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氧化物指什么
基本简介
氧化物,是负价氧和另外一个化学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例如氧化铁(Fe₂O₃)或氧化铝(Al₂O₃),通常经由氧化反应产生。氧化物在地球的地壳极度普遍,而在宇宙的固体中也是如此。
广义上的氧化物(oxide)是指氧元素与另外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₂)、氧化钙(CaO)等。但氧与电负性更大的氟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则一般称为氟化物而不是氧化物。
氧化物属于化合物,(当然也一定是纯净物)。其构成中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一定为氧元素且显现负价,另一种若为金属元素,则为金属氧化物;若为非金属,则为非金属氧化物。
基本分类
①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
②离子型氧化物与共价型氧化物
离子型氧化物:部分活泼金属元素形成的氧化物如Na₂O、CaO等
共价型氧化物:部分金属元素和所有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如MnO₂、HgO、SO₂、ClO₂等
③普通氧化物、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
④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其它复杂氧化物
1. 酸性氧化物大多数能跟水直接化合生成含氧酸。
CO₂ +H₂O→H₂CO₃
SO₂ +H₂O→H₂SO₃
含氧酸也可以受热分解生成酸性氧化物.例如,将硫酸加热可得到三氧化硫与水
2. 同时能与强酸强碱反应,故称之为两性如:Al₂O₃ ZnO BeO
3. 不能跟酸起反应,又不能跟碱起反应而生成盐和水,这类氧化物叫做不成盐氧化物。
例如,H₂O、NO、CO、N2O、TeO、ClO2、I2O5、MnO2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1)一氧化碳能跟氢氧化钠起反应,生成甲酸的钠盐。但是在生成盐时没有生成水,所以一氧化碳仍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2)二氧化锰、二氧化氮是不成盐氧化物,因为锰和氮的含氧酸对应这两种元素的化合价都不是+4 。
(3)高锰酸根对应的氧化物是七氧化二锰而不是二氧化锰。
(4) 硝酸根对应的氧化物是五氧化二氮而不是二氧化氮。
基本性质
物理性质
在元素的特征氧化物中,所有短周期元素的氧化物都是白色的,而长周期中却有一些元素的氧化物是有颜色的,例如第四周期钾~锰特征氧化物的颜色呈如下变化:
K2O CaO Sc2O3 TiO2 V2O5 CrO3 Mn2O7
白 白 白 白 橙 暗红 绿紫
这是由于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8电子构型,但随着正电荷的增加和半径的减小,它们对O(2-)离子的极化作用逐渐增强了,使得激发态和基态之间的能量差越来越小,因而能够吸收部分可见光而使集中于氧端的电子向金属一端迁移(这种电子迁移叫做电荷跃迁),它们的吸收谱带向长波方向移动,致使氧化物的颜色逐渐加深。在特征氧化物中显色的,还有第五周期的Cd、Ag、In、Sb、Te,第六周期的W、Re、Os、Hg、Tl、Pb、Bi,以及许多的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的氧化物。这些过渡元素氧化物之所以显色,有些是由于电荷跃迁引起的,有些则是由于d-d跃迁引起的,镧系和锕系元素的氧化物中 ,有颜色的现象更为普遍。例如,由d-d跃迁引起的Fe、Co、Ni氧化物的颜色变化为:
FeO CoO NiO | Fe2O3 Co2O3 Ni2O3
黑 灰绿 绿 | 红 褐
酸碱性
根据酸碱特性,氧化物可分成4类:酸性的、碱性的、两性的和中性的。
(1)酸性氧化物。溶于水呈酸性溶液或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例如:
P4O10+6H2O→4H3PO4
SiO2+2NaOH—熔融→Na2SiO3+H2O
Sb2O5+2NaOH+5H2O→2Na[Sb(OH)6]
大多数非金属共价型氧化物和某些电正性较弱的高氧化态金属的氧化物都是酸性的。
(2)碱性氧化物。溶于水呈碱性溶液或同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例如:
CaO+H2O→Ca(OH)2
Fe2O3+6HCl→2FeCl3+3H2O
大多数电正性元素的氧化物是碱性的。
