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请教两个关于扭矩和力矩的问题!
问题中的是两个不同的单位,一个是力矩,一个是功率。扭矩和力矩是相同的单位,只是力矩通常使用更广泛一些,扭矩主要针对旋转方向的力矩来讲的。初中或高中的物理课本应该有的。问题中的具体含义应该是:在电机或主轴10000转/分钟时所对应的扭矩和功率。在一些资料上都会用转速/扭矩/功率图说明相互的关系。一个普遍的规律是:高速低扭矩、低速高扭矩。
❷ 力矩概念问题
首先,纠正一个错误,力矩是L和F叉积的结果,叉积的顺序不能颠倒
这其实是一个定义问题,规定就是力矩的方向与FL平面垂直,用右手定则来判断,右手定则的内容就不用细说了
其实,角速度w向量的方向也是与旋转平面垂直的,同样是用右手定则来判断的
力矩使物体产生角加速度,联系一下理解
❸ (高中物理)电磁学中的力矩
首先:你给的这个公式,是通电线圈整体受的磁力矩的公式,θ是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和线圈方向的夹角,线圈方向:右手,四指环绕的方向如果是电流,那么拇指指向就是这个电流线圈的方向。
其次:这里问的是cd边的力矩对ab边的力矩,这里用一般的力矩公式,M=rFsinθ,θ是矢量r和F之间的夹角;其中r的方向是从旋转支点指向受力点。所以题目中说对ab边的力矩,意思是ab当做转轴,r从ab指向cd,显然和F的方向相同,所以力矩是0。
❹ 高一物理 关于力矩平衡
“三个力对O点是力矩平衡的”的说法是不对的,因为O点不是支点,不存在力矩的问题。
因为N和f经过支点M,这两个力的力臂都是0,所以N和f的力矩为0,则木块仅受到G产生的力矩,所以力矩不平衡,假如静摩擦力足以保证M点不滑动,那么在G作用下,木块就绕M点转动。
建议:你的一些表达不是很规范,学习中应尽量避免。
❺ 高中学习力矩吗力矩和空间向量有什么关系
在物理学里,力矩是一个向量,可以被想象为一个旋转力或角力,导致出旋转运动的改变。这个力定义为线型力叉乘径长。 依照国际单位制,力矩的单位是牛顿-米。而依照英制单位,测量的单位则为英尺-镑。力矩希腊字母是 tau。 1历史 2定义 3单位 4静力观念 5动力观念 历史 力矩又称为转矩。力矩的概念,起源于阿基米德对杠杆的研究。 定义 力矩(torque):力(F)和力臂(L)的叉乘(M)。物理学上指使物体转动的力乘以到转轴的距离。
即:M=L×F。其中L是从转动轴到着力点的矢量, F是矢量力;力矩也是矢量。
力矩的量纲是距离×力;与能量的量纲相同。但是力矩通常用牛顿-米,而不是用焦耳作为单位。力矩的单位由力和力臂的单位决定。
力对物体产生转动作用的物理量。可分为力对轴的矩和力对点的矩。力对轴的矩是力对物体产生绕某一轴转动作用的物理量。它是代数量,其大小等于力在垂直于该轴的平面上的分力同此分力作用线到该轴垂直距离的乘积;其正负号用以区别力矩的不同转向,按右手螺旋定则确定:以右手四指沿分力方向,且掌心面向转轴而握拳,大拇指方向与该轴正向一致时取正号,反之则取负号。力对点的矩是力对物体产生绕某一点转动作用的物理量。它是矢量,等于力作用点位置矢r和力矢F的矢量积。例如 ,用球铰链固定于O点的物体受力F作用,以r表示自O点至F作用点A的位置矢,r和F的夹角为a(见图)。物体在F作用下 ,绕垂直于r与F组成的平面并通过O点的轴转动 。转动作用的大小和转轴的方向取决于F对O点的矩矢M,M=r×F ;M的大小为rFsina ,方向由右手定则确定 。力矩M 在过矩心O的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为 Mx 、My 、Mz 。可以证明 Mx 、My 、Mz 就是F对x ,y,z轴的矩。力矩的量纲为L2MT -2,其国际制单位为N·m。
例如,3牛顿的力作用在离支点2米的杠杆上的力矩等于1牛顿的力作用在离支点6米的力矩,这里假设力与杠杆垂直。一般地,力矩可以用矢量叉积(注意:不是矢量点乘)定义:
其中r是从转动轴到力的矢量, F是矢量力。 单位 力矩的量纲是距离乘以力;依照国际单位制,力矩的单位是牛顿-米。虽然牛顿与米的次序,在数学上,是可以变换的。BIPM (国际重量测量局) 设定这次序应是牛顿-米,而不是米-牛顿。
依照国际单位制,能量与功量的单位是焦耳,定义为 1 牛顿-米。但是,焦耳不是力矩的单位。因为,能量是力点积距离的标量;而力矩是距离叉积力的伪矢量。当然,量纲相同并不尽是巧合;使 1 牛顿-米的力矩,作用一全转,需要恰巧 2*Pi 焦耳的能量。 静力观念 当一个物体在静态平衡时,净作用力是零,对任何一点的净力矩也是零。关于二维空间,平衡的要求是:
x,y方向合力均为0,且合力矩为0. 动力观念 力矩是角动量随时间的导数,就像力是动量随时间的导数。
刚体的角动量是转动惯量乘以角速度
❻ 扭矩是什么意思。能用高中物理学习过的知识解释一下吗
扭矩的大小一般可以由缸径决定,轿车一般注重功率,而商务车与载重车就注重扭矩。扭矩决定了其低速的动力性,就是扭矩大的车低速加速性能好。高速的动力性由功率决定。
❼ 高中物理,力矩问题
高中物理中的力学平衡一般是指共点力的平衡,很少涉及非共点力的力矩平衡,但是非共点力的力矩平衡就是初中的杠杆原理讲过的,力矩=力x力臂,(矢量,此处就考虑同平面内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判定正负),当支点处的动力矩和阻力矩相等时平衡(静态平衡和转动平衡)。
该题对均质硬棒受力分析,可知:铰链处施加的弹力F始终沿沿杆方向,重力G和线中拉力T。支点在铰链处,且线与棒的连接点逐渐右移过程中棒始终水平,则F的力矩为零,重力的力矩为M1=G*L,线中拉力的力矩为M2=T*L',过程中始终力矩平衡,G、L不变,L'不断增大,则T逐渐减小。(由数学知识分析可知:在中点处L'=L,连接点移到最右端时L'=根号2*L,L'一直增大,可作图了解。)
❽ 力矩和转矩、扭矩问题(物理学的好的进)
当然不是一个概念。转矩是一对等大反向作用线平行(不共线)的力;而扭矩是两对等大反向作用线平行的力,这两对力作用面平行且在一个物体上。从宏观上看:转矩会使物体整体转动,而扭矩使物体平行于扭矩作用面的的截面发生相对转动,整体不转。还有弯矩。力矩是力和力臂的乘积。
❾ 求力矩的通俗易懂的解释
把力矩当成使物体做旋转运动的“力”。通常说的作用力是通过物体质心的,那么物体做直线运动;力矩是由于力不通过物体质心产生的,物体会做旋转运动。这样理解的话,将来的研究物体的旋转、接触物体的转动惯量等概念比较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