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提高学生的物理审题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物理审题能力
一. 中学生面对物理习题时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从历年的高考、中考,还是从疆内外的学生的反映来看,物理都是所有学科中平均分最低、最令人头疼的一门学科。学生听课时感觉老师讲得有条有理、头头是道,就以为自己学会了,可课后去做题时就云里雾里、头脑发蒙了,要么无从下手,要么思维混乱、胡写一气,真所谓“一听就懂,一写就错。”学生在物理考试后的反思中,总是把做错题的原因归结为粗心、看错题、计算错误等等,但深究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乃是审题时出了问题。物理难学,关键难在审题上。
经过多年的观察和思考,我认为学生在审题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心浮气躁、只追求速度,看题时走马观花、一目十行,不知题意,盲目做题。
2.惧怕读题,尤其是文字较多的信息题,有的学生一见就头脑发晕,陷入茫茫然的境地。
3.读题时抓不住要领,不能有效地筛选信息,就找不到或找不对解题的切入点。
4.不能有效地进行信息转换,也就是不能将文字或图像信息转换成相应的物理语言、物理情景和物理模型,只能任凭思想的野马随意拉扯着想哪写哪。
学生怕审题,但又不得不做题。要学好物理,做一定量的习题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过做题,才能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才能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是摆在我们物理教育工作者面前永恒的课题。我根据二十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二.增强审题意识,消除浮躁心理。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不论时间多紧张,都要把题目看清楚。先明确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再明确题目的所求量是什么。从题目本身去获取“怎样解决这道题?”的逻辑起点、推理目标以及沟通起点与目标之间联系的更多信息,这样才能确定从何处下手、向何方向前进的信息与启示。越是时间紧,越要沉住气,仔细审题,理清思路,才能让自己少走弯路。尤其是在当今的高考、中考模式下,语数外挤占了学生几乎所有的空闲时间,物理学习得不到有效保证的条件下,更要注重解题的正确率,提高物理学习效率,因此也更要注重学生审题意识和审题能力的培养了。
三.强化审题训练,注重方法指导。
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审题能力实际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也涉及严肃认真、全面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这都需要在课堂上和实际教学中反复训练和指导,让学生形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最终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能力。
1.审题时要指导学生咬文嚼字。
一道物理题目一般包括三种信息,即条件的信息、目标的信息和运算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有的是显性的,一眼就能看出来,有些是隐性的,它隐含在文字的字里行间,需要我们反复品读和挖掘。
(1)抓住关键词语,正确理解题意。
物理题目的叙述中,总有一些关键的词语,或是一些限制性的语言,或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对变化过程的界定等等。如“光滑”、“刚好”、“匀速”、“平衡”等等,这些关键词语隐含着实质性的物理现象、模型和过程,是我们解题的重要信息。比如“刚好、恰好”这些字眼往往涉及临界问题;“匀速、静止、缓慢”往往告诉我们物体所处的状态” ; “光滑、不计质量”给出了一些理想化的模型;“最大、最小”往往与求极值相联系等。如果我们对这些信息视而不见,轻则导致审题走样,重则导致瞎子点灯白费蜡,枉做无用功。
(2)由表及里,挖掘隐含条件。
物理试题的题设条件大都属于“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类型。例如:一个不规则的实心物体,质量为55g,放入装满纯水的烧杯中,沉入底部,排开0.5N的水。求:(1)物体在纯水中所受的浮力;(2)物体的体积;(3)物体的密度。题目中“沉入底部”就隐含了“物体的体积就等于它排开水的体积”这一关键条件。
(3)排除干扰因素,捕获有效信息。
命题专家在命制试题时,往往在题目中设置一些干扰因素和陷阱,诱使考生上当,这就要求我们在审题中 能从众多数据、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来。
2.要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转换。
信息题、应用题都是考试的重头戏,这类题具有情景新(内容一般课本上没有)、题干较长、表述抽象、干扰因素多等特点,主要考察学生获取信息、根据问题建立物理模型、应用物理规律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对学生审题能力和心理素质的最大挑战。这就要求学生要耐心阅题,找清前因后果,从题设中获取有用信息,转换成熟悉的物理模型,从而形成有逻辑、有条理的解题思路。这也要求教师要安排一定量的专项训练,使学生熟悉题型,树立信心。