(3)两性氧化物。同强酸作用成酸性,又同强碱作用呈酸性的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例如:
ZnO+2HCl→ZnCl2+H2O
ZnO+2NaOH+H2O→Na2[Zn(OH)4]
靠近长周期表中非金属区的一些金属元素的氧化物易显两性。
(4)中性氧化物。既不与酸反应也不与碱反应的氧化物叫做中性氧化物。例如CO和N2O。
热稳定性
大部分氧化物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尤其是IIA和IVB族元素的氧化物、Li2O、Na2O、B2O3、Al2O3、SiO2等,对热不稳定的氧化物较少,例如卤素的氧化物、N2O5、Ag2O、HgO等。短周期元素氧化物的稳定性从左至右递减,唯碱金属元素氧化物的稳定性较碱土金属为差,当我们考虑到M+离子之间的斥力而使M2O的晶格能较低时就不难理解这个“反常”现象了;在同一族里,尤其是副族元素,从上向下热稳定性增强,这是因为,虽然从上向下随着阳离子和阴离子半径之和的增加而减小了晶格能,但随原子半径的增大而减小电离能的效应更为显着,特别是当阳离子的半径比氧离子的半径小时更是这样。
用途
1.可作填充剂,例如:用作环氧胶黏剂的填充剂;
2.用作分析试剂,气体分析时用作二氧化碳吸收剂,光谱分析试剂,高纯试剂用于半导体生产中的外延、扩散工 序,实验室氨气的干燥及醇类脱l水等。
3.用作原料,可制造电石、 纯碱、 漂白粉等,也用于制革、废水净化,氢氧化钙及各种钙化合物;
4.可用作建筑材料、冶金助熔剂,水泥速凝剂,荧光粉的助熔剂;
5.用作植物油 脱色剂,药物载体,土壤改良剂和钙肥;
6.还可用于耐火材料、干燥剂;
7.可配制农机1、2号胶和水下环氧胶黏剂,还用作与2402树脂预反应的反应剂;
8.用于酸性废水处理及污泥调质;
9.还可用作锅炉停用保护剂,利用石灰的吸湿能力,使锅炉水汽系统的金属表面保持干燥,防止腐蚀,适用于低 压、中压、小容量汽包锅炉的长期停用保护;
10、可以和水反应制备 氢氧化钙,反应方程式:CaO+H2O==Ca(OH)2,属于 化合反应。
‘贰’ 化学1-20号各个元素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及其对应化合物的性质及反应方程
加分吧!
方程式在后面。
氢
氢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为H,原子序数是1,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一位。它的原子是所有原子中最细小的。氢通常的单质形态是氢气。它是无色无味无臭,极易燃烧的双原子的气体,氢气是最轻的气体。它是宇宙中含量最高的物质. 氢原子存在于水, 所有有机化合物和活生物中.导热能力特别强,跟氧化合成水。在0摄氏度和一个大气压下,每升氢气只有0.09克重——仅相当于同体积空气重量的14.5分之一。
在常温下,氢比较不活泼,但可用催化剂活化。在高温下氢非常活泼。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几乎所有的元素都能与氢生成化合物。
密度、硬度 0.0899 kg/m3(273K)、NA
颜色和外表 无色
大气含量 10-4 %
地壳含量 0.88 %
原子量 1.00794 原子量单位
原子半径 (计算值) 25(53)pm
共价半径 37 pm
范德华半径 120 pm
价电子排布 1s1
电子在每能级的排布 1
氧化价(氧化物) 1(两性的)
晶体结构 六角形
物理属性
物质状态 气态
核内质子数:1
核外电子数:1
核电核数:1
质子质量:1.673E-27
质子相对质量:1.007
所属周期:1
所属族数:IA
摩尔质量:1
氢化物:无
氧化物:H2O
最高价氧化物:H2O
外围电子排布:1s1
核外电子排布:1
颜色和状态:无色气体
原子半径:0.79
常见化合价+1,-1
熔点 14.025 K (-259.125 °C)
沸点 20.268 K (-252.882 °C)
摩尔体积 11.42×10-6m3/mol
汽化热 0.44936 kJ/mol
熔化热 0.05868 kJ/mol
蒸气压 209 帕(23K)
声速 1270 m/s(293.15K)
电负性 2.2(鲍林标度)
比热 14304 J/(kg·K)
电导率 无数据
热导率 0.1815 W/(m·K)
电离能 1312 kJ/mol
最稳定的同位素
同位素 丰度 半衰期 衰变模式 衰变能量
MeV 衰变产物
1H 99.985 % 稳定
2H 0.015 % 稳定
3H 10-15 % /
人造 12.32年 β衰变 0.019 3He
4H 人造 9.93696×10-23秒 中子释放 2.910 3H
5H 人造 8.01930×10-23秒 中子释放 ? 4H
6H 人造 3.26500×10-22秒 三粒中子
释放 ? 3H
7H 人造 无数据 中子释放? ? 6H?
