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普通物理学的内容简介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级教材,是在程守洙、江之永主编的《普通物理学》(第五版)的基础上,参照教育部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新制定的《理工科非物理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修订而成的,书中涵盖了基本要求中所有的核心内容,并精选了相当数量的拓展内容。本书在修订过程中继承了原书的特色,尽量做到选材精当,论述严谨,行文简明,对经典物理内容进行了精简和深化,增强现代的观点币信息,对近代物理内容进行了精选和普化,加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并适当介绍现代工程技术的新发展和新动态。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下册包括振动、波动、光学和量子物理。配套的有网络课程、电子教案、习题分析与解答、思考题分析与拓展、学习指导书等资料。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理T科非物理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选用于社会读者阅读。
‘贰’ 大学物理辅导书推荐
大学物理辅导书推荐:《普通物理学》。
大学物理类课程具体如下:
一、理论课部分
高数,线代,概率论,几何光学,信息光学,热学,电磁学,光学,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子线路(数电雀颤加模电),fortran,量子力学,固体物理,计算物理,量子场论,群论,广义相对论基础。
大学物理教材推荐
1、一套是赵凯华编《新概念物理教程》,这套特点是概念新,常常上升到近现代物理能量,空间,对称性的角度来探讨问题,并且有许多知识点延拓之外的“闲话”,有许多可以上升到哲学高度来探讨。并且难顷明败能可贵的是,这套书的数理基础一点不比传统教材差。
2、另一套是高教社“国家十二(三)五规划教材”系列,应该可以说属于传统教材。其数理基础扎实,体系完整,逻辑严密,是系统性学习的推荐。其各作者来自于中国顶级大学,相互给出指导意见,参与编写和修订,可以说代表中国高等教育槐孙教材编写的最高水平。
‘叁’ 高中生自学普通物理要有什么基础
1.基础要有,对于一般的积分你要懂。要记忆一些常见的不定积分和定积分。
2.可以读懂的,我个人觉得不错的张三慧的《大学物理学》(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你可以在淘宝上找到。
3.基本没有用,因为高考不要求用微积分解题。
4.看看《高等数学》就可以了,仅仅看微积分部分,好处是一开始就比较正规定义准确,证明严密,可以人让你少走弯路。
‘肆’ 《普通物理学》对于高中生来学习参加竞赛有用吗还有想学化学的话要什么书呢
我曾经也是参加物理竞赛的,我高一时花了将近一半的时间在南师大的一本范晓辉老师编的书以及配套习题解答上(具体书名忘了)。这是很简单但很全面的书,认真吃透会打下一个很厚实的基础。而且由于比较简单,体型也多接近初赛和复赛,使得此书的错误比较少。建议初学者可以尝试。
之后主要看的是中科大程稼夫的三本书。选题难度同复赛,也是错误相对少的。唯一美中不足的貌似作为大学教授的作者也刻意回避的微积分而采用了令人恶心的“三角符号”Delta表增量。如果有时间的话一定要有微积分的常识,再看这些解题过程就会觉得他们“令人难以忍受”的累赘!
