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初中物理有哪些教法和学法

初中物理有哪些教法和学法

发布时间:2023-08-06 03:19:59

‘壹’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都有哪些

很多的学生对物理充满的厌恶,这是因为这个科目可能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难的,并且牵扯的内容非常多,这使得大多数的孩子对于这们课程有放弃的打算,家长也忙于工作没有办法来教导孩子,所以现在唯一的方式就是找一个初中物理辅导,这样可以改善孩子这个科目发的分数.

物理重点内容

以上就是初中物理辅导的方式,如果你也是面对物理比较头疼的话,可以观看以上的内容,会对你有一些帮助.

‘贰’ 初中物理教学法有哪些

物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
1.转换法:
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转换法。它是帮助我们认识抽象物理现象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如:我们在认识和研究“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理论时,由于分子是微观的,不能直接用肉眼看到,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能直接观察或感觉到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和理解它;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在存在;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小磁针指向或偏转以及与其它一些磁场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同理,在研究物体是否带电,我们也不能直接看到物体是否带电,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验电器上锡箔片的开合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在研究空气的存在和大气压强时,我们可以通过感觉空气的流动及现实生活中对大气压强的各种应用来证明空气和大气压强的存在。
随便说一下,很多仪器的制造也利用了转换法。如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温度转换成液柱的升降制成了温度计。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液体压强转换成两液面的高度差制成了压强计等。
2.类比法:
类比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可以推出与其类似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认识和研究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时,将它与生活中熟悉且有共同特点的现象进行灵活、合理的类比,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如在认识电流、电压的概念、研究电源的作用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等概念或规律时,与水流水压模拟实验、抽水机的作用和水渠对水流的影响等物理现象进行类比,会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的物理概念或规律产生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
3.理想化法:
理想化法是指根据所研究问题(一般都十分复杂,涉及诸多因素)的需要和具体情况,确定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保留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排除无关干扰,从而简明扼要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理想化法是一种科学抽象,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理想化方法包括理想实验法和理想模型法。
1、理想实验:
理想实验又叫做假想实验或思想上的实验,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一种理想实验,是逻辑推理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实际中并不能进行。理想实验在物理学的理论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伽里略论证惯性定律所设想的实验——在无磨擦情况下,从斜槽滚下的小球将以恒定的速度在无限长的水平面上永远不停地运动下去,就是物理学史上着名的理想实验。再如将一只闹钟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当罩内空气被抽走时,钟声变小,由此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显然上述实验是人们在思维中进行的理想过程,与实际实验相比,理想实验能更大程度地突出实验中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得出更本质的结论。
2.理想模型:
理想模型可分为对象模型、条件模型和过程模型三类。
①对象模型:
用来代替研究对象实体的理想化模型叫做对象模型。如视为点光源较小发光体,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的光线,描述磁场的磁感线,描述力的图示、示意图等都属于对象模型。另外,推导液体压强公式时选取的“液柱”、分析连通器原理和托里拆利实验原理使取的“液片”也属于对象模型。
②条件模型:把研究对象所处的外部条件理想化建立的模型叫做条件模型。如光滑表面、轻杆、轻绳、均匀介质都属于条件模型。电学实验中把电压表变成内阻是无穷大的理想电压表,电流表变成内阻等于0的理想电流表等也属于条件模型。
③过程模型:实际的物理过程都是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忽略次要因素的作用,只考虑主要因素引起的变化过程叫做过程模型.例如:在空气中自由下落的物体,空气阻力的作用与重力相比较忽略不计时,可抽象为自由落体运动,另外匀速直线运动也属于过程模型。
4.等效替代法:
在物理学中,我们研究某物体或物理现象的作用效果时,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常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会改变物理效果。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给问题的阐释或解答带来极大方便,我们称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等效替代法.如用合力替代各个分力,用总电阻替代串联、并联的部分电阻,用浮力替代液体对物体的各个方向的压力等。
5.控制变量法:
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然后来比较、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很多物理实验都用到了这种方法。如通过导体的电流I受导体的电阻R和它两端电压U的影响,在研究电流I与电阻R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压U不变;在研究电流I与电压U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阻R不变。

6.归纳推理,又称归纳法:
从一般性较小的前提出发,推出一般性较大的结论的推理方法叫归纳法。在科学研究中,归纳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物理概念、定律及规律的获得都是借助了归纳法的力量,由实验(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归纳获得的。因而归纳法的教学是中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以上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几种研究方法。在指导学生研究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时,潜移默化地渗透科学研究方法,长此以往不但加深对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培养学生了科学思维习惯,提高了科学素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终身受益。

参考资料:中学生数理化团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祝你学习进步!

‘叁’ 初中物理,化学.,要怎么学,有什么学习方法

几点物理学习方法

针对物理的特点,针对“如何学好物理”这一问题有几点具体的学习方法。
(一)三个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关于基本概念,举一个例子。比如说速率。它有两个意思: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二是表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如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而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指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关于基本规律,比如说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有两个经常用到V=s/t、V=(vo+vt)/2。前者是定义式,适用于任何情况,后者是导出式,只适用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再说一下基本方法,比如说研究中学问题是常采用的整体法和隔离法,就是一个典型的相辅形成的方法。最后再谈一个问题,属于三个基本之外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简练易记实用的推论或论断,对帮助解题和学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如,“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同一根绳上张力相等”;“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洛仑兹力不做功”等等。

(二)独立做题。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三)物理过程。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四)上课。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思或尽量少走思。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入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