核磁公振特性 1H 2H 3H
核自旋 1/2 1 1/2
灵敏度 1 0.00965 1.21
氦
氦气为无色无味,不可燃气体,空气中的含量约为百万分之5.2。化学性质完全不活泼,通常状态下不与其它元素或化合物结合。理论上可以从空气中分离抽取,但因其含量过于稀薄,工业上从含氦量约为0.5%的天然气中分离、精制得到氦气。
化学式 He
分子量 4.003
气体密度 0.1786kg/m3(0°C、1atm)
液态密度 0.1250kg/・(沸点)
比重 0.14(空气=1)
沸点 4.3K(1atm)
熔点 1.0K(26atm)
临界温度 5.3K
临界压力 0.228MPa
蒸发热 5.50cal/g、20.4kJ/kg(沸点)
液态与气态的体积比 699(0℃、1atm、以液态体积为1・)
元素名称:锂
元素原子量:6.941
元素类型:金属
原子序数:3
元素符号:Li
元素中文名称:锂
元素英文名称:Lithium
相对原子质量:6.941
核内质子数:3
核外电子数:3
核电核数:3
质子质量:5.019E-27
质子相对质量:3.021
所属周期:2
所属族数:IA
mo尔质量:7
氢化物:LiH
氧化物:Li2O
最高价氧化物:Li2O
密度:0.534
熔点:180.5
沸点:1347.0
wai围电子排布:2s1
核外电子排布:2,1
颜色和状态:银白色金属
原子半径:2.05
常见化合价+1
发现人:阿尔费德森 发现年代:1817年
发现过程:
从金属与酸作用所得的气体中发现氢。 1817年,瑞典的阿尔费德森,最先在分析透锂长石时发现了锂。
元素描述:
银白色的金属。密度0.534克/厘米3。熔点180.54℃。沸点1317℃。是最轻的金属。可与大量无机试剂和有机试剂发生反应。与水的反应非常剧烈。在500℃左右容易与氢发生反应,是唯一能生成稳定得足以熔融而不分解的氢化物的碱金属,电离能5.392电子伏特,与氧、氮、硫等均能化合,是唯一的与氮在室温下反应,生成氮化锂(Li3N)的碱金属。由于易受氧化而变暗,故应存放于液体石蜡中。
元素来源:
在自然界中,主要以锂辉石和锂云母及磷铝石矿德形式存在。由电解熔融德氯化锂而制得。
元素用途:
将质量数为6的同位素(6Li)放于原子反应堆中,用中子照射,可以得到氚。氚能用来进行热核反应,有着重要的用途。锂主要以硬脂酸锂的形式用作润滑脂的增稠剂。这种润滑剂兼有高抗水性、耐高温和良好的低温性能。锂化物用于陶瓷制品中,以起到助溶剂的作用。在冶金工业中也用来作脱氧剂或脱氯剂,以及铅基轴承合金。锂也是铍、镁、铝轻质合金的重要成分。、
1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
1.1 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1.2 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1.3 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1.4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1)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1.5 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1.6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1.7 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氧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2.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1、 2fe+3cl2=2fecl3
2、cl2+h2o=hcl+hclo
3、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 2naoh+cl2=nacl+naclo+h2o
5、 ca(clo)2+h2o+co2=caco3(↓)+2hclo 2hclo=2hcl+o2(↑)
6、 cl2+h2s=2hcl+s
7、 2ki+cl2=2kcl+i2
8、 cl2+so2+2h2o=h2so4+2hcl
9、 mno2+4hcl=mncl2+cl2(↑)+2h2o
10、agno3+ki=agi(↓)+kno3
11、 2kmno4+16hcl=2kcl+2mncl2+8h2o+5cl2↑
二、氮族
1、 n2+3h2=2nh3(高温高压催化剂)
2、 n2+o2=2no(放电)
3、 4nh3+5o2=4no+6h2o
4、 nh3+hcl=nh4cl
5、 nh3+h2o=nh3•h2o(可逆)
6、 fecl3+3nh3•h2o=fe(oh)3(↓)+3nh4cl(不太肯定是不会发生氧化还原)
7、 alcl3+3nh3•h2o=al(oh)3(↓)+3nh4cl
8、ca(oh)2 +2nh4cl=cacl2+2nh3(↑)+h2o
9、2no+o2=2no2
10、nh4cl=nh3↑+hcl↑
11、 nh4hco3===nh3↑+co2↑+h2o
12、 4hno3=4no2↑+o2↑+h2o(光照或加热)
13、cu+4hno3=cu(no3)2+2no2↑+2h2o
14、3cu+8hno3=3cu(no3)3+2no↑+4h2o
15、:zn+4hno3=zn(no3)2+2no2↑+2h2o
16、:c+4hno3=co2↑+4no2↑+2h2o
17、4hno3=4no2↑+o2↑+h2o(光照或加热)
三、氧族
1、so2+h2o=h2so3
2、so2+ca(oh)2=caso3+h2o
3、so2+2naoh=na2so3+h2o
