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如何上
浅谈在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方法
摘要:新课程以“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机器转变为发现规律、主动学习的主体,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探究型人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因此,在教学中,就应该摒弃旧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教学模型,使用好的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且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不断创新,不断进取。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信息技术
第一、 怎样理解新课程。
新课程的理念是:“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因此,高中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定位应该是以教育部颁发的《物理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转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标准,坚持“以学为本”的原则,设计课堂教学程序,在教学过程实施中,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在主动、互动、交流、合作、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实施课堂教学,做到尽善尽美,事半功倍。这实质上就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所以必须拆除阻隔学校与社会、课程与生活之间融会贯通的藩篱,实行新课程理念。
第二、 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套组织、设计和调控教学活动的方法论体系,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某个主题及其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和关系,对教学结构进行组合的方式,它是教学结构的变式和重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针对课堂中教学模式如何构建提出的几点建议。
1、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3、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第三、实行新的教学模式:探究合作模式、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1、探究合作学习模式。
探究合作学习是一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和学,并相对独立的从事学习活动的过程。是一种在活动中,由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并根据自己的探索和研究来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增长知识和丰富经验的活动过程,它以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独立地、主动地获取知识信息,并能创造性地应用知识信息,从而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它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有如下特点:(一)注重方法训练;(二)注重兴趣激发;(三)重视交流和协作;(四)注重能力培养。探究合作学习注重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在相应的情境下进行物理教学。
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根据伽利略反驳亚里斯多德的观点,设计成这样的问题:假如越重的物体下落得越快,越轻的物体下落得越慢,那么将这个重物和这个轻物拴在一起,快慢情况又如何呢?有的同学说,两物相加更重了,应该下落得更快;有的同学说,重物的下落由于受到轻物的牵制,下落肯定要比原来慢。学生经过探究,逐步寻找正确的答案。这样通过挖掘教材,设置问题,让问题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产生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切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不断地缩短学生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2、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根本特征是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是个体经验的获得,是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纯粹的接受学习。主张学生在实际活动中通过发现和解决问题来学习,强调亲身体验和增长经验,要求从学生困惑的情境出发,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进行一系列的假设、推理、检验的活动而获得问题解决,并使学生的兴趣和才能得到自由和发展。
例如:百米赛跑中,测得运动员在70m处的速度是9m/s,10s末恰好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0.2m/s,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 9m/s B 9.6m/s C 10m/s D 5.1m/s
让学生自己去审题做题,给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此时同学们就会得出不同的答案,他们当然都有自己的理由和解题的思路,但是当然答案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显然有些同学的答案是错误的,怎么会出现差异呢?同学们经过自己思考与做题就体会了这个从容易出错到发现问题的过程。
实际上,大多数会出现两种错解。第一种错解是:选B。认为平均速度等于题中所给的两种速度的平均值,会得出9.6m/s的答案;第二种错解是:选D。认为是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就会得到5.1m/s的答案。正确答案是:C。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得:v=x/t,所以应该是100m/10s=10m/s。
第三、借助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与课程得到有效的整合。
泰戈尔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新世纪的教育再也不能被禁锢在简单的旧模式上。由于信息技术它本身的特点,它的广泛性、普遍性、多源性、方便性、可选性、易得性、趣味性。使学生更容易得到更多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认知能力。学生利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通过检索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实现发现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实现知识的探索和发现,这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有助于课程评价的变革和改善。而且信息技术可以作为自测的工具,有利于学生自我反馈,也可以作为教师电子测评的手段,优化了评价过程,革新传统的课程评价观与方法。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的工具,主要是作为知识呈现工具、师生通讯交流工具、测评工具、以及情景展示工具等,这样将更加关注其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从课程目标出发,真正地把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之中。此外信息技术通过其网络通讯功能或虚拟功能,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真实有效的或者虚拟的学习环境,让学习者真正在其中体验,学会在环境中主动、积极建构自己的学习经验。