(五)笔记本。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以后要经学看,要能做到爱不释手,终生保存。

(六)学习资料。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作记号是指,比方说对练习题吧,一般题不作记号,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分别作不同的记号,以备今后阅读,作记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七)时间。时间是宝贵的,没有了时间就什么也来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时间,而利用时间是一门非常高超的艺术。比方说,可以利用“回忆”的学习方法以节省时间,睡觉前、等车时、走在路上等这些时间,我们可以把当天讲的课一节一节地回忆,这样重复地再学一次,能达到强化的目的。物理题有的比较难,有的题可能是在散步时想到它的解法的。学习物理的人脑子里会经常有几道做不出来的题贮存着,念念不忘,不知何时会有所突破,找到问题的答案。

(八)向别人学习。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向同学们学习,向周围的人学习,看人家是怎样学习的,经常与他们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千万不能自以为是。也不能保守,有了好方法要告诉别人,这样别人有了好方法也会告诉你。在学习方面要有几个好朋友。

(九)知识结构。要重视知识结构,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系统起来。大到整个物理的知识结构,小到力学的知识结构,甚至具体到章,如静力学的知识结构等等。

(十)数学。物理的计算要依靠数学,对学物理来说数学太重要了。没有数学这个计算工具物理学是步难行的。大学里物理系的数学课与物理课是并重的。要学好数学,利用好数学这个强有力的工具。

(十一)体育活动。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好的保证,旺盛的精力是学习高效率的保证。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要会一种、二种锻炼身体的方法,要终生参加体育活动,不能间断,仅由兴趣出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搞体育活动,对身体不会有太大好处。要自觉地有意识地去锻炼身体。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能以减少睡觉的时间去增加学习的时间,这种办法不可取。不能以透支健康为代价去换取一点好成绩,不能动不动就讲所谓“冲刺”、“拼搏”,学习也要讲究规律性,也就是说总是努力,不搞突击。
http://www.xxff100.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394

化学学习法

课前要预习
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预习的好处很多:(1)它能强化听课的针对性,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
(2)它可以提高记听课笔记的水平,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
(3)它可以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通过预习时的独立思考和听课时留下的深刻印象,从而缩短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
(4)它可以培养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就是自觉或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使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预习的方法是:(1)通读课文。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要把自己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或用铅笔在书上作一些记号,用以提醒自己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自己不懂的问题,详细对比跟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扫清障碍。在读课文后了解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已学过的与之有关的基础知识,如果有遗忘的就要及时复习加以弥补,这样才能使新旧知识衔接,以旧带新,温故知新;
(3)确定重点、难点和疑点。在通读课文和扫清有关障碍后,在对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思考课文后的习题,试着解答,在此过程中找出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如果有潜力,还可以做点预习笔记。
听好每堂课
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功在课堂,利在课后,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后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发生困难;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当堂没听懂,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所以,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好每一堂课,是学习好功课的关键。听课时,一定要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过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边听课、边记笔记,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作些记号,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问同学。同时,还要注意听同学对老师提问的回答以及老师对同学回答的评价:哪点答对了,还有哪些不全面、不准确和指出错误的地方,这样也能使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自己能判断是非。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听课时,一定要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眼睛要盯住老师,要跟着老师的讲述和所做的演示实验,进行积极地思考,仔细地观察,踊跃发言,及时记忆,抓紧课堂上老师所给的时间认真做好课堂练习,努力把所学内容当堂消化,当堂记住。
认真记好笔记
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学会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因此,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应该记好笔记。
记笔记的类型有:1.补充笔记 讲新课时做补充笔记,老师讲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将课本内容重新组织,突出重点加以讲解,记笔记是边看书,边听讲,边在书本上划记号,标出老师所讲的重点,并把老师边讲边在黑板上写的提纲和重点内容抄下来,还要把关键性的、规律性的、实质性的内容和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扼要地在书本上或笔记本上写上几句,把老师讲的但书上没有的例题记下来,课后再复习思考。
2.实验笔记 老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重在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原理或掌握化学性质或物质的制法操作。可做简明图解、补充笔记,把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的现象及讲解记下来,书上有实验插图的可以直接在上面补充,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图边上记下老师讲的重点:①药品不能堆积在试管底部,而应平铺在试管底部,记:“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药品受热均匀,气体容易逸出”;②给试管加热时,为什么要先把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加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记:“让试管受热均匀,不易破裂”。
3.改错笔记 习题或试卷评讲课是老师纠正学生在作业或试卷中的“常规武器”,指导解题思路、规律、技巧和方法的课。在听课时,不要只抄正确答案,关键是要用红笔订正,而且不要擦去自己的错解,以利于与正确答案作对比,找出答错的原因,过一段时间还应把以前做错的题再重做一遍,看看现在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这种笔记是在作业或试题空隙处
做简明的“眉批”或“注释”。
4.系统笔记 复习小结课时,老师把课本内容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是书上没有的,因此要做系统的笔记。将笔记每面一分为二,一半写板书的内容,一半记讲解,课后结合复习加以整理、修改和补充,成为一个整体,以利于加深、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归纳知识的能力和全面的复习。
笔记的形式有:① 提纲式,以文字表述为主,适用于概括教材的主要内容或归纳、整理公式、定理和概念要点;
② 纲要式,以化学式、关系式或关系框图来表述,适用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取及相互间的变化、计算知识的概括等;
③ 图表式,以文字、表格、线图来表述,适用于有关概念、化学基本原理、物质的性质、实验等进行归类对比。
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
在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编入了81个演示实验、10个必做的学生实验和12个学生选做实验。因此,通过这些演示和学生实验,学会观察老师演示实验的操作、现象,独立地做好学生实验,上好实验课,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首先,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化学实验是很生动、很直观的,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学生若只图看热闹,光看现象,不动脑子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无助于学习的提高,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实验前,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这就叫做明确观察的目的,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观察的重点进行观察。观察时还要仔细、全面。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氧化还原反应,氧化铜被氢气还原成铜。观察时先看清反应物是无色的氢气和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的条件是加热,生成物是水和亮红色的铜。
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自己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课后及时复习
一堂课的内容,十多分钟就可以复习完,有时也可以像过“电影”一样的过一遍。复习能加深理解,复习能巩固知识。
复习要及时,不能拖。复习中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这样,在学习上就不会留存障碍,不留疑点,为以后顺利学习打好基础。复习时,要重视教科书,也要读听课笔记,要反复读,边读边回忆老师的讲解,边理解书上的内容。
认真完成作业
做作业是练习的极好机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一定要亲自动手做,绝不能抄别人的作业。节后习题和章后复习题一定要认真完成,不能马虎。做作业要在复习好了以后做,才能事半功倍。一定要主动地、独立地完成每次作业,多思多问,不留疑点,并尽可能地把做过的作业都记在脑子里,因为没有记忆就没有牢固的知识,只有用心记忆才会熟能生巧,才能在勤练的基础上“巧”起来。
学会阅读课本
读书一般分为粗读和精读。粗读主要用于预习,通过粗读,了解基本知识的一般内容,掌握整章、整节或整个小标题的内容轮廓、大致思路,了解有什么实验内容,这样,课堂上看老师做演示实验时心里就有了底。精读,可以了解教材的重点和发现不理解的问题,听起课来心中就有数。
精读是认真地读懂并理解及记忆重点内容和定义,把这些内容与有关的旧知识联系起来。精读主要用于课后复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使知识系统化。精读时要在理解概念的定义或定律全文的基础上,剖析具有关键性的字词,强化对关键字词的认识。对于比较深刻的材料、重要的段落内容,要逐字逐句地反复读。认真地思考、分析、整理、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把重要内容、关键词句记在笔记本上,还可写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想法和认识,或记下不懂的问题,以备查问。
http://www.xxff100.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406

