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讲题

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讲题

发布时间:2022-03-08 22:14:13

㈠ 怎样上好高中物理习题课详细

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的形式,教师要抓住习题教学的特点,结合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恰当的习题选编和习题教学,使学生通过解题实现对概念、规律及定律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实现学会运用它们去解决问题的办法.
1 基本概念及功能
习题教学是目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出现频率很高的教学内容,是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物理习题教学,主要是指学生在理解物理内容的基础上,以口头解答、书面解答或者实际设计、操作等形式,反复针对某一课题而进行的教学训练.习题教学和“知识与技能”目标紧密联系,因为习题教学所要解决的很多都是概念和规律问题,是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尝试,它对学生深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习题教学作为概念、规律的复习与巩固,对课堂教学起到反馈和补充的作用.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功能从高考的角度来看可以概括为五种能力,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及分析与综合能力.具体而言,通过习题教学澄清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题的模糊和不正确的认识;巩固知识、深化知识,形成符合学生心智的知识结构;掌握物理学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强化方法运用的熟练程度,形成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结构;

㈡ 高中物理教师如何说题

说题是说课的延续和创新,说课偏重于概念、规律的物理知识的教学,说题偏重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教学,说题一般包括说题目、说学生、说审题、说解题.说题内容可能跨度几节课,甚至几个学年.因此,说题对教师整体把握课程体系和考纲要求更高,可以说说题是-种深层次备课后的展示,说题能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使习题教学更有效.

㈢ 谈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创设物理情境

物理这门学科是非常抽象的学科,它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非常高,如何使它变得形象、直观、便于同学接受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都应该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也就是说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引导学生进入物理学习状态的关键。

