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今年诺贝尔物理奖是什么

今年诺贝尔物理奖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4-18 12:17:30

Ⅰ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这个奖项的含金量如何

现在都已经开始有人怀疑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含金量了吗?根据国际媒体的报道,在北京时间到五日下午,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终于掀开了它的帷幕,在这一次的获奖名单当中,有三位科学家成功登顶。瑞典皇家科学院对他们的点评也是非常的到位,他们表示,这三位科学家帮助我们在复杂的物理系统方面能够进行简单的理解,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一次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第三,如何看待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所有的奖项当中,诺贝尔物理学奖可以说是极具含金量的一个,那就是他的大多数研究都将会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比如对于二氧化碳的研究,能够证明全球温度的上升,对目前全球碳排放量,将会形成一个非常有力的指导。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相信一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提出的问题将会逐一得到解决和解释。

Ⅱ 2019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谁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9年物理学奖已经揭晓了。这一奖项是由三个人共同创造的,他们分别是美国的皮布尔斯,瑞士的麦耶跟奎罗兹。因为他们的发现可谓是空前绝后,甚至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所以通过研究决定将物理学奖颁发给这三个人,这三位人通过对太空的研究跟我们生存的地球的深刻认识做出的文章引起了深刻的关注,他们改变了我们传统的对于太空的认识。


在很早的时候,他们两个就对新兴行星轨道存在很深的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跟时代的进步,各项科学研究器械也都越来越先进,而今年的物理学奖发表的论文更是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看法,他们的发现已经永远地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感。





Ⅲ 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获得者都有哪些突出贡献

前段时间诺贝尔医学奖刚刚揭晓,热度还没过去,前两天,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也已经揭晓了。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是因为在宇宙学和地外行星相关领域做出的贡献而获奖,甚至被称赞其研究成果“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而今年的物理学奖被授予英国科学家罗杰·彭罗斯,德国科学家莱因哈德·根泽尔和美国科学家安德里亚·格兹,以此来表彰他们在研究黑洞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

具体情况

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像去年一样,仍然聚焦天体物理,不同的是,今年该奖项又带我们发现了位于黑洞和银河系“最深处的秘密”。这三位科学家正是因为在这一领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荣获2020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之一罗杰·彭罗斯在英国科尔切斯特出生于1931年,他发现了黑洞的形成是广义相对论的可靠预测。近两年,摘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桂冠的基本都是天文领域的研究者,但是,这在半个世纪前,是一件完全无法想象的事情。因为,半个世纪前的诺贝尔奖很难“看的是”天文研究。因为诺贝尔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天文学奖项,才使得过去一些研究价值十分巨大的天文学发现只能被埋没。

Ⅳ 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都有哪些获得者

诺贝尔物理学奖是根据诺贝尔的遗嘱所设立的奖项之一,目的是为了奖励那些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而且每年都在瑞典举行。每一年的诺贝尔奖揭晓都会有无数人去关注,这些获得诺奖的人都为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进步,在2020年10月6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瑞典揭晓,有三名学者得到了奖项,他们分别是Roger Penrose 、Reinhard Genzel 和 Andrea Ghez。下面为各位读者来介绍一下这三位科学家具体的接触贡献。

黑洞的形成是广义相对论的可靠预测

罗杰·彭罗斯在爱因斯坦去世后近十年内做出了黑洞的形成是广义相对论的预测,并对他的描述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因为这种可靠预测让他成为了获得奖项的人选,在前一阵子,人们发现了黑洞的照片,黑洞的照片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预言吻合,那么罗杰的预测便是成功地,这为人类观测黑洞有了更多的积淀。

各位读者对这些获奖者获奖者地发现有什么其他见解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Ⅳ 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谁研究的啥为啥颁奖给他仨

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这次表彰的是帮助人类认识宇宙的卓越贡献者。

其中一半授予来自美国的吉姆·皮布尔斯(James Peebles),他发现了构成恒星、行星以及我们的这些常规物质只占宇宙能量的5%,剩下95%的宇宙能量都是未知的暗物质与暗能量。暗物质表现为不知来源的巨大引力,暗能量表现为导致宇宙膨胀的无形力量。皮布尔斯的工作为人类认知宇宙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框架,开创了“物理宇宙学理论”。