‘肆’ 初三物理电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常听学生说物理难学,尤其是电学。其实中学生感到物理难学,学习积极性不高,并不都是学生智力问题,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影响更大。怎样搞好电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面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初中物理电学教学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谈初三物理电学教学
一、引导学生做好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好动、好问,喜欢实际操作,喜爱看不平常的现象,急于想知道是什么,为什么。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多给学生动手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探究物质的导电性”教学中,先引导学生,猜想教师事先准备的:玻璃、塑料尺、铅笔芯、盐水等,哪些能让电流通过使小灯泡发光?每当验证的结果与他们的猜想相违背时,他们就急于想知道为什么,学生探究的热情一浪接一浪,这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还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物理的趣味性,发展学生思维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大致处于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处理都具有浓厚兴趣。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联想,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有意制造“矛盾”,把学生置身于徘徊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发挥其创造性。

例如,在学习“串、并联电路知识”后,利用串联电路只有一条通路的特点,以及电键与用电器一般串联的知识,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个电路中有一个电源,一个电键K,两个灯泡L1和L2,且这两个灯泡串联,当电键K断开时,L1、L2均发亮,但K闭合后,L1不发光,L2发光,这种情况是否存在?若存在画出可能的电路图。由于已有知识的干扰,将学生置于“矛盾”之中,学生只有敢于想象,冲出电键只能与用电器串联的定势,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既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三、引导学生做好综合应用题电学知识头绪多,综合性强,做综合应用题时,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稍有疏忽就会酿成错误。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指点、引路两方面。

1、指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物理知识理解不透,常会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这时,教师要找准症结,给予指点。

例如,在学过“电功率知识”后,笔者让学生讨论“220 V,40 W”和“220 V,100 W”两盏灯串联在电路中,哪个更亮?大多数学生会认为:100 W的灯泡比40 W的灯泡更亮,这说明学生被灯泡的额定功率所迷惑,而忽视了灯泡的明暗程度与灯泡的实际功率有关,找到症结后,教师让学生思考“220 V,40 W”和“220 V,100 W”的两个灯泡,哪个电阻大?将他们串联起来,通过他们的电流大小怎样?最后引导学生利用公式“P=I2R”来判断哪个灯泡会更亮。2、引路 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教师应采用降低梯度,分设疑点的方法,将学生引向正确轨道。

例如,学生在做“电阻R1和R2串联接入电路后,两端所加电压为24 V,如果R1=80Ω,通过R1的电流为0.2 A,求电阻R2”,由于刚学过欧姆定律知识,很多学生无法解题,笔者采用“分解肢体,化难为易”的方法,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将每个电阻元件对应的电流、电压、电阻等物理量罗列出来,并将它们对应的关系式或数值标出来,未知量用“x”标明,最后对照罗列出来的资料,应用学过的电学知识作答,由于分层降低梯度,学生在教师搭桥引路下,顺利实现了认识的飞跃。