㈣ 谈高中物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 思维能力与提升思维能力的方法
关于思维能力定义有很多,简而言之,思维能力就是理性分析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思维是人们进行认识、判断和推理的基础.由于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强弱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示个人智慧的高低.
目前国内外提升思维能力方法有很多种,比如集思广益训练法、生疑提问训练法、循序渐进训练法和聚合抽象训练法等几种方法.具体而言,集思广益训练法就是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讨论交流,通过思维的碰撞摩擦出智慧的火花,从不同的观点中学习新的知识;生疑提问训练法就是通过鼓励怀疑和质疑的态度,也就是要敢于打破陈规,敢于表达新想法观念,并进行充分的论证;循序渐进训练法重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已知的知识一步一步推导出未知的知识;聚合抽象训练法就是对形象知识的一种抽象思考,也就是通过对感性对象的归纳分析,总结出相应的抽象本质.
2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措施
2.1 利用情景刺激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的学生大多仍是青少年,对于外界的刺激依然会有非常敏感的反应.利用情景刺激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高中物理课堂中要结合课程教学的内容,创设合适的情景,利用该情景刺激学生的反应并进行思考,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对物理课程的内容学习领悟,这不仅可以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更有助于促进学生提高自主思考的思维能力.
比如教师在要进行物体重心概念的教学时,可以预先准备一串葡萄,在物理课堂教学时展示给同学们观看,如图1所示.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必然被葡萄所吸引,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在恰当的时机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每个葡萄受重力吗?我们把每个葡萄的重力都画出来麻烦吗?你们有什么合理的解决方法吗?”之类的问题,这种提问很好地利用生疑提问的训练方法,也就是利用对一些常见现象的质疑,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观点和想法,并进行充分的论证.这个时候学生肯定会对葡萄重力的表示方法这个问题感到疑惑,并进行自主思考,教师要注意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等效的观点上,促进学生自己提出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作用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这样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又锻炼自己自主思考的思维能力.
2.2 创造思维冲突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创造思维冲突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措施主要利用了集思广益训练法,也就是利用大家对于一个现象的不同看法,进而会提出不同的观点的行为,从而通过思维的碰撞摩擦出智慧的火花.但是教师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创造思维冲突的时候,要控制好学生的情绪和争论的范围,也就是在物理学科的范围利用所学知识论证自己的主张,而不能创造思维冲突进而导致学生情感上冲突的不利后果.总之在创造思维冲突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和把控,通过思维冲突促进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思维辨别能力的发展,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教师在进行重力加速度内容的讲解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的图片,最好是伽利略在比萨斜塔扔铁球实验的有关图片,如图2所示.然后让学生假设自己就是比萨斜塔下的人们,提出自己对于铁球同时落地的看法,并利用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论证自己的观点.这个时候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教师要组织好学生一个一个的表达,在某个学生表达完观点之后,鼓励其他的学生进行提问,最后老师要对学生们的观点和想法进行总结,不要过分看重学生观点的正确如否,更要注重学生思维是否严密,逻辑推理是否合理,这也是对循序渐进训练法的实践运用,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有关重力加速度内容的物理课堂教学,一方面通过创造思维冲突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创造思维冲突更提升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2.3 通过发散思维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通过发散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措施应当建立在集中思维的基础上,也就是先要引导学生对于一个问题进行集中的思考与分析,该过程也是对聚合抽象训练法的实践运用,指导学生对感性的事物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和内涵.在集中思维的作用下,学生会对一个问题形成一个类似统一的答案,但这不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最终目的.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学生进行联想,也就是让学生做到“举一隅以三隅反”.通过联想和纵向横向的考虑问题,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转换能力的提高,进而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比如通过万有引力内容的教学,学生形成了世界万物之间都存在引力的观点,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黑洞或者粒子运行的图片,比如按照万有引力粒子应该有规律的运动,但实际上粒子的运动情况却不是那么有规律,如图3所示.教师进一步和学生探讨万有引力在以上情况下的适用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行联想和想象,此时学生会产生一定的疑惑,万有引力原来也有不适用的地方.教师在这个时候要对学生的疑惑进行一定的解答,也可以引入量子力学的内容,或者一代一代物理学家贡献.总之通过思维纵向横向的发散训练,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加深以及形成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思维转换的能力,避免走进死胡同,进而通过该措施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2.4 通过直觉猜想和错误体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物理时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各样的复杂的内心体验.注重直觉猜想和错误体验的恰当运用,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思辨性很有好处.学生的猜想和错误,如果运用得当,那么它就不仅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反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激发学生更强的求知欲望.如果学生的错误不能充分地暴露,那么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尝试的冲动就会大大降低,消去这种误解的机会也就会大大减少,而且仅仅从正面去理解,学生的体会与印象并不会十分深刻.比如教师在摩擦力方向的讲解时,可以让学生自己从日常生活经验中先去总结,部分学生一定会得出摩擦力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的错误结论.此时教师可以展示传送带传送物体的模型:问如果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那物体怎么会向前运动呢?是什么力充当了物体运动的动力呢?学生自然会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样学生对摩擦力方向的判断就有了深刻的认识,在以后的判断中就会有很好的思维习惯.
总之,高中物理课堂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动力源的探讨,并对具体应用措施的分析总结,发现其中的关键就是发挥学生自主思维能力,也是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贯彻“生本教育”的理念,促进学生思维潜能的发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广大教师要充分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促使广大中学生在物理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通过对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培养,提升学生整体思维能力,在促进学生思维素质发展的过程中,贯彻落实高中物理新课改的培养理念和目的,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的能力型人才.