例如:在高一物理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课中我利用了多媒体教学,用课件的形式演示了实验的全过程,给学生展示了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和操作原理,特别直观和清晰。即使是没有使用过计时器的同学都能很快区分两种计时器,而且会简单的安装使用。使用课件播放实验的演示过程不但效果好而且很有必要,因为个别的实验的时间很短,是在瞬间完成的,在实验室里用肉眼就无法观察的很清楚,但是通过多媒体就能通过慢镜头看得很清晰,也十分形象生动。
总结,在教师的眼里没有一个“先天不足”的学生,他们都是天资聪慧的,我们应该尽我们最大的可能把他们教好,使他们学有所用。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好高中物理我们必须注重: “五化”,即教学模式——探究化、问题化,教学方法——科学化,教学知识——网络化,教学手段——信息化。不积跬步,无以致干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好物理是一个循序渐进过程,没有一种立竿见影的灵丹妙药。只要我们在新课程改的物理教学中,锲而不舍,不断地自觉学习、总结、反思、创新,一定能开出灿烂绚丽的物理之花。
‘贰’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探索] 高中物理新课程理念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目前实践新课程最值得研究的一个教育话题。新一轮课程改革,既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基础教育得到更快发展的一次机遇。新的教学理念从各个层面指明了高中物理教育改革的方向与重要内容,体现了物理学自身及其文化、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时代性要求,教师必须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改革自身的教学方式。
一、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建立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课上得更开放、更生动。教师要调整好心态,把重点转移到“过程与方法”上,必须把自己视为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的研究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建构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机会,创设轻松和谐的探究环境。
1.切实转变教学观念,领悟新课程真谛
转变观念是新课改的核心,是决定这次课改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要认识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含歼哗无论从理念到方法都是全新的,从表面上看只是改变教材,实质上是改造人,改造与课程利益相关的每一个成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的方式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要发生革命性变化。教师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又不能盲目的试验,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不允许失败,失败了就会贻误一代人。我们应在物理教学中研究三维目标的落实措施,适应教学方式、学习形式、教学评价的变化,大胆探索,不断总结,在总结中求发展,从反思中求落实。
解决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从教育意识上看,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也并非是完全抛弃原有的好的做法(如重视基础知识掌握与基本技能的培养),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我们应该承认,传统的教育教学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弊端,如题海战术、应试教育,不重视物理实验,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但绝不是一无是处。而新课标正是针对这些弊端而出台的。去伪存真、去粗求精才是我们这次课改的价值所在。因此,对于新课标新课程,我们不必人为地给它涂上神秘的色彩;对于旧课程,没有必要过多地去斥责。对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我们不是抛弃,而是要扬弃、要完善、要发展。
2.正确定位师生角色,建立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及和谐开放的课堂体系,是实施新课标的重要实践。“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是“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改塌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真正把教学看做是师生共渡的生命历程,共创美好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要实现这种转变,教师就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更多地扮演组织引导者、共同学习者等角色;教师与学生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
二、物理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1.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 特别是要做一名出色的物理教师, 首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职业道德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即敬业、爱生、为人师表。敬业是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作为物理教师, 就要热爱物理学科教育, 以喜爱专业、忠于职守的高尚情感感染学生;爱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充分地尊重学生,由衷地热爱学生,迫切地希望他们成才,同时谈行对学生严格要求和管理;为人师表才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才能确立威信,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2.中学物理教师要有全方位的知识能力素质
在拥有丰富的物理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还要掌握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工具性知识, 例如,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材料科学、新能源科学、环境科学、空间科学、海洋科学、哲学、语言学、文学艺术、历史、计算机语言与操作等。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工具性知识已成为教师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手段。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新课程, 中学物理教师应具备以下能力:教育教学基本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物理观察和实验能力、较强的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操作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与创新能力。
