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1、学生能认真做题的第一方面我觉得应该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做题氛围。学生在做题时首先要保持教室里绝对安静,这样学生才会有很大可能专心去思考。
2、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要把已知条件弄明白,符号看准确;(抄算式时可以让他们边读算式边抄题,可以采取默读的形式,抄完后再对照一遍有无抄错),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仍有抄错符号、数字的现象,就应该留心观察这些抄错数字、抄错符号的孩子做题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的,也应该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对症下药,付出一定的耐心;其次是对学生熟练掌握基本公式、定理的训练,基础知识掌握扎实了,计算的准确率会很大地提高。
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教学中的难点内容,也是学生出错率最高的题型之一。因此,四则混合运算的审题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做到:
(1)“看"
“看",就是先看一看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数。会有几种运算符号;再看一看运算符号和数据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如405×(3076-2980)+2136÷89。看的结果应是:①有5个数;②有4种运算;③含有小括号;④是一道带有小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题。又如3.68×[1÷(2.1-2.09)]+0.6。看的结果应是①含有5个数;②有4种运算;③含有中括号;④是一道带有中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式题。
(2)“定"
“定",就是对题目整体观察后,确定运算顺序。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算什么。可采用画线标序的方法,如:405×(3076-2980)+2136÷89││①││①││└──┬─┘└─┬─┘│②││└──┬──┘③│└────────┘
(3)“想"
“想",就是分析题中的数值特征和运算间的联系,联想到有关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然后进行运算。如:405×(3076-2980)+2136÷89。这道题虽不存在简算问题,但括号部分与除法可同时计算,即同时算出3076-2980的差与2136÷89的商。
有时候,根据数据特点,通过“想"将原式结构进行分解、组合等151变形,达到简算。如4─+2.375+5─+7.75组合为(4─+7.75)+(24845.375+5─)。8计算题的审题教学,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计算题算得正确、迅速。
3、培养学生自查的习惯,无论简单题还是复杂题,都要有做完就检查的习惯,我平时也效仿五年级组的做法,并对他们的自我检查的方法加以总结是三查三评:一查数字符号,二查计算方法、三查最后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如果是文字式的可以增加一个四查:单位和作答。
4、最后是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习惯,对一些计算过程中的错误要及时反思、总结,避免多次犯同样的错误。因此,可以针对他们出现的错误进行同类型的题再做一遍的方法。使其认识更深刻。
② 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物理审题能力
理科的做题能力是比较讲究的
特别是物理等,审题要能建立实际的物理情景
一般能数形结合的
尽量使用
做题目的时候注意抓住关键的词
关键词把握对于解题很有好处
具体的你只有在实际的作业中练习。
我在这边说再多也没用的
③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题能力
每年的考试试卷分析中总有一个话题,就是学生的审题能力薄弱;每学期的期末质量抽测试卷分析,也总少不了学生审题能力欠缺的内容。那么学生的审题能力为什么差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除了学生的因素,我们教师、我们的课堂有没有关系呢?为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做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
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大多数的学生都能较好的掌握教学的各知识点,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往往做得不尽如人意,而审题就是最突出的一个方面。审题能力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解题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比重。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的正确与否.因此,在小学数学学中,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我们经常会走进一页自己都不知道的误区:
(1)巩固知识、训练技能。我们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一个教学内容结束后,教师常常会选择一些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训练技能的目的,在这两个片段中,教师把学生的机会剥夺了,教师成了学习的主体;学生失去了巩固练习的机会,成了一个知识的接受器;教师把情景的分析和解题过程包办了,成了一个孤独者;学生等待教师的分析和讲解,成了清闲者。潜移默化中学生失去了思考的积极性和习惯,等待教师的答案;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等待着教师划定“背”的范围。
(2)教学反馈。练习的作用除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外,还有一个功能是反馈信息,即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包办练习的结果,使这一功能得不到体现,教师也无法获取第一手的教学信息,也无法实施教学策略的调整,教学只能按教师预设的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变得死气沉沉。
(3)培养审题能力。我们常说,学生的审题能力很差,题目看得不仔细,回答问题答不到点子上,教师把责任推给学生。练习除了巩固知识、反馈信息外,也有审题能力、分析能力等多种能力培养的功能,教师的包办代替,让学生失去了这种机会,也隐藏了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欠缺,到了考试暴露问题时,老师认为自己教得很好,讲得很清楚,学生没学会,显然是学生能力不行。好象自己很委屈,其实真正的委屈者是学生。
(4)从教学过程看,教师总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或担心教学内容的不完整,急匆匆地把备课时准备的内容讲完,教师把课堂教学看成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考虑应该学会些什么?学生学会了多少?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做对题目的开端,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把一些审题中出现的不好的审题习惯扼制住。
具体怎样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呢?
