学会科学地设计课堂教学目标,如何科学地制订并叙写课堂教学目标呢?

“要清晰而明确地表述课堂教学目标,在叙写时至少应包括行为和内容两个方面,既要指出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要言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领域和内容,这样才能明确指出教育的职责是什么,而且,所用的行为动词必须能对所表述的具有不同特征的行为做出区分,必要时要对行为动词进一步下定义;内容方面也同样,最好不要用一些概括化的表述方式,如‘学会解应用题’,等来叙写”。

根据马杰和加涅的行为目标理论与技术,结合参考文献所讲,一般认为,一个完整、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四个要素,即行为主体、行为活动、行为条件和行为标准。

行为主体――即学习者――教学目标的设计,其行为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规范的行为目标开头应是“学生要……学生应该……”等。

行为活动――即用行为动词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写出、列出、认出、记住、辨别、比较、对照、绘制、解决”等。

行为条件――即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根据地图……看完全文后……等,对条件的表述有四种类型:一是允许或不允许使用手册与辅助手段,如“可不可以带计算器”;二是提供信息与提示,如“给出一张中国行政地图,能标出……”三是时间的限制,如“在十分钟内……”;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要点”。

行为标准――即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于评测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至少写出三个事例”、“百分之九十九的全对”、“完全无误”等。

例如,根据知识分类学习论,“力的图示”是一节以智慧机能为主要目标的课,这里的智慧技能是利用力的三个性质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概念为给定的受力现象做出图示,因此,本教学目标可陈述如下:

目标1:能说出力的三个要素。

目标2:对提供的实例,能用力的三个要素来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目标3:对提供的实例,能用力的图示法做出正确的图示。

其中,目标1是对力的三个要素了性质认识的陈述性阶段;目标2是力的三要素了概念少的综合运用;目标3是力的三要素加上图示规则的综合应用,三个目标、体现了智慧技能学习的层次性、阶段性,而且有助于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

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二

由传统的备课写教案向课堂教学设计转变

1.传统的教师备课写教案与现代教学设计的比较

教学设计是现代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的中介与桥梁,与教学改革相伴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过程为对象,为教学实践提供一种策略、实施方案、或操作规程,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传统的教师备课,是以教案为标志的,教案的编制又按照统一的模式突出“三备三写”,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和写“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始终捍卫着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观念,守着自己的传统经验不敢放手,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想,认为“我都给你讲了多次,你还不懂?”学生的知识是教师给予的,教师传授多少知识信息,学生就应该获得多少知识信息,完全忽视了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自主建构,没有意义的建构,不是有效的教学,有的学校更是将教案统一标准或模式,要求同年级同学科任课教师之间,要统一计划、统一内容、统一目的、统一方法、统一评价等,更是把教学活动的主体一一学生放到了脑后,作为一种没有生命的知识容器,完全失缺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的足够关注。

2.倡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指导教学实践的一门教育实用技术,是联系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其中,教学目标设计又是教学设计中的关键一环,课堂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活动将要预期达到的结果,对教学活动起着导向、激励、调节、检测、评价的作用,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只有确定了科学、合理、良好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才有意义,实现有效的教学才会成为可能。

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三

由教学目标向学习目标转变

要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实施,一方面需要广大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精心设计出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以学期为时间单位,以一册教材为内容单位,教师精心设计、制定的,教学目标要细化到每个单儿、每节课,它既包含知识与能力,也包含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每个学校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在教研组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制定出本学校、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在统一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长以及学生的情况,将教学目标更加细化为教学目标的落实打下基础,在制定学期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防止不顾学生情况的“闭门造车”现象,也要防止片面强调教学个性而由教师随意制定教学目标的“各自为政”的倾向。

另一方面,应该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而制定的、让学生通过学习达到的结果或发生的变化。在过去,教学目的只有教师自己知道,教学、评估等主动权都操持在教师的手中,现在的教学目标制定出来后,也不能只有教师知道,如果教学目标只停留在教师的备课本上,只有教师知道学生应该达到的要求,而学生本身处于盲目的状态,学生就不能够知道自己应该通过学习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就无法进行自主的学习和发展,只有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让学生切切实实明确自己应该达到哪些要求,学生才会掌握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权,教师应该给学生讲明学习目标的重要作用,对学生进行指导、跟踪调查访谈,进行个案研究,督促学生学会利用学习目标,检查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使他们真正步入自主学习的轨道。

