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如何上好物理训练课

如何上好物理训练课

发布时间:2023-08-29 05:50:39

① 怎样上好初中物理练习课

初中物理教学中,在每一堂涉及重要物理规律授课结束后,几乎每位教师都要选择安排一堂习题课来巩固并从中引导学生应用此规律来判断、解决问题.习题课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知识的巩固有重要作用,因此如何上好它对每一位教师而言是一个永远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那么习题课的重要性体现在何处;如何上才能使它的作用发挥得更好;通过习题课究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有何帮助?在此,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其一,它具有引导价值.
学生的学习过程可分为这样几个阶段,即感知—理解—巩固—应用,这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必经之路,而要将感知化为理解并巩固,最后到能够自觉应用,就必须利用习题课,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形成.从中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初中学生的形式思路已开始占优势,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他们由于知识经验的增加,开始能理解事物及规律的一些复杂关系,但由于知识经验有限,逻辑思维还不够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不够成熟,考虑问题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往往把已经掌握的规律或原理不恰当地运用到新的条件下,以致产生公式化和背教条的 毛病.这就使教师的引导作用必须起效,积极引导他们逐渐克服独立思考上的缺点.把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引向更高的阶段.
其二,习题课是师生思维碰撞的过程.
通过例析的学生先思考、解答;教师的分析,探解,让学生对自己的思路有所评价,突破自己的难关.学生通过听讲,理解正确的物理过程,掌握关键点,抓住主要问题,使思维条理化,清晰明了,对其思维的快迅形成有不可忽略的帮助.而教师通过听学生的分析,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掌握学生的思维动态,抓住薄弱环节,更快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规律的正确认识,建立良好的解题思路,达到概念认识,规律掌握应用的交流.
其三,习题课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 有重要意义;能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充实自己的平台.
动机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能动性、积极性的心理状态.有动机的学习,其效果较好,无动机的学习往往敷衍了事.因此,教学过程的首要任务就是引起动机,以便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指引学生学习的目的.初中学生愿意表现自我.而通过习题课,不仅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充实自我的平台,教师也正好利用习题课抽问、评价的途径,使学生的好胜心,竞争欲,求赞许的动机得到满足,以引起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并逐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经常利用此方法,可以使学生形成间接的远景性学习动机,这类动机一旦形成就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能在较长的时间里起作用.
其四,注意解题后的再思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解题后的再思考是习题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再思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思考解题过程的逻辑性,这有利于学生严谨思维的培养.在一个物理问题解决之后,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求解过程进行深入细致的再思考.思考解题过程中思维环节的逻辑性,可使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更加完整和深刻,也易于知识的消化和正向迁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使其在逻辑上更加严谨和缜密.二思考解题结果的合理性,有利于学生归纳总结思维能力的培养.思考一题多解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抽象概括思维能力的培养,产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教学效应,还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思维能力、联想思维能力和建模能力.四思考解题结果或问题条件的引申变换,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习题课教学中,如果能够经常引导学生在解题后再思考其结果所包含的物理意义,反思是否可将题设条件和结果进行引申和变换,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探索新命题和获取新知识的方法,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我想只要掌握了上习题课的宗旨,了解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发挥了学生的能动作用,注意引导、注重反思,习题课也会同样精彩!

② 如何上物理新课

怎样备好一节物理课

第一部分,新课程下我们如何备课

一、首先要提高对备课的认识

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都称为备课。如:熟悉材料,研究新课标,收集材料,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学情,准备教具,课前实验,选择教法、学法、设计习题等。备课其核心是课堂教学设计,它是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否认真的重要条件。备课是一个整体概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备课就是写教案。必须把备课当作教学工作中一项整体工程来对待。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职业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备课是加强教学的科学性、计划性、预习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认真备课。

1、什么是备课? 让我们先看看备课不是什么。

第一,备课不是“不得已而为之”。

“不得已而为之”和“有心为之”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被动、而后者是主动的。备课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朱熹云:“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教师是神圣的职业。作为教师,要敬重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教师只有自觉地、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教材、教法钻研中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认真地、创造性地备课,才能做到“有心为之”。