四、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成功的愿望,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因此,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信心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设定教学内容的层次与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例如,在设定课堂提问的内容与物件时,可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难的问题不提问学困生,以免他们答不出来而处于尴尬的境地,继而产生自卑感。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每单元学习结束后,要认真进行单元复习,精心设计测试题,对较难的题目在复习时要进行一些暗示,使他们在复习时有针对性,在测试时获得一定的成功,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五、注重学用结合不少学生对物理这门课感兴趣,觉得好玩,但是当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去解释、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时,他们常常会感到不知所措,这是理论和实际脱节的缘故,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

电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学了电学知识后,教师可安排指导学生在家观察电路,利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学习灯头线接法,会读电表指示数,会根据家用电器铭牌上的数值,算出家中每天或每月的耗电量等,同时还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到工厂和建筑工地去观察哪些地方用到了物理知识。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与激发兴趣结合起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乐学、会学;同时,作为主导的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统一起来,实现优化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一、 电荷电荷: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摩擦起电的原因:在摩擦过程中,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多余的电子带上负电荷,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上等量的正电荷。

两种电荷:

1、正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2、负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负正电荷。 电荷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验电器: 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检验物体是否

带电的方法:

1、是看它能否吸引轻小物体,如能则带电;

2、是利用验电器,用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果金属箔张开则带电。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单位:库仑,符号:C。 元电荷:电子汤姆生发现是带有负电最小电荷的粒子,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元元电荷。e=1.6×10-19 C。 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石墨等。 导体导电原因:导体中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金属中导电的是自由电子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如:橡胶、陶瓷、塑料、干燥的空气、油等。 绝缘体绝缘的原因: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

二、 电流和电路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中发生定向移动的是自由电子 电流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电路中电流: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电路构成:

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发电机、电池。

2、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3、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4、导线:连线电路输送电能。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线情况的图。 二极体具有单向导电性发光二极体还可发光。

三、 串联和并联串联:

1、连线特点:逐个顺次,首尾相接。

2、电流路径:只有一个。

3、开关作用:能同时控制所有的用电器,开关位置变了控制作用不变。

4、用电器工作:互相影响。

并联:

1、连线特点:并列连线,首首尾尾。

2、电流路径:至少2个。

3、开关作用:干路:总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只控制本支路。

4、用电器工作:互不影响。 四、 电流的强弱 电流表示电流的强弱。 单位:安培A、毫安mA、微安μA; 1A=1000mA,1mA=1000μA。

电流表:

1、测量电流。

2、两个量程:0---0.6A大格0.2A,小格0.02A0---3A大格1A,小格0.1A。

使用:

1、电流表要串联在被测电路中;

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3、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不确定时用大量程试触。

4、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把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

五、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初中物理电学公式总结
欧姆定律部分,它是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电功,电功率部分,是用来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W。

电学公式,主要包括串联、并联的主要电路原理公式。对电路画图的理解比较重要。

初中物理电学定理公式的主要总结,在地磁学方面的部分知识也需要掌握。
在地磁学方面的知识也进行一个详细的总结,有利于对电磁学的整体理解水平的提高。

‘伍’ 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方法有哪些

初二物理对学生是一门新的课程,刚接触到这一门课时,学生往往有新鲜感,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为了保持学生的兴趣,这就需要老师动用教学方法了。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方法,希望对您有用。

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方法一

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初中物理教学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入门和启蒙,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了解并适应学生心理特点有很大的作用。

就初二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同时好动、好胜、好玩。但学习积极性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会很快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教学一定要适应学生心理特点。好奇作为中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培养好奇心,能使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学中应有意识进行引发和激励,如:精心设计相关情景,充分利用相应实验和小故事。好问,是中学生心理的又一特点。中学生已有一定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和生活经验具有过渡性的特点,他们的认识由经验型向思维型发展,学生好问的积极性应得到及时鼓励和尊重,教师要善于设问,以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好动,是中学生积极思维的和一种表现。

精心准备探索性实验器材,精心设计探索性实验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动心理,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观察力和实验素养。好胜,是中学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有利于他们形成平等竞争的品格。可把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有意识让学生争论,在争论中培养勇于创新的思维习惯。好玩,是中学生的天性,要启发学生,在玩中求知,玩中创新,玩得有出息,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玩的天性,合理安排课堂时间,鼓励学生做课外小实验,在玩中学,学中玩。易受挫折是中学生心理弱点。在学习困难知识时,学生易受挫,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应鼓励学生培养和锻炼意志品质,多表扬学生的闪光点,多挖掘学生的优点,鼓励他们的信心,多与学生沟通,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不能一棒子打死,要了解他们犯错误的原因。给他们讲科学家、伟人的故事,学习他们经历了困难的历程,历经了磨难,最终克服困难的精神。激励学生确定短期学习目标,为目标不懈地努力。

总之,初二物理课堂教学要适应中学生心理特点,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因与外因,从而有效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的人才。

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方法二

初二物理课程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入门课,刚开始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可是一段时间后,就有许多学生开始落后了。究其原因,发现很多学生虽然学习很用功,但其学习方法不对,自然学习效果就不尽如人意,故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大受打击。在对学生进行交流、访谈时,发现很多学生反映物理好像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许多物理教师也认为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经过教学思索,我认为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初二学生学习物理存在的普遍问题是

1、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审题和分析能力差:审题不细致,不准确,不全面,不按要求答;不会通过分析题目信息抓出问题的关键。

②理解能力差:对概念的理解肤浅,答题时凭着感觉答。

③综合实验能力差:尤其是实验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④数理结合意识差:不会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简单运算失误太多。

⑤表达能力差:作图不严格,计算题解法不规范,逻辑性差。

2、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审题不够仔细,粗心大意;

