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粉尘爆炸是物理爆炸还是化学爆炸
粉尘爆炸通常指的是可燃物粉尘在明火的条件下达到着火点,在有限的体系内,粉尘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体系压强急剧的增大而产生的剧烈现象。所以,粉尘爆炸是化学爆炸。
❷ 属于物理变化的爆炸有哪些
热涨冷缩类的,打火机在车内晒爆,爆胎之类
❸ 爆炸分哪几类按爆炸性质
一、按初始能量分
1.物理爆炸
物理性爆炸是由物理变化(温度、体积和压力等因素)引起的,在爆炸的前后,爆炸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改变。
2.化学爆炸
化学爆炸是由化学变化造成的。化学爆炸的物质不论是可燃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还是爆炸性物质(如炸药),都是一种相对不稳定的系统,在外界一定强度的能量作用下,能产生剧烈的放热反应,产生高温高压和冲击波,从而引起强烈的破坏作用。
3.核爆炸
核爆炸是剧烈核反应中能量迅速释放的结果,可能是由核裂变、核聚变或者是这两者的多级串联组合所引发。
二、按反应相分
1.气相爆炸
包括可燃性气体和助燃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气体的分解爆炸;液体被喷成雾状物引起的爆炸;飞扬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引起的爆炸等。
2、液相爆炸
包括聚合爆炸、蒸发爆炸以及由不同液体混合所引起的爆炸。例如,硝酸和油脂,液氧和煤粉等混合时引起的爆炸;熔融的矿渣与水接触或钢水包与水接触时,由于过热发生快速蒸发引起的蒸汽爆炸等。
3、固相爆炸
包括爆炸性化合物及其他爆炸性物质的爆炸(如乙炔铜的爆炸);导线因电流过载,由于过热,金属迅速气化而引起的爆炸等。
三、按燃烧速度分
1、轻爆
物质爆炸时的燃烧速度为每秒数米,爆炸时无多大破坏力,声响也不太大。如无烟火药在空气中的快速燃烧,可燃气体混合物在接近爆炸浓度上限或下限时的爆炸即属于此类。
2、爆炸
物质爆炸时的燃烧速度为每秒十几米至数百米,爆炸时能在爆炸点引起压力激增,有较大的破坏力,有震耳的声响。可燃性气体混合物在多数情况下的爆炸,以及火药遇火源引起的爆炸等即属于此类。
3、爆轰
物质爆炸的燃烧速度为爆轰时能在爆炸点突然引起极高压力,并产生超音速的“冲击波”。
四、评价指标
1、闪点
易燃、可燃液体(包括具有升华性的可燃固体)表面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当火源接近时会产生瞬间燃烧。这种现象称为闪燃。引起闪燃的最低温度 称闪点。
2、燃点
可燃物质在空气充足的条件下,达到某一温度与火焰接触即行着火(出现火焰或灼热发光),并在移去火焰之后仍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燃点或着火点。易燃液体的燃点,约高于其闪点1~5℃。
3、自燃点
指可燃物质在没有火焰、电火花等明火源的作用下,由于本身受空气氧化而放出热量,或受外界温度、湿度影响使其温度升高而引起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或引燃温度)。
4、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并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源就会燃烧或爆炸。这个遇火源能够发生燃烧或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5、最小点火能
最小点火能是指能引起爆炸性混合物燃烧爆炸时所需的最小能量。最小点火能数值愈小,说明该物质愈易被引燃。
6、爆炸压力
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爆炸物品在密闭容器中着火爆炸时所产生的压力称爆炸压力。爆炸压力的最大值称最大爆炸压力。
五、破坏形式
1、直接的破坏作用
机械设备、装置、容器等爆炸后产生许多碎片,飞出后会在相当大的范围内造成危害。一般碎片在100~500米内飞散。
2、冲击波的破坏作用
物质爆炸时,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以极高的速度膨胀,象活塞一样挤压周围空气,把爆炸反应释放出的部分能量传递给压缩的空气层,空气受冲击而发生扰 动,使其压力、密度等产生突变,这种扰动在空气中传播就称为冲击波。
3、造成火灾
爆炸时产生的高温高压,建筑物内遗留大量的热或残余火苗,会把从破坏的设备内部不断流出的可燃气体、易燃或可燃液体的蒸气点燃,也可能把其它易燃物点燃引起火灾。
4、造成中毒和环境污染
在实际生产中,许多物质不仅是可燃的,而且是有毒的,发生爆炸事故时,会使大量有害物质外泄,造成人员中毒和环境污染。
(3)什么属于物理爆炸扩展阅读
必备条件
爆炸必须具备的五个条件:
1、提供能量的可燃性物质,即爆炸性物质:能与氧气(空气)反应的物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氢气,乙炔,甲烷等;液体:酒精,汽油;固体:粉尘,纤维粉尘等。
2、辅助燃烧的助燃剂(氧化剂)如氧气、空气。
3、可燃物质与助燃剂的均匀混合。
4、混合物放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包围体)。
5、有足够能量的点燃源:包括明火、电气火花、机械火花、静电火花、高温、化学反应、光能等。