三、物理新课程应该展现科学的人文价值
科学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求真求实,人文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求善、求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尽管形成的背景、关注的对象以及涵盖的内容有所不同或各有侧重,但在深层蕴涵的价值取向上,则是沟通的、互补的,共同的目标指向就是真善美的理想境界。对此,有人把自然科学、人文学科和艺术比喻为一个三棱锥塔的三个面,“当人们站在它的不同侧面的底部时,他们之间相距很远,但当他们爬到塔的高处时,他们之间的距离就近多了。”在这里,真、善、美将越发接近,并在最高点达到理想的统一。由此可见,我们以往在物理课程中对科学的人文价值几近漠视,只是因为我们所站的位置不够高。没有科学精神的人文文化和没有人文精神的科学文化都是残缺和扭曲的。
课堂教学本质上是在素质教育价值观指导下对理想教育的追求;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特别是作课后反思的时候,总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而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提升的。
‘叁’ 在新课改理念下高中物理该怎么教
在新课改理念下高中物理该怎么教
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四年了,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曾有少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走向极端,甚至是很荒唐的,具体表现:一是课时教案撰写无用论,崇尚“零教案”教学;二是书面作业批阅无用论,盛行“零作业”学习。笔者认为,不深入撰写教案就不可能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势必会导致教学的随意性;不深入批阅作业就不可能准确把握学生情况,势必导致教学的盲目性。那么,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究竟应该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可以说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下面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为什么要研究课堂教学设计?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同样要提前作出规划和计划。所谓教学设计就是指课堂教学的设想和计划,即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始之前教学的预计和筹划,要回答为什么要研究课堂教学设计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做任何事情事先总应该有个初步方案,研究教学设计就是研究为了达到教与学的目标而应采取的教与学活动的初步方案。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应该明确“教学有法”是前提,“教无定法”是原则。任何事情都其内在的规律性,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有其客观规律性,所以教学不能随心所欲,毫无章法,而应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教学的随意性并不等于是教学的灵活性,教学的盲目性并不等于是教学的开放性;强调教学行为的规范性并不意味着教条,强调教学活动的有序性并不意味着机械。我们必须明确,过于狭窄的路线会导致思想僵化,同样,过于宽泛的路线则会由于精力的分散而丧失关注的中心。所以,对每一节课我们都应该进行精心设计,确保教学效果的实效性,提高教学过程的时效性。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内涵是什么?
教学设计过程就是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在研究教学设计时应注意:教学设计以分析教与学需求为基础,以形成解决教与学问题的方案为目的;是一个系统规划的过程,有具体的操作程序;其指向是教与学目标的达成;其具体产物是教学方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等。
课堂情景有可预测和不可预测两个方面,所以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从学生的角度来想问题, 预测学生可能会怎么样, 明确学生希望教师怎么样。
设身处地把自己当作学生,以一颗“童心”去探知学生的想法和情感,明确他们好什么求什么,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设计课堂教学。
2.关注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经验,预测学生可能会有哪些困惑,明确希望学生最终怎么样。
分析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知识经验,要以学生的知识、经验来设计教学,开发课程资源,创设的情景尽可能做到能在课堂再现,不能再现的情景应该是学生经历的、熟悉的,至少是曾经听说过的。
3.研究个体差异,立足因材施教,做到人人发展。
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特点、认知能力是不会完全相同,这就决定了不可能找到适合所有学生的某种教学方法。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研究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性格等筹划不同的教学策略。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还应具备的条件是:1.教学内容开放。在教学设计中要从教材以外开发和利用更多的教学资源, 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从书本走向社会。2.教学过程开放。其基本思维程序是“课前自主研究,发现问题—课堂互动研讨,解决问题—课后延伸思考,拓展能力”。3.教学问题开放。新课程应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解放学生的头脑,培养学生高级思维的能力。4.组织形式多样化。采用多种媒体手段传递、交流教与学的信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思维碰撞。5.教学过程体验化。让学生多参与操作、体验过程和探究方法。6.课堂环境民主化。多创设语言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特别要关注学困生所存在的问题的展示和解决。
三、怎样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成功的教学既然是高度的科学性与精湛的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就必须讲究课堂教学艺术,要通过艺术性的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堂教学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想学、会学、学会的问题。学生想不想学由教师的教学艺术决定,学生会不会学由教师的学法指导决定,学生能否学会有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没有适合教材本质的、适合于有生命、有思想、有感觉、正在发展中的人的本质的教学方法,一堂课就不可能获得成效。教学设计就是要研究情景创设,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式,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实现课堂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那么,新课程理念下应该怎样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呢?
