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是逻辑思维,什么是抽象思维
什么叫形象思维?简单地说,“形象思维是依靠形象材料的意识领会得到理解的思维。”从信息加工角度说,可以理解为主体运用表象、直感、想象等形式,对研究对象的有关形象信息,以及贮存在大脑里的形象信息进行加工(分析、比较、整合、转化等),从而从形象上认识和把握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是两种基本的思维形态,过去人们曾把它们分别划归为不同的类别,认为“……科学家用概念来思考,而艺术家则用形象来思考。”这是一种误解。其实,形象思维并不仅仅属于艺术家,它也是科学家进行科学发现和创造的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例如,物理学中所有的形象模型,像电力线、磁力线、原子结构的汤姆生枣糕模型或卢瑟福小太阳系模型,都是物理学家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的产物。爱因斯坦是一个具有极其深刻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大师,但他却反对把逻辑方法视为唯一的科学方法,他十分善于发挥形象思维的自由创造力,他所构思的种种理想化实验就是运用形象思维的典型范例。这些理想化实验并不是对具体的事例运用抽象化的方法,舍弃现象,抽取本质,而是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将表现一般、本质的现象加以保留,并使之得到集中和强化。例如,爱因斯坦着名的广义相对论的创立实际上就是起源于一个自由的想象。一天,爱因斯坦正坐在伯尔尼专利局的椅子上,突然想到,如果一个人自由下落,他是会感觉不到他的体重的。爱因斯坦说,这个简单的理想实验“对我影响至深,竟把我引向引力理论”。
Ⅱ 抽象思维是什么意思
抽象思维
【拼音】:chōu xiàng sī wéi
【解释】:抽象思维(abstractthinking)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
【例句】:语言是抽象思维的主要成分之一。
抽象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又称为抽象逻辑思维或逻辑思维。
抽象思维法就是利用概念,借助言语符号进行思维的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基本方法协调运用,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联系。
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认识必须运用抽象思维方法。
Ⅲ 什么是逻辑思维,什么是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是两种基本的思维形态,过去人们曾把它们分别划归为不同的类别,认为“……科学家用概念来思考,而艺术家则用形象来思考。”这是一种误解。其实,形象思维并不仅仅属于艺术家,它也是科学家进行科学发现和创造的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例如,物理学中所有的形象模型,像电力线、磁力线、原子结构的汤姆生枣糕模型或卢瑟福小太阳系模型,都是物理学家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的产物。爱因斯坦是一个具有极其深刻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大师,但他却反对把逻辑方法视为唯一的科学方法,他十分善于发挥形象思维的自由创造力,他所构思的种种理想化实验就是运用形象思维的典型范例。这些理想化实验并不是对具体的事例运用抽象化的方法,舍弃现象,抽取本质,而是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将表现一般、本质的现象加以保留,并使之得到集中和强化。例如,爱因斯坦着名的广义相对论的创立实际上就是起源于一个自由的想象。一天,爱因斯坦正坐在伯尔尼专利局的椅子上,突然想到,如果一个人自由下落,他是会感觉不到他的体重的。爱因斯坦说,这个简单的理想实验“对我影响至深,竟把我引向引力理论”。 形象思维的基本特点是: (一)形象性 形象性是形象思维最基本的特点。形象思维所反映的对象是事物的形象,思维形式是意象、直感、想象等形象性的观念,其表达的工具和手段是能为感官所感知的图形、图象、图式和形象性的符号。形象思维的形象性使它具有生动性、直观性和整体性的优点。 (二)非逻辑性 形象思维不像抽象(逻辑)思维那样,对信息的加工一步一步、首尾相接地、线性地进行,而是可以调用许多形象性材料,一下子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形象,或由一个形象跳跃到另一个形象。它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不是系列加工,而是平行加工,是面性的或立体性的。它可以使思维主体迅速从整体上把握住问题。形象思维是或然性或似真性的思维,思维的结果有待于逻辑的证明或实践的检验。 (三)粗略性 形象思维对问题的反映是粗线条的反映,对问题的把握是大体上的把握,对问题的分析是定性的或半定量的。所以,形象思维通常用于问题的定性分析。抽象思维可以给出精确的数量关系,所以,在实际的思维活动中,往往需要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巧妙结合,协同使用。 想象是思维主体运用已有的形象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形象思维并不满足于对已有形象的再现,它更致力于追求对已有形象的加工,而获得新形象产品的输出。所以,形象性使形象思维具有创造性的优点。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富有创造力的人通常都具有极强的想象力
