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物理学与数学在思维方式上都有哪些本质上的区别
引言:一些理科生在学习理科的时候就会发现物理学和数学在很多地方都有相似性,但是物理和数学又是两门不同的学科。在本质上又有很大的区别,最能体现的就是思维方式上。那么物理学和数学在思维方式上都有哪些本质上的区别,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解一下。
物理则追求的就是现实和理论上相符,就比较客观上的存在,而数学则是一个虚拟的。物理的话有图像就能够得出答案,但是数学在一个图像上还要经过给出的图像,再通过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进行一步步的解答。物理相对来说就比较简洁,而数学就很复杂。
‘贰’ 物理思维和物理方法是一回事吗 如果不是他们分别是什么
物理思维和物理方法不是一回事,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物理思维,是指遇到问题时,人们对问题的成因与处理以及最终结果预判过程中,大脑的思想变成过程。而物理方法则是指人们处理物理问题的实际做法。
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方法是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
‘叁’ 学习物理锻炼哪些思维能力
学习物理锻炼可以促进许多的思维能力再加强下面,将会具体的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内容。创新思维以学生的思维品质为依托,这就要求教师摒弃那些不利于学生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创新技能培养的种种做法,建立平等互动、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教师要信任学生,赏识他们的言行,承认他们的天性,保护他们的童趣、童心,与学生平等交流、共同学习。通过在课堂上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为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从而能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二、加强求异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人的思维有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求同有利于学习前人的知识与经验,求异则有利于把前人的知识、经验发展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无疑应加强求异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有"不同想法",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思考、解决问题,都有利于求异思维的培养。学生的一些"奇特"想法,一旦得到老师的肯定,便会信心倍增、情绪高涨,从而不断涌现"求异"想法。教师及时肯定和鼓励这些由学生创造而得出的结论,肯定他们的努力,保护和激励学生所有的创新欲望和尝试,让学生体会到参与的快乐与创新的愉悦,学生的思维就会不断开阔。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意识会被唤起,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三、加强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突破思维训练,从相反的角度、不同的立场、不同的侧面思考问题,是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一种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用逆向思维去判断、推理、论证和解决疑难问题,把学生带到不同立场、不同角度去讨论问题,会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思维膨胀,处于"击活"状态,这样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如:从相互矛盾的条件上思考问题:人体接触带电体就可能发生触电事故,那为什么使用测电笔时,一定要使手接触笔尾金属体,氖管才能发光?通过这样的问题讨论,学生的思维从发散到集中,克服了由单一思维定式造成的思维障碍和僵化,从而达到新的思维境界。经常受到这样的思维训练,会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多变性,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四、通过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物理创造思维的有效措施,在物理实验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具体操作和一些实践技能,还要引导他们学会研究物理实验方法,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如:测一张纸的厚度用"迭加法",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用"控制变量法",测浮力用"排水法"等等。另外,合理地科学地改进课本的实验(如在研究光的反射实验中,用激光笔、小镜子、量角器等学生自备仪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的了解。在实验教学中,尽量地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使学生从单纯的模仿,重复老师演示过的实验到主动观察实验现象,探索实验原理并分析总结出结论的主动学习过程。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时,不给学生条件,先让学生自己观察u、v关系,成像条件、特点,让学生亲自探索实验,激发创新兴趣,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肆’ 物理学的几种主要思维方式
1.模型法
物理模型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形态,将复杂的问题抽象化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科学家通常利用抽象化、理想化、简化、类比等把研究对象的物理学本质特征突出出来,形成概念或实物体系,即为物理模型。模型思维法就是对研究对象或过程加以合理的简化,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从本质上说,分析物理问题的过程,就是构建物理模型的过程。通过构建物理模型,得出一幅清晰的物理图景,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实际中必须通过分析、判断、比较,画出过程图(过程图是思维的切入点和生长点)才能建立正确合理的物理模型。
2.等效法
当研究的问题比较复杂,运算又很繁琐时,可以在保证研究对象的有关数据不变的前提下,用一个简单明了的问题来代替原来复杂隐晦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等效法。在中学物理中,诸如合力与分力、合运动与分运动、总电阻与各支路电阻以及平均值、有效值等概念都是根据等效的思想引入的。教学中若能将这种方法渗透到对物理过程的分析中去,不仅可以使问题的解决变得简单,而且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知识向能力转化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极端法
所谓极端法,就是依据题目所给的具体条件,假设某种极端的物理现象或过程存在并做科学分析,从而得出正确判断或导出一般结论的方法。这种方法对分析综合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要求较高,一旦应用得恰当,就能出奇制胜。常见有三种:极端值假设、临界值分析、特殊值分析。