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如何展示,何时展示,既是一项教学技术也是一门教学艺术,此处不在赘述,设计好评价程序和工具,是落实教学目标、检测学习目标的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过去,我们将命制试题看成是一项比较简单的工作,缺乏科学的程序,更缺乏考试后的科学分析和反思性总结,不论是用什么试题来考试,我们都将学生的成绩作为对学生评价、排名的最主要依据,而很少有人去质疑试题本身是否科学,更没有人去研究这套试题的效度和信度如何。笔者认为,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加强评价工具或标准的科学化。

测评工具和程序,应该包括课堂检测工具,单元检测工具、期中期末阶段检测工具以及这些工具所测出的结果各占什么地位、怎样进行测评、如何分析测评结果等内容,评估工具的设计应该严格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使评价工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在检测之后,要对检测工具进行信度和效度的分析,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标准差,看到分数分布的离散程度,对教学进行及时的反思,根据试题中具体的题型、题目,进行科学的归因分析,找出自己教学的不足,以及今后的对策。

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四

课堂教学目标的操作意义

1.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最低要求

教师应该在充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状态和能力水平,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绝大多数学生确实能够达到的目标,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和能力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掌握,和过去相比我们要考虑如何适当地降低要求,如果要求过高,学生不能够达到就会使教学目标落空。

2.教学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

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仅仅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仅仅对所学知识进行初步的了解,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达到掌握的程度,许多学生在课后还有一个巩固、消化、运用的过程,只有经过多次的反复和强化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所以制定教学目标时可以高于本节课课堂教学能够达到的要求,但是在评价过程中不能用这样较高的要求来评估教师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要依照循序渐进的原理。

3.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既全面又兼顾重点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兼顾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纬度,但是,由于每节课课程内容的不同,教师本人的特点不一样,所以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有所侧重。

4.掌握好目标设计的层次性

有些知识或技能要求学生掌握,有些知识只需要学生理解,有些知识需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我们要根据每节课的具体情况,精心制定各种层次的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就是要能够比较准确地说出来、写出来。一般来说,重要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重要的物理事实,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表达出来:有些具体的物理现象或某些物理概念,只要求了解就可以了。所谓了解,就是知道大致内容,能够达到再认的程度;有一部分知识,需要学生进行分析、概括、归纳、综合、梳理线索,这属于知识运用的范畴,它更强调知识之间的联系,强调在知识的加工整合过程中实现创新。

在情感教学目标中,分感受、确立或树立、培养和强化等几个等级。感受,就是接受某种情绪体验,受到耳濡目染;确立或树立,就是使学生建立一种全新的道德认识或行为;培养和强化,要使学生在已有的道德认识、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生一定量的变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变化,是教学中最难以测量的部分,但是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表情、态度和学生的行为、作品等表现出来,可以用观察法、作品分析法、调查访谈法等进行评估。

5.如何判断或确定课堂教学是否达到了目标

课堂教学只能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方面,不可能完全达到目标设计的所有要求,所以,必须谨慎地进行评价。

可以进行多次测评,看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教学目标,不仅是课堂教学中要达到的要求,而且应该贯穿到课后的复习以及学生自我发展完善的过程中,有些教学目标,学生虽然在课堂上达到了要求,但是不一定在课后巩固、掌握;有些教学目标,虽然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掌握,但是,学生可以在课后通过自学、复习、练习而达到要求,所以,我们应该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标准设计出评价工具,真正使评价工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㈤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利用课堂时间。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鲁科版初中蚂隐仔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密度社会生活》。学生通过学习前三节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对物体的质量这一属性和物质密度这一特性有所了解,并且已经学会了使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物理的质量和体积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方法积累。而这一节课恰是讲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理论联系实际且应用于生活的实践性课。为此,我采用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再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实验性课型。实验过程中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各自课题,加深合作交流的意识。此外,这节课也对学生的闷汪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具有培养功能。

二、学情分析:

从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个科学探究的素养,他们从事物的对立统一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解释和论证事物或现象间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在学习密度的知识后也期望继续研究并且去解决一定的生活问题。所以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注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再通过猜、想、分析、实验、推理等手段来处理问题,层层深入,最后通过学生动脑分析、动手操作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还会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物理、运用物理的自信心。

从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上来看,虽然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知识,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测量工具名称,但在对知识原理的理解程度还不够深刻,有些测量工具仅是通过多媒体见过其形,没有真正的去实践过,有些没有见过的材料也只有合作交流,猜想其作用,所以在这一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适应的加以引导教给学生使用工具的方法,利用测量数据分析问题的思路,并对实验操作及结果进行适时分析。

三、设计理念

做到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倡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教师在这节课打破教材结构,合理重组内容,使整个课堂既充实、严谨,又增强了科学性。教师善于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呈现出情理相济、动静相成和谐美。在教师的组织下,全体学生和教师一道积极的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时地对学生进行点评。给获取成功的携银同学以祝贺,给遇到困难的同学以指引,给失去信心的同学以支援。

