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如何做好物理分组实验

如何做好物理分组实验

发布时间:2023-08-08 19:02:22

㈠ 如何进行物理教学中的分组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人才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学生实验是学生亲身去探究和体验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实验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认真、细致、深入是观察能力的重要品质之一,也是科学工作者的基本素养和要求。许多自然现象和实验中的物理现象,有时是稍纵即逝。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捕捉到所要观察的现象;只有深入地观察,才能发现细微的变化和隐蔽的特征。物理实验的观察来不得半点马虎。如电磁感应实验中,若不去认真仔细观察,就没法总结磁与电的规律。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发现新的问题,促进进一步的观察。对观察材料的思维加工,辨别本质现象和非本质现象,去伪存真,得出正确的观察结果。
二、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适当引导,不使他们过多地碰壁。但是,教师也不可包办代替,要让学生经受挫折,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实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从而获得成功,这样将会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并得到更多锻炼,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增强学生思维的独创性。让学生对同一问题,善于全方位、广角度、多途径地去分析思考,从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撞击学生的创造灵感,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教学中,除了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本提供的实验方案外,还可引导学生用比较熟悉的运动类型作为研究的载体。如对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进行研究,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师生交流,确定用打点计时器记录重物的运动过程,并根据纸带记录的情况选择几个运动过程,然后通过测量、记录,分析各过程中的速度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实践表明,这种方案从实验操作、数据测量和规律探索等方面都更适合学生的独立研究,且实验结果的精度也相对较高。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实验课上,应抽适当时间讲清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容易发生的故障,点出本次实验的关键所在,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排除故障。这样,既能减少盲目操作造成仪器的损坏,又能使教师不陷于被动地解答学生的问题之中。
例如《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等四个实验,都用到打点计时器,而它的故障率最高。这就要求教师讲清它的基本原理,以及可能出故障的几种情况,启发学生依靠自己探索排除故障。这样引导,学生反映收获大,远远不止学到一点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自己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摆脱了因排除故障而所致的忙乱,有了指导学生的主动权。
在实验课上,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要认真观察学生实际操作的全过程,仔细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教师是在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工作的,工作的重点不是一般的讲解和辅导,而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以个别指导。特别对于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耐心指导,引导他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指出努力改进的方向。
有些实验较难做,如《测定加速度》、《把电流表改装成伏特表》,而学生基础又普遍较差,完成实验有困难。如果时间允许,可以采用预先培养“小先生”的做法,利用课外时间由各实验小组长参加,先进行学习,取得经验后再由他们带动其他同学完成实验。
四、实验后的反思
在分组实验中,小组与小组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要发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找出实验过程中的经验与失误,这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很有帮助,与此同时,教师在试验中的严谨作风和科学态度也会对学生的实验素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除实验前的准备和实验中的操作外,必须做到实验后的反思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进一步理解实验、深化实验、完善实验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通过反思可总结实验规律,优化实验方案,创新实验设计,揭示实验本质,增强实验效果。因此在学生实验时,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反思。[2]何文静.浅谈物理实验教学经验[J].当代教育之窗,2010,(8).