另一半授予来自瑞士的米歇尔·麦耶(Michel Mayor)和迪迪埃·奎洛兹(Didier Queloz),他们于1995年10月首次发现了一颗名为飞马座51b(绰号“伯洛尔芬”)的系外行星,它绕着银河系中的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运转。这也是人类发现的第一颗“热木星”。麦耶和奎洛兹掀起了天文学界的一场革命,开启了人类探索系外行星的新征程。

诺贝尔奖的反应迟钝是众所周知的,但这也体现了科学领域的严谨,这份奖项的含金量也远超9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697万元)的奖金。

皮布尔斯阐明的宇宙结构与历史,为过去50年的宇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工作为现代宇宙学开创了一门新的内功,对人类而言是一座巨大的“金矿”,而麦耶和奎洛兹的工作激励了人类探索宇宙的热情,如同一门精彩绝伦的外功,对系外行星的发现开启了人类探寻新世界的“淘金”热潮。

要具体阐述皮布尔斯的工作可能需要大量的理论知识与数学知识,一时半会无法说透,所以今天我们不妨说说麦耶和奎洛兹的工作,我们是如何探测系外行星的?

探索系外行星,第一个被发现的并非飞马座51b

其实在麦耶和奎洛兹的工作之前,1992年人们就发现了一颗围绕脉冲星转动的系外行星PSR 1257+12B,不过它的发现纯属意外,而1995年发现的飞马座51b才是传统意义上围绕恒星公转的系外行星。

麦耶和奎洛兹目前都是日内瓦大学的教授,而麦耶是奎洛兹就读博士期间的导师。他们于1995年10月发现了第一颗围绕类似太阳的恒星运转的系外行星,这颗行星正是飞马座51b。其质量接近或超过木星,与其宿主恒星距离只有0.5至0.015个天文单位(地日距离为1个天文单位),大约为水星到太阳距离的1/8至金星到太阳的距离范围,称为“热木星”。

飞马座51b距离地球约50光年,质量只有木星的一半,但体积却是木星的两倍,一年只有4天,表面温度在1000 °C ,并且它被潮汐锁定永远以同一面朝向恒星。飞马座51b的发现引发了天文学界的一场革命。之前主流理论一直认为行星的形成需要冷却的构造块,而这些构造块只可能在远离恒星的地方才能形成。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让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行星系统的形成原因,也掀起了系外行星探索热潮。此后,银河系有4000多颗系外行星被发现。

在此之前,发现系外行星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因为行星反射光线比恒星的光线弱得多,要在一颗恒星璀璨的光芒里发现它,谈何如意。对于跨星系的我们来说,遥远恒星的耀眼光芒将淹没周围的一切,要找到伴随它们身边的行星,这就如同在一片波光粼粼的湖里,找到一根小小的针。而有时我们连这片湖都无法找到,更不用说湖中的针了。

而随着科学探索手段的发展,遵循事物的因果关系,后来我们发现了许多新的探测技术,大大加速了对系外行星的探测。而第一个成功的探测技术就是径向速度法。


径向速度法

要搞清楚这个方法其实很简单,但需要更深刻地理解一下恒星与行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我们一般都认为行星围绕恒星公转,而恒星静止不动。但实际上,行星的公转是由于恒星的引力造成的,然而力是相互的,在恒星拽着行星转圈时,行星也拽着恒星轻微的左右晃动,且行星的质量越大,晃动就越明显。

比如,太阳系里的木星大哥,就能拽着太阳左摇右晃。而恒星作为一个光源,它的位移就会产生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具有波性质的一切信息源,在移动过程中会导致发出的波被拉伸或压缩。信息源远离目标运动,波长就会变大;信息源靠近目标运动,波长就会变小。

这就好比我们日常听见的警笛声,从远处传来时,声音还很柔和,但随着警车靠拢,警笛声的波长被压缩,会感觉声音立即尖锐了起来。当警车远去时,声音又变得舒缓了。多普勒效应在声波上,表现为音调的升降,而在光波上,则表现为颜色的变化,光源远离我们就会变得更红,称之为“红移”;光源靠近我们就变得更蓝,称之为“蓝移”。知道了这一原理,天文学家就可以使用光谱仪先得到目标恒星的吸收光谱线,这个光谱线就好比这个恒星的指纹一样。但如果它身边有一颗行星在围绕它公转的过程中,使它在朝我们的方向上前后摇动,那么我们就会发现这颗恒星的吸收光谱线不断地来回移动。
因为光谱线的灵敏度相当高,所以径向速度法能检测到几百万光年外,恒星每秒1米的细微移动。不仅可以用来发现系外行星,还可以计算它的质量。飞马座51b就是通过这种方法被发现的。虽然径向速度法十分精准,但一颗行星想要牵引恒星晃动,并产生足够探测的多普勒效应,需要行星对恒星有足够大的重心引力。这就意味着,径向速度法最适合探测离恒星近的类似木星的大质量行星,这也是“热木星”名字的由来。