Ⅳ 抽象思维是什么意思
抽象思维,又称词的思维或者逻辑思维,是指用词进行判断、推理并得出结论的过程。抽象思维以词为中介来反映现实。这是思维的最本质特征,也是人的思维和动物心理的根本区别。
根据思维的形态,可以把思维分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其中抽象思维是用词进行判断、推理并得出结论的过程,又叫词的思维或者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以词为中介来反映现实,这是思维的最本质特征,也是人的思维和动物心理的根本区别。
特点: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不同,它不是以人们感觉到或想象到的事物为起点,而是以概念为起点去进行思维,进而再由抽象概念上升到具体概念——只有到了这时,丰富多样、生动具体的事物才得到了再现,“温暖”取代了“冷冰冰”。
可见,抽象思维与具体思维是相对而言、相互转换的。只有穿透到事物的背后,暂时撇开偶然的、具体的、繁杂的、零散的事物的表象,在感觉所看不到的地方去抽取事物的本质和共性,形成概念,才具备了进一步推理、判断的条件。
没有抽象思维,就没有科学理论和科学研究。然而,抽象思维不能走向极端,而必须与具体思维相结合,由抽象上升到具体。
Ⅳ 数学的本质是什么抽象思维是什么
什么是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简单说就是建立在概念上 逻辑 推理 归纳 分析 一种思考方法。
概念是抽象思维的核心。抽象思维本身又是一种概念,可以理解为对思维方式的抽象。
关于抽象思维概念
广义的抽象思维,泛指逻辑思维,尤其是形式逻辑思维。这里包括对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思维基本规律(同一、矛盾、排中和充足理由律)和思维方法(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等等)的研究。
狭义的抽象思维,则是指从复杂事物中,抽取本质属性,舍弃其他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与概括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以上内容处处存在概念,也就是处处存在抽象,我们每个人都能看懂,首先可以肯定我们都具备抽象思维。
来看下人类大脑随着年龄发展的阶段
0-2岁:感知运动
2-4岁:感知符号,形成具象思维
4-7岁:形成概念,开始由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
所以孩童时代所接受的教育,其实大多帮助我们完成这个过程,训练我们的思维能力,我们能接受到这些教育,是因为我们有文字,语言,而文字,本身又是一种抽象。
人们为了描述这个世界,发明了语言。
你为了抽象出一个事物,也必须用特定语言去描述它。
文字的出现,使信息交流与传播可不受时空限制,也有可能开成人类群体共同的知识库。为人类抽象思维提供了物质基础。
所以,有了文字才有抽象思维可能。人类拥有文字,具有抽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是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抽象思维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来看现代社会的科技成果
笛卡尔的解析几何,牛顿三大定理,几何,分析,微积分,代数,电磁学,相对论,量子力学,天体物理,黑洞,宇宙大爆炸,DNA,生物进化等等。细胞,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成功登月,飞出太阳系,探索火星。发明了蒸汽机,汽车,飞机,火车,电灯,电话,电视,电冰箱,手机,半导体,晶体管,电子管,LCD,人造卫星,航天飞机,计算机,处理器,软件,互联网;还发明了枪炮,炸药,导弹,原子弹,氢弹。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电话,电脑,手机,塑料制品,供电,燃具,化学工业,冶金工业,做房子的钢筋水泥,建筑工业,机械制造,交通运输,汽车,火车,飞机,通信业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科技成果,都是在西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之后发明的,基本上是近300年内发明的. 之前,是封建禁锢的社会。
思想解放之后,人类从具备抽象思维到擅长抽象思维,这是一个本质变化,才使得我们现代美好的生活成为可能。
举个例子
22*28=616;
27*23=621;
33*37=1221;
……
请问:73*77=?
