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高一下物理研究报告怎么写

高一下物理研究报告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2-05-19 06:53:58

㈠ 高一物理课题研究报告论文 急急急

这么多够不??(*^__^*) ~~一、引入新课

定性讨论:物体质量一定,力不同,物体加速度有什么不同?力大小相同,作用在不同质量物体上,物体加速度有什么不同?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快慢取决哪些因素?定性关系如何?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后回答:第一种情况,受力大的产生加速度大,第二种情况:质量大的产生加速度小。 学生再思考生活中类似实例加以体会。

点评:教师可举日常生活中一些实例,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加速度大小既与力有关,也与质量有关,为下一步定量研究做好铺垫.

二、进行新课

1、物体加速度与它受力的定量关系探究

教师活动:现在我们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用控制变量法)。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定量关系。请同学生据上述事例,猜测一下它们最简单关系。

学生猜测回答:加速度与力可能成正比。

教师活动:如何测量加速度a?需什么器材?请同学样设计方案。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设计可行方案测量,也可借鉴教师提供案例进行设计。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把小车在不同拉力下的加速度填在设计好的表格中。

学生活动:学生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分组实验,取得数据。

教师活动:如何直观判断加速度a与F的数量关系?指导学生以a为纵坐标,以F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利用图象找规律。利用实物投影展示某同学做的图象,让大家评价。

学生活动:学生在事先发给的坐标纸上描点,画图象,看图象是否是过原点的直线,就能判断a与F是否成正比。

分析研究表格中数据,得出结论。

2、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的定量关系探究

教师活动:保持物体所受力相同,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请同学们用最简单关系猜测一下二者是什么关系?教师解释:若a与m成反比,其实是a与1/m成正比,a-l/m的图象应是什么?

学生猜测回答:加速度与质量可能成反比。应该是过原点直线。

教师活动:保持钩码质量一定,即拉力大小一定,如何改变小车质量?

将不同质量的小车的加速度填入设计好的表格中,建立a一1/m坐标系作图象。

学生回答:在小车上加砝码。

学生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分组实验,测出不同质量时加速度。在坐标纸上描点,作a-l/m图象,据a-l/m图象建否是过原点直线就能判断加速度是否与质量成反比。

点评:由于学生刚开始从事探究实验,缺乏经验,需要教师指导,比如设计方案,利用图象处理数据,学生一无经历,二不习惯,所以宜采用定向探究,逐步使学生走向自由探究。

3、对实验可靠性进行评估

教师活动:如果同学们猜想是正确的,那么根据实验数据,以a为纵坐标,以F横坐标,或以a为纵坐标,1/m为横坐标,作出图象都应该是过原点的直线,但实际描的点并不严格在某直线上,也不一定过原点。若真是a∝F,a∝l/m得需多次实验才能证实。
【教学重点】

1.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2.如何提出实验方案,并使实验方案合理可行。

3.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教学难点】

1.在老师引导下提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

2.实验的操作过程。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小车(20辆,每辆车上贴上质量为200g,贴上“参照车”与“实验车”字样),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20个),一次性小塑料口杯及棉线套(20个,质量可忽略),50g规格钩码10盒(每盒10个),托盘天平砝码20盒,刻度尺(米尺),线绳若干,铁文件夹10个,计算机和大屏幕投影系统一套,计算器。

【教学要求】

上课地点为实验室,共分成10组,五个学生一组,每组男、女生都要有,选出组长一名。每组桌上贴上组号,每个学生发学案一张,每组同学带课本,计算器,铅笔。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探究实验方案,第2课时实验操作、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第1课时:设计实验方案(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回答学案上的问题)

问题1:本节课研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跟什么有关,请同学们先猜一猜加速度大小跟什么有关?