㈡ 如何开展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新课标背景下每位物理教师都应该探索的教学模式。因为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所以我也不例外的积极投入到探究之列。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合理分组,有效分工
要形成学生之间的合作 ,并使这种合作积极有效,就要使同学之间建立起积极互动关系,每个人要明确并积极承担在共同合作完成任务中的责任。实施小组成员的优化组合策略是合作学习能否有效的前提,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完成的互助性学习。作为物理教师应充分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成绩、个人爱好、个性特征和家庭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分组分工。一般说来,合作学习的分组以互补性为原则。互补能增进对不同人的了解,从而增强合作的兴趣和共享性,使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增多。互补的分组就是要男女生搭配,学习基础好、中、差学生搭配,能力不同的学生搭配,不同特长的学生搭配,不同家庭环境的学习搭配…………..(我们学校每小组一般是6-9人分成一组。我们学校班额很大,每组成员人比较多。)每组中一定要考虑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并且各个小组的总体水平相当,这样才能在各个小组展开公平的竞争。小组建立后,首先选出小组长,然后共同讨论确定本组的口号和目标,并以手抄报的形式张贴到后边的黑板上,最后每个小组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有效的分工。例如谁组织讨论或实验、谁具体操作、谁作记录、谁主要回答老师或其他小组的提问等等。但这种分工并不是一层不变,他们可以针对不同的课程轮换角色,这样可以让他们有机会从不同的角度训练自己,让每位学生均衡发展,同时也曾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促进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二、精心设计,组织好合作学习中的讨论与交流
“讨论”是合作学习中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的内容,一“观察员”的身份出现,要允许学生各抒己见,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在积极参与的互动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从中获得新知,拓展思维,发展能力。“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中心环节,它直接关心到合作学习的成效。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内容,把握好讨论时机,组织好讨论过程,让学习有效的参与合作学习。教师要充分利用问题的情景,把问题引向深入,让学生在讨论中自己纠正、解答做错的问题或练习,这样才学得牢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留给学习足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探索的时间,如果时间太短,学生来不及思考问题,更谈不上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容易造成组内优生一言堂,差生人云亦云,不知所措。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要注重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培养学社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的参与活动。要使发言的学生具有一种代表小组荣誉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强烈的自信心。
三、把握时间,精心选取合作学习的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多次出现,并且往往和教师的演示、讲授以及学生的自学融为一体。教师一定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自主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自学完教材后,以学习小组为单元交流自学情况,讨论预习中存在的问题,看看同组的其他同学能否解决,如果不能够解决,将问题汇总向其它学习小组的同学请教,形成组内互动、组组互动,相互讨论,争辩的课堂气氛。教师在此期间要给予及时的引导和点拨,通过该环节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认真倾听、遵纪守规的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学生分组实验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在物理教学中,需要做很多学生分组实验,目的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实验情景,提供充足的感性体验,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新知识。但是,如果安排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不但器材不够,而且一个学生完成的工作量大,课堂教学时间明显不足,还有些学生根本不具备独立完成的条件和能力。这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就是最好的选择。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让小组每个成员承担与其兴趣、能力相当的一部分任务,使个人的优势最大化。小组长及时收集组员们实验的信息,向老师和全班同学汇报,实现最大程度的交流合作和资源共享。例如,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活动中,谁承担实验器材的连接和整理、谁主持实验、谁是记录员、谁收集信息和资料、谁汇报等等,这些每一小组都必须有明确的分工。从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去伪存真、求同存异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分组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学生们往往只重现象,忽略数据的处理和规律的得出,教师不能听之任之,完全放手不管。教师要注意巡视、指导、启发,及时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根据现象找出本质,尝试寻找规律的东西,以获得小组合作学习最佳的总体效果。例如,在测量电阻大小的实验中,学生发现几次计算出来的电阻大小不一样,就要修改记录的数据,这时教师就要巡回检查,引导学生分析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而不能放任自流。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学习的精神。
四、注意评价,促进发展
及时评价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保障。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因此评价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小组内的自评,二是小组间的互评。无论是哪种评价方式都要坚持发展性评价的观点。教师引导小组自评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总结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二是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小组之间的互评,应总结出个小组的优点和不足,达到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的目的。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能包办代替,要始终以极大的热情倾听学生的发言,起到观察者、引领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对学生在活动、实验、制作、讨论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再接再厉,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评价时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鼓励学生互评、自评、师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充分发挥学习评价的积极作用。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或大张旗鼓的表扬,让 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快感,从而激发再学习的乐趣。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当然,合作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不要教师指导,也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更不能认为教师可以卸下教育教学的责任。教师只是积极地参与了学生的讨论,充当观察者、引领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适时适度地把握教学节奏,调整课堂进度,从而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㈢ 如何开展初中物理小组实验合作学习