这是一种找规律的题目,答案能立刻回答:5621。
规律是十位数相同,个位数为相加为10的两个数的乘积的快速算法。
到了初中,引入了X 对数字进行抽象
(10x+a)*(10x+b)=100*x*x + 10x(a+b) + ab =100x(x+1)+ab 如果a+b=10的话。
所以,22*28=100*2*(2+1)+2*8 = 616
很多复杂的规律,因为一个x的代入和抽象,变的简单。数学使上述成果变为可能。
同理,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等都是抽象思维的结晶。
世界上的物质纷繁复杂,眼花缭乱。人最大的特点是容易被眼睛看到的物像所吸引,如果每个人都止步不前,不去深入思考内部深层次的原理,社会不会进步。
从地球是方的到地球是圆的,从托勒密的地心说再到哥白尼的日心说,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再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由此可见,人类文明的进步,靠的是一群擅长抽象思维的群体。
Ⅵ 物理学的几种主要思维方式
1.模型法
物理模型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形态,将复杂的问题抽象化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科学家通常利用抽象化、理想化、简化、类比等把研究对象的物理学本质特征突出出来,形成概念或实物体系,即为物理模型。模型思维法就是对研究对象或过程加以合理的简化,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从本质上说,分析物理问题的过程,就是构建物理模型的过程。通过构建物理模型,得出一幅清晰的物理图景,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实际中必须通过分析、判断、比较,画出过程图(过程图是思维的切入点和生长点)才能建立正确合理的物理模型。
2.等效法
当研究的问题比较复杂,运算又很繁琐时,可以在保证研究对象的有关数据不变的前提下,用一个简单明了的问题来代替原来复杂隐晦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等效法。在中学物理中,诸如合力与分力、合运动与分运动、总电阻与各支路电阻以及平均值、有效值等概念都是根据等效的思想引入的。教学中若能将这种方法渗透到对物理过程的分析中去,不仅可以使问题的解决变得简单,而且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知识向能力转化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极端法
所谓极端法,就是依据题目所给的具体条件,假设某种极端的物理现象或过程存在并做科学分析,从而得出正确判断或导出一般结论的方法。这种方法对分析综合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要求较高,一旦应用得恰当,就能出奇制胜。常见有三种:极端值假设、临界值分析、特殊值分析。
4.逆思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了解题简捷,或者从正面入手有一定难度,有意识地去改变思考问题的顺序,沿着正向(由前到后、由因到果)思维的相反(由后到前、由果到因)途径思考、解决问题,这种解题方法叫逆思法。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法,通常有:运用可逆性原理、运用反证归谬、运用执果索因进行逆思。
5.估算法
所谓估算法就是对某些物理量的数量级进行大致推算或精确度要求不太高的近似计算方法。估算题与一般的计算题相比较,它虽然是不精确不严密的计算,但确是合理的近似,它可以避免繁琐的计算而着重于简捷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解估算题的基本思路是:(1)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建立理想化模型。(2)认真审题,注意挖掘埋藏较深的隐含条件。(3)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量的相互关系以及物理过程所遵守的物理规律,从而找到估算依据。(4)明确解题思路,步步为营层层剥皮求出答案,答案一般保留一到两位有效数字。
6.虚设法