对于像地球这样质量不够,无法拖动恒星晃动的行星,可能就有点力不从心。针对这种情况,天文学家们又想到了另外一种简便的方法来寻找系外行星。

凌星法

“凌星法”的原理也很简单,当一颗系外行星刚好从它的恒星与我们之间经过时,恒星的光芒被其所挡,短时间内会变得暗淡一点,行星离开后又恢复如初,这一过程就称为“凌星事件”。当然造成恒星变暗,除了被行星所挡,还会有多种原因。比如,突然爆发一大团太阳黑子(温度低的区域),或食变双星(双恒星系统相互交叉挡住对方的光芒)都可能引起混淆。为此天文学家设定了两道“门槛”:一个确认,一个验证。
确认有足够多的数据来确定天体的质量。验证就是仔细检查一遍数据去除可能干扰因素,这些都是极其繁琐的工作。验证这些数据至少要满足观察到一个恒星的凌星间隔时间总是相同。凌星间隔时间即为行星公转周期,周期越长,它和恒星之间的距离也就越远,根据距离和恒星的光谱,我们还能确定这颗行星是否在其宜居带内。而恒星在此期间变得越暗,说明被挡住的光越多,而这颗行星就越大。自从2009年发射升空,NASA的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前4年就一直盯着天鹅座和天琴座那一片星空,在15万颗恒星里,寻找着它们的凌星事件。

截止2017年4月为止,它已为我们辨别了9500个可能的系外行星,其中还有不少刚好位于宜居带。当然这些大量的数据还需要天文学家们慢慢的挖掘与确认。凌星法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观测的行星必须要从它的恒星与我们之间经过才行。这种苛刻的要求,使得我们能发现的系外行星注定只占少数。不管是径向速度法,还是凌星法,都是天文学发展的智慧闪光。而当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系外行星之后,你会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太阳系这样的行星系简直是凤毛菱角。

但对于浩瀚的星空,无穷的宇宙,我们心中却永远回荡着一个无声的心愿:另一个世界,另一个地球。

为何我们热切地想探寻系外行星?

对于真正向往星空的人,永远不会认为我们就是宇宙的唯一。正是这股热诚,毅然决然地将他们几十年的目光投向最深邃的夜空,思考行星起源背后的物理过程。对于今天来说,一个崭新的宇宙探寻才刚刚开始。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地球,还等待我们去发现。麦耶和奎洛兹的卓越贡献掀起的系外行星寻找热潮,只是为探索宇宙开了一个头,最终我们还是会去解答那个永恒的问题:地球之外是否还存在其他生命?

这份对宇宙最深层的思考,还需要更多年轻的科学家传承下去,带着热诚,带着严谨,带着信仰,去探索宇宙的未知,发现全新的世界。

如皮布尔斯说:“希望年轻人们怀揣着对科学的热爱踏入这一领域,即便奖项很诱人,但那不是你入行的原因,你应该被科学本身深深吸引。”

最后,再次祝贺那些为人类科学发展而投入极大热情“仰望星尘,伸手摘星”的科学家们。

Ⅵ 20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了,获得者是凭借什么获得的

因为诺贝尔奖分为很多类型,所以颁奖的时间也不一样,就目前已经宣布结果的奖项,我们知道的结果有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得主,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已经揭晓,揭晓时间是北京时间2021年10月5日,你知道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是凭借什么获得的吗?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吧!