4、so2+nahco3=nahso3+co2
5、2so2+o2=2so3(加热,催化剂)
6、cl2+so2+2h2o=h2so4+2hcl
7、cu+2h2so4=cuso4+so2↑+2h2o
8、c+2h2so4=co2↑+2so2↑+2h2o
四、碳、硅
1、2co+o2=co2(点燃)
2、3co+fe2o3=2fe+3co2↑
3、co2+h2o=h2co3(这个都不会,服了)
4、2na2o2+2co2=2na2co3+o2↑
5、co2+naoh=nahco3
6、ca(oh)2+co2=caco3↓+h2o
7、ca(oh)2+2co2=ca(hco3)2
8、 na2co3+h2o+co2=2nahco3
9、co2+caco3+h2o=ca(hco3)2
10、co2+c=2co(高温)
五、氢、氧、水、过氧化氢
1、3fe+2o2=fe3o4
2、锰 2h2o2====2h2o+o2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六、2na+2h2o=2naoh+h2↑
2、4na+o2=2na2o
2、2nacl=2na+cl2↑(熔融,电解)
3、碳 na2o+co2=naco3
4、na2o+h2o=2naoh
5、2na2o2+2h2o=4naoh+o2↑
6、naoh+nahco3=na2co3+h2o
7、na2co3+hcl=nacl+nahco3
8、ca(oh)2+2nahco3=caco3↓+2h2o+na2co3
9、ca(oh)2+na2co3=caco3↓+2naoh
9、na2co3 +ca(oh)2 = caco3 ↓+ 2naoh
10、na2co3 + h2o +co2 = 2nahco3
七、镁、铝、铁
1、ca(hco3)2 =caco3↓+co2↑+h2o
2、mgcl2 + 2nh3•h2o = mg(oh)2+2nh4cl
3、2al+2naoh+2h2o=2naalo2+3h2↑
4、4al+3mno2=3mn+2al2o3(高温)
5、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6、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7、2al(oh)3=al2o3+3h2o
8、al(oh)3+3hcl=alcl3+3h2o
9、al(oh)3+naoh=naalo2+2h2o
10、alcl3+3nh3+3h2o=al(oh)3↓+3nh4cl
11、alcl3+4naoh=naalo2+3nacl+2h2o
12、3fe+4h2o=fe3o4+4h2↑
13、fe + 2hcl = fecl2 + h2↑
14、fe+4hno3=fe(no3)3+no↑+2h2o
15、3fe+8hno3=3fe(no3)2+2no↑+4h2o
1、2Mg + O2 点燃 2MgO
2、3Fe + 2O2 点燃 Fe3O4
3、4Al + 3O2 点燃 2Al2O3
4:2H2 + O2 点燃 2H2O
5、4P + 5O2 点燃 2P2O5
6、S + O2 点燃 SO2
7、C + O2 点燃 CO2
8、:2C + O2 点燃 2CO
9、C + CO2 高温 2CO
10、:2CO + O2 点燃 2CO2
11、CO2 + H2O === H2CO3
12、CaO + H2O === Ca(OH)2
13、CuSO4 + 5H2O ==== CuSO4•5H2O
14、2Na + Cl2点燃 2NaCl
分解反应
15:2H2O2 MnO2 2H2O+ O2↑
16、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7、2H2O 通电 2H2↑+ O2 ↑
18、H2CO3 === H2O + CO2↑
19、CaCO3 高温 CaO + CO2↑
置换反应
20、Fe + CuSO4 == FeSO4 + Cu
21、Zn + H2SO4 == ZnSO4 + H2↑
22、Mg+ 2HCl === MgCl2 + H2↑
23、H2 + CuO 加热 Cu + H2O
24、C+ 2CuO 高温 2Cu + CO2↑
25、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26:H2O + C 高温 H2 + CO
27、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其他
28、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29、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30、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31、:CO+ CuO 加热 Cu + CO2
32、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33、Ca(OH)2 + CO2 ==== CaCO3 ↓+ H2O
34..2NaOH + CO2 ==== Na2CO3 + H2O
35、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36、: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1> CH三CH+H2-催化剂→CH2=CH2
2> CH2=CH2+H2-催化剂→CH3CH3
3> CH3CH3+Cl2-光→CH3CH2Cl+HCl
4> CH2=CH2+Cl2-→CH2ClCH2Cl
5> nCH2=CH2-催化剂→-[CH2-CH2]-n
6> CH2=CH2+HCl-→CH3CH2Cl
7> CH3CH2Cl+NaOH-乙醇-△→CH2=CH2↑+NaCl+H2O
