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这句话什么意思啊!告诉我好吗
孔子云:“水有五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普及一切生物,好像有德。”
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古人的这几句话,是符合自然和社会规律的箴言。意思是说:最好的品格,最高的修养,是像水一样滋养万物,而它自己无所争夺;自然运行的态势刚劲雄健,大地袒露的气势和顺厚实,为君子者应启发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增厚美德,容载万物。今天略有闲暇,就这个题目随便侃侃,愿与大家交流。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一种胸怀的宽容与诚信的修养——
坤卦彖辞云:“坤厚载物,德合无疆。”意思是说,大地极其深厚故能承载万物,其胸怀品性是广博无垠的。呼吁胸怀的宽广,是基于人自私本性的原因。具备宽广的胸怀,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更是不可能用一台天平能够所均衡的、人类非物质形态的美德。而从业于这种追求,则是人类的个体迈向优秀层面的必然过程,是客观世界带自然属性的合理需要。
人活在世上不容易,这个“不容易”就会牵出一个“外和内正”的道理。也就是说,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关爱与支持,得理得便利的时候,气度更要宽和才能将爱的内容拓展与肯定,才能够将群体必须遵循的公理使用的得当随和,烘托的使人信服。
关爱与支持是双向的,没有独立存在的关爱与支持,因为没有真正意义上脱离于群体而能够独立存在的人。
我的客厅悬挂着一幅父亲健在时的手迹:对子是“和气得天真,高怀见物理”;中堂只有两个字:“慎独”——两句话易于理解,而两个字需要细嚼。在这里,我想再翻翻古人的佐证,以为贯通:
《荀子‧不苟》篇提到[慎独],其文写道:“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变化代兴,谓之天德。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其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有常,以至其诚者也。君子至德,嘿然而喻,未施而亲,不怒而威。夫此顺命,以慎其独者也。善之为道者,不诚则不独,不独则不形,不形则虽作于心,见于色,出于言,民犹若未从也,虽从必疑。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也,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唯所居以其类至。操之则得之,舍之则失之。操而得之则轻,轻则独行,独行而不舍,则济矣。济而材尽,长迁而不反其初,则化矣。”
这段话的根本之处,阐述了“慎独”的理学含义。其中“独”是指我心,也就是个人意识,自我意识。“慎独”就是谨慎地看待群体意识中的个人意识,也包涵重视个人意识的成分。说白了,就是如何使个人的胸怀走向自我意识的拓展与融合,就是诚实谨微修养的萌生与成熟。因为只有这样,个人的所为才会在社会公众的面前树威仪,明亲疏,识事体,辨是非,正行止,规德行。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要求我们广结众缘,把握尺度——
人是一个感性和理性都具备的高级动物,理性的行为当然是需要弘扬的,而感性的行为则需要时常泼点凉水,降降温度。从古人的箴言回到现实当中,司空见惯的感性行为是:往往以自己的喜恶为尺度的,而不是遵循公众的行为准则。
这样一来,就会有问题了:
一是自以为是,将个人行为发挥到极致,认为自己就是一把衡量事物的尺子;
二是眼高手低,目空无人,过高的估计自己,且对于复杂事物及生活过程有意拔高惟我的认识;
三是听不进别人的建议,以为我已经是山,还需要土与石头来增光添彩吗!我已经是河,还需要不厌其烦的纳涓怀泉吗!
……
当然还有其他的的表现,这里也就不说了,免得大家看着烦。下面引用一个经典的例子,或对文中的观点有所稗益。好像在小学就学过译自《镜面王经》的“盲人摸象”这个佛教故事,这里再温习一下:
在久远年代以前,有一个很有智慧的国王,名叫“镜面”。在他的国家里,除了他一人信奉佛法的真理之外,臣民们却信仰那些旁门左道,就好像怀疑日月的光明,反而去相信萤火的微亮一样。因此,这位国王常常感到很苦闷,他想:“我总得想出一个办法来教育他们,使他们舍邪归正才好!”
有一天,国王突然召集他的臣子说:“你们去把国境内所有生下来就瞎了眼睛的人,找到宫里来吧!”于是这些臣子们便奉命分头在国内遍处找寻,隔了不多几天,臣子们都带着寻找到的瞎子回来了。镜面王很高兴地说:“好极了,你们再去牵一头象,送到那些盲人那里去吧!”许多臣民听见了这个消息都十分奇怪,不知道国王今天将要做些什么事,因此,大家都争先恐后的赶来参观。
镜面王在心里暗暗地欢喜:“真好,今天该是教育他们的机会了。”于是他便叫那些盲人去摸象的身体:有摸着象脚的,有摸着象尾的,有摸着象头的……
国王便问他们:“你们看见了象没有?”盲人们争着说:“我们都看见了!”国王又问:“那么你们所看见的象是怎样的呢?”
摸着象脚的盲人说:“王啊!象好像漆桶一样。”
摸着象尾的说:“不,它像扫帚!”
摸着象腹的说:“像鼓呀!”