②公式不明,乱代数据;

③表达不清,思维逻辑性差,解题无计划,书写太混乱;

④运算能力差,数据不准确,单位混乱。

二、存在如此问题的可能因素

1、与学科特点有关: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科学,它缘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学生学习时要有相当丰富的想象力,要能想象到发生的物理过程,相对而言是比较的抽象,并且要真正地弄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积累。然而,在这一方面相当地欠缺且未把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与平时的知识点的落实上也有关: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数学符号与物理专用符号的区别;图象结合物理情境的想象与思考能力的培养;单位、有效数字、方向以及解题格式的规范化始终要引起重视。

3、与学生本身的素质有关:

学生应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自学能力,要有良好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计划性,自觉做好预习和复习。

三、采取的措施与策略:

1.扎实严谨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当扎扎实实抓好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

要搞清物理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物理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需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物理要领的理解。对物理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物理规律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模糊感。

在习题讲析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抽象物理情境,提出规律列式求解,做出结论并加以讨论等,做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推理严密

2.联系实际

物理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物理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

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

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物理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方法科学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建立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在中学物理课本中,用科学方法建立物理概念、探索物理规律的内容是很多的。

(2).灵活多变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物理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教师应当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

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方法三

一、多做实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有主动性,而这方面教学方法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会使课堂更有趣!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我们应该利用学校以有的条件,尽量多做实验。在研究光的色散现象时,我利用三棱镜让同学们观察白色光的色散现象。我还从生物实验室借用了试管,让同学们研究敲击装有水的试管时,到底是不是空气的振动发出了声音。还有,在讲究凸透镜的习题时,我利用实验室里的凸透镜让学生们自己观察,并总结实验的结果。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加深了同学们的印象、和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课外,我还要求同学们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多做物理实验。在学习色光的三原色时,我就要求同学们,利用自制的放大镜(装有水的圆形塑料瓶)观察自己家的电视机的颜色,是否是由红、绿、蓝这三种颜色的色光组合而成的。

二、让同学们学会观察,多观察

首先,我上课时尽量多做演示实验,让同学们仔细的观察。并积极的思考总结实验结论。对错误的结论,并不是马上指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毕竟是有限的,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却是很多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表扬那些善于观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仔细观察过的学生,加以表扬,以鼓励同学们多去观察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如果没有学到过的知识,就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同学间的相互讨论,还有问老师来解决。让同学们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物理的乐趣。

三、尽要让学生自己去调查物理知识的应用

看看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哪些例子。通过学生自己的参与,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将我们所学的知识,再用来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物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噪声,同学们可以利用我们所学过的减弱噪声的三个环节来控制噪声。也可以利用回声,来估测一些生活中的距离。这样,同学们既可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又会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热爱,对拥有知识的自豪感,也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四、不要让学生对物理产生恐惧感

刚接触物理,在带给同学们新的知识的同时,也让有些同学产生了恐惧。教师要了解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状况,要求他们写物理总结,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向。对感到物理有困难的同学,及时进行问题的解决。不让他们的困难和疑惑,越积越多,从而感到物理很难,一点都不懂。从而逐渐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如何时刻提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是每一个老师,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思考的的问题

‘陆’ 初中物理教师教学方法有哪些

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今日已经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心学科之一。所以教师们教育学生学好物理是很有必要的。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初中物理教师教学方法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中物理教师教学方法
1.观察法

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通过眼看、耳闻、鼻嗅、舌尝、手摸,有目的地了解有关物理现象,然后通过思考,获得正确结论。这种教学方法,叫观察教学法,简称观察法。应该指出,这里所指的观察,不仅是用眼看,而是广义的观察。

观察法的模式是:①创设情景,提出问题。②明确观察的内容。③观察和记录。④分析观察结果,得出正确结论。

观察法的特点是:观察对象直观鲜明,能激发学习兴趣。从观察获得的感性材料,需要经过思维加工,才能形成概念、规律。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实验法

实验教学法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仪器,取得实验数据,通过验证和探索,获得科学结论的教学方法。从广义来说,除学生分组实验外,还包括课外科技活动、科技小制作等。

实验法的模式是:①提出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②选择实验仪器,掌握仪器使用方法。③设计实验方案,了解实验步骤。④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⑤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实验法的特点是: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获得的感性材料丰富、深刻,手脑并用,有利于培养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简练、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进行解释、分析、论证,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它是物理教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当然,讲授与启发并非对立,讲授不一定就是注入式的。只要教师深入理解教材,抓住重点,突破关键,不要平铺直叙,照本宣科,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就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这样的讲授法就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的模式是设疑→释疑→解疑,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讲授法的最大特点是信息量大、教学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物理教学的各种形式及各种方法,都必须辅以讲授法,使其相互配合。

4.自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独立地进行学习以获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叫自学法。

自学法的模式是:提出提纲→阅读教材→解疑析难。

自学法的特点是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能有效地培养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但是,中学生往往不善于自学,不喜欢阅读自然科学的教材。因此,教师要循循善诱,耐心地给予具体指导,如编写自学提纲、编拟思考题,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增强自学能力。

5.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的讨论,并加以总结,从而获得知识、训练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叫讨论法。

讨论法的模式是: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得出结论。

讨论法的特点是:通过对教师布置问题的讨论,可以分清是非、纠正错误、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与综合的能力。讨论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主体的地位。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趣味性
1、教学方式手段实施中的趣味性