第二,备课不是写教案。

不论是“简案”还是“详案”,都能帮助教师对教学进行一定的把握。但是,教案并非备课的全部。目前许多教师谈及备课时,表面上似乎关注的是备课,而下意识里却在谈教案。更有甚者,有的教师通过研究教案来分析备课。作为教师,必须正确把握备课和教案的关系,不能为写教案而写教案。

第三,备课不是把教材变成讲稿。

备课当然不能不备教材,但这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还要想方设法驾驭教材,因为那只是个例子。在倡导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今天,教学仅仅转述教材内容的做法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设想相去甚远。
第四,备课不是老师自我讲授的安排。

如果我们要问学校里什么样的老师是最神奇的老师,一定有这样的答案:“刚说完最后一句话下课铃就响了。”“刚写完最后一个字时间便到了”。应当说,这些教师的确是很好地掌握了课程进度,时间安排似乎臻于完美,按照预期的设想,成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任务完成和达成目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完成任务并非意味着目标达成。备课是为课堂教学而“备”,而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形式,其目标并非仅仅是传递文化知识。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备课不是老师自我讲授的安排。

③ 怎样教好一堂物理课

一、应注重教学观念的正确性,应体现新课程标准、素质教育理念
1.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特殊认识过程,同时,还应是情感、态度等非结构性情景的心理体验和顿悟,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概念、规律等理性知识,还需要现象、事实等感性经验;不仅需要间接经验,而且需要直接经验;不仅需要结构性知识,也需要非结构性情景;不仅要认识客观世界,还要认识自己的主观世界。因此,中学生的学习环境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科书和教师,还应包括实验活动、交流和自我评价等,学生的学习方式不能局限于接受学习,还应包括自主学习、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
2.注重科学探究的思想,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提供充分的条件,假设适当的情景,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将科学探究与物理知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我们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注重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思想。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提倡参与型教学组织方式,教师要创设师生共同探究的教学环境,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做事。
4.注重以实验为基础的思想,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把实验和探究结合起来,在做好课内实验的基础理上,鼓励学生在课外随时用身边的物体进行实验。如:体验上学路上骑自行车上下坡时的不同感觉;观察货车和小汽车启动和停止的过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培养学生尝试利用实验和已知规律探求新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5.注重STS教育的思想。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废电池对环境的危害、磁悬浮列车、失控的能量释放等。关注所学知识有关的技术和社会问题,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对个人和社会问题作出科学决策的能力。
6.注重综合优化的思想,有效、合理地利用各种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优化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过程。
二、应注重教学设计的周密性
教学设计是否周密也是上好一堂中学物理课的比较重要的一面。具体地说,一节好的中学物理课必须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充分的准备和设计。1.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学生实际状况和教学任务,确定合理可行的物理教学目标。2.根据教学目标的分析确定物理学习内容,组织或创造相关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条件,根据学习内容,学习者特征分析并确定教学起点,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3.根据课堂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确定物理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反馈与评价。
三、教学实施过程应注重师生互动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过程是否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一堂物理课的重要方面,具体地说,教师对物理教学的组织与指导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师生、生生互动过程。因此,一堂好的中学物理课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1.教师能根据物理学习进程创设必要的问题情景,并且始终组织、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如:引导学生思维和探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概括,指导学生阅读等。2.教师在物理教学指导过程中,能促进师生互动,如:给予学生同等的活动、交流机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敢于提出多种意见和答案,让学生能采取多种方式主动学习,积极调动思维情感。
四、注重良好的教学效果
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一堂物理课比较重要的一方面,根据对物理过程的认识,考虑一节课的教学不仅要考虑学生在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方面的效果,还要具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物理课堂中良好的人际交流及平等合作氛围的体验,如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给学生以同等的活动、交流机会,鼓励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在讨论中启发学生发表较为灵活的意见等,都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应成为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2.学生对学科探究过程的体验。学生只有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才能体验到其中的思想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也才能理解科学的精髓,因此,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本身也是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
上述几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只有用正确的观念作指导,才有可能产生好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只有周密的教学设计,才能把先进的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只有经过具体的物理课堂教学过程,才能把教育观念和教学设计体现出来,才能表现出具体的教学效果。只要这几个方面注重好了,就不失为一堂好的物理课。总之,新课程中的物理课,应体现出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在实践新课标的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摘自青年网)