教师深挖本节课所能体现的各个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这节实验活动课的内容就是依靠实验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常规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难题”,教师利用这些“难题”来启迪学生思维,帮助其自发学习、自主探究、自行获解,实验中发挥一个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培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困难、战胜自我信心,与此同时,学会与同学共同交流获取知识。

四、设计思路:

1、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过程与方法:学会系统地整理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量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探究活动中,受到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的熏陶,培养他们创新的精神、实践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2、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都是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突出与突破的方法是利用组间合作与汇报交流来实现。

3、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按照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评价、评估,完成本节内容从现象到理论的过程,得出每一个问题的初步结论,并总结出每个情境中使用的方法。

合作学习:学生组内合作与集体合作是这一节课呈现的主要方式,充分利用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与智慧,积思广仪、众志成城。合作学习贯穿了教学的始终,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进行影响与渗透。

4、学法指导

在进行课程探究前,针对学习未知的方法、没有接触到的(自制教具)材料给予适量的方法提示;在进行课题研究时,鼓励实验方法的多样化,对于明显的思路和操作错误及时指导;在课题探究结束后,和学生一起对实验中的知识与方法进行总结归纳。

五、实验前的准备

教师根据实验可能用的器材进行相应的实验器材准备,并与实验管理员协调好,上课时一同协助提供学生所需器材。对实验室中没有的一些器材提前作好收集和准备,如大塑料可乐瓶、铅球、保鲜膜、油漆、木锯、废旧的课桌、台秤等。由于本节内容较多,所以可以进行适当的调课连着下午第四节的活动课进行两节课较好。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这段时间学习了三个重要的物理量:密度、质量、体积,请问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三者的关系呢?

生:三者的关系可用一表达式来说明:ρ=m/v

对于同种物质,它的密度不受m和V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表述给予表扬,同时指出他们所述之处的不足,物质的密度受到状态的影响。)

师:我们还学习了测量质量和体积的仪器:天平和量筒。请哪位同学来描述一下,器材使用时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生:(描述使用方法,找几位同学补充,使表达更完整。)

师:课下我有几个问题,请大家帮助我来解决,每个实验小组都选择了一个探究课题,采用各种方法进行了探究,然后向同学们进行陈述报告。

(二)课题选定和探究方案制定

教师依据学情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划分,每组大约十二三个人,全班共划分为四个小组,然后采用抽签的形式进行探究课题的选择。然后小组内进行课题的研讨并制定实验方案,老师巡回观察,并适当的进行指导。

探究课题:

1、铅球是铅做的吗?

2、测砖的密度

3、测课桌体积有多大

4、测量方糖的密度

(三)实验探究和汇报

各组制定完毕探究方案之后,根据方案进行相应的器材选择,完毕之后,按顺序各小组进行实验方案的汇报并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

第一组:铅球是铅做的吗?

学生甲:我们从器材桌上选择了一个铅球,上面标的是6斤的铅球,为了得到精确的数据,我们在课下用台秤测量了一下,其质量为2.9kg。

学生乙:(板书)m=2.9kg。

学生甲:在测量铅球的体积时,我们遇到了一个难题,没有合适的量筒,于是我们使用了水槽,把铅球放入水槽中,用烧杯向水槽中注水,直到水没过铅球,用粘贴纸在此处作一标记。

学生乙:在学生甲的描述下进行操作。

学生甲:将铅球取出,水面下降,然后用量筒向水槽中注水,直至再次达到标记,记下注入的水的体积,即铅球的体积。

学生乙:(板书)V水=V铅球=0.38L

学生甲:根据可计算出铅球的密度,密度表中ρ铅=11.3g/cm3。

学生乙:(板书)ρ球<ρ铅

学生甲:通过测量和计算,我们澄清了一个事实,铅球的基本成分是铁,而不是铅做的!请同学们对我们的实验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丙:有一种更直接的方法:测量铅球的体积,利用墙角、直尺和三角板直接测出铅球的直径d,根据球体的积公式进行计算。

学生丁:为测量球的体积,我对实验器材进行了改进。自制量筒,利用直径足够大的透明塑料瓶,去掉顶端较细的部分,在瓶的外壁贴一张纸条,用标准量筒量好100cm3的水,倒入瓶内,在纸条上画出液面的位置,再用量筒倒入400cm3的水,作标记500cm3,将二者之间进行平分,用自制量筒测出铅球的体积。

师:大家太棒了!每个同学的想法都非常有创意,让老师受益匪浅,尤其是自制量筒。下面,哪组同学再为大家作一次汇报?