一.凭借“理解复杂物理系统的开创性贡献”,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对于此次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新闻,我只是把它当做文学部分来看待,因为我的物理是极差,所以也理解不了物理学奖获得的标准是什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的领域是复杂物理系统,而得到这个奖项的人,一共有三位得主,他们分别是乔治,帕里西,真锅淑郎和克劳斯.哈塞尔曼。希望我们可以在下一次揭晓物理学奖的时候,看到中国物理学家的名字。

Ⅶ 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他们各自领域都有何贡献

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分别颁给了罗杰·彭罗斯,根泽尔和格兹。彭罗斯是通过使用巧妙地数学方法证明了黑洞的存在,这对于证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很有必要。而后面提到的两个人的贡献是:发现一个超大质量的致密天体。

而彭罗斯对黑洞形成的详细描述,以及根泽尔和格兹发现银河系中央具有超大质量的黑洞的事实,都在彰显着科学的进步。让人们相信,我们终将发现宇宙的奥秘,探索地球产生的过程以及出现的时间。

Ⅷ 今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有哪些

今年(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是三位美国科学家:大卫·索利斯、邓肯·霍尔丹和迈克尔·科斯特利茨。
2016年10月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大卫·索利斯(David J. Thouless)(占一半奖金)和邓肯· 霍尔丹(F. Duncan M. Haldane)和迈克尔·科斯特利茨(J. Michael Kosterlitz)(分享另一半),他们因在物质拓扑相变和拓扑相的重大理论发现而获奖。

Ⅸ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名单

北京时间10月5日17点45分,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该奖项授予Syukuro Manabe、Klaus Hasselmann和Giorgio Parisi,以表彰其在理解复杂物理系统方面的开创性贡献。

历届(1901年-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名单如下:

1、1901年:威尔姆·康拉德·伦琴(德国)发现X射线

2、1902年:亨德瑞克·安图恩·洛伦兹(荷兰)、塞曼(荷兰)关于磁场对辐射现象影响的研究

3、1903年: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法国)发现天然放射性;皮埃尔·居里(法国)、玛丽·居里(波兰裔法国人)发现并研究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4、1904年:瑞利(英国)气体密度的研究和发现氩

5、1905年:伦纳德(德国)关于阴极射线的研究

6、1906年:约瑟夫·汤姆生(英国)对气体放电理论和实验研究作出重要贡献并发现电子

7、1907年:迈克尔逊(美国)发明光学干涉仪并使用其进行光谱学和基本度量学研究

8、1908年:李普曼(法国)发明彩色照相干涉法(即李普曼干涉定律)

9、1909年:伽利尔摩·马克尼(意大利)、布劳恩(德国)发明和改进无线电报;理查森(英国)从事热离子现象的研究,特别是发现理查森定律

10、1910年:范德华(荷兰)关于气态和液态方程的研究

11、1911年:维恩(德国)发现热辐射定律

12、1912年:达伦(瑞典)发明可用于同燃点航标、浮标气体蓄电池联合使用的自动调节装置

13、1913年:卡末林-昂内斯(荷兰)关于低温下物体性质的研究和制成液态氦

14、1914年:马克斯·凡·劳厄(德国)发现晶体中的X射线衍射现象

15、1915年:威廉·亨利·布拉格、威廉·劳伦斯·布拉格(英国)用X射线对晶体结构的研究

16、1916年:未颁奖

17、1917年:查尔斯·格洛弗·巴克拉(英国)发现元素的次级X辐射特性

18、1918年:马克斯·卡尔·欧内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德国)对确立量子论作出巨大贡献

19、1919年:斯塔克(德国)发现极隧射线的多普勒效应以及电场作用下光谱线的分裂现象

20、1920年:纪尧姆(瑞士)发现镍钢合金的反常现象及其在精密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1、1921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德国)他对数学物理学的成就,特别是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