审题时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拿到题目后,不要盲目的答题,而是要多读,读出感情,读出深意,一边读一边手点过去,把题目的核心或要求划出来;最后是深刻理会题目的涵义。(1)、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2)、长期指导和训练,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3)、联系实际,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4)、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独立做作业的习惯(5)、热情鼓励,培养学生勤学善思、质疑问难的习惯(6)、多加引导,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比如有一道数学题画了12个圆,要学生从左数给第十个圆涂上颜色,又让学生从左数给前面的10个圈起来。一定要让学生认真读题,分清“左”和“右”,还要分清“10个”和“第10个”。
关于审题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学生的错题进行分析,以增强学生对审题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帮助学生积累有关审题方面的经验。关于表达能力的培养,一要给学生表达的机会,二对敢于发表自己想法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培养表达的兴趣,这点很重要。三对表达得清楚明白的学生,要给与奖励,为其他学生树立怎样进行表达的榜样。
总之,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它几乎无捷径可走,只有在学生自己反复的练习、教师的分析指导中逐步养成。学生经过了尝试,才会有体会和感受,才会更深刻地理解教师的分析、指导,而教师的包办代替只能扼杀学生的思想。在今后教学中还要经常提醒学生仔细读题,认真审题,要不断做学生的表率,传授他们审题的技巧及方法,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④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的论文
论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doc
文档名称:论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doc
格式:doc 大小:0.1MB 总页数:5
上传时间: 2016-12-09 上传者:135****5799
下载源文档需要:10元人民币
点击预览本文档(全文)
下载文档
下载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文档介绍:
论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摘 要】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使他们在不断的探究中掌握和丰富审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 键 词】 审题能力;教学;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大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并自觉检查的习惯等等。审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解题过程中关键的第一步。审题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解题的结果。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决问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精心审题。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审题方法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下面略谈几种数学审题的基本方法。
一、通读全题,审出大意
基于年龄上的限制,学生的智力和理解能力还处于发展时期。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对于题目要求中的文字或题图中隐含的条件等都不能正确理解,造成错误。或学生求成心切,读题速度很快,常常一目十行地将题目要求扫视一遍,然后凭借着已有的解题经验或大概的印象便开始做题。有些看上去很简单的问题,他们在做题的过程中,总会把题目中的数字用加、减、乘、除凑在一起就完事。如小红家到学校有600米,她从家到学校走了10分钟后还剩下200米,小红平均每分钟行多少米?有学生往往会用600除以10,他们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常常是由于没有读完整道题目,没有把还剩下200米理解清楚,像这样的题目可让学生读懂题目后自己说说题目的大意:全长600米,还剩200米,那么小红10分钟走了600-200=400米,再来求平均每分钟行多少米就不会犯刚才的错误了。又如“同学们修补图书,六年级修补312本,比三年级多修补39本。三年级修补多少本?”对此题有的学生一下子分
⑤ 如何提高孩子的审题能力
1、审题清晰要动口.
老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中高年级学生如可以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要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读题方法的指导。
为了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字字出声读题慢,要学生出声轻读、用手指读能帮助他们不漏字、不添字,读懂意思。同时,要求学生轻读后再默看题,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读题能力。
在读题审题的过程中抓住重难点,学生一旦能在读题的过程中能找到的重点词和关键句,并能认真思考,从中发现文字背后的含义,便能达到融会贯通的意境。
在教给审题方法的基础上,老师还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审题训练及热情鼓励,以培养他们认真审题的习惯和提高审题的能力。
2、审题全面要动眼.