8> CH3CH2OH-浓H2SO4-170℃→CH2=CH2+H2O
9> CH2=CH2+H2O-催化剂→CH3CH2OH
10> CH2ClCH2Cl+2NaOH-乙醇-△→CH三CH+2NaCl+2H2O
11> CH三CH+HCl-→CH2=CHCl
12> CH三CH+Cl2-→CHCl=CHCl
13> CHCl=CHCl+Cl2-→CHCl2CHCl2
14> CH3CH2Cl+NaOH-水-△→CH3CH2OH+NaCl
15> CH3CH2OH+HCl-△→CH3CH2Cl+H2O
16> 2CH3CH2OH+O2-Cu或Ag-△→2CH3CHO+H2O
17> CH3CHO+H2-催化剂-△→CH3CH2OH
18> 2CH3CHO+O2-催化剂-△→2CH3COOH
19> 2CH3COOH+2Na-→2CH3COONa+H2↑
20> CH3CH2OH+CH3COOH-浓H2SO4(可逆)→CH3COOCH2CH3+H2O
21> CH3COOCH2CH3+H2O-稀H2SO4-△(可逆)→CH3CH2OH+CH3COOH
(苯环画不出来,用PhH表示)
22> PhH+3H2—Ni—△→C6H12(环己烷)
23> PhH+Br2—FeBr3→PhBr+HBr
24>C6H5ONa + HCl—→ C6H5OH + NaCl
‘叁’ 铁的氧化物以及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
氧化亚铁FeO
式量:72(71.85)
物理性质:密度5.7克/厘米3。
存在形式:黑色固体
化学性质:与酸反应生成二价铁和水,不稳定,在空气中加热时迅速被氧化成四氧化三铁,溶于盐酸、稀硫酸生成亚铁盐。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氧化铁Fe2O3
别名:三氧化二铁、铁红(铁锈主要成分)、铁丹
物理性质
式量:160
相对密度(水=1):5.24
熔点:1565℃
存在形式:矿物:赤铁矿、赭石
一般性状:红棕色粉末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酸。
化学性质:与酸反应生成三价铁(棕黄色)和水。是碱性氧化物。
制法
在空气中灼烧亚铁化合物或氢氧化铁等可得三氧化二铁。
用途
1. 其红棕色粉末为一种低级颜料,工业上称氧化铁红,用于油漆、油墨、橡胶等工业中
2. 可做催化剂
3. 玻璃、宝石、金属的抛光剂
4.用于和CO反应炼制生铁(H2也可) Fe2O3+3CO=2Fe+3CO2(高温) Fe2O3+3H2=2Fe+3H2O(高温) 2Fe2O3+3C=4Fe+3CO2(气)(高温) Fe3O4+8Al==(高温)4Al2O3+3Fe
四氧化三铁Fe3O4
分子量:231.54
别名:磁性氧化铁、氧化铁黑、磁铁、磁石、吸铁石
矿物:磁铁矿
一般性状: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
密度:5.18g/cm^3
熔点:1867.5K(1594.5℃)
铁在四氧化三铁中有两种化合价,经研究证明了Fe3O4是一种铁(Ⅲ)酸盐,即FeⅡFeⅢ[FeⅢO4]。黑色晶体,密度5.18克/厘米3。有磁性,故又称磁性氧化铁。潮湿状态的四氧化三铁在空气中容易氧化成三氧化二铁。不溶于水,溶于酸。用作颜料和抛光剂。磁性氧化铁用于制录音磁带和电讯器材。用红热铁跟水蒸气反应制得。
因它具磁性又名磁性氧化铁。难溶于水,溶于酸(Fe3O4 + 8H+ = Fe2+ + 2Fe3+ + 4H2O),不溶于碱,也不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但是天然的Fe3O4不溶于酸。
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铁在空气里加热到500℃,铁跟空气里的氧气起反应也生成四氧化三铁;锻工砧子周围散落的蓝灰色碎屑主要是四氧化三铁;铁跟高温的水蒸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天然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的晶体。四氧化三铁是一种重要的常见铁的化合物。
四氧化三铁是一种铁酸盐,即Fe2+Fe3+(Fe3+O4)(即FeFe(FeO4)前面2+和3+代表铁的价态)。在Fe3O4里,铁显两种价态,一个铁原子显+2价,两个铁原子显+3价,所以说四氧化三铁可看成是由FeO与Fe2O3组成的化合物,可表示为FeO·Fe2O3,而不能说是FeO与Fe2O3组成的混合物,它属于纯净物。
常见化学反应
(1) 在潮湿的空气中,易氧化成三氧化二铁。
4Fe3O4+O2==6Fe2O3
(2) 在高温下可与还原剂H2、CO、Al等反应。
3Fe3O4+8Al==4Al2O3+9Fe
Fe3O4+4CO==3Fe+4CO2
制取方法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2)细铁丝在空气中加热到500℃也会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3)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 = Fe3O4 + 4H2
用途
四氧化三铁是一种常用的磁性材料。
特制的纯净四氧化三铁用来作录音磁带和电讯器材的原材料。
天然的磁铁矿是炼铁的原料。
用于制底漆和面漆。
它的硬度很大,可以作磨料。
四氧化三铁还可做颜料和抛光剂。
我们还可以通过某些化学反应,比如使用亚硝酸钠等等,使钢铁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四氧化三铁,用来防止或减慢钢铁的锈蚀,例如枪械、锯条等表面的发蓝、发黑。
‘肆’ 常温下是白色固体的氧化物有什么还有黑色固体的氧化物是什么各三个!!!