(一)宏观上,要突出重点,讲究策略
1.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
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考虑
(1)创设富有社会气息的情境。物理学科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尽可能地联系科学和社会实际,加深对学科知识对的社会作用的认识,增强学习的责任感。
(2 )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使学生明确所学知识就在身边,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存。当学习活动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能为生活增添色彩时,学习就会变得欢乐有趣。
(3)创设富有想象气息的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和学生的对话中设境,在对学科美的欣赏中设境,在学科知识的应用中设境,在和学生交流中设境。让每个学生都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大胆表现,标新立异。
2.课堂教学的活动组织。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种多边互动过程,是师生思维活动和思维碰撞的过程。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就是引发问题、呈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的原则是:揭露矛盾,提出疑问,指导方法。
(1)要提隐性问题,不要提显性问题,也就是要提揭露矛盾本质的问题。要切实注意问题与启发的区别:问题是要求学生得出某种答案,启发是为了使学生产生某种行为。
(2)要抓住关键,及时启发。要注意时机:要抓住学生积极思维的起爆点,真正的启发一节课只有两三个,不要搞成了整节课都是启发,没有思维。
(3)突出重点,重锤击鼓。要注意准确:学生感到难懂的重点、难点处,易错易混的疑点处,知识间有重要区别与联系的盲点处,能举一反三的(问题)闪光点处。
重点:重要或主要的地方,即具有重大意义、起决定作用和有重要影响的部分。
难点: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或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
疑点:不太明白,产生怀疑或困惑的地方。
盲点:不能辨别或分辨不清的地方。
闪光点:能够拓展其功能的地方。
(4)优化组合,变换教法。要注意教法的随机应变:让学生眼、耳、手、脑并用,要讲、议、看、练相结合,不要搞单打一,因为学生整节课以单一方式集中精力是不可能的。
3.课堂教学的全局构建
一节课的全局结构主要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三大环节。总的原则是:
(1)开头:导语要精炼,意图要明确。要注意:开头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新课的主要学习意图,激起求知欲,不要长时间没有进入主题,使学生在等待中丧失兴趣。
(2)中间:丰富、有实际内容。要注意:避免长时间风平浪静,平铺直叙,也要避免长时间强音轰鸣,使人精神紧张,不能突出重点。主张围绕重点目标,有一、两个高浪,形式上有张有弛,起伏交错。
(3)结尾:高度概括,结而不散,为下节课埋下伏笔。要注意:结尾的目的是要形成知识结构,总结和结尾不要说(或写)黑板上没有涉及到的,防止把总结搞成了拓宽,掩饰了本节课的重点。
4.课堂教学的行为艺术
(1)形态表演艺术.。教师如何运用眼、体、(表)情进行信息传递的艺术。在这里要注意:
①情与言的配合过程:情因文异,情因人发。
②充分利用眼的艺术:眼睛是交流感情的窗口,要善于用眼睛表达,眼睛比语言更重要,学生的眼神是最好的反馈信息的窗口。
③巧妙利用体态艺术:手势语(上挑表示呼唤、下指表示反感、摆手表示失望),体态语(前倾表示感兴趣,后倾表示不感兴趣,侧转表示失望)。
(2)语言表演艺术。教师的语言主要是促进学生思维,传达教学信息,交流师生情感。课堂语言要以启发学生思维为核心。在这里要注意:
①规范语言风格。要注意科学的逻辑性、抽象性、简洁性,有艺术感染性,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新。
②恰当利用语言形态:从信息载体角度来看,有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从思维方式来看,有传输性语言和贮存性语言。原则是该说的说,该写的写。
③不要讲不携带任何信息的废话,如:“啊”、“呀”、“这个”、“哪个”、“对不对”、“是不是”之类。
④要有启发性,有幽默感,注重轻重缓急。要用语言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不能把话说完说尽,要含而不漏,适当地留下空白,启发、诱导学生进行补充发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3)实验表演艺术。所谓实验表演艺术,就是指实验态度和实验操作艺术。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手段,实际教学中尽量不要用多媒体课件代替实验操作。在这里要注意:
①要真实、客观、有规律性,要有实事求是之心,不要有哗众取宠之意。
②要简化实验:越是简化的实验,对客观事实的表现越直接。
③实验仪器具有两重性: 保证试验在仪器尽可能少、尽可能简单的条件下进行,因为仪器存在的本身对教学就是一种干扰。
④要做到直观、明显、和谐:尽量保证试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可视性,尽量放大数据,保证学生观察明显,操作要规范。
⑤要使试验生动、形象、典型、奇异:要想法使语言具有启发性、指导性,设计思想要新奇,实验现象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微观上,要突出问题,讲究方法
1.目标的确定
目标的确定要科学,所谓科学就是适度,度掌握得越好,科学性就越强。教学目标的确定艺术就是准确把握目标确定过程中的度,度要受到教学大纲和教育对象的制约。低了达不到课标的基本要求不行,高了超越学生实际接受水平也不行。目标制定应遵循的原则是:
(1)时代人才观的要求,主要依据学科教学大纲,明确相关知识教和学要达到的度,使教学目标的制定具有依据性,目标的低要有度,体现对教和学的约束性;
(2)高考改革的要求,主要依据高考说明和往年高考试题,使制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实效性,拓宽和提高要有价值,要有明确的导向作用;
(3)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制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可行性,目标的高要可攀,要体现因材施教,具有积极的激励作用。
2.重点、难点与关键点的确定
课堂教学不能平均用力,好多知识学生是可以通过自学来解决的,同时一节课45分钟,学生的思维不可能始终处于高度兴奋状态。
教学的重点,指所传授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中重要的或起决定作用的部分。教学重点的确定原则是根据知识的地位和功能。课堂教学设计要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要重点突出,同时应采取的措施是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其意义,强化相关训练。应注意的问题是:避免无重点和重点太多的两个极端。
教学难点,指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不易解决或容易产生障碍的地方。教学难点的确定原则是根据理解和接受该部分知识所必须具备的认知水平、学生实际具备的能力、可能实现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要突破难点,同时应采取的措施是针对补偿,分散难点,化难为易。应注意的问题是:应避免难点太多,同时不要向学生投放难点,防止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点往往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形成的错误观念的和想当然的思维方式。
教学关键点,是指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至关紧要的部分,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教学关键点的确定原则是根据知识点的地位和学生的思维习惯。 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要抓住关键,应采取的措施是讲清知识的准确内涵和外延,强化辨析。应注意的问题是:不要把知识重点视为关键点,教学的关键点往往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纠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形成的错误观念和想当然的思维方式。
3.课题的导入
导入课题是课堂教学的开幕戏,它的主要功能是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即要学什么;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即进一步学习的必要性;使师生共同进入实战状态。
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是:简洁自然,具有激发作用。通常采取的方式有:从已有知识的局限性和进一步探究的必要性导入;从生活中的感性知识与所学知最大限度地激起学习兴趣,杨振宁讲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总之,就是要使学生达到跃跃欲试的境界。
例如:在讲“阿基米德定律”一课时,讲这样一件轶事:“物理学家盖莫夫,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布洛赫三人在湖边散步,有一人问他们三人:一只装满石头的船浮在水池中,如果将船上的石头投入水中,水池中水面的高度如何变化。有趣的是三人都答错了”。借此导入“阿基米德定律”。
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是:简洁自然,具有激发作用。
通常采取的方式有:从已有知识的局限性和进一步探究的必要性导入;从生活中的感性知识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导入;从学生的思维盲点导入;进行情景演示,通过提出问题导入等。
应注意的问题是:避免平铺直叙,长篇大论,让学生在长时间的等待中丧失学习兴致,要达到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
4.知识点的过渡
过渡,是事物由一个阶段或一种状态逐渐发展变化而转入另一个阶段或另一种状态中。知识点的过渡艺术,就是指教学过程中,由一个知识点向另一个知识点转入的教学艺术。
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是:因势利导,自然过渡,避免思维断线,体现逐渐发展变化。
应采取的措施是: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学生思维活跃的时机,在学生急待探究新知识的关键时刻导出新的知识点。
应注意的问题是:一方面要避免跨度太大,增加学生的思维难度;另一方面要避免过渡繁杂,冲淡了新知识。
5.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动力的源泉,只有对某一事物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在研究该事物时精力高度集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就必须设法使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兴趣。
激发兴趣的原则是不能脱离教学目标,不能对学生进行反面的思想教育。例如学生对偷电技术很感兴趣,物理教师决不能用偷电技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锁技术与偷盗等。
兴趣衰退的原因是某一现象持续时间过长、重复过多或者失败过多,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想使学生一节课始终精力高度集中是很困难的。