教师注意:学生可能猜出质量和力以外的因素,教师引导或告之本节课只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问题2:请同学们猜一猜加速度与力、质量有什么关系,列举出实例。

如果学生说不出实例,教师可以列举以下典型的例子:绿灯亮后,摩托车先冲出,然后小轿车,最后载重货车,说明质量大加速度小;方程式赛车的发动机功率大,启动快,加速度大,说明力大加速度大。

播放以上例子的视频。

问题3:能否从理论上验证力越大,加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是合理的?

参考答案: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力大运动状态容易改变,而运动状态的改变快慢是用加速度来描述的,因此力大,加速度大;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大,惯性大,运动状态难改变,即加速度小。

教师注意:学生回答这一问题时,容易用举实例法,教师注意引导从理论出发。

问题4:研究一个物理量同时与两个物理量有什么关系,应当采用什么方法?

学生很容易回答出用控制变量法。

问题5:初中用过这种办法吗?举例说明。(安排此问题的目的是向学生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参考答案:在讨论电流与电压、电阻两个量是什么关系时;在讨论压强与压力、作用面积两个量是什么关系时。

问题6:保持质量一定,怎样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或保持力一定,怎样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学生会回答出用打点计时器测出几个加速度及所对应的力,分析加速度与力关系或加速度与质量关系,若不提测加速度,可追问如何测出加速度。

以上6个问题难度不大,建议采用单独让某个学生回答的方式即可,不必给时间进行小组内讨论。

问题7:鉴于用纸带测出加速度是我们已经掌握的一种技能,因此本次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不想用此方法。请同学们另外设计出一种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法?

(1)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及对实验方法的初步设计。

(2)在此理论框架内,具体的实验方案是什么?

组内讨论6分钟,每组组长准备发言。

在学生讨论期间,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交流,如果时间过半还有一些组提不出方案,教师可提醒该组学生参考课本43页“做一做”栏目,再讨论.

参考答案:

理论依据及初步设计:两物体均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x=知,相同时间内的位移关系,就是他们的加速度关系。

具体实验方案:课本78页参考案例。

学生在阐述时可能(1)(2)两个问题混在一起说出,只要合理、清晰即可;另外理论依据与方案课本上都有,学生看了课本就很容易回答此问题。

引申问题:在此理论依据下,能否再设计出一种实验方案,组内讨论10分钟后组长发言。(讨论后,刚才只提出课本上方案的组重点发言,已经提出不同于课本上方案的组也可以再提出第3种方案。)

教师组织同学们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只要合理可行即可。

最后教师指出:

本节课用课本78页的方案。

问题8:绳拉小车的力是小车受的合力吗?

学生很容易提出还有摩擦力。

问题9:我们必须要使绳拉小车的力成为小车受到的合力,否则还要计算滑动摩擦力,使问题复杂化,那么怎样去掉摩擦力呢?组内讨论5分钟后组长发言。

参考答案:

(1)用重力分力平衡掉摩擦力(教师可投影图片解释),为此可以倾斜木板,直到小车放上后恰能静止或被轻推后匀速。

(2)减小摩擦力直到可忽略,可采用气垫导轨。

第2课时:做实验并记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一、实验前教师做以下交待:

1.为了节省时间,教师给学生做一下分工,1-5组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参照表一和表二要求(见学案);6-10组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参照表三和表四要求(见学案),要填写好表格。

2.平衡摩擦力时不必将拴有口杯小桶的绳子解下,车后拖的绳子也不用解下,放在车上即可。

3.注意铁夹子的位置。

4.注意实验中同学之间互相配合,如谁扶住板,谁控制铁夹开启、闭合,谁负责更换砝码和保证绳在滑轮内并负责保护仪器,谁负责测量记录等。

附:

表一(两车质量均为200g+100g)

参照车
实验车

组别
绳上挂的钩码/g

(代表力F1)
位移x1/cm
绳上挂的钩码/g(代表力F2)
位移x2/cm

1
20

30

2
20

40

3
20

50

4
20

60

5
20

70

表二(两车质量均为200g+100g)

组别

1
1.5

2
2.0

3
2.5

4
3.0

5
3.5

表三(两车绳上挂的钩码均为40g)