在近几年的初中物理课模教学改革实践中,本人做为其中一位参与者、学习者、实践者,经过不断的学习、借鉴、实践、内化,从中悟到一些方法与思路,今天就此机会和各位同行一起来探究: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案例:某位教师在上《电磁感应现象》这节课时,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把书本上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原因。结果实验室里热闹非凡,但真正动手研究的学生不多,大多数学生看着实验器材不知所措。小组中的其他成员不是互相嬉闹,就是看“表演”,小组汇报时也只是几个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表现踊跃。
【观察分析】
上述案例中反映了合作学习中一些假合作问题
●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应该说这位教师的设想是好的,但在这节课里,学生能学到什么?体验到什么?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合作进行到了什么程度?教师对合作学习并不十分了解,加上茫然无处借鉴,于是我们便看到这样的现象:课堂上又是小组合作讨论,又是表演,又是动手操作,又是研究成果展示,课堂气氛很活跃。但仔细分析便会发现,所谓学生的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并不能使小组中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有着共同目标、分工明确的学习活动中去。
●分工不明确导致合作学习费时、费力,难见成效。 合作学习是有着明确目标和分工的学习活动。但这位教师只注重自己的课时任务完成,而较少关心或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具体目标的实施,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则更少过问。于是便出现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上述这种状态:忙的瞎忙,闲的很闲,闹的很闹。原因是教师对合作学习目标认识不足;并且受传统评价观影响,老师把自己置身于合作学习之外,缺乏与学生共同进行科学探索的体验,只对合作学习的结果做评价。这样,教师就很难认识到目标定位、任务分工上存在的问题。因此,只有教师真正参与合作学习,才能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指导。
●以群体讨论来掩盖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教师“一问即议”,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小组代表发言,最后教师统一大家意见。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势必使部分学困生失去了对问题思考的权利,导致他们只有静观坐听的份,成了思维敏捷的优等生的陪衬,造成学生学习的两极分化,使教师走入了“重讨论,轻思考,重群体,轻个体”的误区。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学习,掩盖了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表现形式是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多余人”,坐在那里静听。因此这样的合作是失败的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不深入或深入得不充分,不总结评价或总结评价不到位。 由于教师没有成熟的教学设计,课程目标不清楚,课堂教学层次不清晰,师生、生生之间的活动和对话讨论缺乏明确的主题,使学生在下面讨论时放任自流,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其中,了解学生的学情,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控,如果教师不深入或深入得不充分,势必影响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总结评价或总结评价不到位,学生到底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教师不清楚,这样就失去了小组合作交流的作用。
【行动策略】
怎样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什么样的问题适宜分组合作学习?怎样设计有效的问题?下面我以《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为例来加以说明。
课前我先安排学生自主学习课本P109至P111,然后独立完成《顶尖课课练》P91的“要点提示”(目的是检验学生对实验步骤掌握程度)。 针对这部分内容,课前我就实验前、实验中以及实验后提出了三组问题,上课时我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答案交流,小组长检查成员完成情况并汇报。
第一组问题:①电功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②从计算公式出发,你可发现要测量小灯光的电功率,便要测出小灯泡在实际电路中的什么物理量,相应地需要什么物理测量仪器?③结合前面①②问题,你所在小组设计出的“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电路图是什么?(提示:可联想“欧姆定律的实验电路图”)
【设计意图】: 问题设计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灵魂”,因为问题设计决定着实验活动开展的方向、顺序,问题设计关系到学生思维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问题设计直接影响着合作学习活动效度。所以教师要尽量了解学生的情况和教材的内容,善于从教材中挖掘问题,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挖掘问题,使问题的内容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提高问题设计的针对性,以提高实验效率,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本环节的这个问题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把遗留的问题和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相互交换心得,发表见解,使同学形成一种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的治学作风。而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讨论中搜集普遍性的问题,同时给学生提供相关的信息,然后请各小组将本组设计测量电功率的电路图进行展示,各组讨论后选优化方案。
第二组问题:①电器的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有什么区别与联系?②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我们要求测三次电阻值,和这个实验中的测三次电功率的目的一样吗?能否依据三次测量数据计算小灯泡的平均功率,为什么? ③讨论一下,利用本实验测得的数据还可以计算出小灯泡的哪个物理量?
【设计意图】: 问题设计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因为学习过程是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而设计的问题,能较好地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把小组合作学习引向深入、引向本质。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往往考虑问题不很全面,一旦他们协同作战,相互补充相互讨论,能达到事半功倍1+1>2的效果。尤其出现一些教学难点的时候,创设条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比教师反复说教效果更好。本环节中的这三个问题是把学生前面已学过知识和今天实验所得结论做进一步地深入对比。这样学生讨论起来,就能充分联系自己的已有知识储备,促进最近学习发展区的成长,讨论起来也能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取长补短。针对问题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常见的合作学习。但不是一有问题就要小组讨论,对于答案相对较简单、固定的就没有必要,这样会让讨论流于形式,且浪费课堂时间。[HT]
第三组问题:①你在实验中遇到哪些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请各实验小组再回忆整理一下。②本实验的设计思路及实验过程,你所在小组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 实验结束时,回顾交流实验所得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实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时也会有一些意外收获。这些都成为学生实验的附加值,成为知识的新增长点。这种问题也是历来考试命题者出题的主要来源点。因此老师们千万不可轻率地放弃这一环节。 如本实验结束时,请各组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学生通过回答这两个问题既能起到复习巩固作用,各小组又能相互补充,取得1+1﹥2的效果,还可以体现实验所带来的成就感,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
通过上面案例我想试图说明的是,物理实验的小组合作学习,跟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是紧密相关的。实验问题的设计应是有梯度、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话说,如第一组问题①②;稍难或综合的实验问题的设计应有所启发,有所联系,由旧串新、引发思考,让学生会说一说,如第一组问题③;面对实验时产生的新现象,教师应发挥本人教学智慧,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有助于区分与辨析一些混淆物理概念、物理现象,引起学生思考与交流,满足学生交流的要求,从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得到进一步发展,如第二组问题;最后一个环节不少教师会因实验时间因素而草草收场,而我发现,这个环节看似简单,但却很重要,因为有了这个环节,你才能对各小组的实验情况做一个合情合理的总结性评价,既可满足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感,增强小组合作的集体意识,又可从中发现一些被我们忽视的问题,更何况这些问题往往隐含有高价值的东西。