对题目意思能正确领会,还需要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 例如,出示一道例题图,学生总是杂乱无章地观察着,看到什么就说什么,缺乏条理性,因此,教师在学生看例题图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教给学生观察图画的顺序,这样学生就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顺序地观察插图上的景物,说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避免出现遗漏或是重复的情况了。学生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里,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经验的激活、利用、调整、提升的过程,是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解读。数学学习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
3、空间观念要动手.
在解决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折折剪剪的过程中,理解题意,解决问题。如:把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次可以得到哪些图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等等。教师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折折拼拼,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题意,正确思考,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空间观念。
4、良好习惯要动脑.
引导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养成仔细推敲,耐心思考的习惯。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如在“客车每小时行驶285千米,比货车快4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中,“比货车快45千米”,到底是谁比货车快,谁快,谁慢,只有让学生在审题中仔细推敲、咬文嚼字,才能真正理解题意。这就要求学生一边读题,一边圈点,把重要的字词圈起来,提醒自己注意。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很重要的,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做对题目的开端,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把一些审题中出现的不好的审题习惯扼制住。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只有在学生自己反复的练习、教师的分析指导中逐步养成。学生只有经过了尝试,才会有体会和感受,才会更深刻地理解教师的分析、指导。在今后教学中还要经常提醒学生仔细读题,认真审题,要不断做学生的表率,传授他们审题的技巧及方法,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⑥ 如何提高审题能力
一、 教会学生认真读题的方法,养成指读的习惯。
做题是从读题开始的。所以读题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读题必须认真、仔细。通过读题来理解题意,弄清题中给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实践证明学生不会做,往往缘于读不懂题,不理解题意。一旦了解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将明了。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理解了题意就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我们有的学生拿到题目就盲目的列算式,出现的错误主要有:(1)没有弄清题意。(2)审题时漏看、错看已知条件中和问题。(3)看不全题目中的条件。(4)找不到题中隐蔽条件。这些我们都是使学生“解题无从下手”、“解答出错”的原因。
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些情况,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要求学生在读题目时放慢速度,养成用手指读的好习惯,将要求逐字逐句地过目、过指、过口、过心,达到手眼合一,连读三遍,再寻找解题思路,提笔答题。
二、指导并养成学生边读边圈划关键词句和数据的习惯
小学生的智力和理解能力还处于发展时期。尤其是中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对于题目要求中的文字或题图中隐含的条件等都不能正确理解,造成原则性的错误,最终导致解题错误。
针对这种这类错误形式的分析,解决的方法是:要求学生在读题目时圈划重点词、句,对数据作记号,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和正确的使用数据。当然,这项训练一开始是比较困难的。很多学生在上课时,有老师的要求那就认真的圈划关键词;在回家完成作业或考试时,因为没有老师的监督,就将老师的要求全部抛之脑后,整道题看不见一个圈划的关键词。所以老师必须对学生时刻提醒、严格要求,帮助学生养成圈划关键词的习惯,并做到持之以恒。为此,老师可以采取经常表扬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所有的认可,起到榜样的作用。除此之外,能准确的找到关键词、句,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本领。有些孩子把整道题所有的词句都做上了标记,这是一种无效的圈划,起不到提示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如何正确圈划关键词、句这方面同样要进行指导。
三、教会学生观察题型、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有一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完全分不清要用那种运算方法,加、减、乘、除随便乱凑,根本不观察题型,更不会分析数量关系,也就不会根据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来列出正确的算式。这种错误主要是学生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
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督促学生做题时要步步审题,从问题入手,观察题型,根据关键词句判断运算方法、找出数量关系、找到解题的必要条件、排除没有用的干扰条件,做到一步一个脚印,使“审题”在学生头脑中真正扎根。
四、培养学生说题的习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很多学生对于一步计算的解决问题都能做对,而对于两步计算则正确率极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思路完全混乱。这类学生通常不爱举手回答问题,很少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学生对题的理解如何,若不通过自己语言的表述,教师难以及时得到输出的反馈情况。
针对学生出现的这类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认真读题、审题,然后通过说来了解学生解题思路的情况。在这里的说是指复述题意,探求解法,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在审题中,不管学生审题正确与否,都要培养学生说理的习惯,要养成想说、会说、敢说的精神。通过说,学生间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可以争论探讨,可以去伪存真,在思辨中加深理解,提高审题技巧,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达、判断等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理的品质。
审题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我们每个老师都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主动、耐心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尤其是解决问题的正确率。
⑦ 如何提高学生物理审题能力
每一道物理题目都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物理图景,解题就是去探索这个物理过程的规律和结果。可是,不论在现实中,还是在题中给出的物理过程往往不是一目了然的,因而解题首先要根据题意,通过想象,弄清全部的物理过程,勾画出一幅完整的物理图景。
例:汽车以15米/秒的速度运动,关闭油门后获得3米/秒的加速度,问8秒内汽车的位移是多少?
