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物理二轮公开课怎么上

物理二轮公开课怎么上

发布时间:2023-07-11 22:29:22

A. 高中物理二轮如何复习

1、高中高效的复习,要学会梳理自身学习情况,以课本为基础,结合自己做的笔记、试卷、掌握的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等,合理的分配时间,有针对性、具体的去一点一点的去攻克、落实。哪块内容掌握的不好就多花点时间,复习的时候要系统化,不要东一下西一下,最后啥都没复习好。

2、可以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提高学习复习效率。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复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脑、眼”潜能,培养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学习方式。速读记忆的练习见《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阅读速度提高5、6倍,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高学习、复习效率,取得好成绩。如果你的阅读、学习效率低的话,可以好好的去练习一下。

3、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4、做题的时候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遇到错的题(粗心做错也好、不会做也罢),最好能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独立的错题集(错题集要归类),当我们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它们是重点复习对象,保证不再同样的问题上再出错、再丢分。

B. 如何上好高三第二轮物理复习 课

C. 高三物理优秀公开课教案有哪些

国庆小长假结束,如何让学生尽快进行自我调整,明确奋斗目标,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呢?我建议设计好教案,下面是我分享给大家的高三物理优秀公开课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高三物理优秀公开课教案一
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是司南版必修1第五章"力与平衡”第1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力学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所以本章内容教学的好坏关系到高中物理教学的成败,因此本章的教学尤其重要。本节在学习了力的初步概念和常见力的基础上来研究多个力的合力问题,有以下几个特点:1.初中已经学习了二力平衡,作为基础;2.学生在标量与矢量方面已经有所了解;3.在《重力》那节课上学习了力的图示等。所以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合力、分力、共点力、共点力的合成,合力F的大小与分力F1、、F2的夹角α 的关系。结合教材的内容和特点,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从力作用的效果来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

2.能区分矢量和标量,能通过实验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运算的普遍法则

3.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会计算在同一直线上的几个共点力的合力

4.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原来两个共点力间夹角的关系,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共点力的合力

过程与方法

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和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运用等效的物理思想来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本节的重点是通过实例理解力的合成与合力的概念;教学的难点是: 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

说教法

物理教学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学生对二力平衡已有自己的认识,可以作为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什么是共点力,并通过归纳总结区别合力与分力,并通过实验探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再进一步联系生活,扩展到多个共点力的合成;使学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综合运用直观讲授法、归纳总结和实验探究法并结合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加强师生双向活动,合理提问、评价,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

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更加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在初中的基础上,复习二力平衡,来引导学生学习合力的概念,强调力的合成不是简单的代数相加、减;进而让学生探究力的合成满足怎样的规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平行四边形定则;观察及归纳总结。巧用提问、评价激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

说教学过程

从以上分析,教学中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大约需要5分钟的时间)

投影(展示自然界的平衡之美)让学生体会到力与平衡的现象随处可见,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学生的思维带入课堂。

2.新课教学:(大约需要35分钟的时间)

提出问题(什么是共点力)让学生阅读课本在回答问题,教师利用实例讲解共点力的概念,强调几个力的延长线会交于一点 就是共点力。

教师复习初中“二力平衡”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回顾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分力、合力的基本概念。教师举例(墙上挂画,一个人提一桶水与两个人合提一桶水等)并作出受力分析的示意图,指出各个作用力并不在同一直线上。怎样进行力的合成?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提供学生:橡皮筋,测力计,直尺,白纸等让学生阅读82页的实验探究,并进行分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归纳和总结。进而得到: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师讲解探究实验中的分力与合力的区别,合力与力的合成的区别。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来体验合力的大小与原来两个力大小及夹角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更好掌握矢量不同于标量的计算法则。

教师给出例题(水平向右力F1=45N;竖直向上的力F2;用作图法求这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让学生分析回答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在进一步的扩展到多个共点力的合成。这样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教师总结本节的内容,再进行例题的讲解与巩固,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具有稳定性。最后布置作业。(在板书方面:教学中将黑板一半写概念,另一半用来作图分析。)

结束语 : 在以上设计中,我力求“以学生为中心”,以物理实验为基础,积极倡导学生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课堂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在此,还请各位老师,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高三物理优秀公开课教案二
摩擦力

1.说教材

<摩擦力> 是司南版必修1第四章"相互作用”第3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章讲述力的基本知识,它是整个高中物理的垫基石,所以本章知识教学的好坏关系到高中物理教学的成败,因此本章的教学尤其重要。本节内容有:1.滑动摩擦力;2.静摩擦力;3.摩擦力的调控。放在学习了弹力之后,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且摩擦力是常见的三种力之一,学好本节内容,有利于学生下面对物体受力分析的学习。此外,摩擦力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学习它有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有如下特点:1.本节的知识与初中的相关知识相衔接,降低了初高中的台阶;2.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直接使学生参与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体验学物理的乐趣;3,先研究比较形象的滑动摩擦力,后研究较抽象的静摩擦力,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的认知过程。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从“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1.知道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它们的方向。