例某学校一位七十年代末期改行当教物理的中年老师在八十年代的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中,通过改变和增加一系列物理实验,包括和其他物理教师一起为初二物理入门学生表演物理魔术,突出加强了实验观察与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开发利用青少年好动心理特征的正面效应,用实验趣味启发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以至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记得该老师所任教的其中一个突出事例是:有一学生因物理实验的妙趣而产生了浓厚的物理兴趣,积极大量地参与小实验和小制作,增长了基本技能,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获得了物理基本知识。物理中考时取得了九十多分的优良成绩,而他的其它成绩都在七十分以下,甚至个别学科是“红灯”。

2、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

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

记得我刚走上教育岗位时,学校里有一位数学老教师上课的语言特别有趣,学生上课感到很“有劲”,教学效果也相当不错。据了解,这位数学老师的夫人是一评弹文艺工作者,而他本人年轻时也是位评弹票友。因此这位老教师语言表达上很有特点,有时上课讲解中还不断夹杂些苏州地方话,尽管这不很规范,可趣味性特强,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其教学效果却相当不俗。

我结合自己语言表达能力较强,逐渐地将这种趣味性很强的教学方式移植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现代教学设施应用中的趣味性

科学技术的飞跃,尤其是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日益普及,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 。

记得八十年代末期,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校物理教研组组织了一次物理智力竞赛。尽管活动效果不错,但由于当时技术设施较为落后,人工占了很大部分,结果每位老师都感到很累。现在有了计算机及其网络,那类似智力竞赛就轻松了不少,而且效果会更好。
初中物理教学误区
误区之一:反馈只在课终进行,“效果测试”是唯一的反馈矫正渠道

这种认识上的偏颇在于对目标教学的教学原则缺乏全面的理解。要使95%以上的学生都能学好,持续不断的反馈矫正是根本保证。因此说反馈矫正应贯穿于目标教学的始终,教师应做倒反馈多渠道,矫正多方法。

误区之二:只有公开课、观摩课才研究教学

在组织观摩课的备课中,任课教师经常提出很多个“怎么办”,这不由使我们想到这些“怎么办”平时教学是怎样处理的,显然平时教学对这些“怎么办”重视不够,研究不够,应付了事。

我们应该把对教材的分析和研究、对学生的分析和研究、对教法教学手段的分析和研究落实到第一节课的教学中,发挥自身的优势所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无论是平时教学。还是公开、观摩课、检查课都能运用自如,发挥出应有的水平。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误区之三:“转差”好说不好做

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的成绩提高吗?回答是肯定的。我们一定要树立这样一个观念,搞素质教育,让学生 自主发挥,决不会也不应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如果由于实施素质教育,搞教学改革,使学生学习成绩下降,那么这样的教育,这样的改革就是不成功的。

考试改革的趋势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培养需 要教师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动脑、动口的实践机会,提供更多的让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误区之六:学生提不出问题就是学懂了

初中学生求知欲好奇心较强,他们有许多“为什么”没能得到满意的回答。奇怪的是,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很少有学生向老师提问题,甚至在课结束时,教师问“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大家提出来”时同学们默不作声,真的是懂了吗?不尽然,问题的关键在于同学们没有养成提问题的习惯,教师没有刻意地培养学生提问题的习惯,常言道:“学而不思则惘”。思是引发疑问的源泉,学生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检验教师的启发引导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志之一。

猜你喜欢:

1. 初中物理的教学措施有哪些

2. 物理教师自我评价

3. 八年级物理教学措施

4. 初中物理教学导学案有哪些

5. 2017年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柒’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有哪些

无论是说课还是试讲,物理学科中的教学方法常常是广大考生头疼的一关,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若能巧用各种教学方法,必能化难为易,化枯燥为有趣,它对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此,谈谈几点方法。

一、以实验激发兴趣

物理实验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趣味性,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实验演示都非常的感兴趣,在教学中如果能精心设计实验,并巧妙地进行演示,增强其趣味性、新颖性,能有效地刺激学生感官,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大气压》这一节时,我让学生观察一个中上部挖有一个小孔的矿泉水瓶,教师先用手压住小孔,往瓶中灌满水,再旋紧瓶盖后问:“手放开后,高出小孔的水会不会从小孔中流出来呢?”,学生们根据以往经验,异口同声地答:“会”。当教师把手放开后,高出小孔的水并没有从小孔流出来,学生们个个都感到很惊奇,引起学生兴趣后,接着再让学生装观察,打开瓶盖后,高出小孔的水往外流的情形,再问:“为什么旋紧瓶盖,高出小孔的水就不会往外流呢?瓶盖在这里起到怎样的作用?”学生为了弄清其中的奥秒,听课精力特别集中。利用好实验,它就会象“魔术”一样的引人入胜,这样课堂教学效果肯定是很棒的。

二、创设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着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或通过生动的文字叙述为学生创设诱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习时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讲授《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后,我播放了好莱坞大片《生死时速》中的一个片段,大意是“在某天,一辆公共汽车上载满乘客,其中一名乘客是位出色的警探,可是车到站了却不能停车,个个神情慌张,因为车上被恐怖分子装了炸弹,车一减速就会爆炸,(拆弹的可能性已排除)”暂停播放后,我说:“若你是那位警探,应怎样才能方便、安全地救出车上的乘客?”学生们了解题意后,显得特别来劲,在正义感、责任感的驱使下,同学们都想救出车上的乘客,不一会儿,就议论起来,接着踊跃举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达到预想的效果。