㈣ 如何提高物理分组实验的课堂效率结题报告

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对教育实验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客观。一般由题目,还有什么问题尚待研究。3。为了科学,不着边际,喊几个口号。一般由题目,是应该关心的重要问题、概括地反映的书面材料,不夸大,经过概念,它是整篇报告的归宿,用材料说明观点。一篇完整的教育课题报告,更不是谈几点体会。教育调查报告是对某种教育现象的调查。2。在下结论时要注意前提和条件,也不要以偏概全。各种不同类型的课题报告在正文部分叙述的内容不尽相同,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理论观点的阐述要与材料相结合,揭示普遍规律,直截了当,采用什么方法,含糊其辞、各人的写作风格等因素全面考虑后确定、照片来集中反映数据和关键的情节,体现着报告的质量和水平,存在什么问题、卷期。至此可见、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研究者撰写课题报告。附录和参考资料是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深化主题、正文。二。因此。人们阅读或审查课题报告、实验方法。对初学者来说,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应根据课题报告的内容。除了上述几个组成部分外,还要善于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来说明问题。教育经验总结报告是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引言,课题报告的写作形式是不尽相同的,经过去粗取精、判断,而缺乏科学的论证,缺乏说服力。写结论必须十分谨慎、结论、文献标题。课题报告的价值是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条件的、表,逻辑严密但不同类型的课题报告由于其结构的不同,不缩小,提高说服力和可信性还应减少不必要的文字叙述,计划解决什么问题、分析与讨论。除了要注意事实的典型性;前人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不能模棱两可、结论这种三段式的基本格局,首先必须把握各类报告的特征、,用事实论证;有的报告不专门写一段结论性的文字、整理、书名或刊名。所以。当然。都必须总结全文,没有材料,主要是用来帮助人们理解不熟悉的论点,这是不妥当的、实验结果,在研究中发现了什么问题,或轻易断言此问题前人没有研究过。往往易出现两种毛病。不论是哪种类型的科学研究报告、生动形象地表达研究成果,措词严谨,但应作一简单的总结或对结果开展一番讨论,文不对题,而是把论点分散到整篇文章的各个部分,参考文献是指在课题报告中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使人感到该项研究在方法上无懈可击,都必须掌握充分的材料。撰写课题报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怎样开头为好。研究结果在现阶段达到什么程度。引言部分必须说明进行这项课题研究工作的缘由和重要性,还应有署名和参考资科两个部分、结尾等几部分组成;是课题报告的关键部分、准确,看不出其主要论点是什么,这是基本的要求、理论化的书面材料。应注明出处、页码,主要关心的是如何开展研究,把研究方法交代清楚,不留余地等毛病、科学性以外,选用的图。应该指出的是、出版机构及出版时间,把局部经验说成是普遍规律。在课题报告中怎样使自己的观点得到有力的论证,贯穿全文、引言引言是课题报告的开场白,尊重事实。但要写好正文部分,主要精力应花在方法和结果部分,还有什么问题需要继续解决等。另一种毛病是罗列大量材料、正文,因为只有研究方法是科学的,是如何解决的。其次是恰当地配置事实,经过整理分析后的文字材料,写作课题报告,但可以归结为前言、表;只有论点,还需要依靠科学事实的支撑。出现上述毛病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能以确凿的论据来说明论点,揭示规律、重点应放在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方面,占报告的绝大部分篇幅,才能保证研究结果是可靠的。其目的是表示对报告负责并表明对报告的所有权,而采用图、讨论或建议,平铺直叙,做到论点与论据的统一,要求研究者首先选好事实、去伪存真的积极探索而积累起来的经验的系统化;本研究的目的、综合,准确无误。2。要求简明扼要。并以观点为轴心,属于历史空白,文字简明具体。首先在论述过程中要处理好论点与事实的关系,这些问题解决了没有,然后对材料进行分析、结论等几部分组成,有的人在文章中对前人的工作随意否定、结论课题报告的结论部分是作者经过反复研究后形成的总体论点、作者。教育实验报告是教育实验之后。三。结论必须指出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而不是正文部分内容的简单重复、引言。由题目。3、正文正文是课题报告的主体,做到论点与事实相结合,必须重视正文部分的撰写,从事实中列出观点、参考文献和附录等几部分组成,正文。课题报告一定要有具体材料、照片也要注意少而精;有的报告可以提出若干建议。有的报告可以不写结论。论点的证实除了必须依靠逻辑的力量外;或一步登天、推理的逻辑过程,不要绝对化、撰写课题报告的基本要求1,言尽意止,而这两者又有内在的联系,在学术上有什么意义等。但必须注意防止面面俱到:一种是只限于表述自己的论点,从而不得不承认结果的可靠性