第二组:测砖的密度

学生甲:我们探究的课题是:测砖的密度。用天平直接测量砖的质量m。

学生乙:(板书)m=60.5g。

学生甲:用量筒测量砖的体积时,我们发现砖放入水中时,砖具有吸水性,这样测出来的砖的体积偏大。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在量筒中倒入一定体积的水V水,让砖头吸饱水之后,再放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由此计算砖的体积。

学生乙:(板书,演算)V水=20cm3 V=60cm3

V砖=V-V水=60cm3-20cm3=40cm3

学生甲:也许我们的办法不是最好的,让大家提出更巧妙的办法。

(学生进行一番激烈的讨论,由学生代表发言,对改进的方法进行表述)

学生丙:砖吸水后会膨胀,同样体积会变大,为了克服砖的吸水性,我们采取在砖的表面涂层油漆或包一层保鲜膜的方法。

学生丁:我在想,我们为什么不测量整块砖的密度呢?这样,我们可以用直尺直接测量砖的长、宽、高。计算出整块砖的体积。

第三组:测量方糖的密度

学生甲:我们的探究课题是:测量方糖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测出几块方糖的质量m,然后除以方糖的个数n,求出一块方糖的质量。

(板书)

学生甲:在测量体积时,我们想到一些方法来克服糖溶于水的问题,如包上保鲜膜等。后来我想起妈妈在沏糖水时,糖达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溶解了,于是我们就想到用不再溶解糖的糖水来测方糖的体积,实验中由于一块方糖体积较小,测量时误差较大,所以我们测量出几块方糖体积,再除以方糖的个数,求出一块方糖的体积。

学生乙:(进行操作,板书)V糖水=20mlV=25ml

学生丙:我有一个更好的方法来测方糖的体积,糖溶于水,但是糖不溶于油啊,如果我们用油来测体积,就避免了糖溶于水这一问题。

师:大家的方法都很好,尤其是用油测方糖的体积,更让我们有新的思路。

第四组:测课桌体积有多大

学生甲:我们的探究课题是:课桌的体积有多大。我们利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这一点,采用测样本的方法,取和课桌一样的木料来测密度。我们先用台秤测一张课桌的质量m1,用天平测小木块的质量m2

学生乙:(板书)m1=15kgm2=28g

学生甲:在量筒中倒入一定体积的水V1,将木块放入量筒中,它在水面上漂浮,用铁丝将木块压入水中,读出体积V2,计算木料的体积V样本。

学生乙:(操作并计算)V1=40cm3V2=80cm3

V样本=V2-V1=40cm3

学生丙:在测木块体积时,用铁丝将木块压入水中不易操作,我有一个更便于操作的方法:

1.用细线将一石块系在木块下。

2.将量筒倒入一定体积的水V1。

3.将石块先浸没在水中,读量筒中的示数V2。

4.将石块和木块一起浸没在水中,读出量筒中的示数V3。

5.木块的体积V=V3-V2。

(四)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评价

今天我很受感动,从同学们的身上我深刻体会到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不断探索勇于克服困难的态度,同时,大家也教会了我很多新的方法,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所收获。当然大家在实验操作中可能有些地方不够规范,例如:胶头滴管的使用。我相信经过大家的不断努力,会做得更好。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

2、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的电压。

3、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用“变量控制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尝试用图象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教学重点】

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变换式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中,用图像法分析实验数据和对实验结果的评估。

【教学准备】

电源(干电池)、开关、导线、定值电阻(5Ω、10Ω、15Ω)、滑动变阻器(20Ω、1Α)、电压表、电流表、学生实验报告单(课前发给学生)。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教学法、分层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类比教学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及创设情景

1、播放多媒体课件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教师调节声音的强弱。

2、[教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教师是通过什么方法改变声音的强弱的?

[学生]:老师是通过旋动音量开关改变声音的强弱的。

[教师]:你知道为什么通过旋动音量开关可以改变声音的强弱吗?

[学生]:可能是旋动音量开关改变电流的大小改变了声音的强弱。

[教师]: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进行新课

(一)、实验探究: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教师]:请同学们先回忆电流是怎样产生的?电源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源是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教师]:请同学们再回忆电阻的概念。

[学生]:电阻就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教师]:请同学们对比水流的大小与落差和阻力的关系猜想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板书]猜想1:“电流大小可能与电压有关,可能是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猜想2:“电流大小也可能与电阻有关,可能是电阻越小,电流越大。”

猜想3:“电流大小可能与电压和电阻都有关,可能是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教师]: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科学探究的下一个环节是什么?