④ 新课程下如何上好高中物理习题课

通过讲解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基本知识点和基本方法,从而巩固并深化基础知识
上好习题课,对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高效率培养人才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精心挑选例题首先例题选择要有针对性,即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再次例题选择要有代表性,有思考性,例题要精,要有丰富内涵,既要考量学习结果,又要注重学习效率。
2.例题选择要有切实可行性切实可行性不是说要减低例题的难度,容易做的题并不代表就切实可行,因为太容易的例题不仅无法验证学生的学习水平,更使学生无法发挥他们的潜力。太难的题,也不适合,因为过犹不及,适得其反。
3.例题安排要有代表性好的例题是会涉及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不仅可以加强双基的示范性,由浅入深,还可通过巧妙地转换引申、练习,达到夯实双基、举一反三的效果,达到一题多练的目的。
4.习题的配备应分层次性要注意根据学习侧重点不同,对题型进行划分:单一基础知识考查、应用;各类知识的综合提高、创新应用等;知识的迁移等。在难度上要有易、较难、难三级题型,便于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选择练习。有利于学生树立解题的必胜信心。习题的科学安排及选择,不仅要兼顾到知识的重温和应用,在深化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5.对例题和习题的选择应少而精这必然要讲究战术战略,既不能轻视基础,又不能专挑难、偏、怪题。每个习题的选择都应有可圈可点性,要达到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的综合提升。
6.例题的学习要注意师生结合学生有困难时,教师积极配合引导,体现学习中教师重导、学生主学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教师及时正确的讲解,为学生开拓学习思路、增加学习技巧。
二、习题课教学的方法重视问题分析,找出问题,思考解答技巧及方案,总结经验,积累方法,转换思路,多角度考虑问题,强化等价转化与化归思想,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活学活用切忌生搬硬套,通过对各种问题的分析解答过程,使思维重组并焕然一新,变则通、通则会,使学习更有趣、更生动。
在习题课教学中,把所教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灵活掌握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1.讲练结合法讲练结合法是习题课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教师对典型例题的详细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同时,通过做习题加以练习和巩固应用,进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2.分析讨论法分析讨论法是学生和教师通过某个具体的,通常是有一定难度的物理问题,共同进行逐层分析探讨。其中,通过教师恰到好处的启发提示,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使学生感觉问题在不知不觉中被一点点分解攻克。
3.讨论归纳法讨论归纳法是选取一些学生易出错问题进行讨论,把学生个人真实的解题思路展现出来,让学生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总结,分析改正,最终找到正确方案。
4.板演评议法板演评议法是选择典型问题,让学生上黑板板演,通过板演,把板演学生的思路及方法展示在教师和学生面前。教师针对学生的分析思路和方法进行评议,取其精华进行肯定和表扬,对其不足的地方找出原因加以修正改变。
通过板演,不仅可以检测出板演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运用能力,同时,通过评议,使全班学生的分析能力、评议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普遍提高。
5.导学讲评式教学法导学讲评式教学法主要有三个教学环节,“导学”“讲解”和“评价”。这种方法是教师先把学案课前放给学生,然后学生在学案的引导和帮助下,自主解答学案上的例、习题,再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在此基础上各小组再派代表讲解学案上典型例、习题的解答,最后师生对学生的讲解进行评析,以达到对知识意义的深入理解、物理思想方法的体验与感悟、物理活动经验的丰富与积累,从而提高物理文化修养,最终达到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评价的教学活动。
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模式,使物理教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新课改下,物理教师从习题的精心选择,到习题课上所采用的一些学习方法,都需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为高中物理习题课的高质高量提供保障。
三、课后注重小结和反思及变通物理习题课融会多种思想、方法,各种技能和理念相互渗透,使物理学科多种知识更加有机结合,使不同知识在同一学习过程中以多种形式得以展现,物理习题课,从更深层次上使许多知识精髓从多个角度呈现出来,避免众多题海战术的泛滥,不仅节省了学习时间,更提升了学生学习效率和精力。
总之,只要教师勇于探索,勤于学习,善于总结和创新,一定能上好习题课,提高教学质量。深厚的功底,科学的教法,使我们事半功倍,收益多多。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附属中学) 《