一,白色固体的物质:
1、氧化钙。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是CaO,俗名生石灰。物理性质是表面白色粉末,不纯者为灰白色,含有杂质时呈淡黄色或灰色,具有吸湿性。
2、氧化镁。化学式:MgO镁的氧化物,一种离子化合物。常温下为一种白色固体。氧化镁以方镁石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是冶镁的原料。
3、过氧化钠。钠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之一,纯品过氧化钠为白色,但一般见到的过氧化钠呈淡黄色,原因是反应过程中生成了少量超氧化钠。
二,黑色固体的物质:
1、氧化亚铁。化学式FeO。是铁的氧化物之一。其外观呈黑色粉末,由氧化态为+2价的铁与氧共价结合。氧化亚铁经常容易与铁锈混淆,但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水合氧化铁。氧化亚铁属于非整比化合物
2、氧化铜。化学式CuO。是一种铜的黑色氧化物,略显两性,稍有吸湿性。相对分子质量为79.545,熔点1026℃。
3、氧化铁。又称烧褐铁矿、烧赭土、铁丹、铁红、红粉等。易溶于强酸,中强酸,其红棕色粉末为一种低级颜料,工业上称氧化铁红,用于油漆、油墨、橡胶等工业中,可作为催化剂,玻璃、宝石、金属的抛光剂,可用作炼铁原料。
(4)正二价的氧化物有什么物理性质扩展阅读
1、氧化镁有高度耐火绝缘性能。经1000℃以上高温灼烧可转变为晶体,升至1500 - 2000°C则成死烧氧化镁(也就是所说的镁砂)或烧结氧化镁。
2、过氧化钠易潮解、有腐蚀性,应密封保存。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可以用来漂白纺织类物品、麦杆、纤维等。
‘伍’ 的氧化物各有什么物理性质
Na2o氧化钠Na2o2过氧化钠氧化钠(化学式Na2O,式量61.9789,英文别名:disodiumoxide,类别氧化物),白色无定形片状或粉末。对湿敏感。在暗红炽热时熔融,到400℃以上时分解成过氧化钠和金属钠。遇水起剧烈化合反应,形成氢氧化钠。相对密度2.2
‘陆’ 氧化物的分类有哪些根据什么分的有几种分类方法
有4种分类方式:
1、按与氧化合的另一种元素的类型分为: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
2、按成键类型或组成粒子类型分为:离子型氧化物与共价型氧化物。
(1)离子型氧化物:部分活泼金属元素形成的氧化物如Na2O、CaO等。
(2)共价型氧化物:部分金属元素和所有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如MnO2、HgO、SO2、ClO2 等
3、按照氧的氧化态分为:普通氧化物(氧的氧化态为-2)、过氧化物(氧的氧化态为-1)、超氧化物(氧的氧化态为-1/2)和臭氧化物(氧的氧化态为-1/3)
4、按照酸碱性及是否与水生成盐,以及生成的盐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中性氧化物、复杂氧化物。
(6)正二价的氧化物有什么物理性质扩展阅读:
各分类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溶于水呈酸性溶液或同碱发生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大多数非金属共价型氧化物和某些电正性较弱的高氧化态金属的氧化物都是酸性的。
(2)碱性氧化物。溶于水呈碱性溶液或同酸发生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大多数电正性元素的氧化物是碱性的。
(3)两性氧化物。同强酸作用呈碱性,又同强碱作用呈酸性的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靠近长周期表中非金属区的一些金属元素的氧化物易显两性。
(4)中性氧化物。既不与酸反应也不与碱反应的氧化物叫做中性氧化物。
‘柒’ 常用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的性质和特性有哪些(如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详细点)
一 金属
1.Na
物理性质
钠单质很软,可以用小刀切割。切开外皮后,可以看到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很快就会被氧化失去
光泽。钠是热和电的良导体,钾钠合金(液态)是原子堆导热剂。钠的密度是0.97g/cm3,比水的密度小,比煤油密度大,钠的熔点是97.81℃,沸点是882.9℃。钠单质还具有良好的延展性硬度低。
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很容易失去,所以有强还原性。因此,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与其他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作还原剂,都是由0价升为+1价。金属性强。其离子氧化性弱。
化学性质
跟氧气的反应
在常温时:4Na+O2=2Na2O (白色粉末)
在点燃时:2Na+O2=△=Na2O2 (淡黄色粉末)
★钠在空气中点燃时,迅速熔化为一个闪亮的小球,发出黄色火焰,生成过氧化钠(Na2O2)和少量超氧化钠(Na2O4)。过氧化钠比氧化钠稳定,氧化钠可以和氧气化合成为过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2Na2O+O2=2Na2O2
跟卤素、硫、磷、氢等非金属直接发生反应
2.钠能跟卤素、硫、磷、氢等非金属直接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化合物(已下反应常温下均反应),如