[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篇3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滑轮二个、铁架台、细绳、钩码、测力计。

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一套。大滑轮一个、粗麻绳二根(组装动滑轮、拔河用)。挂图或幻灯片三张(旗杆上定滑轮图;吊车上定滑轮、动滑轮图;滑轮组示意图)。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谈话:你知道旗杆上有个什么装置,能帮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及种类

(1)讲解:

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出示滑轮、讲解)

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板书课题)

滑轮有二种,(出示滑轮组示意图)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

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绳子拉着,与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

2、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作用

(1)讨论:你认为旗杆顶上的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实验1(定滑轮不省力)。

①演示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②学生分组实验(绳子两端各挂钩码)

③学生装汇报实验结果。(绳子两端各挂1个钩码,保持平衡)

④讨论:说明什么?(说明不省力,也不费力)

(3)讨论

谈话:既然定滑轮没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杆顶上安装它必然会有其它作用,你知道什么?(分组讨论 后汇报)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工作方便。

(4)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定滑轮虽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必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3、指导学生认识动滑轮的作用

(1)讨论:动滑轮有什么作用?(教师希望学生能提出动滑轮工作不方便,动滑轮能省力。)

(2)演示实验(游戏:拔河)。

(在墙上固定绳子的一端,组装动滑轮让一名弱小同学,利用动滑轮作用与一名有力同学拔河,弱小同学胜。)

(去掉动滑轮装置拔河弱小同学败)

游戏后教师质疑:这是为什么呢?

(3)实验2(动滑轮省力)。

①分组测量提起一个钩码和一个滑轮时所用的力。

测量后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记录下来。

②分组实验。(要求学生独立组装独立操作。)

③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记录下来。

④讨论:通过以上研究你认为动滑轮有哪些作用?(动滑轮有省力的作用)

4、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组的作用

(1)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填出课本P48结论)。

(2)讨论:定滑轮、动滑轮各有什么优点?各有什么缺点?

怎样使用才能把两种滑轮的优点结合起来既省力又方便?

(3)分组实验:学生独立组装滑轮组实验。

(用钩码实验时教师 要注意动滑

(4)教师小结:把定滑轮及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的装置叫滑轮组。滑轮组就可以发挥定滑轮和动滑轮各自的优点。

(学生填写P49结论)

(三)巩固

提问:吊车上都用了哪种滑轮?它有什么作用?(出示吊车图)

(四)布置作业

观察你的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滑轮?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篇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简单电路在生活中的运用实例、

2、会根据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简单电路的结构、

3、通过简单电路的设计和线路连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简单电路设计的思路和具体方法,设计电路是难点,实验中的难点是如何正确地连接电路。

三、教学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和交流生活中采用简单电路的实例、

四、教学仪器

天鹅城堡电路模型 学生实验电路元件(包括两节电池、两个单刀开关、一个灯泡和灯座、一个蜂鸣器、六根导线)

五、教学程序设计

1、引入

迪斯尼城堡大家都听说过吧?!它的原型取自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新天鹅城堡,这是新天鹅城堡的模型。这么庞大的建筑,要看管起来相当困难,为此,我们今天就来为新天鹅城堡设计一个报警系统。

2、主要内容:报警电路设计和学生连接实验电路图

例题:设计报警电路

闭合报警系统的开关S时,指示灯亮,报警铃不响;当不速之客进入大门时,报警铃响。

以天鹅城堡报警电路为例,介绍简单电路设计的步骤分为五步:第一步是分析需要哪些电路元件;第二步是分析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第三步是判断开关和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第四步是画出电路图,再连接电路图;第五步是对照检查。

在学生画出电路图后,对电路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对称性和对应性为原则,对学生电路图进行优选和评价。还应对例题的设计思路重新梳理,弥补学生设计电路时思维和认识上的不足。

在学生实验前,应先强调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①这是一个蜂鸣器,红色导线这端是正极;②连线的过程中开关要一直处于断开状态;③接线时,先摆位,再顺次连接;若遇到并联时,先连接其中一条支路;要试触。

在学生实验中应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指导,可以让已完成实验的同学去帮助实验未完成的同学完成实验,使学生课堂上的时间能够充分利用。

3、课堂练习:安全带未系提醒电路

45秒的公益广告《Heaven can wait, belt up!》讲述了安全带的重要作用,因此,安全带未系提醒电路具有保障生命安全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驶时,驾驶员必须使用安全带,安全带未系提醒功能电路的原理是:①司机坐在座位上,相当于闭合开关S; ②系好安全带,相当于闭合开关S1; ③当司机坐上座位,若未系好安全带,指示灯亮;若系好安全带,指示灯熄灭。请根据以上要求画出电路图。