4.逆思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了解题简捷,或者从正面入手有一定难度,有意识地去改变思考问题的顺序,沿着正向(由前到后、由因到果)思维的相反(由后到前、由果到因)途径思考、解决问题,这种解题方法叫逆思法。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法,通常有:运用可逆性原理、运用反证归谬、运用执果索因进行逆思。
5.估算法
所谓估算法就是对某些物理量的数量级进行大致推算或精确度要求不太高的近似计算方法。估算题与一般的计算题相比较,它虽然是不精确不严密的计算,但确是合理的近似,它可以避免繁琐的计算而着重于简捷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解估算题的基本思路是:(1)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建立理想化模型。(2)认真审题,注意挖掘埋藏较深的隐含条件。(3)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量的相互关系以及物理过程所遵守的物理规律,从而找到估算依据。(4)明确解题思路,步步为营层层剥皮求出答案,答案一般保留一到两位有效数字。
6.虚设法
在物理解题中,我们常常用到一种虚拟的思维方法,即从给定的物理条件出发,假设与想象某种虚拟的东西,达到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目的,我们把这种方法较虚设法。虚设法常见的几种情形是:虚设条件、虚设过程、虚设状态、虚设结论等。
7.图像法
所谓图像法,就是利用图像本身的数学特征所反映的物理意义解决物理问题(根据物理图像判断物理过程、状态、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求某些物理量)和由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或物理规律画出物理图像,并灵活应用图像来解决物理问题。
‘伍’ 您好 我在学习物理这方面有许多困扰 请问 这种所谓的物理思维主要是指什么该怎样
物理思维其实就是逻辑思维 多注重观察生活中的事情 善于思考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比如下雨过后 晚上 能看到水 (镜面反射 和 漫反射 ) 做题的时候 结合实际考虑 比如算下某个题答案
汽车速度200KM/h 明显现实达不到 所以考虑是否错误
要是打算学好这课目 也简单 真的多做题 你会发现 好多都是简单 演化而来 我有个同学 物理也是不好 但是多做题 最后高考 还行 理综也是240多 对于一个上大学的孩子来说 已经不错了
‘陆’ 初中物理应着重哪些科学思维能力
一、动态思维能力
新课标倡导物理学科要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积极开展学生动态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讨论,能很好地促进这一教育目标的落实。动态思维能力是学生处理动态物理问题时,把握情景实质,提炼物体模型并灵活运用其它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体现。
1、始终以研究对象具体变化作为问题分析和讨论的立足点。研究对象是物理问题发展和变化的载体,是物理问题和物理规律应用的契合点。物理问题的动态发展,包括研究对象的转换,工作条件的改变,都是围绕一定的研究对象展开的。如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必须明确研究对象是一定值电阻还是某两点间的电压,才能比较顺畅而正确地得出结论。对于具体的实际问题,研究对象不够明确,还要注意研究模型的抽象。如把扳手、电工钳等抽象成杠杆等。
2、构建学生完整、准确的物体概念体系。物理概念作为物理思维的语言,对其深刻把握和理解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如“比热容”概念的建立形成。学生的动态思维基础必须确立比热容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质量和温度无关,却和物质的状态有关。从而形成一些推论。所谓概念的动态基础,就是学生对物理概念变化的可能性情况及原因的认识其有效形成方式,可以借助直观和物理实验,也可以是学生应用中的加深训练。
二、知能迁移能力
迁移是知识点间的灵活运用和有效的转换,构建广域的知识网络结构,使新知识、新情境处在旧知识的链接中,减少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
1、提高对首次知识的理解,实现共性知识之间迁移。在物理学中,有很多知识的形成、得出、应用是非常相近或相似的。我们称其为共性知识,而把出现在教材前面的称其为首次知识。例如密度、速度、功率等这样一组概念,它们都可以用比值法来定义得出。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是共性知识。我们在讲授速度时就一定要着眼于理解,使学生得出路程大、速度大或时间少、速度大的说法是错误的。形成路程一定时,时间少、速度大等一系列推论,这样在处理其他几个概念时,只要做必要的引导与修正就可以了。如下表:
概念
定义
公式
推论
首次知识
速度
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v=S/t
路程一定时,所用的时间越少,物体速度越大;运动时间一定时,通过的路程越多,速度越大.
共性知识
密度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ρ=M/V
体积一定时,质量越大,密度越大;质量一定时,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功率
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P=W/t
时间一定时,做的功越多,功率越大;做功一定时,所用时间越少,功率越大。
2、选用合适的教学程序,假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实现知、能的迁移,培养迁移能力。
教师应有意识地优化教学思路,为学生提供便于知识迁移的情景。一般来说,教师善于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形成一般规律,学生遇到新情景时便能进行有效的比较和联想。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有意识地提供迁移情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迁移习惯。在点拨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过程中,归类比较的学习方法能起到较好效果,会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通过多方位的联系求同或求异。例如,在电路问题中,我们就要引导学生抓住分析连接方式,画出对应的有效电路图这一关键,学生就很容易运用这一方法去分析,解决电路问题,达到能力的自学迁移,也解决了知识的无限性与课堂教学有限性的矛盾。
以上所述两种能力的培养不是单纯的知识性问题,而是要做到知识与方法的统一。这要教师对教育素材的精心准备和挖掘,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法的引导,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与效率。
‘柒’ 数学和物理的思维有什么不同
数学思维的对象:主观性的物理规律,如在客观世界不存在的“π”等;
物理思维的对象:所有的物理规律,不仅包括主观性的还包括客观性的。
‘捌’ 能否详细回答什么是物理思维能力
物理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四个要素。
所谓物理思维,就是说,任何事情都要根据理论或者定论得出,必须要有依据,不能靠所谓的常识来解释问题。要有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