在物理解题中,我们常常用到一种虚拟的思维方法,即从给定的物理条件出发,假设与想象某种虚拟的东西,达到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目的,我们把这种方法较虚设法。虚设法常见的几种情形是:虚设条件、虚设过程、虚设状态、虚设结论等。
7.图像法
所谓图像法,就是利用图像本身的数学特征所反映的物理意义解决物理问题(根据物理图像判断物理过程、状态、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求某些物理量)和由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或物理规律画出物理图像,并灵活应用图像来解决物理问题。
Ⅶ 抽象思维是什么意思呢
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属于理性认识阶段。抽象思维凭借科学的抽象概念对事物的本质和客观世界发展的深远过程进行反映,使人们通过认识活动获得远远超出靠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知识。科学的抽象是在概念中反映自然界或社会物质过程的内在本质的思想,它是在对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抽取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撇开其非本质属性,使认识从感性的具体进入抽象的规定,形成概念。空洞的、臆造的、不可捉摸的抽象是不科学的抽象。科学的、合乎逻辑的抽象思维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抽象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而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例如苹果、香蕉、生梨、葡萄、桃子等,它们共同的特性就是水果。得出水果概念的过程,就是一个抽象的过程。要抽象,就必须进行比较,没有比较就无法找到在本质上共同的部分。共同特征是指那些能把一类事物与他类事物区分开来的特征,这些具有区分作用的特征又称本质特征。因此抽取事物的共同特征就是抽取事物的本质特征,舍弃非本质的特征。所以抽象的过程也是一个裁剪的过程。在抽象时,同与不同,决定于从什么角度上来抽象。抽象的角度取决于分析问题的目的。
Ⅷ 学习理论物理需要是抽象思维还是形象思维说清楚点,谢谢了
理论物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都需要的……缺一不可!
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由狭义相对论向广义相对论推广的时候,关于参照系的问题的研究,就是那个电梯里的人感受重力的问题,就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高度融合的具体体现。
Ⅸ 什么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什么叫形象思维?简单地说,“形象思维是依靠形象材料的意识领会得到理解的思维。”从信息加工角度说,可以理解为主体运用表象、直感、想象等形式,对研究对象的有关形象信息,以及贮存在大脑里的形象信息进行加工(分析、比较、整合、转化等),从而从形象上认识和把握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是两种基本的思维形态,过去人们曾把它们分别划归为不同的类别,认为“……科学家用概念来思考,而艺术家则用形象来思考。”这是一种误解。其实,形象思维并不仅仅属于艺术家,它也是科学家进行科学发现和创造的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例如,物理学中所有的形象模型,像电力线、磁力线、原子结构的汤姆生枣糕模型或卢瑟福小太阳系模型,都是物理学家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的产物。爱因斯坦是一个具有极其深刻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大师,但他却反对把逻辑方法视为唯一的科学方法,他十分善于发挥形象思维的自由创造力,他所构思的种种理想化实验就是运用形象思维的典型范例。这些理想化实验并不是对具体的事例运用抽象化的方法,舍弃现象,抽取本质,而是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将表现一般、本质的现象加以保留,并使之得到集中和强化。例如,爱因斯坦着名的广义相对论的创立实际上就是起源于一个自由的想象。一天,爱因斯坦正坐在伯尔尼专利局的椅子上,突然想到,如果一个人自由下落,他是会感觉不到他的体重的。爱因斯坦说,这个简单的理想实验“对我影响至深,竟把我引向引力理论”。