2.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会应用公式f=Nμ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实验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

3.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⑵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向学生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辩证思想。

如果能抓住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从而判别摩擦力的类型和方向,也就把握了本节课的要领。所以在本节的教学中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

1.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规律,会应用公式f=μN解决实际问题。

2.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什么是最大静摩擦力。

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他们易接受相对形象的滑动摩擦力,而对相对抽象的静摩擦力方向的判定,普遍感到有些困难,因此对静摩擦力方向的判定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难点的突破着重介绍“假设法”即假设接触面光滑,则相互接触的物体一定相对运动,那么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就不难判断了。

(2)教学难点:静摩擦力方向的确定。

2。说教法

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感受到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存在,并引导学生分析其规律和区别,使学生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另外做演示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引导学生发现f=μN的规律并理解其物理内涵,使学生全面理解教材。因此,这节课可采用综合运用直观演示、讲授、探究、讨论并结合多媒体手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加强师生间的双向活动,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3.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初中学过的摩擦力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将正压力与上节课弹力的知识相联系,在实验中总结出摩擦力的规律。巧用提问,评价激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最后让学生自由发言,举出生活中一些有关摩擦力的例子,做到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

4.教学过程

从以上分析,教学中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这部分教学大约需要3分钟。)

(多媒体)看一则消息(日常生活中人踩西瓜皮滑倒的例子)和两个图片(有关工业上传输带和气垫船、磁悬浮列车)提出问题:看了一 则消息和两个录象它们告诉了我们哪些物理知识?--学生讨论自由回答 ,再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身边同学们能不能举出一些有关摩擦的例子? 学生自由回答课堂的气氛活跃。例如可以让学生把手掌平放书桌上,不断加大压力并向后拉,从而感受不同类型摩擦力的存在,启发学生体验思考不同摩擦力的区别和产生条件,让学生的思维进入新课的轨道。

2.新课教学程序如下(这部分教学大约需要30分钟)

(1)滑动摩擦力:

实验探究→导入新课→控制变量→相关运用。实验探究,得到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及其产生条件→实验分析,得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辨析物体的运动方向和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的区别→设计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得到滑动摩擦定律→课本例题。

(2)静摩擦力:

实验演示→得到什么是静摩擦力及其产生条件→实验分析→得到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着重介绍“假设法”(即假设接触面光滑,则相互接触的物体一定相对运动,那么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也就不难判断了)→由受力平衡状态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具有被动性。实验探究→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之间的关系→强调正压力就是上节课的弹力,但是垂直接触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3)、巩固与练习

为使学生所学知识具有稳定性,并使知识顺利迁移,在本节课上安排 5~10分钟的时间进行巩固和练习。具体做法是:先留2分钟时间让学生回顾一下课本和黑板上的知识内容,接着做这两个练习:练习1、2、3题。然后评讲。

(4)、布置作业

练习第3、4题。并预习下节教材.

(5)板书板画

板书、板图的直观性、全面性和系统性较强,在黑板上保留的时间较长,对学生视觉的刺激作用明显。教学中将整块黑板一分为二,一半简写概念、规律,一半留作分析作图。以上是对本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高三物理优秀公开课教案三
弹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

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三、教学方法:探究实验法,对比法。

四、教学仪器: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纸,弹簧测力计

五、教学过程

(一)弹力

1、弹性和塑性

学生实验,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形变,体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

(2)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

(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

(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开,纸不会恢复原来形状。

让学生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上,并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各类再举些类似的例子。(按物体受力变形后能否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一特性进行分类)

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

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于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并且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

3、弹性限度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完全复原了。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二)弹簧测力计

1、测量原理

它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

2、让学生自己归纳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使用测力计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1)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2)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调节指针的位置使其指在零点

(3)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N,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

(4)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看看是否灵活。

5、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

(四)课堂小结:1、什么是弹性?什么是塑性?什么是弹力?

2、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五)巩固练习:

1、乒乓球掉在地上马上会弹起来,使乒乓球自下而上运动的力是 ,它是由于乒乓球发生了 而产生的。

2、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 。它有一个前提条件,该条件是 , 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作的。

3、关于弹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弹簧、橡皮筋等这类物体才可能产生弹力

B、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会产生弹力

C、任何物体的弹性都有一定的限度,因而弹力不可能无限大

D、弹力的大小只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

4、下列哪个力不属于弹力( )

A、绳子对重物的拉力 B、万有引力 C、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D、人对墙的推力

5、两个同学同时用4.2N的力,向两边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和提纽,此时弹簧测力计显示的示数是 。

(六)布置作业:

六、课后反思:

1、成功的地方:

2、不足的地方:

3、改进措施:

附:板书设计:

一、弹力:

1、弹性和塑性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弹性限度

二、弹簧测力计:

1、测量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2、使用方法:(1)认清量程、分度值

(2)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

猜你喜欢:

1. 加速度教案设计

2. 初中物理优秀教案应该怎么设计

3. 高二物理教学教案设计有哪些

4. 《军神》公开课教案及评课稿

5.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优质课

D. 初中物理复习公开课怎么上

可以采用系统总结方法进行复习。
1、系统总结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用知识结构图或表格形式等进行归纳和比较。
2、用练习方法进行复习。此方法是复习课的中心方法。复习课不是单纯给学生纠正错题,也不是机械式重复知识、做练习,更不是放松教师考评学生的测验课。
3、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复习。无论是采用系统总结的方法还是练习的方法进行复习,都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则能更好地完成复习教学内容。

E. 高三物理教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二轮专题复习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成绩,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下面我就物理学科的二轮备考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连线织网
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力学部分重点考察物体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等,电磁学部分重点考查电磁感应中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欧姆定律,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等。热、光、原部分重点考查热力学定律,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电效应,氢原子的能级结构,核反应方程等。在第二轮复习中,应打破章节限制,抓住知识系统主线,对基础知识进行集中提炼、梳理和串联,将隐藏在纷繁内容中最主要的概念、规律、原理以及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出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使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高度系统化、网络化,让学生明确重点并力争达到熟练记忆。形成了知识体系,学生才能提高正确提取知识的效率有效地提高答题速度。
强化实验
高考实验题以其灵活性和探究性成为学生高考得分的难点,因此二轮实验复习要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强化实验的“设计”和“创新”能力,要让学生弄清基本实验仪器的作用和使用,明确每个实验的目的理解每个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能够应用物理实验的等效法,留迹法,放大法等,以不变应万变。
实验题的考查一般分两类,一类是课本的实验略有变动,另一类是以熟悉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在一个新的实验背景下灵活应用的问题。力电实验一直是高考实验的重点。(1)高考力学实验《考试大纲》要求内容:长度的测量;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弹簧测力计等。(2)高考电学实验《考试大纲》要求内容: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测定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练习使用示波器;传感器的简单使用。要求会使用的仪器主要有:螺旋测微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在复习时要注重实验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应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对基本仪器的使用原理及读数的复习;(2)灵活选用实验器材,培养实验设计能力;(3)注重对教材中基本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延伸,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三、找相同点、建立物理模型
二轮复习的过程要重视找相同点,将相同题型,相同知识点内容的试题进行比较归类,“建模”和“发散”思维,拓宽解题思路,达到解一道题会一类题的目的。在复习中要分析所研究的问题是一个什么样的物理模型(例如小球能否看做质点,物体上抛的过程是否可看做竖直上抛运动)。在建立正确物理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画图分析过程,找出过程特征,思考应用的物理规律,采用恰当的物理和数学方法(如函数图像法,往返对称法,矢量图解法,极值法等),列出相应的方程。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无处不体现对物理模型应用的考查。高中物理常见理想化模型有:质点、点电荷、单摆、轻绳、轻杆、轻弹簧、弹簧振子、电场线等;物理过程模型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物理情境模型有;碰撞模型,子弹打木块模型,皮带传送模型,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模型,运动的金属棒切割磁感线的模型等。
四、查漏补缺 不留死角
二轮复习要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同时要对照《考试大纲》的知识点扫除盲点。首先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掌握不扎实的,要继续给予关注,特别是易错、易混的概念,要让学生彻底弄清,不留知识死角;其次要培养学生在新情境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通过归类比较等形式,将分布在各章节内零散而又有内在联系知识串一串,沿着知识的点、线、面、体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知识网络,从新的高度把握整个知识结构体系,使知识融会贯通。
五、攻热点、联系实际
高考物理命题非常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在反应科技进步,联系实际生活,透视社会热点等方面做了大胆尝试。因为这类试题往往能有效地考查《考试大纲》提出的五个方面的能力,而且处理这类问题能直接反映出考生的科学素养。随着《考试大纲》对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考试题与时事也越走越近。在高考前综合分析来自各方面的最新信息十分重要。预测联系实际问题将是2012 年高考考察能力的一大亮点,所以不仅要关注教材知识,对社会科技的热点也应关注。如2011年新闻: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诺贝尔物理学奖,世界最大的太阳能飞机首次跨国飞行,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京沪高速铁路通车等,很可能成为2012 年高考命题的热点背景材料。
六、注重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后期复习过程中,除了进行学业上的辅导之外,更要重视心理辅导,关注学生心理。帮助学生降低过度焦虑、排除杂念,减轻患得患失的心理负担,让学生树立“我要成功”,“成功是我”,“必胜是我”的信念。
总之,在二轮复习时我们在考试大纲和近几年高考试卷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和归纳;梳理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掌握重要的物理模型、物理方法和答题技巧;相信他们会在今年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

阅读全文

与物理二轮公开课怎么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6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5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5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6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68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19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09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98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4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4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