⑤ 怎样上好一堂物理课

怎么说呢,记得10多年前,我高中也是一个刚毕业的物理老师教的,上课只会照本宣科。他比较有优势的地方是,对于多媒体的掌握,如果你能结合多媒体教学,效果会好得多。而且他刚来学校不久,就拜了一位老的物理教师为师,估计成长起来只是时间问题。

给你几点建议:
首先,物理专业知识要过硬,别学生问你什么,你都不会,就尴尬了。
其次,跟学生产生沟通,换位思考,想象你做学生时代的难处,思路,就比较容易给他们竟明白。
第三,大胆放开了讲,增强信心,树立自信。
第四,结合实际,理论的东西有的时候是不好理解,最好能够结合实际。再举个例子,我们高3的时候换了一个物理老师,他是从山西来北京的,因为山西孩子学习都很好,所以逼他不得不很强。他的讲法就很生动,结合实际,结合解题窍门,所以受到一致好评。
第五,随着时间推移,慢慢会好得,呵呵,熟能生巧么。新教师都是这样的
第六,最好能融入自己对物理的理解去讲课。

祝你成功!

⑥ 如何进行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

物理课堂教学是物理活动的教学,是教师依据物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交流、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并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姿培动参与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教师就必须具有效率意识,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实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四点入手。 一、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至关重要,只有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去学。八年级物理是学生刚接触的一门新学科,很多学生对物理学科不理解,不喜欢,觉得难,没有兴趣,不好学。这时,教师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关爱学生,动之以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课堂上要建立好师生关系,以真情去感动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愿意跟老师交心,乐意听老师讲课。从而对老师教的学科感兴趣。 2.利用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好奇心是兴趣爱好的原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抓住学生好奇心这种心理特征,变好奇心为兴趣,进而转化为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讲中外科学家的故事,介绍自然界中各种奇异的现象,做些有趣的科学实验。在上第一节物理课时,我通过做些新奇、趣味性强的实验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如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又沸腾,会跳舞的小人、打蛋入杯、沸水游鱼等实验。学生对此感到新奇而有趣,且与他们日常经验或想象不一样。因此,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学生就带着好奇心进入课堂学习。 3.创设兴趣性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抽象的事物难以产生兴趣,反而对直观的,带有刺激性的问题容易产生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直观道具、彩色图片、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能使教学更直观,生动。如在讲《平面镜成像》时,先在讲台上竖立一面大镜子,请一些学生上前来照镜子,做些动作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相互讨论,再引入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解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生就会带着激情进入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仅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和要求,而且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观察物理现象,物理实验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明确而具体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善于观察并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对于以后的学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积极作用。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主动和系统地进行观察,在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如下几点培养。 1.调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观察。一定的知识经验是提高观察能力不可缺少的因素。现在学生生活的时代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的身边几乎全是物理,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体验,就一定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物理现象。如汽车刹车时人要向前冲,夏天,从冰箱中拿出来的矿泉水瓶放一会就冒汗。在教相关内容时,我都会让学生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这样学生学习时就容易悟懂。因此学生就乐于观察,这将有助于增强观察的广度和深度,收到良好的观察效果。 2.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感知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要让学生尽可能运用视、听、触等各种感官感知方式进行协同活动。如在探究音调和频率关系实验中,我让学生自己将尺一端紧按在桌面上,改变钢尺另一端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让学生用耳朵听它拨动发出的声音,又用眼睛注意钢尺拨动快慢。通过眼、耳、手、脑的配合感知几次实验现象的区别,最后才能淸楚的认识到音调和频率关系。 3.归纳观察法。通过分别观察个别现象得出结论后,再归纳出一般规律。如欧姆定律就是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观察电流强度与电压关系,最后归纳得出欧姆定律的。 4.比姿槐较观察法。迹册唯由于事物与事物之间,现象和现象之间总是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因此,总有可比之处。在教学过程,要注意让学生对物理现象分析比较,并善于在相同事物和现象中通过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如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让学生比较像的虚实、像的大小、像的正倒是在物距与焦距之间有什么关系时才出现各种情况。