(1)通过审题,明确知识范围。
在明白试题已知条件和要求的情况下,我们要进一步确定试题所考察的知识范围。看它是属于力学部分还是运动学部分?是力学中的牛顿运动定律还是机械能守恒应用等?然后对症下药。
(2)审题的过程应是模型建构的过程。
物理学中有很多的物理模型,有如光线、磁感线、光滑斜面、单摆等理想化实体模型,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碰撞等运动模型等等,它们大都与特殊的处理方法和物理规律相对应,这就要求我们审题时要细加体会。
总之,培养审题能力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尤其是当前,考试强调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试题以能力立意,反应相关科目的主干,取材广泛新颖,涉及科技前沿和社会热点,联系社会、生产、生活、科技等实际问题,考察学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无疑对学生审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加强物理审题训练和指导。提高学生审题能力不仅是应试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品质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物理教师任重而道远。
② 高中物理考试选择题的抢分技巧
众所周知,高考物理大概在120分左右,而选择题就有48分,占物理总成绩的三分之一还多,所以我们应该充分把握好选择题这一部分内容,争取多抢“选择分”。那么如何才能解答好选择题呢?以下我们就结合一些实例与大家共同研究,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一、如何审题
审题是解好一道选择题的关键,那么审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首先要做到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其次还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一些关键的字词加以特别的关注。
1、日光灯中有一个启动器,其中的玻璃泡中装有氖气。启动时,玻璃泡中的氖气会发出红光。这是由于氖原子的:()
A、自由电子周期性运动而产生的
B、外层电子受激发而产生的
C、内层电子受激发而产生的
D、原子核受激发而产生的
[点评]:许多同学在第一次见到这个题目的时候表现得束手无策,究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审题不明,误入歧途。有的同学认为,题目中提到氖气发光,联想到化学中讲到的氖气属于惰性气体,那么惰性气体发光的机理是什么呢?显然,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很深奥的,但如果我们仔细审题的话,大家会发现题目中向我们交代了这样一个信息“玻璃泡中的氖气会发出红光”,这就相当于告诉我们氖气发出的是可见光,而可见光的产生机理应该是由氖原子的外层电子受激发而产生的。
由此可见,审题的过程中对于关键字、词的理解和把握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答案]:B
2、已知碳原子的相对原子量为12.000000u,氢原子的相对原子量为1.007825u,中子质量为1.008665u,质子质量为1.007276u,那么6个质子和6个中子结合成一个碳原子核时,与该过程释放的能量相对应的质量亏损是:()
A、0.098940u
B、0.095646u
C、0.087312u
D、以上都不正确
[点评]:在实际的考察中,有许多同学误选了B项。究其根源,答案竟然惊人的一致,几乎所有误选B项的同学都是误把题目中的“6个质子和6个中子结合成一个碳原子核时”看作了“6个质子和6个中子结合成一个碳原子时”而计算失误的。
其实犯错误的同学还有一个疏漏之处,如果本题要求结合成碳原子时的质量亏损,那么题目中给出的“氢原子的相对原子量为1.007825u”这一条件就没有用处了,而物理题目中所表述的条件通常来说都是要在解题的过程中用到的。所以要仔细地、逐字逐句审题,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电子的质量:
1.007825u-1.007276u=0.000549u
对应的质量亏损:Δm=6×1.008665u+6×1.007276u-12.000000u+6×0.000549u
=0.098940u
[答案]:A
二、如何阅读选项
选项,作为选择题区别于其他题型的一个明显标志,它既是考核同学们学习能力的一种方法,同时也从某一个方面或角度给出了大家一定的提示。所以,我们要阅读好选项,研究好选项,还要利用好选项。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量不能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B、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必定增加
C、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因为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