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是:在教学过程的不同时间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新奇感;时常投放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有成功感。
应注意的问题是:避免信口开河,随心所欲,脱离教学目标。
6.疑点的点拨
疑点的积累是学生思维积极性受挫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消除疑点是使学生积极进取的关键,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同一部分知识中不同学生的疑点也不一样,这一环节的处理水平是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1)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是:
要有一定的预见性——推动学生积极思维;
定位要准确——个别指导还是集体讲解;
时机要成熟——在积极思维的起爆点上,不要把点拨搞成了包办,也不要在学生已经失去信心后再点拨。即要做到雪中送炭,不要搞成了雨后送伞;
方法要得当——不要把点拨搞成了干扰,原来的疑点未解决,却带来了许多新疑点。
(2)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加强集体备课,最大限度地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障碍,研究对策;
②充分调动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讨论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减少疑点;
③讲练结合实现双向沟通,通过练检验认识,暴露错误,通过暴露的错误找准切入点;
④牢牢把握课堂调控主动权,抓住机遇,适时点拨,学生练要有度,教师讲要到位。
(3)应注意的问题是:疑点点拨的主要方式是启发式诱导,是启发,不是强迫,是启发学生思考,不是逼着学生吆喝。
7.课堂教学的设问艺术
思维永远从问题开始。课堂设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是诱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是获取学情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设问的目的:课堂设问的根本目的是启迪学生思维,把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渐由已知导向未知,不是单一追求让个学生回答出问题本身,而是通过让学生回答预设问题暴露自己存在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解决暴露的问题,最终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飞跃。设问的原则
(1)要找准设置问题的角度,选择最佳的切入点。
一是问题的设置角度要新颖,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注意。
二是问题的设置要富有启发性,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
(2)要把握设置问题的难度,找准最近发展区。
一是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难度。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二是问题的设置难度要适中。以保护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
(3)要控制问题设置的跨度,充分发挥问题的牵线、搭桥和引路的功效。
一是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点”上的信息量(难度)。紧扣教学内容的中心环节,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前后衔接。
二是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面”上的信息量(跨度)。新授课中设置问题的跨度要尽量小一点,复习课中设置问题的跨度可适度大一些。
(4)要控制问题设置的梯度,不要急于求成。
一是问题的设置要由简到繁、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层层深入,逐渐接近问题的本质。
二是问题的设置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步步推进,逐渐接近问题的结论。
(5)要注重问题设置的广度,以拓宽问题的实际效应。
一是设置的问题要适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大部分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后可以回答,以发挥问题对不同层面学生的辐射广度。
二是设置的问题要能够进行梯度、角度的多维度变换,使其具有更广泛的思维空间,以发挥问题对知识和方法的辐射广度。
(6)要控制问题设置的密度,确保问题得到充分思考。
一是问题的设置要疏密适度,不能满堂灌,也不能满堂问。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众“度”,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
二是设置的问题要充分解决,在每一个问题提出后,要有一定的停顿时间,以让大多数学生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对问题能够更深入、更全面地思考。
8.课堂例题的教学
例题的主要功能,一是用来向学生说明重难知识的内涵、外延和条件。二是用来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技巧。三是用来对解题规范的示范,让学生明确怎样才算是规范的。例题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1)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①根据题目表述的材料特征(过程、环节等),把材料情景转化为学科情景,以发掘隐含条件。②根据学科情景的特点和性质,把学科情景转化为学科条件,以确定已知和未知。③根据学科条件的关联规律,把学科条件转化为工具条件,以确定概念、原理或规律。