摸着象背的说:“你们都错了!它像一个高高的茶几才对!”
摸着象耳的盲人争着说:“像簸箕。”
摸着象头的说:“谁说像簸箕?它明明像一只笆斗呀!”
摸着象牙的盲人说:“王啊!象实在和角一样,尖尖的。”
……
因为他们生来从没有看见过象是什么样的动物,难怪他们所摸到的,想到的,都错了。但是他们还是各执一词,在王的面前争论不休。
于是,镜面王哈哈大笑地说:“盲人呀,盲人!你们又何必争论是非呢?你们仅仅看到了一点,就认为自己是对了吗?唉!你们没有看见过象的全身,自以为是得到了象的全貌,就好比没有听见过佛法的人,自以为获得了真理一样。”接着国王又问一班来参观的人说:“臣民们啊!专门去相信那些琐屑的浅薄的邪论,而不去研究切实的、整体的佛法真理,和那些盲人摸象,有什么两样呢?”
从此,全国臣民便舍邪归正,都虔诚地信奉佛教了!
从这个佛教故事说明这样一个道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而非全豹也!”而人对自身的认识,不也是这样吗?因此,对任何事物要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必须采纳不同角度的观点,而不是自己获得的结论。
因而,凡人行事,应该在自己周围多立几面镜子,一是用于理智的自省;一是寻求他人的帮助。也许,这种折射会使你陶醉,也会使你沮丧;会使你意气风发而充满自信,也会使你自惭形秽而心灰意懒——这些,对于有成熟心理的人而言,我认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毕竟会照出真实的自己,找到自己或光彩照人,或缺陷不足的由来。
所以说,对于自身形象的判识,镜子是最为公正的。而生活中的诤友,其实就是那一面面灵化的镜子——替你经常审视自己,纠正自己的缺憾。
总之,打造“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过程是一个锻造渴望中理想人生的过程,也是否定中肯定自己的过程。这句话赋予的涵义也远远不止这些,今天就探讨到此处。
结束语:我的朋友,完美不是一道风景成就的,而是春夏秋冬的往复重叠,江河山岳的携手同行;厚积薄发的成功人生不是你自己说了算,而是公众的普遍评议与认同。当你能听进去别人不同的声音与建议,采纳别人完全善意的忠告并优化自己的处世之道、为人之理时,你的人生才会有可能承载起生命的种种希望,你的精彩才会有可能成为众人眼里的一道认可的景色!
B. 高怀见物理和气得天真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个着名的对联句。能够说出这样的话和欣赏这样佳句的人,其性格、志趣、思想、气质、修养自不一般。有怀之人灼见物理,养气之人独得天真。怡然自得,物我两忘,这是何等的超尘拔俗。性情上深明事理,志趣上返朴归真。
C. 行修而名立,理得则心安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无论你口里说的多么好听,多么坚决,你的人品还得通过你的行为来证明;而对“理”的理解深透,才有可能是你的心之住持。
行修而名立,理得则心安出自诗人李白的五言古诗《南都行》,此诗虽写东汉南都河南南阳之美,诗中主旨却是讲述李白对南阳英豪的钦敬和仰慕,以卧龙自比,以申用世之志,抒发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悲伤。
全诗如下:
南都信佳丽,武阙横西关。白水真人居,万商罗鄽阛.
高楼对紫陌,甲第连青山。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
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壤间。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
清歌遏流云,艳舞有馀闲。遨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
走马红阳城,呼鹰白河湾。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
译文如下:
南都果然是佳丽之地,名不虚传。巍峨的武阙山就横在西关。
这是白水真人汉光武帝的老家。市井繁荣,万商云集。
峨峨高楼对着紫色的大道,房宅栉次鳞比,直连城外的青山。
此地出了许多英豪,他们的业绩巍巍,渺不可攀。
如号曰陶朱公的范蠡和五羖大夫的百里奚,他们都名播天地。
这里还是出美人的地方,如以美色着名的汉光武皇后阴丽华,娇艳美丽的汉皋游女等。
她们清歌响遏流云,舞姿优游从容,令人赞叹。
南阳之盛与洛阳齐名,古来都是有名的游览胜地,冠盖来往,车马不断。
我在红阳城外走马,在白河湾呼鹰逐猎,有谁能像刘备那样的明王来识我这个的卧龙客呢?