从而分淸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5.顺序法。我们观察事物有一定的顺序,如果没有顺序,就会造成顾此失彼,观察不够全面,不得要领。因此要遵循一定的合理顺序。例在对水沸腾进行观察时,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判知水温的变化,随着温度的不断上升,观察到有气泡从瓶底上升,以及气泡由下到上体积的变化情况,在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是否在变化。清楚沸腾的整个过程,从而对沸腾的概念、沸点的意义获得深刻的认识。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激发学生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各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真正成为社会需要人才。 1.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优化教学方法,就是要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亲自动口动手动脑学习,培养学习思维的灵活性。教学中导人新课时,特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考。例:在讲《升华和凝华》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演示碘的升华实验,过会冷却后又产生碘凝华的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想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再以主导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进入本课的探究教学。一起得出物理现象。教学有法,也无定法。我们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鼓励质疑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不要把自己的认识或书本上的知识强加给学生,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应善于诱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争论,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多给学生创造一些质疑问题的机会。让他们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树立起新的教学观念,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不是向学生提供标准答案的权威。要引导学生学会用质疑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科学的方法寻找问题的答案。会质疑,是学生学会学习进而学会创造的开端,是学习活动的思维动力。 3.创设想象思维情境,激活学生思维火花。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在过去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活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引发想象的情境,让学生尽情想象,激发学生思维火花。如在讲完摩擦力后,可以向学生提出,没有摩擦的世界将会什样?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中的积累,对摩擦力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巩固。 四、重视物理实验,让学生体验物理。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物理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它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交流为前提下的一种新型教学。实验即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又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实验教学,离开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物理就会变得深不可测,抽象呆板。从而体会不到学物理是既有用又有趣的。 1.演示实验。因各班人数较多,在演示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来提高实验的可见度与可信度,增强直观性。在演示过程中,仪器材料的摆放尽量高些,做到能使每位同学都能看清,能举在手中演示的尽量不摆放在讲台上。防止部分学生因看不到或看不清而失去观察兴趣放弃学习机会。同时也应提示学生该看什么,不该看什么,不要只为热闹,一副旁观者模样。对于学生实验中常出现的失误也可通过故意演示失误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在用温度计测量沸水温度时,水开后拿温度计出来读数会导致温度下降。 2.分组探究实验。以四五位同学为一小组。对探究的内容进行实验探究,首先是提出问题,并根据已有的知识,科学事实进行合理的猜想。例在压强教学中,为提出压力作用效果是否和受力面积有关的问题时。可以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压住图钉的两端亲身体验、思考。学生会提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又自然会猜想出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接下来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在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时,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自己设计。让他们从中得到一种科学探索的体验,感受探索的艰难。之后,组织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找出设计中最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此过程教师在各小组之间来回走动,可做适当的指导,针对慢一些的学生多一些指导和监督。对做得较好的小组要适当的表扬。让他们体验到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最后根据各小组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小组之间互相分析论证、交流,评估。通过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来达到科学探究的目的。 总之,要进行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一切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围绕着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而展开。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张扬。身体、知识、情感、道德、精神、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⑦ 如何上好物理课