例:小球以5厘米/秒2得出速度滚上一斜面,获得3厘米/秒的加速度,问8秒钟内小球的位移是多少?
对此二例,如能仔细分析,想象汽车是作匀减速运动,然后停下来;而小球沿斜面匀减速上滚到最高点后,又沿斜面下滚,这样两个不同的过程,一般学生在解题中的错误就会大大减少,对那些涉及知识较多的综合题,不想象出其全部物理过程,解题时就会感到无从下手,或者出现挂东漏西的现象。有的题目对某些物理过程含而不露,这就更需要我们去想象,才能全面弄清楚。
例:有一长20cm横截面积为0.8cm2的均匀玻璃管,一端开口,一端封闭,将其水平放置,由一段水银柱封闭着一段10cm长空气柱,让玻璃管绕通过封闭端的竖直轴从静止开始转动,速度逐渐增大,当转速增大到多大时,玻璃口只剩下2cm的水银柱?
它所描述的全部物理过程是:气柱的压强与大气压相同,所以水银柱受力平衡。随着玻璃管的转动,水银柱发生离心运动,而逐渐远离轴,以至使部分水银从管中抛出,与此同时,被封闭的气柱随之变长。对后一过程,在题目的文字中没有提及,但化却与我们解题有着极大的关系。所以在想象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要遗漏了类似的过程。
在分析、想象物理过程中,要紧扣题意对关键字眼要仔细推敲。如:恰好平衡、恰好为零的恰好二字;又如最大输出功率、最小距离中的最大、最小二字;再如:缓慢变化、迅速压缩的缓慢、迅速二字等等。这些字眼往往都示意着一个复杂的、变化着的物理过程,如果轻易放过这些字眼,那么你所想象的物理过程往往是不全面的,或者是完全错误的。
绘制草图对我们正确分析、想象物理过程有很大的帮助,尤其对那些复杂的物理过程,如能抓住其关键形象,并草图表达(如物体运动轨迹草图、实验装置示意图、电路图等等),这对于进一步分析将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步:准确地抓住研究对象
在完成了钥匙的第一步,刑弄清了题目给定的全部物理过程后,就要准确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物理过程。
怎样才能准确地确定研究对象呢?一般要紧扣题目提出的问题。如:这些剩余气体的压强是多大?我们就可直接把剩余气体作为研究对象,但也有不少题目的研究对象比较隐蔽,那么我们间接地选定那些已知条件较多的、而且与题目所提的问题又有密切关系的物体或教程作为研究对象。例如:A内气体的体积是多大?若直接选留在A内气体的体积不太方便,如果选B内的气体为研究对象,不但知道其温度、压强,而且还知道其体积为已知数,同时原来氧气体除去B内的气体就是留在A内气体了,象这样间接地选择研究对象的方法在角电学习题中经常用到。
以上所谈的是解答一般物理习题的关键的头两步,应当引起学生重视。
第三步:挖掘隐蔽条件
具有一定难度的物理题目,往往含有隐蔽条件,这些隐蔽条件可隐蔽在题目的已知条件中、要求中、物理过程中、物理图象中和定律应用范围中及答案中,如果能及时挖掘这些隐蔽条件,应能够越过思维陷井,突破解题障碍,提高解题速度。
(1)由物理概念的内涵中找出隐蔽条件
物理概念是解题的依据之一,不少题目的部分条件隐含在相关的概念之中,于是可以从分析概念中去挖掘隐含条件,寻求解题方法。
(2)由物理现象的分析找出隐含条件。
物理问题中,有些隐含条件存在于问题叙述的过程之中,只要认真分析题中的物理现象和临界条件,应能找出隐含条件。
+3)由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出隐含条件。
物理过程的分析是解题中的重要一环,通过物理过程的分析,可找出问题中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必备条件。
⑧ 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学生审题能力的提高有一个过程,每一个过程都有一定的步骤和具体的思维方法,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比教给学生结论更重要。
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在每次作业、检测中,我们总会遗憾地发现,许多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看清题目,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只要教师再把题目读一读,或者让学生再重新做一次,他们就会做对了。于是,我们在分析错题原因时,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马虎的帽子。深入分析,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学生的审题能力为何会如此薄弱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与我们的教学有没有关系呢?我们又该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呢?