㈤ 谈谈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董建林 甘肃省两当县第一中学
【摘 要】物理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效率,教师从创设问题情景,坚持循序渐进,认真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改善教学行为实现角色转变,发挥物理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仔细研究,坚持物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最终将会实现高效率的物理课堂教学。
【关键词】提高 课堂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1-0149-01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战场,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协调各方力量,提高课堂效率是长期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的课题。高中物理是中学较为难学的一门学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物理教学成绩一直不理想。本人经过多年的物理教学探索,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总结,认为从以下六方面仔细研究,最终就能达到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 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恰当的问题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引起学生思考使教学内容具有新奇性,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进一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物理问题情境创设可采用有趣实验烘托气氛,如讲动量定理时,可让鸡蛋从同一高度分别落在海绵上和桌子上,观察对比的实验结果;给金属鸟笼通上高压电,笼中的鸟可能遭电击吗?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实验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利用学生身边的熟知的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如讲到摩擦力时,教师提出如果没有摩擦力我们的衣、食、住、行将会怎样?让学生展开想象,引起学生思考;教师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验证学到的知识。
二 坚持循序渐进
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急功近利不利于课堂教学;教师要用一颗包容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允许他们犯错误,引导其寻找问题原因,克服畏惧心理;要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知识基础、心理状况和认知水平分步到位,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注意控制难度,采用小步子、多台阶、缓坡度地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教师要从发展的角度审视每位学生的进步,多鼓励、多引导,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同时激发进取心。
三 注重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由于初中和高中学生的心理存在差异,教学内容、思维要求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不同,大部分学生进入高中后由于诸多的不适应导致学习成绩下滑,学习的自信心屡遭打击,直接影响教学工作。因此,在高一阶段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好转化和过渡工作;从直观向抽象、从单一向复杂、从标量向矢量、从算术运算向矢量运算、从浅显向严谨、从以定性为主向以定量为主转化,描述方式以文字法为主向文字法、公式法和图象法等多种方法相互完善、相互补充转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物理建模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加强学习方法指导,从习惯于背诵向推理论证转化、从习惯于模仿向创新转化,从习惯于课堂“大合唱”向独立思考转化;课堂教学中渗透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教育,逐步掌握观察实验法、归纳与演绎法、分析与综合法、理想化方法、类比方法、科学假说法、控制变量法、隔离法和整体法、逆向思维等思想和方法。
四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教学行为,实现角色转变
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物理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教学中倡导探究式,尽量做到各种教学方式有机融合,不用“单一拳”,而用“组合拳”;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的选用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陶冶情操;教师要有服务意识,做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留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自由度,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养成团结协作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领悟和逐步掌握科学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 坚持由生活走向物理,由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把物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有机联系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实践意识;把物理知识与应用技术、人文科学相结合,使学生对现象的理解由常识上升到科学认识,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价值观;课堂教学中多列举学生熟知的事例,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讲到摩擦力时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摩擦的利用和防止,特别是分析自行车前后轮摩擦力作用以及车座位置对两轮摩擦的影响;讲到合力与分力时,列举提水事例加深对等效替代关系的理解;教师要多渠道收集信息和资料并应用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将物理新课程中设置的栏目应用于课堂,“思考与讨论”“实验与演示”是教学的必要环节,越过去教学将难以进行,必须予以重视;“说一说”“做一做”“思考与讨论”可以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加强实验操作;利用课本上的卡通图片提升课堂趣味性,“科学漫步”、STS不仅是科学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在这些方面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具有开放性,并没有确定的要求。
六 发挥物理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设尽量多的实验,物理新课程提供了实验要求并没有限定方案,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尽可能多的方案,以便开发学生智力,提升课堂品位;开发低成本实验,充分利用身边的物品制作实验器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复杂的、难做的实验使用计算机进行数字实验;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目的、原理、方法、设计方案、得出结论、误差分析六方面进行思考分析,着力提高操作技能,发展思维。
物理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影响教学效率的因素很多,教师只有勤奋钻研,仔细探索,才可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㈥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学中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要通过观察现象,观看演示和学生自己做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要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运用等,培养学生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交流能力。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处理问题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等。 针对“教学大纲”中提出的学生这几方面能力培养的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呢? 1、客观对待学生实际情况,因才施教 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已观存在的,教育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实际因才施教,不断提升学生水平以及学生间的差距,从而使所有学生的能力都得以培养和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地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预定的最基本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要求。 另一方面则应创造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开动思维,通过自我开拓,举一反三,加深对学到的知识内容的理解。并在这种自我开拓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如果老师把本应属于学生自我开拓的内容,即心得体会,经老师开拓后灌输给学生,尽管这些老师是想使学生学得更深入一些,完全出于好心,也非常辛苦,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基础差的学生反而会感到物理内容高深莫测,分不清主次,而处于被教师牵着走的被动状态。久而久之就会逐渐丧失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与信心,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物理的料,处于一种“痛苦的学习”之中。而基础好的学生则由于失去了自我开拓、举一反三的机会,独立工作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认真贯彻因才施教的原则,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实际水平、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设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积极地、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 如果学生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那么无论老师如何努力,都无法使学生取得好成绩。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启发学生积极开动思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讲解不求过细,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的空间。要鼓励学生独立地钻研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教育学生自己归纳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经过独立思考,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并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自学能力。总之老师的责任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 教学的要求不是封顶的,高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物理教学应激发学生对各种物理现象及问题的兴趣。教师不应因为学生所提的问题超出教学大纲或高考考纲的要求范围,便要求学生这也不要去想,那也不要去问,其结果就会使学生探求的欲望和创新的意识受到抑制,久而久之便会使学生陷入一种墨守成规,一切为了应试的“痛苦的学习”之中,这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对培养人才特别是优秀人才是十分有害的。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必须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要力求理解得更深一些,并充分发挥这些重点的概念和规律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 老师在讲解物理概念时,一定要重视得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过程。要通过对实例、演示或实验的分析,或者理论的推导引出新的概念、定理和结论,使学生清楚地了解物理知识形成的过程。老师要注意通过对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讲解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知识要逐步积累、扩展和加深,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要逐步提高,不能要求过急过高。否则就可能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课堂教学的重点必须放在对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讲解上。绝对不应该用讲解大量例题,来代替对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讲述。应该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首先放在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上,而不应该急于做大量的习题。 学习物理的目的不是为了解题,决不能把老师讲例题,学生做习题作为课堂物理教学的核心或重点。当然,讲解适当数量的例题是必要的,但不是愈多愈好。同样在学生对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等基本内容已有充分复习、理解的基础上,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是必须的,但也不是愈多愈好。 学生做习题的目的,一是检查自己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否真的理解了,是否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地运用它们。二是通过做习题,锻炼并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逻辑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所以学生每做完一道习题,都应总结一下,看看通过做这道习题,自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上有那些新的体会。检查自己是否能独立地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对习题中所给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产生的原因和有关的条件等等是否能独立地弄明白,能否独立地进行逻辑推理。 所以每做一道习题,都要力求在能力上有所提高。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如果对学生的要求太高超出学生的实际能力,这样不但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反而会削弱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使学生失去对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 目前在中学中普遍存在着所谓“题海”战术,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尽量多熟悉一些题型和解法,以便日后在参加高考时能适应高考,取得好成绩。但是,就是从提高学生高考成绩来说,“题海”战术的收效甚微,而弊端甚多,它不仅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从近些年来的全国高考物理试卷来看,特别是近几年高考模式的不断改变,高考物理对考生知识面的广度,考生的综合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从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这一角度来看,采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教与学的方法,其效果也应该比“题海”战术好。 3、注重实验,提升整体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课程提倡在课程实施中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探究性学习作为与接受性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是进行创新教育的载体,是学习科学的核心方法。 探究教学实质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模式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利用物理实验开展探究教学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物理学是实验学科,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践使学生对物理知识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必要基础。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要大力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目前有的物理教学中存在对实验不够重视的倾向。每个学生实验都必须要由每个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演示实验也一定要做并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现象,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认真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总之实验教学要落实到学生动脑动手上。 4、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相当复杂的。有些人总希望能总结出一些很具体的几条内容,以为只要教了这几条很具体内容后,学生的能力就提高了。这种看法实际上是把能力“知识化”了,把能力的培养简化了。 关键是要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踏实的学习作风。老师在讲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时,要思路清晰,使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要重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应用,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真正地打好基础才能谈上全面提高能力。延伸阅读:浅谈高中物理教学培养能力本文转载地址:|更多