物理学本身是很抽象的,有时甚至很枯燥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单调、无味的课堂中认识到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呢?所以会不会听课,怎样听好课,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优劣的一个关键因素.另一个关键在于教师是如何组织教学的,才能够让学生轻松地、快乐地学好物理.下面是我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作为教师应该细心洞察任何一个能给学生乐趣的突破口.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本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学习兴趣.物理学科与别的学科不同.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但它又不同于简单的"看"和"做",它还得想--思考,正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还得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如:在讲“光的直线传播”时,教师可以先提出这些的问题:① 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同时同地发生,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为什么? ② 在讲“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我们的实验条件是让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各种物体表面滑行,实验现象是发现滑行的距离不等,而实验结论是通过抽象的理想化的思维得出的--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这和我们日常生活的经验--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不一样.所以这仅*简单的"看"和"做"是不行的,还得仔细思考:物体已经在运动--有一个速度了,所受的摩擦阻力越小,滑行得越远,要是没有阻力呢? ③ 在讲“光的反射”时,我们也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假如你在一个漆黑的夜晚,走进一间屋子里,里面的东西你是否能看到呢?”学生回答:“不能”.“那怎样才能看到它们呢?”学生回答:“打开灯就能看到屋子内东西”.“不错,很聪明!那么,同学们再思考一下,为什么打开了灯就能看屋内东西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通过创设这样情境,就能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有趣的物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就愿学、乐学,而且还能学好,学活.二、注重探索,重视实验,掌握概念1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实验具有客观真实性,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又能让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为上升理性认识打好基础;还能让学生加深对定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尽量做好所有演示实验,尽可能也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如:在讲“光的折射”时,我就为学生准备了一些碗筷和硬币.让他们做了3个实验:① 往空碗里倒水,观察碗底倒水前与倒水后有什么不同?② 在盛满水的碗中,把筷子斜插到碗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筷子有什么变化?③ 在空碗里放一枚硬币,调整视线的位置,使眼睛刚刚好看不到硬币.这时,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变,让另一个同学再往碗里慢慢地倒水(不要让水冲动硬币的位置),随着水位的上升,观察者又会发现什么情况?在上述实验中,学生们就能看见碗底“变浅”、筷子“折弯”和硬币“升高”了,这些都是由于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了一种折射现象.从而加深了对光折射的认识.实验后,组织各组的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得出初步结论.在做实验的同时,不仅要学生知道实验的目的、器材、原理、步骤,还要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通过分析、归纳、推理得出结论.同时在如何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精度、设计实验等方面也要作必要的指导.课外时也可以增加一些辅助实验,然后再集中讨论,看谁制作产品最好,并且找出它们的优点.从而再去改进自己的设计.因此,实验对学生学好物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好实验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决不能“用嘴做实验”.2 学习初中物理,掌握基本概念是关键.听课的时候要学会从老师的讲解中抓住:① 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它是怎样提出来的.② 了解概念的表达方式.③ 弄清怎样使用这一概念进行计算或解决实际问题.④ 弄懂概念应用的范围和条件.这样学习基本物理概念,就算抓住了要领.下面我们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如何听物理概念课.\x0d(1) 将物理概念层次化\x0d很多物理概念往往有多层含义,概念的层次化就是将其复杂的内涵分解为多个层次,让学生一层一层逐步认识,最后综合各个层次的内容,得到一个完整的定义.\x0d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x0d第一层:物体是做直线运动(体现"直"字)\x0d第二层: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体现"变"字)\x0d第三层: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体现"匀"字)\x0d得出定义: "物体在一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变化量均相等,这样的速度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不管概念分几层,也不管各层之间是平行关系还是层层递进关系,你听课的时候只要将各层的含义分开,将每一层含义弄清即可.\x0d另外,概念的内容有轻有重,分层就应该有主有次.在听课的时候就应该注意抓住重点的反应本质属性的内容,并加以强调,区别那些非本质、容易混淆的现象.\x0d例如:"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x0d第一层:力的作用能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举例汽车的各种运动情况:静止→运动;运动→静止;速度逐渐变小,速度逐渐变大等等).\x0d第二层:力的作用能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举例汽车左转弯、右转弯;骑自行车转弯等等).\x0d第三层:力不是产生运动的原因,也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三、精讲精练,源以生活于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关系最为密切,在学习物理学之前,学生已从那些肤浅、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中获得了不少的"日常经验".这些日常经验先入为主,常常干扰科学概念的形成,成为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障碍.在课堂上老师要有目的指导学生探索、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索得出结论.而不是教师讲授知识后得出的结论.课后练习题与作业题要精选,做到“双基”结合,螺旋式上升形式,同时多讲题型、思路、方法和规律.而不是搞题海战术,以减少学生的负担.