期间还连带的看过华师大的绿皮奥赛教程,金牌之路以及我们学校发的“官方”教材:郑永令的标准教材。后者实验部分讲的稍多一些,前两本有之前的基础看起来会有很多陈题(如果有历年的预赛、复赛和决赛试题,在之前的基础上甚至金牌之路都是多余的了,因为那上面全是陈题)。对于喜欢刷题的同学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看一下绿书,大概一周就能搞定三本。
之后一些实验上的准备差不多就要参加预赛了。我们学校实验条件不好,所以只好到邻近的大学学一下。当时时间所限,也就学了半个星期,很不系统。事实上复赛经费条件一般,能考到哪些仪器数也数的过来。
进入高二后,开始有一段迷茫期。觉得好像所有竞赛书都似曾相识,位于瓶颈很难提高。后来尝试看新概念物理,找到了方向。然后又觉得数学太差,把基本的高等数学包括微分方程都补了一下。于是开始做难题集萃,此书甚佳。错误极少,并且在那时看来陈题相对较少,因为有不少是国际奥赛题。于是后来开始顺带做往年的国际奥赛和亚赛。可能有些题目很简单,但也建议有时间可以仔细做一遍。这种探究式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让我找到了物理的本质和美妙之处。
还有就是往年的决赛题也很值得用来模拟。在这一阶段,新鲜题目不多了。所以做一套就认真做吧。掐时间,相信做完会有收获的。
尤其赞的是决赛,亚赛和国际赛的实验。复赛的实验在前些年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小册子上是有题目和参考解答的。有些设计性颇强,另外之前提到的郑永令的书的实验部分也可看一下。还有全国中学生的实验指导书,想训练实验的设计不妨自己进行“想象实验”,如果有这些实验的解答(决赛,亚赛和国际赛会给出参考解)最理想。我的建议是仔细研读每一个字,包括有效位数和评分细则。最好根据原始数据自己过一遍运算过程,这样对数据处理提高很快。还有就是珍惜实验机会,包括听实验课的机会,因为这毕竟是一个积累经验的过程。
高二还有一些书是很不错的,南师大出版的俄罗斯物理竞赛里题目比较有新意。可惜不知是否翻译问题,很多地方理解困难。更高更妙我对其印象不佳,因为错误特别多,而且用了很累赘的“微元法”。中科大集训队时的材料难度相当于目前的决赛,复旦集训队时的材料不错,题目难度也比较大。南大集训队时的材料并不多,不过实验更侧重设计,相对较难。
关于大学物理,我当时只看了新概念的力学,电磁学,热学和光学的一部分。大家准备时不用学超出竞赛大纲很多。有些内容个人觉得进了集训队再看也是来得及的,毕竟很多人是抱着两手准备,精力所限。
物理学大题典不建议做!!!陈题太多就像吉米多维奇一样,没必要。
进入集训队之后可以看周衍柏的理论力学,郭硕鸿的电动力学,汪志诚的热统,以及周世勋的量子力学教程。这是理论物理的经典入门书,当然这是后话了。
最后说一点心态吧,预赛和复赛就不多说了。如果学校在本省不错应该有信心,即使一般也要相信自己的实力。经验告诉我一般出生于名校的学生虽然视野更广,但也容易心浮气躁。进入决赛之后,很多在省内排名不错的学校可能就不见得有竞争力了。但我始终觉得决赛百号人,偶然因素太多。很多还是看个人的实力,和学校真的没有直接联系。集训队更是如此,华二和湖南湖北固然统计数据占优,但即使当届实力最强的并不见得就比你强多少,几个月时间的改变很大。关键在于最初的心气,如果一开始潜意识中就觉得他们比你强,那可能就真的没有机会了。当然这些名校的资源的确非常好,是很多其他学校所望尘莫及的。
‘伍’ 求中科大物理考研参考书里面中国科大、北大或其他高校物理系普通物理教材指的是什么
中科大唯一不明确的参考书就是313普通物理A,力学、电磁学、原子物理,科大、北大或其他高校物理系普通物理教。
科大有自已出的一套普物教材:
《力学(基础物理教程丛书) 》中国科大,程稼夫;
《热学(基础物理教程丛书) 》中国科大,张玉民;
《电磁学(基础物理教程丛书)》 中国科大,张玉民。
经典普物教材,也有一套:
《普通物理学(第5版)(第1册)<力学、热学>》 程守洙、江之永,高等教育出版社;
《普通物理学(第5版)(第2册)<电磁学>》 程守洙、江之永,高等教育出版社 。
还有一套要求较高的:
《普通物理学教程——力学》漆安慎、杜婵英,高等教育出版社;
《热学》李椿、章立源、钱尚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磁学(第2版)(上册) 》赵凯华、陈熙谋,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磁学(第2版)(下册) 》赵凯华、陈熙谋,高等教育出版社 。