三、运用“激趣”,点拔学生的失误

笔者在《压力和压强》一节的教学中,曾出过这样一道题:“如图,长方体A重10N,底面积为10平方厘米, 长方体B重20N,底面积为20平方厘米, 求A对B的压强和B对地面的压强。”

我发现学生对第一问的解答全部正确,对第二问的解答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出现了同样的错误,他们都误认为B对地面的压力F=GB。针对学生们的失误,我讲了一则笑话:从前有一个人骑马去买米,他很爱惜这匹马,回来时为了不压坏他的马,那个人就背着米骑马回家了。学生们听后哈哈大笑,经讨论后,他们很快就明白,求B对地面的压力F=GA+GB。运用“激趣”,点拔学生的失误,让学生在笑声中认识到错误,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四、善于联系学生身边生活实际,为学生学好物理插上翅膀

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便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同时要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这样既巩固了已学的知识,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激发了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强烈欲望。

如在上动能与势能的转化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们在骑自行车时,前方是上坡路时,我们是怎么做的呢?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出预想中的答案后,我接着问:那你们知道这样做的道理吗?;又如在讲授压强这一节时,我指着教室的窗框,问:“同学们,以前我们教室的窗框是用木柴做的,现在用的是铝合金,除了美观之外,大家说说看还有什么好处?”事实上,以上事例也是STS教育的有机渗透,不但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而且是学之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物理的热情。

实践证明:能够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使学生爱学物理,学好物理。

‘捌’ 如何教好初中物理

有的同学感到物理难学,其实,就初中物理而言难度并不大,之所以觉得难学,多是因为没有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技巧,如果我们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减轻学习的负担,提高学习质量。
一、学好物理首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基础知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基本概念(定义),基本规律(定律),基本方法。
要理解和掌握好物理概念,就要研究和思考这个概念是怎样引入的?定义如何?有什么物理意义?学到什么程度才能称为真正理解呢? 理解的标准是对每个概念和规律你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问题;对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
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 在理解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把学过的大量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单位记忆下来,成为自己知识信息库中的信息。前面学过的知识,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学过的东西记住了,到时才能从大脑信友谨桥息库中将信息提取出来。反复自我检查,反复应用,是巩固记忆的必要步骤。有人以为,理解了就一定能记住,这是对人的思维和记忆规律的误解。一个人的一生见过、理解过无数的事物,但只有那极少数(有人统计认为不好猛足5%)经常反复作用在我们头脑中,而且是反复应用的事物,我们才能记住。所以每次课后的复习,单元复习,解题应用,实验操作,学期学年复习等,都应有计划做好安排,才能不断巩固自己的记忆。
二、重视常规学习
(1)研读课本
军队不打无准备之仗,学习物理也是如此。新学期的书发下来,希望你能够拿起物理课本,翻开美如画的篇章,顺着目录,大致了解本学期的内容;每章、每节上课前,再次提前预习,你心存大量疑惑,等待在课堂上与老师一起揭开谜底;复习时,课本要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复习,“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而且每一次你都会有新发现。
(2)认真听讲
天才不是天生的。无论是新课、实验课,还是习题课、复习课,每一个“考试状元”都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聚精会神听讲,紧跟老师思路,积极思考,不时勾画出重点,标注仍不清楚的,或者记录又产生的新疑问,这样的学习才是高效的。学习是一个过程,不断鞭策自己,坚定自己的学习信念,坚持不懈,才能到达“会学”和“学会”的境界。
(3)自我督查
习题是巩固、复习是系统、考试是检验。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考试,独立完成,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精炼结论,全面思考,规范答题;及时订正,不懂就问,学会归纳,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多题归一。
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物理思维的方法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物理概念以抽象,概括为主,建立物理规律以演绎、归纳、概括为主,而分析综合与比较的方法渗透到整个物理思维之中,特别是解决物理问题时,分析综合方法应用更为普遍,如下面介绍的顺藤摸瓜法,发散思维法和逆推法就是这些方法的具体体现.
(1)顺藤摸瓜法 即正向推理法,它是从已知条件推论其结果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大多数的题目的分析过程都用到。
(2)发散思维法 即从某条物理规律出发,找出规律的多种表述,这是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的重要方法。例如,从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出发,推出如下结论:串并联电路的电阻是“越串越大,越并越小”,串连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3)逆推法 即根据所求问题逆推需要哪些条件,再看题目给出哪些条件,找出隐含条件或过度条件,最后解决问题。
四、重视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巩固,要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否则说明还没有真正弄懂。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书学习.在弄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要即时完成作业,有余力的同学还可适量地做些课外练习,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固所学知识。要善于把学到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不注意知识的运用,你得到的知识还是死的,只有通过具体运用,才能扩展和加深自己对知识理晌扮解,学会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信同学们的勤奋的汗水+科学的学习方法,一定会取得更优秀的物理成绩。