(2)突出题目的破解方法。①根据环节(状态)、阶段(过程)决定破解方案。每一个状态对应一个子问题,每一个阶段对应一个子问题,任意两个状态之间对应一个过程;对文科,每一个要点对应一个子问题,要点之间通过事件联系在一起。②根据要培养的解决问题的思路的基本环节决定破解的问题层次。每一层次对应一个子问题,每一个子问题对应一个思维环节。
(3)强化解题过程的呈现规范。①解题过程的呈现与规范要求相对应,呈现的顺序要与基本思路相对应,以利最后提炼思路和方法。②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图表,表述要简洁,重在体现思维环节。③思维过程的呈现应包括针对哪一对象、在哪个过程中、依据什么规律(概念或原理)、原始方程、代数结果、数据带入、最终结果。
(4)落实思路与方法的归纳提炼。①思路要体现分析问题的切入点,解决问题的思维环节和思维程序。②方法要体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所依据的本学科方法和跨学科方法。③提炼的细节要与例题的解题环节内容相迎合(即不能脱离题目谈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8.全课结束的归纳与拓宽
归纳是每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通过归纳,才能使学生清晰的了解一节课究竟学习了哪些知识,探讨了哪些方法,提高了哪些能力,把新知识、新能力充实到学生的知识贮存库中。
拓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并不是每节课非拓宽不行,拓宽的主要内容是新知识的外延,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的联系,新知识带来的新问题,为下节课的继续再学习埋下伏笔。
归纳与拓宽的原则是:回扣教学目标,理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拓宽知识外延,延展学生思维。
应采取的措施是:根据目标理出纲,抓住内涵列出目,通过外延找联系,最后纳入知识库。
应注意的问题是:不要把归纳搞成了简单的重复或压缩讲课,不要把拓宽搞成了讲座,拓宽的内容比授课内容还多,使学生不知道本节课到底该抓什么。
(三)评价上,要突出学情,讲究激励
课堂教学评价包括同行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自身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课堂教学评价的关键是明确评价目的,把握评价标准。评价的主题是学生行为状态,教师行为状态。评价的内容是学生发现和提出了哪些问题,学生探究和解决了哪些问题,学生提高了哪些能力和素养。
同行之间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要突出优点、问题与建议;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要突出收获、困惑与建议;自身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要突出对学情的评价、对方法的反思和改进的思路。
教师对学情的评价要注重面向全体、培养信心、点拨方法、突出激励,要重视成绩优秀的学生提出的研究性问题,更要关注学困生存在的基本问题。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有明确的态度和观点,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评价;对回答问题存在错误或不能回答时,要适时搭建合适的思维台阶,指导学生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非语言评价方式,如一个手势,一个眼神等,让学生在“此时无声胜有声”中感受评价带来的收获。
结束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管何种方法,最根本的是启发点拨。启发点拨是教学方法的灵魂,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是紧密联系的,教学方法是教育思想的具体化,改革教学方法时,必须首先端正教育思想。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艺术。
以情景创设为切入点,以教学目标为主线,以问题探究为主环,以互动—探究为平台,以思路和方法的形成为归宿;因材施教,适时启发,创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激发思维,推进创新,这就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肆’ 浅谈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优化物理课堂教学
浅谈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摘 要】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主要强调的是教师的讲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之中,甚至将学生的头脑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一味的强行灌输,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如何能够优化高中物理课堂,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物理难学”的印象让学生望而却步
绝大部分人不能正确的区分数学和物理的关系,因为物理的发展依赖于数学,它们始终都是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一起。并且,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教师也会强调学好数学可以为将来学习物理知识打基础,因此,就导致了许多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在学习物理课程时容易抱有一种“物理难学”的心态,并且对物理课产生畏难情绪。