D、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点评]:这是2004年高考天津卷上的一道考题,从其位于试卷中的位置来看,这应该是一道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相对容易的题目,可就是这样一道看似简单的试题,其正答率却并不高。经过统计,选择A项的同学占有相当的比例。那么同学们为什么会误选A呢?有很多选A的同学事后回忆起来说自己根本就没有看D选项,或者只是草草地瞥了一眼D就给出了A选项的答案。我觉得这个问题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同学们平时不良的做题习惯,没有将选项看全就急于作答了。
我相信,只要同学们认真地阅读了D项,至少会提出这样的疑问:“A和D好像都正确呀?”此时你再仔细斟酌的话,就应该注意到自己对A项中忽略了“热量不能主动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中的主动二字,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4、在北戴河旅游景点之一的南戴河滑沙场有两个坡度不同的滑道AB和AB′(都可看作斜面)。甲、乙两名旅游者分乘两个滑沙撬从插有红旗的A点由静止出发同时沿AB和AB′滑下,最后都停在水平沙面BC上。设滑沙撬和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滑沙者保持一定姿势坐在滑沙撬上不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在B点的速率等于乙在B′点的速率
B、甲的滑行总路程比乙短
C、甲全部滑行过程的水平位移一定比乙全部滑行过程的水平位移大
D、甲、乙停止滑行后回头看A处的红旗时视线的仰角一定相同
[点评]:本题属于一道力学题目,有的同学在解题时就四个选项所表述的内容分别设定相关的物理量,带入求解并对选项做出相应的判断。这样做当然无可厚非,但在紧张的考试中为自己节约出宝贵的时间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仔细研读选项的话,我们不难发现,除了A项以外,其实B、C、D三项均可表述为一个问题,那就是“甲、乙两名旅游者最终是否会停在同一个点?”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大大简化计算了。最终得到结论:甲、乙二人最终会停在同一个点。B、C错而D正确。
[答案]:D
③ 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物理审题能力
理科的做题能力是比较讲究的
特别是物理等,审题要能建立实际的物理情景
一般能数形结合的
尽量使用
做题目的时候注意抓住关键的词
关键词把握对于解题很有好处
具体的你只有在实际的作业中练习。
我在这边说再多也没用的
④ 高中物理大题答题技巧和规范
高中不仅要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习物理知识和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物理大题答题技巧和规范,希望对你有帮助。
审题要仔细,关键字眼不可疏忽
审题时一定要仔细,尤其要注意一些重要的关键字眼,不要以为是"容易题""陈题"就一眼带过,要注意"陈题"中可能有"新意"。也不要一眼看上去认为是"新题、难题"就畏难而放弃,要知道"难题"也只难在一点,"新题"只新在一处。由于疏忽看错题或畏难轻易放弃都会造成很大的遗憾。
物理过程的分析要注意细节,要善于找出两个相关过程的连接点(临界点)
对于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首先要根据题目所描述的情景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然后对物理过程进行分析,对于多过程的物理问题,考生一定要注意分析物理过程的细节,弄清各个过程的运动特点及相关联系,找出相关过程之间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做到了这一点,也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难题也就变得容易了。
从这几年的评卷来看,很多学生由于答题不规范,没有相应的应考技巧,导致丢失了很多应得之分,有些学生失分情况相当严重,一科达20分以上,其中不乏一些较好的学生。为避免这种情况,特别注意以下情形:
一、分步列式,不要用综合或连等式
高考评分标准是分步给分,写出每一个过程对应的方程式,只要说明、表达正确都可以得相应的分数;有些学生喜欢写出一个综合式,或是连等式,而评分原则是"综合式找错",即只要发现综合式中有一处错,全部过程都不能得分。所以对于不会解的题,分步列式也可以得到相应的过程分,增加得分机会。
二、对复杂的数值计算题,最后结果要先解出符号表达,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
最后结果的表达式占有一定的分值,结果表达式正确计算过程出错,只会丢掉很少的分。若没有结果表达式又出现计算错误,失分机会很大。
三、简洁文字说明与方程式相结合
有的考生解题是从头到尾只有方程,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中使用的符号表示什么不提出;有的考生则相反,文字表达太长,像写作文,关键方程没有列出。既耽误时间,又占据了答卷的空间,以上两种情形都会导致丢分。所以在答卷时提倡简洁文字表达,关键处的说明配合图示和物理方程式相结合。
四、尽量用常规方法,使用通用符号
⑤ 高中物理科目应该如何审题才能更好把握呢
首先要审清楚是为什么,了解题目大意,以及出题人题意,以及涉及的相关知识点都要有系统性的判断,在平时的学习中也要多注意公式,请记忆,补充自己的不足,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