㈦ 高中物理教学中常见问题如何处理

自己把书上所有的公式全部自己推导一遍,弄懂,不懂就问老师,这样有助于理解;做错的题目一定要弄明白,然后找专门的笔记本整理,并经常拿出来看。
我高一高二都没怎么学物理,高三一年,就用这两种方法,一年就把所有的都补回来了,高考物理大题全对。只要持以之恒,肯定有用。

㈧ 高中物理怎么说课

1.有卖说课的教材的

2.上网搜一下 找说课教案 特别多

3.说课宝典
概述:重要的是说为什么这样教,要求教师说出设想和做法所运用的教育教学理论,所根据的心理学规律、认识规律和学生的实际。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从前后联系来看,有利于巩固学生对……的认识。在理论推导过程中的……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的认识。在讲解例题时,对推理方法、思维起点的分析,为今后……打下了必要的埋伏。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的安排的目的:教材的这种结构能较好地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使学生明白物理规律既可以直接从实验得出,也可以用已知规律从理论上导出。

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物理与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和重要应用。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有了……的初步知识和实验基础,学生一般能较熟练地掌握……,这就从理论上和实验上为学生理解….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因而本节课的一个目标是:……。

通过运用……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领会…….的基本思想,规范学生……良好习惯。

能力、方法目标: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发展个性和特长。

通过计算机模拟培养学生的推理及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讨论归纳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能力:师生共同活动,应用……知识,设计出……;