以上三套,打通任何一套在国内普物考研界就可以无忧了。普通物理最关键是看懂理解,用任何教材都是一样的。
‘陆’ 有什么好的物理科普书关于相对论以及量子力学的适合高中生看(有一点深度)
普通物理学1
一、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和经典力学时空观
惯性系:一个不受外力或外力合力为0的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这样的参考系,叫惯性参考系,简称惯性系。
(新想法:如果认识到非贯性系力产生的原因,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将此力(惯性力)一并计算,那么就与跳出非惯性系,在惯性系中实验得到一样的结论,就可以把非惯性系当成惯性系对待——这与广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是类似的)
一切彼此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惯性系,对于描写机械运动的力学规律来说是完全等价的,在一个惯性系的“内部”所作的任何力学实验,都不能确定这一惯性系本身是在静止状态,还是在作匀速直线运动。这个原理叫力学相对性原理,或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牛顿说:“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己流逝着,并由于它的本性而均匀地、与任一外界对象无关地流逝着。”“绝对空间,就本性而言,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是相同的和不动的。”(见牛顿着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二、狭义相对论的提出背景
在19世纪末,人们知道光速是有限的,在测量光速时发现,木星卫星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的时间是相同的,而不管地球是朝向卫星运动还是背向卫星运动。这不符合物体运动的速度叠加原理(A参照系相对于B参照系速度为v1,A上发出相对A速度为V2的物体,物体相对于B速度为V1+V2),而符合波的性质,因为当时已知的所有波都有介质,因此人们假设光也有介质,定名为“以太”,光在以太中稳定传播,所以与地球的运动无关。
由于地球并非宇宙中的特殊天体,以太应该对地球有相对运动,而着名的迈克耳孙(A.A.Michelson)和莫雷(E.W.Morley)实验证明了相对地球运动的以太不存在,也就是说,如果存在以太,以太就是对地球静止的,这里和一些人认为的证明了以太不存在,叙述上有一点点区别。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两条假设:
1。相对性原理:物理学在一切惯性参考系中都具有相同的数学表达形式,也就是说,所有惯性系对于描述物理现象都是等价的。(够绝对的)
2。光速不变原理:在彼此相对作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一惯性参考系中,所测得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是相等的。
1964年到1966年,欧洲核子中心(CERN)在质子同步加速器中作了有关光速的精密实验测量,直接验证了光速不变原理。实验结果是,在同步加速器中产生的一种介子(写法是派的0次方)以0.99975c的高速飞行,它在飞行中发生衰变,辐射出能量为6000000000eV的光子,测得光子的实验室速度仍是c。
三、狭义相对论时空观
狭义相对论为人们提出了一个不同于经典力学的时空观。按照经典力学,相对于一个惯性系来说,在不同的地点、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相对于另一个与之作相对运动的惯性系来说,也是同时发生的。但相对论指出,同时性问题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某个惯性系中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到了另一个惯性系中,就不一定是同时的了。经典力学认为时空的量度不因惯性系的选择而变,也就是说,时空的量度是绝对的。相对论认为时空的量度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它们将因惯性系的选择而有所不同。所有这一切都是狭义相对论时空观的具体反映。