形象思维的基本特点是:
(一)形象性
形象性是形象思维最基本的特点。形象思维所反映的对象是事物的形象,思维形式是意象、直感、想象等形象性的观念,其表达的工具和手段是能为感官所感知的图形、图象、图式和形象性的符号。形象思维的形象性使它具有生动性、直观性和整体性的优点。
(二)非逻辑性
形象思维不像抽象(逻辑)思维那样,对信息的加工一步一步、首尾相接地、线性地进行,而是可以调用许多形象性材料,一下子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形象,或由一个形象跳跃到另一个形象。它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不是系列加工,而是平行加工,是面性的或立体性的。它可以使思维主体迅速从整体上把握住问题。形象思维是或然性或似真性的思维,思维的结果有待于逻辑的证明或实践的检验。
(三)粗略性
形象思维对问题的反映是粗线条的反映,对问题的把握是大体上的把握,对问题的分析是定性的或半定量的。所以,形象思维通常用于问题的定性分析。抽象思维可以给出精确的数量关系,所以,在实际的思维活动中,往往需要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巧妙结合,协同使用。
(四)想象性
想象是思维主体运用已有的形象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形象思维并不满足于对已有形象的再现,它更致力于追求对已有形象的加工,而获得新形象产品的输出。所以,形象性使形象思维具有创造性的优点。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富有创造力的人通常都具有极强的想象力。
二、形象思维在物理解题中的作用
如前所述,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是两种基本的思维方式,人类从事各种活动,往往需要对两种思维方式协同使用,对于物理解题活动来说。亦是如此,专家的大脑中有着丰富的形象贮备,在解决物理问题时,他们总是先根据问题情景构建出清晰的物理图象;尽可能利用图形来反映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及有关物理量的关系;善于在头脑中对有关形象进行分析、比较、类比、整合;想象可能发生的情景。所以,专家往往对问题的形象有着较强的直感能力。而一般人的大脑中,形象的贮备相对贫乏,他们在解决物理问题时,不善于从形象上去把握问题;一接触到问题,就企图立即建立有关的求解方程,其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那么,在物理解题中,形象思维究竟能起到哪些积极的作用呢?
(一)表征作用
认知心理学家将信息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统称为表征,认为表征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在物理解题中,形象思维是形成表征的重要思维方式。由于形象思维的形象性和整体性,使主体容易对问题的实质和解题的关键产生直感,从而触发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案。比如:
例1A、B两站相距60千米,A站每隔10分钟向B站开出一辆汽车,汽车的速度为60千米/小时。现有一辆汽车从B站向A站开出,速度也是60千米/小时。问从B站开出的汽车在途中将会与从A站开出的几辆汽车相遇?(设B站的汽车开出时,A站恰好有一辆汽车开出。)
对本题,我们可以用如图1位移图线来直观地表征,由图线(相交点)可知,B站开出的汽车将与A站开出的11辆汽车相遇。我们还可以用如图2的图形来表征,即B站的汽车b刚开出时,A、B之间已有5辆汽车,同时有一辆汽车a刚从A站开出。这样,b将在A、B的中点与a相遇。可见,在前半段路程上,b车将与A站开出的6辆汽车相遇。同理可知,在后半段路程上,b车也将与A站开出的6辆汽车相遇。除去在A站遇到的一辆,可知b车在途中将与A站开出的11辆汽车相遇。
(二)先导作用
在求解物理问题时,主体运用形象思维对与问题相关的各种情景展开广泛的联想,提出有意义的猜想,这可以为问题的分析和推理的进行大致指明方向,避免解题陷入盲目的境地比如:
例2、水平桌面上有一叠圆形金属片,摆放形状如图3。最下面的一块重为G,面积为S/2,它相邻的上面一块金属片重为G/2、面积为S/2,以此类推,金属片的重量和面积均逐渐减半,一直叠下去。则自下而上三块金属片,每块金属片上表面受到的压强之比p1:p2:p3多大?桌面受到的压强多大?