2Na+Cl2=2NaCl (放出大量热,生成大量白烟)
2Na+S=Na2S(硫化钠)(钠与硫化合时研磨会发生爆炸)
2Na+Br2=2NaBr(溴化钠)(溴化钠可以用作镇静剂)
跟水的反应
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为了安全应在烧杯上加盖玻璃片。
观察到的现象及由现象得出的结论有:
1、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2、钠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钠的熔点低)
3、钠在水面上四处游动(有气体生成)
钠单质与水的反应
4、发出嘶嘶的响声(生成了气体,反应剧烈)
5、事先滴有酚酞试液的水变红(有碱生成)
反应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钠由于此反应剧烈,能引起氢气燃烧,所以钠失火不能用水扑救,必须用干燥沙土来灭火。钠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可以从一些熔融的金属卤化物中把金属置换出来。
由于钠极易与水反应,所以不能用钠把居于金属活动性顺序钠之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与酸溶液反应
钠与酸溶液的反应涉及到钠的量,如果钠少量,只能与酸反应,如钠与盐酸的反应:
2Na+2HCl=2NaCl+H2↑
如果钠过量,则优先与酸反应,然后再与酸溶液中的水反应,方程式见3
与盐反应
(1)与盐溶液反应
将钠投入盐溶液中,钠先会和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如果能与盐反应则继续反应。
如将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2Na+2H2O=2NaOH+H2↑
2NaOH+CuSO4=Na2SO4+Cu(OH)2↓
(2)与熔融盐反应
这类反应多数为置换反应,常见于金属冶炼工业中,如
4Na+TiCl4(熔融)=4NaCl+Ti(条件为高温)
Na+KCl=K+NaCl(条件为高温)
★钠与熔融盐反应不能证明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与有机物反应
钠还能与某些有机物反应,如钠与乙醇反应:
2Na+2C2H5OH→2CH3CH2ONa+H2↑(生成物为氢气和乙醇钠)
有关化学方程式
⑴与非金属单质: 2Na+H2=高温=2NaH
4Na+O2=2Na2O (白色固体)
2Na+O2=点燃=Na2O2 (淡黄色粉末)
⑵与金属单质反应
4Na+9Pb=加热=Na4Pb9
Na+Tl=加热=NaTl
⑶与水: 2Na+2H2O=2NaOH+H2↑
⑷与酸: 2Na+2HCl=2NaCl+H2↑
⑸与碱; 不反应(与碱溶液反应)
⑹与盐; ①4Na+TiCl4=高温=4NaCl+Ti
6Na+2NaNo2=高温=N2↑+4Na2O
Na+KCl=高温=K↑+NaCl
②2Na+2H2O=2NaOH+H2↑
2NaOH+CuSO4=Na2SO4+Cu(OH)2↓
或2Na+2H2O=2NaOH+H2↑
NH4Cl+NaOH=NaCl+NH3↑+H2O
⑺与氧化物: 4Na+CO2=点燃=2Na2O+C↓
2. Mg
物理性质:银白色的金属,密度1.738克/厘米3,熔点648.9℃。沸点1090℃。化合价+2,电离能7.646电子伏特,是轻金属之一,具有延展性,金属镁无磁性,且有良好的热消散性。
化学性质
具有比较强的还原性,能与热水反应放出氢气,燃烧时能产生眩目的白光,镁与氟化物、氢氟酸和铬酸不发生作用,也不受苛性碱侵蚀,但极易溶解于有机和无机酸中,镁能直接与氮、硫和卤素等化合,包括烃、醛、醇、酚、胺、脂和大多数油类在内的有机化学药品与镁仅仅轻微地或者根本不起作用。镁能和二氧化碳发生燃烧反应,因此镁燃烧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1.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2Mg+O2==点燃==2MgO
3Mg+N2==点燃==Mg3N2
Mg+Cl2==点燃==MgCl2
2.与水的反应:
Mg+2H2O==△==Mg(OH)2+H2↑
3.与酸的反应:
Mg+2HCl=MgCl2+H2 ↑ Mg+H2SO4=MgSO4+H2 ↑
4.与氧化物的反应:
2Mg+CO2==点燃==2MgO+C
*注:该反应在氧气充足时一般不发生或发生后又有 C+O2=CO2(点燃),所以在反应后不见有黑色固体生成。
5.镁与氯化铵反应:
Mg + 2NH4Cl ===MgCl2 + 2NH3↑ + H2↑
NH4+ + H2O ==(可逆)==NH3•H2O + H+(水解)
Mg+ 2H+ =====Mg2+ +H2↑NH3H2O====NH3↑+H2O
3.Al
物理性质:铝为银白色轻金属。有延展性。商品常制成棒状、片状、箔状、粉状、带状和丝状。在潮湿空气中能形成一层防止金属腐蚀的氧化膜。铝粉和铝箔在空气中加热能猛烈燃烧,并发出眩目的白色火焰。易溶于稀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溶液,不溶于水。相对密度2.70。熔点660℃。沸点2327℃。
化学性质:铝是活泼金属,在干燥空气中铝的表面立即形成厚约50埃的致密氧化膜,使铝不会进一步氧化并能耐水;但铝的粉末与空气混合则极易燃烧;熔融的铝能与水猛烈反应;高温下能将许多金属氧化物
4.Fe
铁是一种光亮的银白色金属。密度7.86克/立方厘米。熔点1535℃,沸点2750℃。常见化合价+2和+3,有好的延展性和导热性。也能导电。纯铁既能磁化,又可去磁,且均很迅速。还原为相应的金属;铝是两性的,即易溶于强碱,也能溶于稀酸。
活泼,为强还原剂,化合价有0、+2、+3、+6,最常见的价态是+2和+3。在室温下,铁可缓慢地从水中置换出氢,在500℃以上反应速度增大。有杂质,在潮湿的空气中易锈蚀;在有酸气或卤素蒸气存在的湿空气中生锈更快。易溶于稀酸。在浓硝酸中能被钝化。