同时的相对性
现举一个假想实验,一列匀速运动的火车,车头和车尾分别装有两个标记A1、B1当他们分别与地面上的两个标记A、B重合时,各自发出一个闪光。在A、B的中点C和A1、B1的中点C1,各装一个接受器,C点将同时接收到两端的信号,而信号传递需要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火车向前运动了,所以C1先收到车头的信号,后收到车尾的信号。也就是说,不同的参照系没有认为两个事件都是同时发生的。“同时”有相对性。
四、洛伦兹坐标变换
洛伦兹公式是洛伦兹为弥补经典理论中所暴露的缺陷而建立起来的。洛伦兹是一位理论物理学家,是经典电子论的创始人。
坐标系K1(O1,X1,Y1,Z1)以速度V相对于坐标系K(O,X,Y,Z)作匀速直线运动;三对坐标分别平行,V沿X轴正方向,并设X轴与X1轴重合,且当T1=T=0时原点O1与O重合。设P为被“观察”的某一事件,在K系中观察者“看”来。它是在T时刻发生在(X,Y,Z)处的,而在K1系中的观察者看来,它是在T1时刻发生在(X1,Y1,Z1)处的。这样的两个坐标系间的变换,我们叫洛伦兹坐标变换。
在推导洛伦兹变换之前,作为一条公设,我们必须假设时间和空间都是均匀的,因此它们之间的变换关系必须是线性关系。如果方程式不是线性的,那么,对两个特定事件的空间间隔与时间间隔的测量结果就会与该间隔在坐标系中的位置与时间发生关系,从而破坏了时空的均匀性。例如,设X1与X的平方有关,即X1=AX^2,于是两个K1系中的距离和它们在K系中的坐标之间的关系将由X1a-X1b=A(Xa^2-Xb^2)表示。现在我们设K系中有一单位长度的棒,其端点落在Xa=2m和Xb=1m处,则X1a-X1b=3Am。这同一根棒,其端点在Xa=5m和Xb=4m处,则我们得到X1a-X1b=9Am。这样,对同一根棒的测量结果将随棒在空间的位置的不同而不同。为了不使我们的时空坐标系原点的选择与其他点相比较有某种物理上的特殊性,变换式必须是线性的。
先写出伽利略变换:X=X1+VT1; X1=X-VT
增加系数k,X=k(X1+VT1); X1=k1(X-VT)
根据狭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K和K1是等价的,上面两个等式的形式就应该相同(除正负号外),所以两式中的比例常数k和k1应该相等,即有k=k1。
这样, X1=k(X-VT)
为了获得确定的变换法则,必须求出常数k,根据光速不变原理,假设光信号在O与O1重合时(T=T1=0)就由重合点沿OX轴前进,那么任一瞬时T(由坐标系K1量度则是T1),光信号到达点的坐标对两个坐标系来说,分别是 X=CT; X1=CT1
XX1=k^2 (X-VT)(X1+VT1)
C^2 TT1=k^2 TT1(C-V)(C+V)
由此得
k= 1/ (1-V^2/C^2)^(1/2)
于是
T1=(T-VX/C^2) / (1-V^2/C^2)^(1/2)
T= (T1+VX/C^2)/ (1-V^2/C^2)^(1/2)
爱因斯坦假设:
1.物理体系的状态据以变化的定律,同描述这些状态变化时所参照的坐标系究竟是用两个在互相匀速移动着的坐标系中的哪一个并无关系。
2.任何光线在“静止的”坐标系中都是以确定的速度c运动着,不管这道光线是由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物体发射出来的。”
‘柒’ 如果要是自学物理的话,看那些书比较好另外有没有关于趣味物理的书
看你自学什么阶段的物理了
如果是初级物理,即初高中阶层的话,个人认为人教版初高中教材就是很好的选择。我当年就是在把教科书给翻烂情况下学透它的。
如果是大学物理的话,《普通物理学》这套书很给力,讲得浅显易懂,很适合自学者和非物理专业学生学习用。老版是一套,一小本一小本的,分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新版好像整成两册了,新版不知道好用不。你可以到旧书店去淘下老版的,我觉得它应该更翔实。
另外你对物理学非常感兴趣的话,物理学界大名鼎鼎的《费曼物理学讲义》是必读而且会让你获益匪浅的宝书!
趣味物理的书籍,我记得我高中时看到的一本名字就叫做《趣味物理学》的书还不错。
本人本就是物理学专业的,初中以来就为物理学耗费了我大半学习时间,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