(二)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处在“被动”状态
高效课堂是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生动性及生成性为特点和评价标准,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却与之相悖,将学生放在了一个相对“被动”的位置,甚至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奴隶”。
很多教师尝试过进行物理课堂的改革,却都是“无用功”,以失败而告终,只能将传统的“满堂灌”方式进行到底,学生也只能硬着头皮学习。
(三)物理课堂教学不够注重研究教学中的细节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在优化课堂教学的同时,注重研究教学中的细节,例如:很多教师对于物理的基础知识讲解分析的不够透彻、细腻,学生似懂非懂,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或者为了增加课堂容量,太过注重传授知识的过程,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训练;课堂中没有给学生创设物理情景,仅仅只是局限在对于知识的生硬讲解及强行灌输,这些细节都是导致课堂效率止步不前的原因,并极有可能为学生以后学习物理埋下祸根。
二、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唯有对所学知识内容抱有极大的兴趣,才会更加认真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大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直接的推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应潜心研究,如何才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区跟随教师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教师要做到从教学实际出发,在教学过程中,要融入最新的教学理念,搜集最新的科研成果,通过跟教学内容的巧妙结合,加上绘声绘色的介绍,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二)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具备优良的知识传授者素质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初衷和热情,教师纵然有千般本领也没有用,只有学生能做到自主学习,并积极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大大的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要尽力去引导学生培养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例如: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学生上课多思考、深入理解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的习惯、培养学生多多解题的习惯和按时完成作业、及时复习的习惯等。
(三)教学要结合实际、让物理与生活紧密相连
知识源于生活,物理也是一门与生产生活都联系紧密的自然学科。很多人认为物理在生活中的体现少之又少,其实不然,如果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物理知识的体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掌握了更多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让生活更加美好。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生活也可以让学生对物理学习更有兴趣,更加亲切。通过教师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对实际生活中物理的研究,从中引出问题,将教学问题生活化,不断的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知识表现,通过课堂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分析生活中的种种物理现象,使学生产生生活中到处都有物理、物理就在生活之中的感觉,并通过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感到学有所用,能一如既往的保持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课堂加强实验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高中生正处于未成年到成年的过渡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辨别是非能力弱、对新鲜事物抱有极大的兴趣和探究欲、贪玩、但具备一定自控能力。根据这一年龄特点,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强硬灌输,即使高中生有一定的自制力,严格要求自己去努力学习,时间长了就会甚感无味,没有了兴趣。物理课堂必不可少的就是物理实验,多数学生对于物理实验抱有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加强实验教学,满足学生乐于探索的积极心理,不管是课上或是课下,都可以演示。
(五)利用多媒体技术、全面优化课堂教学
美国着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经说过:“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的普及,计算机教育也随之开始步入到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