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学会使用……,并总结出……的方法和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等效替代法的基本思想。树立等效观点,建立等效思想

不断发现矛盾,激发动机,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实践、修正、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方法。

有利于培养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理解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勤奋、坚毅、合作等仗品德。

可以实现实事求是、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作画法求合力要规范,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蕴含物理知识,物理就在身边,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坚持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

成功的演示实验能使学生获得丰富正确的感性认识,严密的理论推导能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理性认识,正确深入理解……概念和决定……的因素能使学生定性地认识……的缘故。以上措施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的关系。

正确深入理解……的特点和……的关系。正确确定思维入手点,是分析……问题的两个关键。

4、教学难点

抽象思维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 说教法:

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目标导学法(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有的放矢,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发现);演示实验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推理验证物质性质);比较法(启发学生认识获得新知);讨论法;归纳法;阅读法;自学指导与自我总结相结合;“问题、探究、交流、归纳、阅读、讲解”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本节课采用了演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方法。教师边演示边让学生分折解题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节教学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世界,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前提条件,是检验物理知识真理性的标准。在“摩擦力”教学中,要“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突破口,有机地融合各种教法于一体。做到步步有序,环环相扣,前后呼应,不断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是运用演示实验、融合多种教学的讲授课。

三、 说学法:观察法;归纳法;阅读法;联想法;推理法

1、教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的方法

为了适应高一学生的认识和思维发展水平,注意根据所讲授的每项知识,确定其演示观察的重点,有序地引导学生逐项观察,逐项分析,再综合观察,再综合分析,使学生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2、教学生用较简单的器材做实验,以发挥实验效益,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如在引入新课时,引导学生根据课本做实验,可以增强感性认识,复习相关知识,克服错误定势,激发学生的观察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为进行新课做好知识上和情感上的准备。

3、通过设疑,启发学生思考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练习强化有意注意,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评价鼓励学生,重在让学生弄清楚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一个结论。

四、 教学程序:导入;新课;练习巩固;作业;研究性课题提出。

引入新课

将课首问题稍作加工(和生活实际稍作联系)后,向学生提问,使学生在思索中对新课产生强烈的兴趣,教师再顺势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通过演示使学生对波有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练习能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有利于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物理规律的应用

五、研究性课题的提出和课后的思考

以下以物理说课为例:

重要的是说为什么这样教,要求教师说出设想和做法所运用的教育教学理论,所根据的心理学规律、认识规律和学生的实际。

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知道结论、规律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结论是如何得出来的,在得出结论时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在实验中如何控制条件和物理变量,让学生沿着科学家发现物理规律的历史足迹,体会科学家的思维方法进行再创造。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说课中,不仅仅让学生理解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更重视如何通过实验控制变量,根据实验条件启发学生思考,把牛顿第二定律的得出,探索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创造力,作为教学目的之一。这正是重视素质教育的体现。

教材难点的确定要看是否体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基础知识、生活经验、相关学科的实际情况,是否找出了难点的形成原因。如:《楞次定律及其应用》的说课中,难点的确定及依据指出:"楞次定律是一个物理规律的高度概括,学生在理解其语言表述时会有两方面困难:(1)楞次定律本身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但定律本身并没有说感应电流方向如何,而只是说感应电流的磁场如何。(2)对"阻碍"二字的理解往往会产生误区,把阻碍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理解为阻碍原磁场。"这不仅说出了难点,还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学生情况,规律本身,说了确定难点的依据。又如《牛顿第一定律》的说课中,学生由于受日常观念的诱惑,把日常生活中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变成运动和不受力作用运动的现象,作为片面的先入之见,产生误解,认为"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形成了思维障碍。因此,应把"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确定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只有这样,才能破除错误的认识,建立新的正确的观点。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有优势和特点,应用范围和条件也不尽相同,如为了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可采用演示法、观察法;为了使学生正确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可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启发法、发现法;为了加强物理实践,培养学生技能,可采用实验法、练习法等。中学物理教学手段也多种多样,包括语言和教具,教具主要指持图、板画、模型、录音、幻灯、计算机等。所选教学方法手段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各种不同方法和手段要优化组合。

说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仅要说选择的主要教学方法和辅助教学方法的内容以及选择教学手段内容,还要说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依据,还要说具体突出物理概念和规律、实验方法及如何操作,或者所选典型例题的内容信要求,还要说出具体突破物理实验操作或所需预备知识,还要说出课堂教学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及操作的注意事项,特别着重说物理实验操作要领及观察要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和学的高度统一。

