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要初中物理的物质密度表,最好是照的原图,谢谢
Ⅱ 求这个图横向纵向都是什么意思横向单位m/kg是什么意思[←关于物理密度的]
从图中可以看出,横向单位是质量,单位是kg,,纵向单位是体积,单位是0.001 m3 ,
由图中可以看出斜率不变,也就是密度的倒数不变,密度不变。a,b,c三种物质密度由大到小为
c>b>a.
可以看到,体积同为2*10^-3m3时,它们的质量大小排序为c,b,a.
Ⅲ 密度的大小怎么判定谁能画图解释一下
这里所说的“密度较大”指的是其体积小但质量大的物体!本质含义是和物理所说的物理是一样的。还有就是,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不会因为其他因素的影响而改变。。。至于:ρ=m/v
只不过是密度的关系比值。。。
如还有什么不清楚的话,欢迎追问!
Ⅳ 物理质量与密度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可以用纸笔绘制,也可在电脑上或手机上用专用软件绘制。
画思维导图,首先要对主题进行梳理,如你说的物理中质量与密度思维导图,主题就是“质量与密度”,下一线可分三个子主题,即“质量”“密度”“质量与密度的关系”,然后又可分下一级子主题,像质量又可分质量的定义、质量的单位、质景的计算公式……
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概念复习,是一种特别好的方法,如果学生能自己画思维导图进行概念复习,效果会特别好。
下图是用wps画的质量与密度思维导图。
Ⅳ 密度图像怎么看
要看横纵坐标分别表示哪个物理量。如果纵坐标是质量,横坐标是体积,就是靠近纵坐标的密度大,反之则反。
Ⅵ 【讨论】电子密度图怎么分析
在量化计算结果输出中,MO和能量是最根本和原始的,可信的。电子密度ρ,是从波函数的平方而来,是波函数的物理意义,是分子所处的空间各点出现电子的概率,它也是量化计算最基本、原生态的可信分子信息。分子的任何性质以及它的变化,都会反映到MO系数、反映到电子密度ρ上。 在具体应用上,主要是对照某种化学过程前后ρ的变化,还可以将ρ前后的变化作成Δρ,更加直改地考察这种变化,分析化学过程和性质。 你画的密度图都不尽人意?可以来电邮具体谈谈。密度图在GV中只能看到等值面图,不利分析。
Ⅶ 初二物理密度的一些笔记
(一)质量与密度基本知识梳理: 一、 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固有属性。4、测量工具:a.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b.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c.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二、学习使用天平1、天平的使用:①“放”: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②“拨”:,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⑥注意事项: a、 不能超出天平的秤量。 (天平能够称的最大质量叫天平的最大秤量)b 、砝码要用镊子夹取,并轻拿轻放。c、 天平要保持干燥清洁。d 、不要把潮湿的物体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盘内e 、不要把砝码弄脏弄湿,以免锈蚀。三、体积的测量:1、测量器材:量筒(量杯)2、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3、单位:毫升(ml)=厘米3 ( cm3 ) 升(l)=分米3 ( dm3 ) 1m3 = 103dm3 = 106m3 = 109mm34、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放”:放在水平台上。“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量筒里地水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凸面的顶部相平。5、固体体积的测量方法:(1):对于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可按照其几何模型的体积公式测出有关量求出其体积。(2):对于没有一定几何形状的物体,可设法把物体完全浸入某种液体中,得出其体积变化,则该体积变化就是该物体的体积。(排水法求体积,指不溶于液体或不发生化学反应,注意处理气泡、物体孔隙、化学反应、溶解等现象的问题)ρ物≥ρ液 可完全浸入;ρ物<ρ液 漂浮.(悬锤法、针压法);三、物质的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公式: 变形公式: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103kg/m3=1g/c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5、图象:左图所示:ρ甲>ρ乙6、测固体的密度: (1)原理: ρ=m/V (2)质量:测量工具:天平(3)体积:①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系好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物体体积V=V2-V1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7、测液体密度:⑴ 原理:ρ=m/V⑵ 方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④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 V 8、密度的应用: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ρ=m/v)⑵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质量。⑶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体积。⑷判断空心、实心问题(三种比较法)。⑸测量物体中所含各种物质的成分(列方程求解)。⑹要学会查密度表及其意义,并要记住常见物质的密度。⑺根据需要,可对不同密度的材料进行选择,同时也可以人为地制造出所需的密度 等等!!!!!!!!大致就这些!