一.形成的原因有二:
1.教师原因.
教师只讲备课时准备的内容,把课堂教学看成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考虑学生应该学会些什么?学生学会了多少?对学生审题习惯培养不够重视。课后练习教师的包办代替学生分析、讲解,学生失去了思考的积极性和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依赖。
2.学生原因.
(1)不良的审题习惯.
很多学生做题都用眼睛扫一遍,就动笔了。读题时不能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往往被一些表面现象所吸引等。遇到较长的题目就更不能完整的把它读完,不去认真的朗读思考。
(2)消极的思维定势.
做题时学生往往没把题目看完,或看完了不加思索,以为是平时做过的,这就是“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
(3)懒惰的心理因素.
学生由于平时有依赖性,一遇到需要动脑思考的题目,便主动放弃,希望依靠别人。不去思考,内心主动把它归为不会做的题目。
二.改进的方法有三:
1、审题清晰要动口.
老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中高年级学生如可以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要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读题方法的指导。
为了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字字出声读题慢,要学生出声轻读、用手指读能帮助他们不漏字、不添字,读懂意思。同时,要求学生轻读后再默看题,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读题能力。
在读题审题的过程中抓住重难点,学生一旦能在读题的过程中能找到的重点词和关键句,并能认真思考,从中发现文字背后的含义,便能达到融会贯通的意境。
在教给审题方法的基础上,老师还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审题训练及热情鼓励,以培养他们认真审题的习惯和提高审题的能力。
2、审题全面要动眼.
对题目意思能正确领会,还需要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 例如,出示一道例题图,学生总是杂乱无章地观察着,看到什么就说什么,缺乏条理性,因此,教师在学生看例题图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教给学生观察图画的顺序,这样学生就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顺序地观察插图上的景物,说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避免出现遗漏或是重复的情况了。学生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里,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经验的激活、利用、调整、提升的过程,是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解读。数学学习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
3、空间观念要动手.
在解决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折折剪剪的过程中,理解题意,解决问题。如:把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次可以得到哪些图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等等。教师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折折拼拼,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题意,正确思考,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空间观念。
4、良好习惯要动脑.
引导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养成仔细推敲,耐心思考的习惯。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如在“客车每小时行驶285千米,比货车快4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中,“比货车快45千米”,到底是谁比货车快,谁快,谁慢,只有让学生在审题中仔细推敲、咬文嚼字,才能真正理解题意。这就要求学生一边读题,一边圈点,把重要的字词圈起来,提醒自己注意。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很重要的,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做对题目的开端,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把一些审题中出现的不好的审题习惯扼制住。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只有在学生自己反复的练习、教师的分析指导中逐步养成。学生只有经过了尝试,才会有体会和感受,才会更深刻地理解教师的分析、指导。在今后教学中还要经常提醒学生仔细读题,认真审题,要不断做学生的表率,传授他们审题的技巧及方法,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