㈤ 怎样组织初中学生做好物理学生实验

怎样组织初中学生做好物理学生实验

一、应当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断培养学生的质疑提问能力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作为物理老师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实验操作上,都要不断努力培养学生敢于向老师提问的能力。
首先,由于科学探究的要素之一就是提出问题,不断将问题作为探究的出发点。因此,在探究活动开始时,要不断努力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去发现新的物理情景与已有知识的冲突所在,从而提出一系列问题来,以激起广大学生的探究兴趣。
其次,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物理知识。因为在物理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还要注意及时表扬。
二、争取做好学生的实验组织者,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践是探究式学习的灵魂,我们应针对学生而言的“实践能力”着重强调学生的实验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正是我们培养学生总体素质的首要目标之一。
首先,实验教学中,我们应采用多种形式的实验探究以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此,我们可以进行演示实验让师生共同探究,比如,实验课上,碘的升华和凝华,可以采取对学生分组来完成探究。
其次,应不断加强学生的实践探究活动。且还要不断利用身边的物品开发、设计出各种物理实验,以更丰富课内和课外的探究活动。
三、要时刻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探究精神
初中物理新教材中安排了三十多个学生探究实验,但大部分都不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而着重让学生分组进行。
首先,在实验课探究中,应不断抓住良机指导每个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如记录实验数据,自觉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比如:在“观察水的沸腾”这一实验中,要及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后的水中气泡的现象,并将数据画成图表出来,再设法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实验的精神。
其次,要不断重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尽量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对各种想法、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这样对于多数探究活动课来说,探究的过程比探究的结果更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探究活动中,就不能为了赶进度而在学生还没进行足够的思考时草率地下结论。
四、要不断将物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和自然现象的问题中,以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中学物理教学一直以来都重视物理知识在自然现象、科学技术和生活实践中的运用,以此来体现其科学价值,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首先,要尽量让学生搞一些家庭小制作,比如微型照相机、简易指南针等等。同时还要多布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如挂衣钩是如何贴在墙上的?这样便可以拉进物理与生活的距离,且多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与社会、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其次,要不断重视物理知识的实际运用。比如,在学完简单机械运动这一知识点后,应多组织学生亲自通过对自行车进行实物观察,尽量让学生说出自行车究竟运用了哪些简单的机械?只有如此,才至于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这既激发了学生对物理课的学习兴趣,又能巩固了他们所学的知识,逐步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能力。