Ⅷ 桥梁动载实验竖横向功率谱密度图怎么看
桥梁动载实验一般要测量一些物理、力学参量,诸如:加速度、力、应力、变形等。之后通过数据处理可以得到相应的功率谱密度函数曲线:其横坐标为频率、纵坐标为被测试的物理量量纲的平方除以频率。功率谱曲线下的面积为被测试物理量的总方差。这个总方差越大,表明动载越大!功率谱曲线的峰值对应的频率,或说是峰值频率表示在那个频率下动载很大!大的动载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外载荷特性;二是桥梁的固有特性。当外载频率与桥梁某一个固有频率重合(即共振)时,将引起灾难性的后果!如果你要研究桥梁的使用寿命(由动载造成的)还需分析与功率谱曲线对应的均方频率及"过零"次数等等。总之“法无定法”,看科研的需要、看市场的需要,看功率谱与“产品”的质量指标的关系,明确了这些你就会千方百计地去‘榨取’隐含在功率谱曲线中的信息,或者激发你的创造性研究新的理论和方法。
Ⅸ 师大初二物理的密度知识结构图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由物质组成。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固态物质中,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原子结构。
5.纳米科学技术。
二、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一个苹果约150g;一头大象约6t;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游码归零,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横梁平衡。具体如下: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A、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 变形;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1kg/m3=10-3g/c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不变,m与V成正比;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
5.图象:如图所示:甲>乙。
6.测体积——量筒(量杯)
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
“看”:单位:毫升(ml)=厘米3 (cm3)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7.测固体的密度: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8.测液体密度:
⑴原理:
⑵方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④得出液体的密度=(m1-m2)/V
9.密度的应用:
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⑵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算出它的质量。
⑶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算出它的体积。
⑷判断空心实心
Ⅹ 物理学密度的概念
密度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密度 英文名称:optical density;density 定义1:感光层经曝光和摄影处理后的变黑程度。以阻光率的常用对数表示。 所属学科:测绘学(一级学科);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二级学科) 定义2:每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所属学科:电力(一级学科);通论(二级学科) 定义3: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 所属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群落生态学(二级学科) 定义4:单位体积土体的质量。 所属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岩石力学、土力学、岩土工程(二级学科);土力学(水利)(三级学科) 定义5:单位面积草地上的植物个体数。 所属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草地资源学(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网络名片 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读作rōu)。国际主单位为单位 为千克/米^3,常用单位还有 克/厘米^3。其数学表达式为ρ=m/V。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体积的主单位是立方米,于是取1立方米物质的质量作为物质的密度。对于非均匀物质则称为“平均密度”。目录密度的物理意义,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量和体积而变化。某种物质的质量和其体积的比值,即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密度。用水举例,水的密度在4℃时为10^3千克/米^3或1克/立方厘米(1.0×10^3kg/m^3,)物理意义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密度通常用“ρ ”表示,读“rou”,第四声。(“若”或“肉”) 密度[1]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10^3千克/米^3。 标准状况下干燥空气的平均密度为0.001293×10^3千克/米^3。 定义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数,以kg/m^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或g/cm^3(读作克每立方厘米)表示。主要用在换算数量与交货验收的计量和某些油品的质量控制 度,以及简单判断油品性能上。 印刷术语在印刷术语中,反射密度指一种表面的遮光能力;透射密度指一种过滤器的遮光能力。 感官材中意义感光材料的密度是指其经曝光显影后,影像深浅的程度。如胶片,画面愈是透明的地方,密度愈小;反之,愈是不透明的地方,其密度愈大。 