六、小结

对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结。

七、思考题:

车门未关提醒电路

汽车仪表盘上都有一指示灯,用它提醒司机车门是否关好.四个车门中只要一个车门没有关好,该指示灯就会发光,请设计电路图。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学工具

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观察木块、小车的运动状态,思考并评价这两个力的作用成效。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二、进行新课

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4。1-1中力做功和14。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

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

(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三、功的计算

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板书:功的计算公式:

功=力×距离W=Fs

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1焦=1牛o米(1J=1Nom)

出示例题,启发学生分析计算。

四、功的原理

1、启发学生提出探究的话题:使用机械是否省功。

2、指导学生探究实验。

3、分析实验数据,启发学生讨论归纳出功的原理

提出问题,猜想。在教师的启发下,设计实验方案,并在实验基础上进行分析、论证。

请学生谈自己知道本节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内容及对本课的感受,教师进行情感激励。

五、布置作业

估算一下你上楼到教室时,克服自身重力做多少功?

各小组进行本节课的评估与交流。

课后小结

不论是否考虑机械本身重,使用机械要省力就要多费距离,要省距离就必须费力,要想既省力又省距离是不可能的。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这就是功的原理。

㈥ 物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有哪些

㈦ 物理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在早些年的教学大纲中提到“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从事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要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要鼓励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要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中学物理教学应该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学中学生能接受的最常用、最基础的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包括升学和就业两方面的需要)和参与现代生活打下基础.

在中学教学中应多穿插一些生活中的一般常识的解释。因为物理的终极目标就是来量化解释世界。(法国皮埃尔·迪昂在他的《物理理论的目的和结构》中提出的观点)而在中学知识中加入一般常识的作用是扩大学生眼界,奠定广泛基础,也包括一些在物理学中地位重要、富有生命力而因中学生接受能力有限不得不降低要求只作一般性介绍的知识.例如,初中阶段学习的机械运动、机械效率、乐音、噪声、球面镜、透镜、热机、电动机、发电机、家庭电话、安全用电、原子、原子核、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高中阶段学习的超声波、静电的防止和应用、电磁波、波粒二象性、天然放射现象、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等,都属于一般常识.这类知识一般只要求学生对事物和现象留下初步印象,知道其要点或大意,在再次相遇时可以加以识别,一般不需要给出定义,更勿须进行推理和论证.
/////////////////////////////////////////////////轻轻家教,你的家庭教师 app.changinge.com

㈧ 试讨论物理习题教学的目标有哪些

1.当前的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物理教学的目标过分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加之教育评价体系的片面性,导致物理教学中片面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多的关注竞赛或升学有望的学生,而忽视了面向全体学生以及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全面发展:只重视知识的具体结论而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联系实际“只热衷于题海战术”的应试训练,而忽视了物理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功能;只重视解题规律与技巧的教学,而忽视了物理思维方法与科学精神的教育。从而使科学教学中的物理教育退化为赤裸裸的知识传授,甚至演化为解答物理习题规律和技巧的讲练。

2.物理教学现状与物理课程目标的偏差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教学应遵循科学教育的规律,这个问题古今中外的教育理论都有大量的阐述。我国古代“四书”中的《大学》所说的“格物致知”,就是指从探究事物中得到知识。构建主义的认知理论也强调科学教育要重视探究问题而不只是了解问题的答案;是批判性思维而不只是记忆;是在情景中的理解而不是机械的获取信息;是促进合作学习,而不是无益的封锁和竞争、也就是说,只有让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问题的探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达到启迪智慧、理解知识、掌握方法,从而在参与认知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但目前中学物理教学的现状却存在着以习题讲练为核心任务的现象,在草草的灌输结论性知识后,以大量的习题充斥物理课堂;以学生在物理习题的演练过程中的频繁失败体验,换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这不论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与物理课程目标有着较大的偏差。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既有升学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也有物理教育工作者自身对物理学本质理解上的偏颇,更有我们对物理教育功能认识的片面性。

二、物理教学与习题讲练的关系

物理教学不讲练一定数量的习题是不行的,然而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讲练物理习题决不是理解、巩固和应用物理知识的全部内容,更不是物理教学的全部内容。那么,讲练物理习题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和作用呢?习题的讲练与物理教学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1.物理教学不能离开习题的讲练