⑧ 怎样上好物理课

一。要上好物理课要有好的方法。好的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更是如此,长期以来我们二中物理组一直追求、探索将更好的教学方法应用于物理课堂教学。我们最显着的特点是结合二中学生的情况,(当然其他学校有适合自身的方法)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对基础较弱,注重基础知识的引导和基本技能的提高,而对他们理解困难的知识点,在力求引导理解可是又理解不了时采取强行介绍;而对基础较好一些的同学,则要注重方法的指导和更好的提高能力。新课改形式下涉及教学方法的方面很多,什么知识教学课的教法,什么实验教学课的教法,什么习题教学课的教法等等,今天这里我结合事例来说说习题课的教法。在运动学这部分内容中,有一类典型的习题——追击和相遇问题。我们对我校基础弱的学生只是讲解常见的基本追击问题,如加速追匀速,匀速追减速等,但是相遇的条件必须交代清楚;对基础较好一点的校本部学生则此基础上尝试的提示学生是否还有其它类追击问题?解决追击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这几个问题,我们的学生有的说的很简单,有的说的很复杂,但是在课堂上我们并不给出解决的方法;对基础知识不错的学生,也就是我们学校所谓的点班,我们提出的要求可能更高一些,比如说学生们要提出值得讨论的问题,象什么能否追上,找到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若能追上,何时何地追上;追击过程中何时相距最近或最远?最近或最远的条件是什么等等。同时还要求他们能够现场编题,现场解题。总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以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此外,我们物理组还有着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即“循环跟进式”教学,也就是把组内成员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内成员先后跟进讲同一节课,然后共同研讨再上,再研讨再上,此方法及有效的帮助年轻教师尽快成熟。 二。努力提高学生能力。 我们每位教者的目的都是让学生掌握技能,新课改更是要求我们牢牢的把握住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注重互动,我们物理教师时时刻刻都在以这样的教学理念来指导着自己的教学活动。 引入物理概念和规律 这一环节的核心是创设物理环境,提供感性认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是感性认识,只有对具体的物理现象及其特性进行概括,才能形成物理概念;对物理现象运动变化规律及概念之间的本质联系进行研究归纳,就形成了物理规律。因此教师必须在一开始就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常用的方法有:运用实验来展示有关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利用直观教具、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等。为形成概念、掌握规律而选用的事例和实验事实,必须是包括主要类型的、本质联系明显的、与日常观念矛盾突出的典型事例。学习中应使学生抓住物理概念和规律,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人脑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的产物。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一系列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共性、本质属性,才能使学生正确地形成概念、掌握规律。例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时,其关键是通过对由演示实验和列举大量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现象的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使学生认识"物体不受其它物体作用,将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这一本质。但是这一本质却被许多非本质联系所掩盖着,如,当"外力"停止作用时,原来运动的物体便归于停止;恒定"外力"作用是维持物体匀速运动的原因,等等。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突出本质,摒弃非本质,才能顺利建立牛顿第一定律。讨论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牢固地掌握它。因此,在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以后,还必须引导学生对概念和规律进行讨论,以深化认识。一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一是讨论其物理意义,二是讨论其适用范围和条件,三是讨论有关概念和规律间的关系。在讨论过程中,应当注意针对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便使学生获得比较正确的理解。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在这一环节中,一方面要用典型的问题,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师生共同讨论,深化活化对所学的概念和规律的理解,逐步领会分析、处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组织学生进行运用知识的练习,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出在解决问题时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思路和方法。 三。要敢于创新。有创新,就要有风险,但我们不能因此而不去创新,因此创新者要有胆有识,更要有缜密的心思,以保证少走或不走弯路。下面以我们学校一位年轻教师所提供的网上所宣传的导学探究法来阐述这个问题。导学探究式教学是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独立地探索(即教师只提供问题而没有进行方法上的指导),自行地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导学探究法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力。特点是非常规性,即问题的内容不一定是教材内容的翻版,可以是教材内容有意义的延伸和超越,或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解答要有一定的创造性。 导学探究式教学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用科学的观点认识和评价规律,总结规律,从而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工作方法,为进一步探究打下基础。当然这个方法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突出的是学习者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它不利于学生掌握大量的、系统的知识和练就全面的必要的技能;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某些领域会有无所适从的感觉,将会给这些学生造成学习上的心理障碍。此法对课堂教学的利弊比例我们仍在调查之中。同一堂课,一百个老师有一百个好的上课方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仅是我们一中的老师在这半年的摸索中结合新课改的精神所领悟到的怎样上好一节课的方法,其间必然存在着很多值得再次推敲之处,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会不断的发现新的问题,进一步的分析,不断的完善。

阅读全文

与如何上好物理训练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