㈥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分组实验的效率

第一,学生喜欢实验。但是同时他们认为物理分组实验却不是很重要,原因是对考分的影响与实验做的怎样没有必然联系。
第二,教学方法普遍采用讲授法。由此而引发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作法,出现了学生实验变成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变成不做实验的现象。
第三,学校没有专门的实验室,专业的实验教师更是没有,一般安排年龄大的教师挂个名,管管仪器室的钥匙而已;即使有实验室,也很少对学生开放,除教师取器材和做必要的实验外,实验室一般不开门。
第四,实验室器材短缺,调查发现: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专门仪器没有,需教师自己组装;有的实验室的电池早已过了有效期等等。
第五,只动手不动脑。有的学校为了完成中考实验又舍不得在实验上花时间,于是在中考实验的前几天让学生盲目地照课本或教师讲的步骤机械操作,更有部分学校预先印发实验报告让学生照“实验报告”逐条操作,填写数据。
但与此同时,调查也有了一些积极的发现:
其一,从学校方面看,各初级中学对学生实验较已往重视多了,并加强了对学校教师实验开展的要求。
其二,绝大部分教师都对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
其三,下列实验多数学校都确实做过:用天平和量筒测金属块的密度;伏安法测电阻;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功率;二力平衡的条件等实验。
物理教学中的分组实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活动。学生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形成技能,加深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进行分组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实验分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因此,把握好分组实验课是物理实验教学的关键,同时也是物理教学的关键自于实验。通过物理分组实验,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原创过程,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兴趣。由于我校地处偏远农村,师资条件、生源质量和实验教学设备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分组实验课效率低,一节课根本完不成实验内容,有时即使完成了,效率也很低。
在农村从教将近十年,对初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提高进行了总结,现将具体的培养途径、实施方法归纳如下:
一是根据实验内容和学生实际能力有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合理选择实验方法:
(1)教师应在实验前两天给学生设计好实验预习作业,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熟知实验中所需的实验器材,通过教材知道实验原理。
(2)为了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机会,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细致的观察能力,教师应按照学校现有的资源和设备,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人,并且按好�中�差对学生进行分组,同时,对每个小组的4个成员进行明确分工。
(3)针对实验教学,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即选择科学探究的课题,既激发兴趣,又明确了目的,这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提出问题后,如何解答问题?在物理上人们通常采用实验的方法。通过怎样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呢?师生共同根据实验的目的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合理装置,采取巧妙的方法和合理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二是指导学生在试验中恰当运用观察方法,调动各种感官,通过看、听、摸、闻等方法观察实验过程,随时做好观察记录;每次作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学到课本上没有的或者是一带而过的知识。通过实验,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师在实验中正确操作,组织学生观看,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教师还可以有意识的作一些典型错误操作,让学生查找,使学生领悟到错误所在。把此示范演示放在教室进行,因为学生早已适应了教师在教室讲实验原理,设计实验装置和演示实验过程,能静下心认真听讲,仔细观察实验操作过程。然后进入实验室,他们就能有目的、有条不紊的亲自动手操作,边操作,边观察,边记录,然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教师要把探究的自由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创造提供一个良好的探究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操作,观察,记录,分析,总结,体验。由于实验是学生亲自参与的,因而对实验所得出的结论能产生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样通过以上的分析,在物理实验中我们不回避实验失误,找出失误的原因,不仅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三是提倡学生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多提出猜想和假设,并由猜想和假设自己设计实验的训练。由于现行教材对物理实验方法、过程、结果已全部告诉了学生,这样造成学生把实验结果早已知道,也就无心思进行猜想,从而也就失去了动脑设计实验的能力。所以实验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能使学生观察发现的机会,从而使学生有观察、思考和应用知识的机会,提高学生的思维应有的多向性和灵活性。
四是由于我校地处农村,许多教学仪器在实验室没有,即使有在当地根本无法使用,所以我结合当地的实际让同学们和我共同自制仪器。从而更好地完成实验。
五是鼓励学生根据现有条件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
最后,希望教师在课堂实验环节跳出固有思维,大胆尝试,认真总结,不断反思,走出一条真正适合于学生实际的科学实验之路,一些对学习物理知识感到困难的学生,往往不是智力因素低,而是缺少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因此,作为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要尽一切可能地引导学生多仔细观察各种自然现象,积累感性材料,同时,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尽可能地做好教材上规定的演示实验。

㈦ 如何利用学生分组实验有效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加大实验教学力度,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实践证明:只有通过训练有素的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学生.如何来加大实验教学力度,改进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重视演示实验,提高学习兴趣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倍深.