学习物理离不开习题的讲练,这是一个毋容置疑的事实。教学中通过习题的讲解,使学生学会做物理习题,而学生练习解答物理习题对学习物理有如下几方面的积极作用。

(1)巩固、深化物理概念和规律

学生在新授课上学习了新知识,初步掌握了所学的概念和规律,但在理解上往往只是表面的、片面的、孤立的,并不是一次课就能很清楚、全面地理解它们的意义和实质,成为巩固的知识。同时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是基本知识,只有通过对适当的具体物理练习题的解答和广泛的实际材料结合起来,才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完善对概念、规律的理解,才能防止在认识上的片面性,对物理知识的表面认识才能深化。

(2)活化物理知识,扩大知识面

学生在通过对适当难度综合题的解答过程中,有助于知识的活化。由于综合性的物理习题一般涉及的物理过程较长、情景较复杂,因此要求学生必须灵活运用概念、规律进行分析、综合、判断,从而使平时所学的知识变活。对综合性习题的练习既是活化物理知识的过程,同时由于物理知识和实际材料的大量结合,也是拓宽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的过程。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①物理定律和公式多用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表示,而物理习题一般就是要以物理规律为指导,运用数学工具来解决具体问题。因此通过解题的训练,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了解物理现象间的内在联系。

②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时,必须做好两个转化,即先将物理问题根据物理规律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将数学问题按表达式各量的物理意义转化为物理问题。学生只有在通过对具体物理问题的解答练习中,才能掌握这种“转化”的方法,而只有这种方法掌握了,才能谈得到具有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所以“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实质就是“转化”的能力,这是必须靠具体解答物理习题才能达到的。

(4)教学效果信息反馈的主渠道

通过学生解答练习题,师生可以及时了解学习的效果。整个中学物理知识中有许多重点和难点,但这些难点又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随学生的实际经验、智力状况和原有知识水平等因素的不同而变化。所以教师为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就要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理解、掌握情况,这单纯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察颜观色”和简单的提问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学生通过具体物理练习题的解答,充分暴露出在理解、掌握知识与方法中的问题,使教师能适时地捕捉教学信息,准确地抓住学生学习中问题的症结,才能对症下药,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教学补救,以铺平进一步教学活动的道路。

综上所述,学习物理过程中讲练物理习题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和反馈教学效果信息方面,有着显赫的地位,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

2.物理习题的讲练并不等于物理教学

物理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求物理教学在落实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使学生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在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物理问题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通过学习物理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体验探究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培养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而这样全方位的三维目标,通过传统物理习题的讲练是很难得以全面实现的。

所以要切实落实三维目标,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讲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经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与假设、进行科学探究等认知过程,以交流合作的形式参与认知学习内容,通过这样的认知活动,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基础物理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体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在相互启发和补充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尊重他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些显然是通过传统物理习题所难以实现的。

同时,我们的教学内容也不应只是枯燥呆板的罗列概念、规律或公式,更不应是一些没有实际背景的模式化的物理习题的演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就是倡导物理教学应从学生身边熟悉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开始,从常识走向科学、探索和认识物理规律,并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和研究方法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起来,体会物理科学知识与方法在人类社会实践中的应用,从中使学生能关心生活、关注社会。只有在广泛的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才能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科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从中渗透科学价值观的教育。这显然也是通过传统物理习题讲、练难以完成的教学目标。

可见,要全方位的落实物理课程的三维目标,就必须从物理学知识与技能、物理学研究方法和物理学文化这三个不同的侧面来考虑物理教学的内容与教学方法,仅靠大量的物理习题的讲练是学不到真正的物理的。

3.大量的习题讲练对学习者的不利影响

我们不能以物理习题的讲练来代替正常的物理教学。如果过量、过难的讲练物理习题,还会对物理教学带来负面的影响。

(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不到真正的物理

如果过量的进行物理习题的讲练,势必剥夺了学生参与认知物理科学的时间与机会,特别是过量的讲练那些模式化的物理习题的过程,将会导致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只是在进行着没有太大实际意义的演绎或推导。久而久之,物理学在学生头脑中积淀下来的就只是一些抽象的名词和符号,使学生只能看见物理学中的“孤立的树木”,而不能领略到物理学“森林”的美妙与和谐。这不仅会导致学生不能学到真正的物理,就从应试的角度看,由于学生对物理的感觉只是抽象的概念、公式、符号和模型,而缺少理解、应用物理学知识所必须的实际背景、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支撑,也很难应付千变万化的物理习题。

(2)繁、难、深、怪的习题,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影响终身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十分钟情于物理科学的学习,并具有独特的天赋,这是一个人所共知的事实。然而,他在《自述》中写到“人们为了考试,不论愿意与否,都得把所有这些废物统统装进自己的脑袋。这种强制的结果使我们如此畏缩不前,以致我在通过最后的考试后,有整整一年对科学问题的任何思考都感到扫兴”。那些思辨游戏式的繁、难、深、怪的物理习题就是爱因斯坦所说的“废物”!面对那些繁、难、深、怪的物理习题,爱因斯坦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的学生呢!