❹ 的不同,爆炸可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
核爆炸是核反应,原子种类直接发生本质改变,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爆炸是化学反应,原子种类不变,分子种类改变,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爆炸是物理变化,只是单纯的体积突然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❺ 【初三化学】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分别有哪些
化学爆炸:鞭炮爆炸 炸弹爆炸 甲烷爆炸等
物理爆炸:高压锅爆炸 蒸汽锅炉爆炸 液压瓶爆炸等
顺便附上二者定义 希望可以帮到你
物理爆炸:由于液体变成蒸气或者气体迅速膨胀,压力急速增加,并大大超过容器的极限压力而发生的爆炸。如蒸气锅炉、液化气钢瓶等的爆炸。
化学爆炸:因物质本身起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高温而发生的爆炸。(有些化学液体会沸腾)如炸药的爆炸,可燃气体、液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一定浓度的氧气)混合物的爆炸等。化学爆炸是消防工作中防止爆炸的重点。 化学爆炸需要在爆炸极限内才会爆炸。
❻ 什么属于物理爆炸
物理爆炸: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叫物理爆炸。
物理爆炸是指物理变化引起的爆炸。物理爆炸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甩缩能、相变能、运动能、流体能、热能和电能等。气体的非化学过程的过压爆炸、液相的气化爆炸、液化气体和过热液体的爆炸、溶解热、稀释热、吸附热、外来热引起的爆炸、流体运动引起的爆炸、过流爆炸以及放电区引起的空气爆炸等都属于物理爆炸。
❼ 属于物理爆炸的是( )。
A
答案解析:
物理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均不改变。如蒸汽锅炉因水快速气化,容器压力急剧增加,压力超过设备所能承受的强度而发生的爆炸;压缩气体或液化气钢瓶、油桶受热爆炸等。
❽ 按照爆炸的能量来源,爆炸可分为哪几类
按照爆炸的能量来源可分为物理性爆炸、化学性爆炸和核爆炸三种。
物理性爆炸
物理性爆炸是由物理变化而引起的,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现象。例如锅炉的爆炸,容器内液体过热汽化引起的爆炸,压缩气体、液化气体超压引起的爆炸等,都属于物理性爆炸。物理性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改变。
化学性爆炸
化学性爆炸是由于物质发生极迅速的化学反应,产生高温、高压而引起的爆炸现象。化学性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及成分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化学性爆炸按爆炸时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可分为三类。
(1)简单分解爆炸引起简单分解爆炸的爆炸物在爆炸时并不一定发生燃烧反应,爆炸所需的热量,是由于爆炸物质本身分解时产生的。属于这一类的物质有叠氮铅、乙炔酮、乙炔银、碘化氮、氯化氮等。这类物质是非常危险的,受轻微震动即引起爆炸。如:
PbN6→Pb+3N2
Ag2C2→2Ag+2C
(2)复杂分解爆炸各种含氧炸药和烟花爆竹的爆炸就属于复杂分解爆炸。这类物质的危险性较简单分解爆炸物质为低。在发生爆炸时伴有燃烧反应,燃烧需要的氧是其本身分解时产生的。属于这一类的物质有TNT炸药、苦味酸、硝化棉等。
(3)爆炸性混合物爆炸可燃性混合物是指由可燃物质与助燃物质组成的爆炸性物质,一切可燃气体、蒸气和可燃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组成的混合物均属此类。例如,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的爆炸反应:
2CO+O2+3.76N2=2CO2+3.76N2+Q
这类爆炸实际上是在火源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瞬间燃烧反应。
通常称可燃性混合物为有爆炸危险的物质,它们只有在适当的条件下才变为危险的物质。这些条件包括可燃物质的含量、氧化剂含量以及点火源的能量等。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危险性较低,但较普遍,工业生产中遇到的主要是这类爆炸事故。
核爆炸
由原子核分裂或热核的反应引起的爆炸称为核爆炸。核爆炸时可形成数百万度到数千万度的高温,在爆炸中心可形成数百万大气压(1大气压=101325Pa)的高压,同时发出很强的光和热辐射以及各种粒子的贯穿辐射。因此核爆炸比化学性爆炸具有更大的破坏力,核爆炸的能量相当于数千吨到数万吨TNT炸药爆炸的能量,如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的爆炸,就属于这类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