编辑本段物理量简介密度是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物质的特性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而又能相互区别的一种性质,人们往往感觉密度大的物质“重”,密度小的物质“轻”一些,这里的“重”和“轻”实质上指的是密度的大小。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所含物质减少,所以质量减少。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同种物质的密度不变。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质量、体积等因素无关,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同种物质的密度则是相同的 。 公式密度的公式 :ρ=m/V (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 V表示体积) 正确理解密度公式时,要注意条件和每个物理量所表示的特殊含义。从数学的角度看有三种情况(判断正误): (1)ρ一定时,m和V 成正比; (2)m 一定时,ρ与 V 成反比 ; (3)V 一定时,ρ与 m 成正比。 结合物理意义,三种情况只有(1)的说法正确,(2)(3) 都是错误的。因为同种物质 密度的密度是一定的,它不随体积和质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理解物理公式时,不可能脱离物理事实,不能单纯地从数学的角度理解物理公式中各量的关系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 : 千克 / 米^3;。 正确读法为千克每立方米,符号kg/m^3;, 常用的单位是克/厘米^3;, 正确读法是克每立方厘米 , 符号为 g/cm^3;。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 l g/cm3=10^3kg/m^3; 例如水的密度是1g/cm^3,也就是1*10^3kg/m^3 水的密度水的密度值为 1000kg/m^3; 它的物理意义是体积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00kg. (1立方米=1吨) 公式变形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m=ρV或 ,V=m/ρ可以计算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特别是一些质量和体积不便直接测量的问题,如计算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纪念碑的质量等。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其办法是是测定待测物质的密度,把测得的密度和密度表中各种物质的密度进行比较,就可以鉴别物体是什么物质做成的。 判断是否空心利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如判断物体是否空心,用“分析法”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 判定物体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 : (1)根据公式, 求出其密度ρ1,再与该物质密度ρ比较 ,若ρ1 < ρ , 则为空心 , 若ρ1 =ρ,为实心 密度。 (2)已知质量,由公式V=m/ρ ,求出V ,再与V物比较,若V物 > V ,则为空心,若V=V物 ,则该物体为实心。 (3) 把物体当作实心物体对待 , 求出体积为V的实心物体的质量, 然后将m 与物体实际质量m物比较, 若m>m物时,则该物体为空心,若m=m物, 则该物体为实心 。 其它人体的密度仅有1.07 g/cm^3;,竟然只比水的密度多出一些,所以学游泳应该不会太难吧! 汽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你知道为什么在路上看到的油渍,都会浮在水面上了吧。 海水的密度大于水,人体在海水中比较容易浮起来。 水的密度竟然大于冰,你现在就去冰箱里拿一些冰块,把它丢在半杯水中,看看冰块是浮着呢?还是沉下。物质的密度会受温度的影响而改变。一般而言,物质的质量不受温度影响(影响非常小),但是体积会热胀冷缩。所以温度上升时体积膨胀,密度相对就变小了。相反的,物质在温度下降时体积缩小,密度会变大。不过水是例外,因为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水温只要从4℃上升或下降,密度都会变小。也就是说4℃的水,体积在受热时也膨胀、冷却时也膨胀。所以水总是由表面开始结冰,密度最大的4℃的水会沉入最底层。这个性质非常重要,在严寒的冬天,虽然水的表面已结冰,但在湖泊的底层仍维持4℃左右,使水中的生物可安然度过冬天。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重要特性。根据密度的大小,人们可以鉴别物质;选择密度不同的物质,可以满足制造的不同需要;通过测定密度,科学研究中还可能发现其他新物质。 密度在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是“kg/m^3;”,这是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掌握的,但是要换算单位,不少同学却感到困难了。例如:铁的密度是7.8×10^3kg/m^3;=()g/cm^3;。这个问题可以利用单位换算中的基本方法来解决,那就是分子里的单位变小多少倍,换算后的数值就变大多少倍:1千克=10^3克;分母中的单位变小多少倍,换算后的数值要变小多少倍:1m^3;=10^6cm^3;,因此,7.8×10^3kg 密度/m^3;=7.8×10^3×(10^3/10^6)g/cm^3;=7.8g/cm^3;;根据这种换算方法;分析一下可以得出密度的单位有一个规律,即:对于某种物质的密度,在分别用“g/cm^3;”,“kg/dm^3;”和“t/m^3;”来做单位时,它们的数值是相同的。例如,铁的密度,按照这个规律可知:ρ水=7.8g/cm^3;=7.8kg/dm^3;=7.8t/m^3;。这个“7.8”就是课本上密度表中铁的密度值去掉10^3得到的。记住这个规律,不但给密度单位的换算带来很大的方便,而且使一些涉及密度计算的问题变得简单。例如用这种方法来记算水的质量,就是1厘米^3;(毫升)水的质量是1克,1分米^3;(升)水的质量是1千克,1米^3;水的质量是1吨。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大小、形状、空间位置无关。但与温度、状态有关,大部分的物质随温度升高而密度降低,即热涨冷缩,而水在0~4摄氏度时有反膨胀现象。