本题乍看上去似乎很难求解,为此我们先从形象上做如下的考虑:将各金属片的形状转化为一系列的矩形,并自下向上按1、2、3……编号,如图4所示。由图可见,第1片以上的各片的总面积等于第1片的面积;第2片以上的各片的总面积等于第2片的面积……以此类推。根据题意,可知重力的关系也是如此。所以,第1、2、3金属片上表面受到的压强之比为1:1:1。桌面受到的压强为P=F/S=2G/S。
(三)支持作用
物理解题需要严谨的推理运算,形象思维可以为这种逻辑推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运用形象思维,可以使主体头脑中建立起一幅生动清晰的物理图象,这是抽象思维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例如,当呈现问题:“三个共点力,大小分别为3牛、4牛、8牛,它们的合力能否为零”时,我们的头脑里通常出现一个示意的三角形。借助这个三角形,再分析它的三条边是否可能分别是3、4、8,然后作出判断。
三、物理解题中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
(一)意象
意象是人脑再现出来的某个事物的写意的形象,它既可以是由若干个同类事物的形象概括出来而得到的观念性的形象,也可以是被模式化了的某个事物的基本形象、由感性认识所获得的各种形象信息经过一般化和典型化,便可成为意象而贮存在主体的大脑中及进行进一步的加工。意象相当于抽象思维中的概念,是形象思维的基本元素。爱因斯坦说:“在我的思维机构中,书面的或口头的文字似乎不起任何作用。作为思维元素的心理的东西是一些记号和有一定明晰程度的意象,它们可以由我‘随意’地再生和组合。……这种组合活动似乎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它进行在可以传送给别人的、由文字或别的记号建立起来的任何逻辑结构之前。上述的这些元素就我来说是视觉的,有时也有动觉的。通用的文字或其他记号只有在第二阶段才能很费劲地找出来。”
对于物理解题来说,主体完善的意象系统是极其重要的因素。例如问题:图5所示,在半圆形支架上,用两根长为半径的细线1、2悬挂着重为G的小球。现让A端固定不动,让B端逐渐沿圆形支架逐渐向上滑动,使线2从水平状态逐渐变为竖直状态。判断这一过程中,两根细线拉力的变化情况。我们头脑中出现的是与问题相关的矢量示意图,如图6所示,线B端的滑动表现为图中矢量T2的道时针向的转动。由图可见,这一过程中,细线1的拉力T2将逐渐变小,细线2的拉力T2将先变小,后变大。当两线相互垂直时,拉力T2最小;当细线2处于竖直状态时,拉力T2=G。
除了图形意象,物理意象还包括图式意象,如数学符号、公式、图表等形象性材料,都可以成为图式意象的载体。比如:
例3一长列火车依惯性驶向倾角为a的小山上,当列车完全停下时,列车一部分在山上(如图7)。试求列车从开始上山到停下来所经历的时间。列车全长为L,摩擦不计。
对本题,设整列车的质量为M,列车山上部分长为x,质量为Mx/L。选择山基为x轴坐标之原点,方向沿山坡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列车受到的合力为
当得到上式时,如果主体的头脑里能出现简谐振动判别式F—X的图式意象,便可确认这是周期为的简谐振动方程,于是感悟到列车从开始上山到停下来的时间等于振动周期的1/4,即。
(二)直感
直感是运用意象对具体形象的直接判断和感知。直感的实质就是用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意义的意象去对照当前问题中有关事物的具体形象,从而使主体对当前问题的模式作出判断,迅速确定解题思维的方向和途径。比如:
例4 如图8所示,有一聚光束穿过一遮光板的圆孔后会聚于板后10厘米处的a处,若在圆孔内嵌入一块凸透镜,则光束将会聚于板后5厘米的b点处,求该凸透镜的焦距。
在图8中,设想有一点光源放在b点,则据光路可逆,可知它将在a处成一虚像。由此可直感到本题实质上是已知物距U=5厘米,像距V=-10厘米,求凸透镜焦距的问题。于是据透镜成像公式,即得
像这种用普遍形象(称为类象)的特征去比较具体对象(称为个象)的形象,根据形象特征整合的相似性来判别个象是否与类象同质的思维形式,我们称为形象识别直感,它主要表现为对各种形象在变式情况下的再认,以及在复合、综合形态下的分解辨认。
例5 如图9甲所示,在离地面高为h,离竖直墙的水平距离为山处,有一个弹性小球以初速度V0向墙水平抛出,与墙发生弹性碰撞后落到地面上。试求落地点与墙的距离S2(设球与墙碰撞时动能没有损失)。
本题小球的运动过程可分两段,其轨迹分别是AB和BC,AB段是平抛运动,BC段是斜下抛运动。将平抛运动补全,要得完整轨迹ABD(如图乙所示)。这一直感启示我们:将BC以墙为轴转过去180o,可能正好与BD重合。利用弹性碰撞规律,我们容易证明这一点。于时所求的S2为
如上利用已有意象模式,对新形象进行补形,将局部形象纳入整体形象之中的思维主动脉式,称为模式补形直感,它在形象思维中具有极为重要的竟义。正如美国哲学家鲁首夫、阿恩海姆在《视觉思维》一书中所写的:“把不完整的东西补足,乃是理性能力的一个最基本的本领。”
例6有两条船甲、乙在河中相向行驶,甲顺流而下,相对于水流的速度为v1,乙逆流而上,相对于水流的速度为v2,且v1>v2。当两船相遇时,有一顺流而漂的竹筏正好在两船边上。再行驶一段时间后,两只船同时掉头返回行驶,而两船相对于水流的速度不变。问哪一只船先遇到竹筏?