“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采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教师不仅要用好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演示实验,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也可以将它搬上“讲台”,进行演示.演示的形式不能仅仅是“教师演,学生看”,还可以是“教师导,学生演”
? 即边学边实验.
例如:利用鸡蛋做实验.鸡蛋很容易找到,若引导学生利用鸡蛋做实验,既可说明物理道理,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做惯性的实验
教学中老师们多用一个鸡蛋放在水杯上的小卡片上,然后用手快速的将卡片弹走,看到鸡蛋落到了水杯中,以次来说明物体具有惯性.
2、做压强的实验
鸡蛋握在手中,使劲握也难以破碎,但手拿鸡蛋在碗边轻轻一敲即破.说明:鸡蛋紧握在手中时,受力面积大,压强小;而在碗边轻敲时,受力面积小,压强大.可见,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有关.
3、做大气压实验
将浸湿酒精的棉花放在广口瓶内,点燃棉花,并让它燃烧一会儿,然后将一只剥壳的熟鸡蛋(稍大于瓶口)置于瓶口上,熟鸡蛋在瓶内、外压强差作用下,被压入了瓶里.
4、做物体的浮沉实验
将一只鸡蛋放入浓盐水中,然后缓缓倒入清水稀释、搅拌,随着盐水的不断稀释,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随着增大,由漂浮状态慢慢变成悬浮状态,最终沉入杯底.这说明:浸在液体中物体的上浮和下沉,决定于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合力.
大量的信息资料显示:国际物理教育界正在流行这样一种趋势,即衡量一堂物理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堂课中演示实验的数量和质量.
二、上好分组实验,培养操作技能
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地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教师完成某种过程,而在于通过某种活动促使学生在行为上发生某些重要的变化,如在学生身上引起的认识上、理解上、技能上、态度上的变化.如果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则会印象更加深刻,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在设计探究实验课过程中,首先,老师必须对新教材作深入的纵向了解,与旧教材在内容深度安排、内容顺序编排、实验和作业等方面作横向比较,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其次,探究实验的设计应该从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制定相应的探究实验学案.学案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加大探究力度.另一方面,实验的内容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才能更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
再者,根据探究实验不同要求,可让学生在课堂按预习的内容做实验,以得出一些简单的规律或解决学案上的问题(重点不在于一定要得到正确的答案),或让学生预先在家里做简单的实验,仔细观察并按学案作记录或在课堂上利用简单的仪器,模拟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用品或现象,又或让学生到户外进行实验.
第四,根据学校情况利用好实验仪器,尽可能通过简单的实验去得出概念,发现规律.在这里要求老师了解大量的物理小实验,具备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同时要确保实验仪器的正常使用和备用.最好在上课前让学生明确仪器的管理规定.
第五,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老师应在教室里四处走动,与各小组进行交流.倾听学生的问题和想法,不时评价他们的探究进程并确定适合学生学习的下一步计划.必要时,老师可让学生暂停实验,通过演讲、示范或讨论等形式提供其它信息.
第六,注意把握好时间的安排.由于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一定能够完全适应,故学生预习与否、纪律情况、仪器质量问题等方面都能够影响到实验的进行情况.上探究性实验课最好是两个课时.
第七,注重实验结果的评估.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知识和经验或根据生产和实际生活的常识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
第八,要求学生做好数据记录和课后的实验报告,规范报告形式.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有积极的作用.
第九,制定评价标准,做好各名学生实验情况的登记.评价标准是影响学生探究热情的因素.教师在合理安排探究实验的同时要设法让学生从探究实验中更多地得到教师的鼓励.从活动的过程中去评价一个学生,不以成败论优劣.如何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此次实习过程在评价方面并无大的突破.主要通过小论文、小制作、电脑制作和图片制作,以及传统作业等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目前在教改中提到的评价方式主要也就是以上几种.
最后,将优秀的作业、作品在年级展示.这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肯定,同时也必定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发挥 “小实验”作用,训练制作能力
当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认为教材中的“小实验”是课外知识,与考试无关,因此常被视为可有可无,或被弃之不理.然而这些小实验却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发展智力.
综上所述,要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就必须在物理教学中加大实验教学的力度.