另外,同种物质密度相同,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为定值;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相同,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注意是“一般”哦~)。 编辑本段密度图像的信息知识由同种物质构成的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质量相同;由不同种物质构成的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质量一般不同.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反映了物质的某种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公式ρ=m/V。当液体体积V增大时,液体质量m一定增大,即m和V为正比关系。 解题对于此类考题,其解题关键有二: 1、要特别注意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即要看懂图像的物理意义:一般情况下,图像中横轴表示体积,单位是cm,纵轴是质量,单位是g,整个图像表示了质量随体积的变化; 2、要较好的运用控制变量法。在三个物理量中对某一个物理量进行大小比较,必须控制另外一个物理量相同,方可进行讨论。 例题用图像表示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初中常遇到的问题,搞清图像的物理意义有利于我们对问题的分析,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例1 图1表示A、B、C三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由图可知( ). A.ρA>ρB>ρC,且ρA>ρ水 B.ρA>ρB>ρC,且ρA>ρ水 C.ρC>ρB>ρA,且ρA<ρ水 D.ρC>ρB>ρA,且ρA>ρ水 [分析] 利用图像的直观性,我们可方便地比较三种物质的密度大小.根据密度的定义,我们可取A、B、C三种物质的相同体积(横坐标)来比较它们的质量(纵坐标),质量大者其密度也大;也可取A、B、C三种物质的相同质量(纵坐标)来比较它们的体积(横坐标),体积大者其密度反而小.由图像可知:当mC=mB=mA=30g时,VC<VB<VA,所以ρC>ρB>ρA. 由图像可知,图线OB上任意一点的纵坐标(质量)与横坐标(体积)之比都为1g/cm,表明这种物质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同,或这种物质就是水(ρB=ρ水),因而可判定ρA<ρ水. [答案] C 例2 如图2是一定质量的水,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图像.观察这个图像,可以得知,水在 时的密度最大. [分析] 该图像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体积,表达的是一定质量的水,其体积随温度变化的规律.由于质量一定,根据ρ=m/V,只要找出体积最小时所对应的温度,就可确定水在何时密度最大.不难看出,水在4℃时体积最小,所以水在4℃时密度最大. [答案] 4℃ 例3 由图3所示的图线可以知道,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__________.用甲、乙两种不同的物质做成质量相同的实心体,则它们的体积之比V甲:V乙=________. [分析] 通过图3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可以分别读出甲、乙两种物质某一体积时物质的质量,从而求出它们的密度,然后利用求出的密度进行比例计算. 快捷方法可以通过相同体积(横坐标)的质量(纵坐标)比来表示密度之比,如当体积为6cm^3时,甲的质量为9g,乙的质量为4g,即ρ甲:ρ乙= m甲:m乙= 9:4.而相同质量(纵坐标)时它们的体积(横坐标)之比,可以通过在质量都为6g时的体积的比值.这要比公式计算快得多! [答案]9:4 ,4:9 编辑本段应用密度在生产技术上的应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出来。 1.可鉴别组成物体的材料。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其办法是是测定待测物质的密度,把测得的密度和密度表中各种物质的密度进行比较,就可以鉴别物体是什么物质做成的。 2.可计算物体中所含各种物质的成分。 3.可计算某些很难称量的物体的质量或形状比较复杂的物体的体积。 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m=vρ或 ,v=m/ρ可以计算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特别是一些质量和体积不便直接测量的问题,如计算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纪念碑的质量等。 4.可判定物体是实心还是空心。 利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如判断物体是否空心,用“分析法”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 判定物体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 : (1)根据公式 , 求出其密度 ,再与该物质密度ρ比较 ,若 > ρ , 则为空心 , 若 =ρ,为实心。 (2)已知质量,由公式V=m/ρ ,求出V ,再与V物比较,若V物 > V ,则为空心,若V=V物 ,则该物体为实心。 密度(3) 把物体当作实心物体对待,利用 , 求出体积为v的实心物体的质量, 然后将m 与物体实际质量m物比较, 若m>m物时,则该物体为空心,若m=m物, 则该物体为实心 。 5.可计算液体内部压强以及浮力等。 综上所述,可见密度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鉴别未知物质,密度是一个重要的依据。“氩”就是通过计算未知气体的密度发现的。经多次实验后又经光谱分析,确认空气中含有一种以前不知道的新气体,把它命名为氩。在农业上可用来判断土壤的肥力,含腐殖质多的土壤肥沃,其密度一般为2.3×103千克/米3。根据密度即可判断土壤的肥力。在选种时可根据种子在水中的沉、浮情况进行选种:饱满健壮的种子因密度大而下沉;瘪壳和其他杂草种子由于密度小而浮在水面。在工业生产上如淀粉的生产以薯仔为原料,一般来说含淀粉多的薯仔密度较大,故通过测定薯仔的密度可估计淀粉的产量。又如,工厂在铸造金属物之前,需估计熔化多少金属,可根据模子的容积和金属的密度算出需要的金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