对本题,我们联想起另一个相似的情景:有两人在行驶的更车的过道上相向而行,两个行走的速度不同,到了某座位边两个相遇。再行走一段时间,两人同时返回以原来的速度行走,那么两人必在原来的座位边相遇。将两种情景进行类比:人相当于船,行驶的列车相当于水流,座位相当于竹筏,我们便可判得原题中两船将同时与竹筏相遇。
像这种通过比较新形象与已有意象的相似性,使新形象与已有意象系统相联结的思维方式称为形象相似直感。物理解题中对问题的变更和转化往往有赖于这种直感。
(三)想象
想象是头脑中对已有意象经过结合和改造产生新的意象的思维过程,它是最有创造性意义的形象思维的形式。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科学的想象是对已有意象的一系列直感的联结。在物理解题中,空间形象的想象,物理图象的想象,特殊状态和理想状态的想象,假设情景的想象等等,都是解题思维中极其重要的因素。比如:
例7从某一高度以相同的速度V0,将一把弹子向各个方向撒出去。试说明各弹子均为空中的任意时刻,所有弹子位于怎样的一个曲面上?(不计空气阻力)
对本题,先设想如果所有弹子的初速均为零,则它们将同时沿同一直线做自由落体运动;再设想弹子抛出时,重力突然失去,则弹子将沿不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各弹子将处于同一个半径均匀增大的球面上。由此可想象到,本题中,弹子将处在一个半径R=V0t(随时间均匀增大),球心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球面上。
四、如何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现代科学表明:人的大脑可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主管语言、逻辑数字的运算加工,而右半球则主管音乐、美术、空间的知觉辨认。从思维角度看,即人的左脑主管抽象思维,而右脑则主管形象思维。人的思维活动往往是通过左、右脑机能的“谐振”来完成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大脑的功能,培养能力。这里所说的大脑的功能应既包括左脑的功能,也包括右脑的功能;这里所说的能力理应既包括抽象思维能力,也包括形象思维能力。在以往的中学物理教学中,我们十分重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这完全是正确的。但是,应当看到,相对而言,我们对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却重视得不够。这不但使学生的思维结构得不到完善,同时因为抽象思维缺乏形象的有力“支持”,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应当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呢?