‘玖’ 初中物理常见的科学方法有哪些

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在探究科学规律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通过物理学知道“再发现”过程,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掌握科学学习的策略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下面就与大家一起来探讨物理教学中常用的一些科学方法. 一、猜想法 在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猜想这一步骤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物理智慧中最活跃的成分,对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也是物理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猜想决定了科学探究的方向,因此,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猜想就显得格外重要.首先,猜想要有一定经验和知识作为基础.在进行科学猜想能力方面的教学时,可先针对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鼓励学生把所有可能的情况都大胆地说出来,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逐一进行分析,想想生活中有哪些事实支持它,它和已有知识是否一致,排除那些与经验和知识相矛盾的想法,留下的就可能是科学的猜想了,没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猜想恐怕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在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胡猜乱想,让学生说出猜想的理由、事实依据是很有效的避免课堂混乱的手段,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之一. 二、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由于影响物理研究对象的因素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错、共同起作用的.所以要想精确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特性,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人为的制造一些条件,便于问题的研究.例如当一个物理量与几个因素有关时,我们一般是分别研究这个物理量与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再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这样就必须在研究物理量同其中一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将另外几个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它们保持不变,以便观察和研究该物理量与这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控制变量”的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许多概念或规律的探索过程,都要用到控制变量法.例如,在八年级刚接触物理时,有一个探究实验是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到远处?”.让一个学生在桌子一端敲击桌面,另一个学生在另一端听声音,一次贴在桌面上听,一次只是贴近桌面.发现两次都可以听到声音,引导学生分析这两次声音分别是通过桌子和空气传来的,从而说明声音要靠介质传播.同时让学生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大小,从而认识到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即固体的传声能力强.在这里,老师一定要强调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就是听声音的距离和敲击桌面的力度要相同,使学生体验到控制变量的思想,为以后的探究实验作好方法上的准备.控制变量法是一种最常用的、非常有效的探索客观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通过控制变量法,可以让我们很方便的研究出某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之间的定性或定量关系,从而能得出普遍的规律. 三、等效替代法 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曹冲称象.他运用的就是一种等效替代的思想,他是用石头替代了大象,巧妙地测出了大象的重力.当然,这里还用到了“化整为零”的思想.很多伟人也经常会用等效法来使研究问题简化,例如,爱迪生用围成一圈的平面镜的反射光等效多个太阳造成了无影灯,他的助手阿普顿在苦苦计算灯泡的容积时,爱迪生却告诉他只需要把灯泡装满水,测量水的体积即为灯泡的容积.还有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了鉴别王冠真假的方法,从而也导致了一个重要的原理──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可以说“等效替代”的思想是物理实验成功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思路,物理学中的相关定律、定理、公式、原理都是以替代思维成立的基础为出发点的.例如,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就是利用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物体体积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等的原理,将用替代.在有量筒或量杯时,可采用“排液补差法”或叫“等量空间占据法”测量.没有量筒或量杯时,可用弹簧秤和水,通过测量浮力大小,结合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全部浸没),也可以用天平测排水的质量(全部浸没),再利用密度知识来计算.当无法直接测物体的质量时,就可以用漂浮的方法利用的原理,测出也就知道了,物体的质量也就可求了.这种质量或体积的替代测量方法一般多见于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中.还有许多物理量的测量都用到了等效替代法. 四、转换法 所谓“转换法”,主要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也隐含了一个间接测量原则.即用可直接量度的量去间接表现那些不便直接观察不便直接测量的量.在这里,弹簧的长度变化是可以直接观察直接测量的,而力的大小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但是力的大小却和弹簧长度的变化有关系,所以我们就可以用弹簧的伸长量来量度力的大小.不仅测力计是这样的,温度计、压强计、气压表(高度计)、电流表、电压表、时钟速度表都是如此,看见的是长度、角度的变化,反映的是温度、液体压强、大气压强(高度)、电流、电压、时间、速度的变化.初中物理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转换法的原理.研究物体升温吸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可通过观察放入其中的相同电热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吸热多少.利用扩散现象来研究分子的运动及分子运动的快慢.研究动能或势能大小时通过观察运动的小球推动纸盒移动距离的大小或是木桩被打入地下的深度,来推断动能和势能的大小.研究力、电流、磁场时,由于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可以利用力所产生的效果、电流产生的各种效应、磁场的基本性质来研究它们.比如可以通过泡沫塑料凹陷的程度来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大小,用灯光的亮度来感知电流的大小、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个数来判断其磁性强弱.将光在透明空气中的传播转换为在烟或水雾中的传播来观察光的传播方向.再如,把发声体的微小振动用泡沫塑料球的振动来进行放大,把物体热胀冷缩的微小变化用细管中液柱的高度变化来放大,把物体受力后的微小形变用平面镜反射光线的偏转角度来进行放大等等都是利用了转换法. 五、理想化方法 “理想化方法”.它又分为“理想实验法”和“理想模型法”.例如,我们在研究真空能否传声的时候,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的听到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铃声越来越弱,这说明空气越稀薄,空气的传声能力越弱.实验中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但可以通过铃声的变化趋势,推测出真空不能传声,这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是非常类似的.这属于理想实验法.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很好地渗透这一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初中教材中,我们熟悉的理想化模型有:杠杆(只要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物体都可以看作是杠杆)、斜面(像盘山公路这样起点为低终点高的弯曲面可以看作是斜面)、轮轴(如门把手、汽车方向盘、脚踏板、扳手这样在使用中某部分转动形成的轨迹是一个圆的机械都可以看作轮轴)、连通器(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都可以看作是连通器)、薄透镜、光线、磁感线等等.正是引入了这些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才得以使我们面对许多复杂的现实问题,通过简化处理能够比较顺利地予以解决.我们也常常运用理想化方法,对于某些问题可以通过寻找和建立合适的理想化模型来处理,即将研究对象、条件等理想化,以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 另外常用的科学方法还有类比法、图像法、归纳法、比较法、演绎法、推理法、想象法、逆向思维法、宏观与微观结合法、累积法,以及微分法等等.

阅读全文

与初中物理有哪些教法和学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99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68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6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6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1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08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9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4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