铁在干燥空气中很难跟氧气反应,但在潮湿空气中很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若在酸性气体或卤素蒸气氛围中腐蚀更快。
与Cl2、Br2、硝酸及热浓硫酸反应,则被氧化成Fe3+。铁与氧气或水蒸气反应生成的Fe3O4,可以看成是FeO•Fe2O3,其中有1/3的Fe为+2价,另2/3为+3价。铁的+3价化合物较为稳定
二、金属氧化物
(1)、低价态的还原性
6FeO+O2 2Fe3O4
FeO+4HNO3=Fe(NO3)3+NO2↑+2H2O
(2)、氧化性
Na2O2+2Na=2Na2O
(此反应用于制备Na2O)
MgO、Al2O3几乎没有氧化性、很难被还原为Mg、Al.
一般通过电解熔融态的MgCl2和Al2O3制Mg和Al.
Fe2O3+3H2=2Fe+3H2O (制还原铁粉)
Fe3O4+4H2 3Fe+4H2O
(3)、与水的作用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此反应分两步Na2O2+2H2O=2NaOH+H2O2 ;
2H2O2=2H2O+O2↑. H2O2的制备可利用类似的反应
BaO2+H2SO4(稀)=BaSO4+H2O2)
MgO+H2O=Mg(OH)2 (缓慢反应)
(4)、与酸性物质的作用
Na2O+SO3=Na2SO4
Na2O+CO2=Na2CO3
Na2O+2HCl=2NaCl+H2O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H2SO4(冷、稀)=Na2SO4+H2O2
MgO+SO3=MgSO4
MgO+H2SO4=MgSO4+H2O
Al2O3+3H2SO4=Al2(SO4)3+3H2O
(Al2O3是两性氧化物
Al2O3+2NaOH=2NaAlO2+H2O)
FeO+2HCl=FeCl2+3H2O
Fe2O3+6HCl=2FeCl3+3H2O
Fe3O4+8HCl(浓) FeCl2+2FeCl3+4H2O
红,5~8紫,8~14蓝;
弄了好久,累死我了,不过你要更全的的话,买一本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用书吧,那上面相当全面。
‘捌’ 氧化物的性质是什么
氧化物的性质:
1、酸性氧化物
能跟碱反应生成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例外如CO等。但是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2、碱性氧化物
能跟酸反应生成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碱性氧化物。氧化铜只含有两种元素并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所以它是氧化物,并且可以和酸生成盐,所以氧化铜是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氧化物简介:
氧元素与另外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
按与氧化合的另一种元素的类型分为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按成键类型或组成粒子类型分为离子型氧化物与共价型氧化物,部分活泼金属元素形成的氧化物如Na2O、CaO等。
按照氧的氧化态分为普通氧化物(氧的氧化态为-2)、过氧化物(氧的氧化态为-1)、超氧化物(氧的氧化态为-1/2)和臭氧化物(氧的氧化态为-1/3)。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氧化物
‘玖’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微溶于水,二氧化碳固体俗称干冰,可做致冷剂,用于保藏食品、人工降雨。
二、化学性质:“三不二水”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助燃,也不能供呼吸。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碳酸: CO2 + H2O = H2CO3。
但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H2CO3=△= CO2 ↑+ H2O 。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这也是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Ca(OH)2+CO2 = CaCO3↓ + H2O
另外,二氧化碳还是光合反应的原料:6CO2 + 6H2O =叶绿体、光照=C6H12O6 + 6O2
‘拾’ 氧化物的性质是什么
氧化物的性质
(1)酸性氧化物:凡能与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也叫酸酐。
①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
co2+ca(oh)2=caco3↓+h2o
so3+2naoh=na2so4+h2o
等
②与h2o反应生成酸
co2+h2o=h2co3
so3+h2o=h2so4
等
(2)碱性氧化物:凡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
cuo+h2so4=cuso4+h2o
fe2o3+6hcl=2fecl3+3h2o
等
☆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含氧酸盐)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