所选教学方法能否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技能和创造,既注重概念、规律的探索过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能否结合学生实际、教材特点、教法的选原理和教学经验,说出选择教法的理论依据。《楞次定律》说课中,在说教法时指出:"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索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导听、导做、导思、导说、导体、导记方面,教师演示实验田后提出问题,进行思维点拨,引导学生讨论,在教材难点处放慢节奏,分散难点。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主做、主思、主说。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做实验。"这样的教学方法符合教材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智能、技能,实现教与学高度统一。

指导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粗读预习、观察实验、听课理解、复习巩固、作业练习、应用实践、归纳总结等。同时还要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强调研究物理的方法、态度和习惯,培养学生的课堂实验、课外实验和小制作的基本技能。

学法的指导是否体现了学生规律、学习原则以及学习的生理和心理规律,学生的基础、习惯能力等情况。

看说课者指导学习方法如何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调动优秀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后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优中差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都有相应提高。

能否针对某一知识点,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最易疏忽的可能误解或混淆的总是有预见地并针对性地采取恰当的处理措施,如《布朗运动》的说课中指出:"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是水分子无规则运动时对花粉颗粒的无规则撞击而引起的花粉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无规则并不是无规律。"

在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理解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熟悉实验器材,掌握方法和步骤。学会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还应培养学生小实验、小制作的操作技能。

如《透镜》说课在学法指导中指出:"教学生实验方法,如练习书上练习薄、2题时,可建议学生做实验解决,发散光线通过凸凹透镜,观察、对比出射z一是*近主光轴还是远离主光轴,正确理解会聚与发散的定义,避免灌输。"《楞次定律》在说学法中指出:"通过本节课,让学生学会怎样提出课题,怎样假设推理,怎样设计实验,怎样选择实验操作,怎样对实验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养成严谨科学态度和思维习惯。"〈匀变速直线运动〉说学法时指出:学生认为直线运动在初中已经学过,简单易懂,思想上不够重视,准备不足。可在学习中发现本章物理量多,物理公式多,而且互相交*联系,很容易混淆。如位移、加速度和物理图象等知识比较难于理解,于是产生了"杂""乱"的感觉和厌学情绪。学习方法也停留在"背公式、套公式"的水平上,由于理解不深,公式掌握不灵活,遇于复杂综合的总是便出现"顾此失彼"和"张冠李戴"的现象。以往教学的经验也告诉我们,学生反映运动形式多,公式更多,分不清记不牢。因此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1)学生以自己主动学习为中心,养成以"观察(包括阅读)-思考-表达(包括说和写)"为主要方式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2)重视知识结构的教学,克服"杂""乱"现象。把本章重点知识概括为:"六个公式六个量,已知三个可计算;加速(+A),减负(-A),落体上抛G和-G"。

教学过程

物理教学过程是物理教师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认识物体客观规律,完成物理教学目标和程序。这个过程应自始自终符合物理学的研究特点,符合素质教学的要求,应有利于能力的形成,有利于教学目标的真正完成,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少许发,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和科学学习方法的培养。

说教学过程并不是像教案那样详细地说明教学的具体过程,而是要说出教案中几个主要过程安排的理论根据和组织者对它的理解,从而使用权备课建立在严密理论与丰富教学经验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过程要体现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不同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不同能力。

2)教学过程要准确把握教材重点、难点和学生能力培养上,并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内在逻辑关系。还应体现教学方法选取的科学性,学习方法指导的有效性。

3)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符合由特殊到一般,由直观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由已知推未知的认识规律及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年龄特点。因此,评析说教学过程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A.是否做到教学目的明确,结构合理,广度得当。
B.教学内容和渗透的思想观点是否科学正确,是否恰如其分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C.是否说出了教学的主要思路,简述了主要环节内容,各环节过渡的处理方法是否自然,设计是否把握了知识的内在联系。
D.是否说出了如何处理教材,以信教学方法和科学方法之间的关系,是否把目的与手段、知识与能力、教和学融为一体。
E.教学主次是否分明,层次思路是否清晰,重点是否突出,能否抓住关键,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借助有效手段,突破难点。
F.教学各环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
G.是否说出如何使用教学语言、教学情感、物理实验,以信创设物理情景。
H.是否说出实验的目的性及实验观察点、操作技巧及应注意的问题。
I.是否说出如何实现教学反馈矫正,高速教学内容和进度。
J.各环节教学设计的理论凭据是否正确,恰当具体。