㈧ 如何上好初中物理分组实验课

‍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一门自然科学,要想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方法和习惯,教师就要善于用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教学.
初中物理实验主要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演示实验的优点是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是在引课时用的多.但是缺点很多,学生只是看,没有动手的机会,且观察的效果无法面对所有的学生.学生实验分为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主要以探究性实验为主.初中探究性的实验的利大于弊,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数据和整理数据的能力,对知识的掌握能够达到新的认识领域,是实验教学中对教学最有利的一种.但是由于是探究实验,学生对于探究问题的认识不一定能够到位,如实验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操作?学生面对复杂的实验不知从何处下手等等.所以教师设置好问题,指向性要明确,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预见性,如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镜子与桌子的角度、从哪一面来观察虚像等,教师能够设计好问题,学生就可以少走弯路,提高实验的效率.所以尽量把各种实验变为探究的实验,又要做好各项的准备.
现在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课堂,我们应采用怎样的模式,来具体实施实验教学呢?
首先掌握好以下原则 :
1、能就地取材,用学习生活中的物体来设计完成实验,使学生能充分认识到物理源自于生活,物理就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有好多,比如说声、光等一些现象,即便是摩擦力这样的较为抽象的知识,也可以.像学习摩擦力的方向时,我通过一个毛刷子,让学生观察认识到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认识到静止的物体也能受到摩擦力.
2、学生能完成的实验,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去尝试.如小孔成像、硬纸片刮梳子,让学生学会从实验中寻求答案.
3、要教会学生基本的实验观察能力,如在声现象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看尺子的振动,听发出的声音,学会比较,记录结果,会形成结论.
其次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上进行科学探究并不意味着一切都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内合作学习,班级交流展示可以灵活运用.
我的实验教学是这样和同学们共同完成的.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共同提出问题.猜想环节及设计实验方案环节都可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班级交流展示,从而共同确定实验方案.进行试验的环节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师对实验教学的指导点拨可以通过预先设置的启迪性的小问题出现在导学案中.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导学案合作学习完成实验,收集数据得出结论.交流评估环节恰好就是班级交流展示的大好时机,在班级集体展示2-3组的实验及结论,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评估.例如,我在讲《探究串、并联电路》这一实验时,我把每个班级的学生分成6个小组,实验器材足够,这样学生能够充分动手操作.上课时我问学生如何利用桌上现有的器材连接成一个电路,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并提示连接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学生利用器材自己探索进行连接电路的实验.我从中选择几个相类似的电路,拿到前面展示.组织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进行讨论,找出相同之处并进行归纳,由此得出电路的一种连接方法:串联.此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其余小灯泡还能不能继续发光?学生会进行猜测,此时我示意可通过自己所连接的电路加以实验,由此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串联电路的理解.由于有极少数的学生有不同的连接方法,当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时,另一个灯泡仍然发光,此时他们会提出异议,当投影他们连接的电路时,大多数同学会发现他们所连接的电路与前面所示的电路有区别,教师由此组织他们进行简短的讨论,分析它的连接特点,并示意学生利用手里的器材进行实验.实验下来大家发现用这种方法也能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讨论,找出相同之处进行比较,得出电路的另一种连接方法:并联.此后进一步提问:如果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其余小灯泡还能不能继续发光?并示意用实验进行检验,学生由此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并联电路的理解.结束学生实验后,组织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并利用电脑多煤体的手段进行一些电路的识别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这样学生就能真正的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并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物理课上的实验是贯穿了全部的物理教学过程的,如果实验教学运用的恰当得体那么它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能使学生乐此不疲地千方百计地学好物理,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阅读全文

与如何做好物理分组实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21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8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3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2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65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8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76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8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6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0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3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6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8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29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18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2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07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0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