22、1922年:尼尔斯·亨利克·大卫·玻尔(丹麦)关于原子结构以及原子辐射的研究

23、1923年:罗伯特·安德鲁·密立根(美国)关于基本电荷的研究以及验证光电效应

24、1924年:西格巴恩(瑞典)发现X射线中的光谱线

25、1925年:弗兰克·赫兹(德国)发现原子和电子的碰撞规律

26、1926年:佩兰(法国)研究物质不连续结构和发现沉积平衡

27、1927年:康普顿(美国)发现康普顿效应;威尔逊(英国)发明了云雾室,能显示出电子穿过空气的径迹

28、1928年:理查森(英国)研究热离子现象,并提出理查森定律

29、1929年:路易·维克多·德布罗意(法国)发现电子的波动性

30、1930年:拉曼(印度)研究光散射并发现拉曼效应

31、1931年:未颁奖

32、1932年:维尔纳·海森伯(德国)在量子力学方面的贡献

33、1933年:埃尔温·薛定谔(奥地利)创立波动力学理论;保罗·阿德里·莫里斯·狄拉克(英国)提出狄拉克方程和空穴理论

34、1934年:未颁奖

35、1935年:詹姆斯·乍得威克(英国)发现中子

36、1936年:赫斯(奥地利)发现宇宙射线;安德森(美国)发现正电子


101、2003年: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安东尼·莱格特(美国)、维塔利·金茨堡(俄罗斯)“表彰三人在超导体和超流体领域中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102、2004年:戴维·格罗斯(美国)、戴维·普利策(美国)和弗兰克·维尔泽克(美国),为表彰他们“对量子场中夸克渐进自由的发现。”

103、2005年:罗伊·格劳伯(美国)表彰他对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的贡献;约翰·霍尔(JohnL.Hall,美国)和特奥多尔·亨施(德国)表彰他们对基于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作出的贡献

104、2006年:约翰·马瑟(美国)和乔治·斯穆特(美国)表彰他们发现了黑体形态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扰动现象

105、2007年:法国科学家艾尔伯·费尔和德国科学家皮特·克鲁伯格,表彰他们发现巨磁电阻效应的贡献

106、2008年:日本科学家南部阳一郎,表彰他发现了亚原子物理的对称性自发破缺机制。日本物理学家小林诚,益川敏英提出了对称性破坏的物理机制,并成功预言了自然界至少三类夸克的存在

107、2009年:美籍华裔物理学家高锟因为“在光学通信领域中光的传输的开创性成就”而获奖;美国物理学家韦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因“发明了成像半导体电路——电荷藕合器件图像传感器CCD”获此殊荣

108、2010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以表彰他们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

109、2011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天体物理学家萨尔·波尔马特、美国/澳大利亚物理学家布莱恩·施密特以及美国科学家亚当·里斯因“通过观测遥远超新星发现宇宙的加速膨胀”获得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0、2012年: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教授塞尔日·阿罗什、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和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教授大卫·维因兰德因“发现测量和操控单个量子系统的突破性实验方法”获得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1、2013年:比利时理论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和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因希格斯玻色子(上帝粒子)的理论预言获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2、2014年: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学家中村修二,因发明蓝色发光二极管(LED)获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3、2015年:日本科学家梶田隆章和加拿大科学家阿瑟·麦克唐纳,因在发现中微子振荡方面所作的贡献分享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4、2016年:三位美国科学家戴维·索利斯、邓肯·霍尔丹和迈克尔·科斯特利茨,因在理论上发现了物质的拓扑相变以及在拓扑相变方面作出的理论贡献分享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5、2017年:三位美国科学家基普·S·索恩、巴里·巴里什以及雷纳·韦斯,因在LIGO探测器和引力波观测方面的决定性贡献而获得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6、2018年:美国科学家亚瑟·阿斯金、法国科学家杰哈·莫罗以及加拿大科学家唐娜·斯特里克兰,因在激光物理领域的突破性发明而获得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7、2019年:美国科学家詹姆斯·皮布尔斯因宇宙学相关研究而获得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士科学家米歇尔·马约尔和迪迪埃·奎洛兹因首次发现太阳系外行星而获得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8、2020年:英国数学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德国天体物理学家莱因哈德·根泽尔和美国天文学家安德里亚·格兹共同获得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Ⅹ 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3位获奖者,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今年的获奖者的发现,为紧凑和超质量物体的研究开辟了新领域。”诺贝尔物理学委员会的戴维·哈维兰德表示:“但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不仅关于它们内部结构的问题,而且还有关于如何在黑洞紧邻的极端条件下测试我们的引力理论问题。”

罗杰·彭罗斯,1931年生于英国科尔切斯特, 1957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现为英国牛津大学教授。

莱因哈德·根泽尔,1952年出生于德国巴特洪堡。1978年获得德国波恩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德国加兴马克斯·普朗克外星物理研究所所长,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教授。

安德里亚·格兹1965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市。1992年从美国帕萨迪纳市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

奖项金额: 1000万瑞典克朗,其中一半奖励给罗杰·彭罗斯,另一半共同奖励给莱因哈德·根泽尔和安德里亚·格兹。

阅读全文

与今年诺贝尔物理奖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9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8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