㈨ 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问易良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物理探究学习中,首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索事实真相,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可以使学生从被动的听众,变为主动的参与者。然而,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由于诸多原因,目前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原因是很多教师对问题意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问题设计不巧妙,提问时不注意方法和技巧,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活动。下面就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创设巧妙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设与学生紧密联系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自体验情境中的学科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中的学科问题,而且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学习的目的——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譬如,在讲单摆的振幅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实验:将一个大铅球用钢丝悬挂起来,把球拉开一个角度放在教师的鼻尖前,然后放开,让学生观察球的摆动。当球向教师头部摆回来时,学生高喊“躲开”,但教师纹丝不动,在球将要碰到教师时,球又摆回去了。这样“惊心动魄”的场面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有惊无险”的结局必然会使学生惊讶,“为什么”的念头就油然而生,求知的渴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在讲力的合成时,在上课的开始,先演示一个小实验:拿一根软绳,在绳的中央用铁丝系一块砖头。教师问学生:“如果两个人用力拉绳的两端,能把绳拉直吗?”学生回答:“能。”接着,让两个身强力壮的学生上台表演,他们费尽全力,最终还是没有把绳拉直。这样,由生动表演所创造的鲜明形象,学生觉得真实,又与原有的观念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在和谐的气氛中产生了相互矛盾的“不和谐”的心理。“1+1≠2”的结论必然会引起强烈反差,学生会在冲突和矛盾中产生惊讶,在惊奇中产生探索的意念,激发思维的动力。
二、设置问题链,推动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
“递进式的问题链”就是将某个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的建构分解成若干层级,设计成若干个问题,将这些问题按照由浅到深的认知特点串联起来,相邻的问题保持一定的思维梯度。采用递进式的问题链可以降低学生在建构知识过程中所需要的思维“台阶”,充分体现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譬如,在“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的教学中,围绕速度这个概念的提出,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百米赛跑,目前男子世界纪录是9.58s,某位同学跑完百米距离,用时13s,谁运动得快?小汽车30分钟内行驶了50km,自行车在相同的时间内行驶了8km,小汽车与自行车谁运动得快?(2)如何比较小汽车和百米赛跑运动员的快慢呢?(3)根据数据能否说明小汽车在30分钟的时间内每一个时刻都比自行车运动得快呢?(4)怎样描述物体每个时刻运动的快慢?通过这4个问题组成的问题链,可以使学生很自然地建立起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并且能够了解这两个速度概念的区别。
三、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意识的思维是肤浅的,教师通过课堂上的提问,引导学生参与到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中,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提问和发言往往能成为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譬如,在讲解摩擦力的问题时,有这样一道习题“质量为m的铁块放置在长木板上,木板倾斜放置在地面上,倾角为θ,此时铁块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全班学生都会利用物体的平衡求解摩擦力f=mgsinθ,这时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若长木板一端可绕固定轴转动,在木板缓慢抬起的过程中,铁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如何变化?”有很多学生立刻回答“铁块受到的摩擦力增大,因为f=mgsinθ,θ变大,所以摩擦力增大”,这时教师并没有立刻给出回应,而是留出时间继续让学生思考。学生经过几分钟的思考、互相讨论后,有学生提出了不一样的观点:“摩擦力应该先增大,后减小。原因是开始时物体受到的是静摩擦力,当静摩擦力增大时,摩擦力增大,到一定角度时,物体将在木板上滑动起来,此时物体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其大小为f=mgsinθ,θ增大,摩擦力减小。”这时全班学生恍然大悟。经过这样的讨论,学生总结出了“在遇到摩擦力问题时首先要判断物体受到的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然后再利用相应的公式进行求解”的结论。研究表明,一个学生如果提出一个问题而受到教师赞扬和鼓励,那么他便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提出各种问题。因此,教师应该善待每个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增强他们提问、质疑的勇气。
物理教学中,教师的有效提问不在于多“问”,而在于采用合适的策略进行提问。教师若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问题,并注意提问的方式方法,就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热情,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阅读全文

与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讲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8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10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6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9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3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8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