长吟着诸葛亮的《梁父吟》,我的头发都要愁白了。
词句注释
1、南都:即南阳之旧称,唐时为山南东道邓州,即今河南南阳市。
2、武阙:山名。《文选》张衡《南都赋》:“尔其地势,则武阀关其西,桐柏揭其东。”李善注:“武阙山为关,在西也。”西关:即武关。在今陕西丹凤县东南。
3、白水真人:指汉光武帝。汉光武帝起于青陵之白水乡,故曰白水真人。《文选》张衍《东京赋》:“我世祖忿之,用龙飞白水。”薛综注:“世祖,光武也。白水,渭南阳白水县,世祖所起之处也。”《文选》张衡《南部赋》:“真人革命之秋也。”李善注:“真人,光武也。”
4、鄽阛:指市井。鄽,市宅。阛,市垣。
5、陶朱,即范蠡。越灭吴后,范蠡辞去相位,至陶经商,自称陶朱公,致财巨万。见《史记·越世家》。五羖:指百里奚。虢为晋所灭,百里奚逃至楚,被执为奴,秦穆公闻其贤,以五羖羊皮赎之,授以国政,号曰五羖大夫。见《史记·秦本纪》。史载,范蠡和百里奚皆南阳人。
“南都信佳丽,武阙横西关”概述南阳佳丽之地、巍峨武阙山的雄伟壮阔之景。
“白水真人居,万商罗鄽阛。高楼对紫陌,甲第连青山。”描绘一幅汉光武帝所管辖的市井繁荣,万商云集,皇亲国戚、王侯将相多居住于此,以突显出南阳商业发达、壮阔富饶。
“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壤间。”紧扣前文,借南阳山川美景抒发情怀,继而联想到南阳英豪美女的事迹,继而从而触动李白内心处的赞赏情怀,歌咏南阳英豪。
“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丽华就是皇后阴丽华,是夸南阳美眉漂亮早已艳名远播。
“清歌遏流云,艳舞有馀闲。遨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描绘一幅美女清歌响遏流云、舞姿优游从容的美丽风景图,侧面点染出南阳乃国杰豪英,人杰地灵的地方。
“走马红阳城,呼鹰白河湾。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讲述李白以诸葛亮自况感怀,自叹没有知己而因愁鬓斑。
D. 高还见物
这是一副集字联,只知道于佑任写过,有没有更早的出处就不知道了.
上联出自《赠郑十八贲(云安令)》——杜甫
温温士君子,令我怀抱尽.灵芝冠众芳,安得阙亲近.
遭乱意不归,窜身迹非隐.细人尚姑息,吾子色愈谨.
高怀见物理,识者安肯哂.卑飞欲何待,捷径应未忍.
示我百篇文,诗家一标准.羁离交屈宋,牢落值颜闵.
水陆迷畏途,药饵驻修轸.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
步趾咏唐虞,追随饭葵堇.数杯资好事,异味烦县尹.
心虽在朝谒,力与愿矛盾.抱病排金门,衰容岂为敏.
下联没找到是谁的.
E. 高怀见物理和气得天真请问怎么理解这两句
这是一副集字联,只知道于佑任写过,有没有更早的出处就不知道了。上联出自《赠郑十八贲(云安令)》——杜甫温温士君子,令我怀抱尽。灵芝冠众芳,安得阙亲近。遭乱意不归,窜身迹非隐。细人尚姑息,吾子色愈谨。高怀见物理,识者安肯哂。卑飞欲何待,捷径应未忍。示我百篇文,诗家一标准。羁离交屈宋,牢落值颜闵。水陆迷畏途,药饵驻修轸。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步趾咏唐虞,追随饭葵堇。数杯资好事,异味烦县尹。心虽在朝谒,力与愿矛盾。抱病排金门,衰容岂为敏。下联没找到是谁的。
F. 和气得天真,高怀见物理是什么意思
用高远志气、品德看物质实质,自然明白。
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清心寡欲,不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分力。在生活上,诸葛亮要求自己清静养性,甘于淡泊,不奢侈浪费,不刻意追求锦衣玉食,在思想上保持宁静。
诸葛亮治家向来以清净节俭为宗旨,他在《答李严书》中说道:“吾受赐八十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清人张澍对此深有感慨:“侯之妾乃无副服,其俭德可师矣。”
老子说:“非淡漠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又说:“君子之道,静以修身,俭以养生。”诸葛亮正是从道家学派的宁静、俭德等思想中汲取营养,融合变通成为自己修身进德的品质和家训精神。不同的是,道家重在养性,而诸葛亮则重在济世。
诸葛亮的主静思想,并非静止的、不动的,与世隔绝的思想,而是积极地认识客观事物,关注点在实践行为上。他认为有些人由于“不接世”,就不能奋发有为。总之,诸葛亮淡泊名利,以静修身,由静立德,实际上是为了治国安民,也就是他在家训中强调的“志当存高远”。
G. 高怀见物理,和气得天真
这是一副集字联,只知道于佑任写过,有没有更早的出处就不知道了。
上联出自《赠郑十八贲(云安令)》——杜甫
温温士君子,令我怀抱尽。灵芝冠众芳,安得阙亲近。
遭乱意不归,窜身迹非隐。细人尚姑息,吾子色愈谨。
高怀见物理,识者安肯哂。卑飞欲何待,捷径应未忍。
示我百篇文,诗家一标准。羁离交屈宋,牢落值颜闵。
水陆迷畏途,药饵驻修轸。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
步趾咏唐虞,追随饭葵堇。数杯资好事,异味烦县尹。
心虽在朝谒,力与愿矛盾。抱病排金门,衰容岂为敏。
下联没找到是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