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能否持久,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二是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二者缺一不可。

教学中繁、难、深、怪的习题,通常会使学生饱尝失败的苦涩。因此,过量的讲练这类习题,将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特别是在没有让学生充分参与认知过程的基础上,盲目的“抓紧时间”进行习题的讲练,与其说是让学生在“实战”中吸取经验教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不如说是在不断的碰壁中摧毁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自信心和求知欲一旦丧失,还何谈什么终身学习与探究的兴趣呢?

三、如何更好地发挥物理习题的教育功能

既然学习物理不讲练物理习题不行,而只注意物理习题的讲练又不能学到真正的物理。那么教学中应如何更好的发挥物理习题的教育功能呢?

1.物理教育工作者需要更新观念,全面理解物理课程的目标

首先,物理教育工作者要更新观念,不能狭隘的只关注一次升学考试这一角度,而应站在提高未来社会公民科学素质的角度,理解科学教育的目标和物理教学工作内容。我们既要引领学生去认知物理基础知识,又要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研究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时还要在这些知识的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只有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文化这三个角度全面理解物理课程目标,才能适时、适量、适度的用好物理习题,才能搞好物理教学,才能使学生学会真正的物理。

2.物理教育工作者需要有良好的文化素养

要切实全面落实物理课程的三维目标,仅有新观念是远远不够的,要将新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有深厚的科学文化底蕴。科学文化底蕴一方面是接受新理念、将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驱动力,另一方面是将新理念转化为教学成果的文化背景与基础。看似简单的物理习题的讲练,其习题素材内容的选取、进一步深入的挖掘其教育功能,都离不开科学文化素养的基础。

由于我国传统物理教育中过分的强调“双基”,因此现在从事物理教育的工作者在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着知识背景和教学方法方面的“先天”不足。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育工作者要面对挑战,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

3.物理习题需要变革,以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程目标的需要

西南联合大学曾培养出李政道、杨振宁等一批大师级的科学家,该校在1939年入学考试的物理试卷中有一道“伽利略是怎样研究落体运动的”题目。据当年经过此次考试录取入学,后来为物理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一位前辈回忆说:这道题我们的得分都不高,但它使我们明白了念物理应该学什么,怎样学!而且通过对这道题目的解答和咀嚼,我们豁然领悟,伽利略之前的科学踯躅于泥途荒滩,因而千年徘徊,是伽利略翻越了一道山梁,使科学踏人沃野平川,从此一切都不再一样,大师辈出,经典如云……一道题目,竟使我们对物理的理解陡然一新。

可见,学生做题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以及再次受教育的过程。试题不仅承担着检测的功能,也承担着一定的教育功能。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习题的内容与形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如在实际情境下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习题,自行车、脚踩式垃圾桶、电子秤、出租车的车票、玩具喷水枪等都成为了物理习题的背景素材,这种习题不仅有助于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而且有助于引导教学中注重对观察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还有些题目在考查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改善我们生存条件的同时,也产生了各种负面的影响或存在各种潜在的危险。如以“温室效应”、“热岛效应”、“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城市建设”等为背景素材的试题,所提供的信息促进教师和学生对生存环境与科技发展关系的思考,促进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社会、科技发展,形成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再如,以我国航天事业为素材的试题,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自豪感油然而生,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做到了“润物细无声”。

总之,学习物理离不开物理习题的讲练,要使物理习题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发挥且教育功能,就需要正确认识习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把握好习题讲练的时间、数量和难度,并不断改革物理习题的内容与形式,以使物理习题的讲练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程目标的需要。

事实上,只有超越应试,才能实现人才的培养与升学深造的统一,才能使青少年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并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㈨ 对中学物理课程教学的认识

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技能、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观点。简单地说,就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激发兴趣,树立观点。要实现这个目的,教师就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和选择最佳教法。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认识过程,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帮助和组织的重要作用,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两者间的关系就好象是导演与演员,只有二者紧密配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两年的教学实践,使我受益非浅,由于接触的都是活生生的个体,所以真正体会到教学中把握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多么重要,尤其是现在这个特别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知识量日益急增,人类社会正走向一个以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和首创精神,以智能和知识为核心的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社会要发展,教育是关键,作为引路人的教师更应

阅读全文

与物理课教学目的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2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9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88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7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2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6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8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0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2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3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7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