(一)增加形象贮备
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人的思维(即理性认识)是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的,抽象思维是如此,形象思维也是如此。作为形象思维生动性的形象的东西,并不是主体的头脑中凭空臆造出来的。它根源于现实中的东西。离开了感性认识,形象思维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应当重视向学生呈现丰富的感性材料,要重视实验,充分运用电化教具和图表、模型等直观手段,要善于用形象说话,用生动的比喻和类比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二)强化想象训练
想象是最富有意义的形象思维形式,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如教过重力后,可让学生想象“假如突然失去重力”后的情景;教过摩擦力后,让学生想象“毫无摩擦的世界”;教过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后让学生想象“假如地球突然停止转动”或“地球自转速度加大后的情景;等等。
(三)重视定性分析
形象思维是对问题整体、概略和方向性的把握,重视对问题的定性分析有助于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当呈现问题时,应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信息的知觉,想象问题情景,构建典型形象,揣测物理变化的趋势。同时在纸上画示意图、受力图、光路图、电路图等,使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清晰的物理图象,然后再运用物理规律进行推理和演算,得出定量的结论。
(四)提倡数形结合
在物理解题中,要提倡数与形的协同运用,善于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形信息,将物理变化规律用图象来表达,揭示数与形的对应关系,运用图象这一直观工具求解抽象的物理问题。
Ⅹ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就目前的教育现状和结果来看,无论是社会工作学习,还是高中物理学习阶段,抽象思维对于学生的重要性都是不容置疑的。心理学认为,具备某一能力可以帮助人们完成某项具体活动,而智力则是人们自身所表现和形成的主观能力。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人们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这其中就包括抽象思维能力。高中物理作为一个严密系统的学科,在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抽象思维方面有独特作用,但对于高中生而言,在思维能力升华之前还必须具有这一思维基础,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贯穿课程教学的始终。
一、高中物理学科的基本特点
1.教材配套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革新,我国的高中物理教材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这一行为无疑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所学的高中物理知识适应社会变化的需求,达到教材的时俱进,从而使高中物理教材内容更加完善丰富,其逻辑结构也更为严谨。
2.对实验的重视
对于大多数高中生而言,高中物理都是一门难度系数较高的学科,其抽象晦涩的知识概念和繁琐众多的公式图标常常让学生感到力不从心。倘若单纯让学生通过书本上的图示和公式来学习物理知识难免造成照本宣科的刻板效果,导致缺乏学习的灵动性和灵活性,不仅可能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还会让他们出现厌学现象。而物理实验的引进则解决了这些问题,其通过对抽象内容的抽象化和立体化来使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物理知识,极大缓解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压力。
二、抽象思维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通常而言,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增强的,但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往往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所以教师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提高高中生的物理抽象思维能够让学生在自身能力和思维稳健发展的同时保证知识的平稳增长,而这双管齐下方可为抽象思维的建构提供一个坚实的知识基础。并以此抽象思维来推动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方面的大进步和大突破。
三、培养高中生物理抽象思维的相关策略
1.综合学生特征,提高思维能力
随着现代化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以及新课标改革的推行,我国教育界逐渐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教育共识,而对于高中物理教学而言,我国许多高中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则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高中物理教师就要做到教育思想的与时俱进,综合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等特征进行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如,在进行“质点、参照系和坐标系”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事先了解学生的一些基本特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行课程安排,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在解释“质点”等抽象概念时注意利用多媒体等直观的资料进行展示,如此可保证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新的发展。高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常呈现出一定的梯度,这个阶段的思维能力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相较于初中时期虽有所进步,但还是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和提高。
2.加工物理教材,完善培养方法
教材结构本身的严谨性和体系性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思维,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就要对物理教材进行研究和分析,根据物理教材的内容性质改造物理教学方法。在这一概念上,教师要保证将物理教学中心转移到学生身上来,在实验原理和设备提供方面做到完善。其次,对于物理学的相关背景历史知识也可以适当融入讲解,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如,在进行“牛顿运动定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程讲解的同时捎带讲解牛顿的研究经历,让学生在物理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一个概念流程感。最后,在物理例题和习题的配套上,教师还要注意量和度的把握,例题首选典型的提醒,习题则是有针对的,两者相互结合,有效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演绎推理能力,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物理素养。
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是极其重要的,但要保证学生能够将高中阶段所形成的抽象思维培养路线延续下去,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实际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抽象思维引导性的关键作用,有针对地进行物理问题的解决和思考,以促进我国高中物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