参照车
实验车

组别
车和车上砝码总质量/g(代表质量m1)
位移x1/cm
车和车上砝码总质量/g(代表质量m2)
位移x2/cm

1
300

200

2
300

400

3
300

500

4
300

600

5
300

700

表四(两车绳上挂的钩码均为40g)

组别

1
2/3=0.67

2
4/3=1.33

3
5/3=1.67

4
6/3=2.00

5
7/3=2.33

(以上实验过程36 min)

二、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让学生分析表二和表四,并得出结论。

参考答案:在两车质量一样的情况下,实验车受的力是参照车的多少倍,加速度就是参照车的多少倍,说明加速度与力成正比;在两车受力一样的情况下,实验车总质量是参照车的几倍,加速度就是参照车的几分之一,说明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课堂小结】

1.高中第一次接触控制变量法。

2.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猜想出加速度与质量、力的关系比实验验证重要,提出实验方案比实验操作重要,通过本节课,大家要好好体会。

物理实验报告怎么写

一、实验目的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五、数据记录:实验中测得的原始数据和一些简单的结果尽可能用表格形式列出,并要求正确表示有效数字和单位六、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目的对测量结果进行计算或作图表示,并对测量结果进行评定,计算误差或不确定度.七、实验结果:扼要地写出实验结论八、误差分析:当实验数据的误差达到一定程度后,要求对误差进行分析,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九、问题讨论: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异常现象及可能的解释,分析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对实验仪器的选择和实验方法的改进提出建议,简述自己做实验的心得体会,回答实验思考题.例如:班级姓名学号日期实验课题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目的1.描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2.求出平抛物体的初速度.实验原理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只需测出运动轨迹上某一点的(x,y由x=V0ty=得:V0=x器材斜槽、白纸、图钉、木扳、有孔的硬纸卡片、小球、重锤线、米尺实验步骤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竖直木板上。2.在木板左上角固定斜槽并使其末端点O的切3.线水平。在纸上记录O点,4.利用重垂线画出通过O点的竖直线。5.在木板的平面上用手按住卡片,6.使卡片上有空的一面保持水平,7.调整卡片的位置,8.使槽上滚下的小球正好穿过卡片的孔,9.然后用铅笔在卡片的缺口上点个黑点,10.这就记下了小球平抛的轨迹通过的点。多次实验,11.描下多个点。12.用平滑的曲线将小球通过的点连接起来,13.就得到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14.以O为圆点,15.画出竖直向下的y轴和水平向右的x轴.16.从曲线上选取A、B、C、D四个不同17.的点,18.测出它们的坐标,19.记在表内。根据公式v0=x求出每次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再求出V0的平均值。实验记录X(米)y(米)V0(米/秒)V0(平均值)ABCD实验分析1.实验注意点:a.固定白纸的木板要。b.固定斜槽时,要保证斜槽未端的。c.小球每次从槽上滑下。d.在白纸上准确记下槽口位置,该位置作为。2.实验误差:(1)计算小球初速度时应在轨迹上选距离抛出点稍远一点的地方。(2)木板、斜槽固定好后,实验过程中不改变位置。实验练习1.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已测出落下的高度h与对应的射程x如下表,则物体平抛初速度为。(g=9.8m/s2)h(m)5.0011.2520.0024.20x(m).为什么实验中斜槽的末端的切线必须是水平的? .请你依据平抛运动的实验思想,自己设计一个测定玩具手枪子弹速度的方法。(1)器材:(2)步骤:(3)手枪子弹速度V0=。(用字母表示)教师评语记分

㈢ 高一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怎么写

8、物理题中隐含条件的挖掘
11、“图解法”题型归类
22、物理学习中常用的数学知识归纳
这三个可以深入写一下
应该可以成功

㈣ 高一研究性课题报告怎么写

高一研究性课题报告写法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的背景:

偏科,是我们在评价学生时经常用到的一个词。在平时学习中,学生在成绩上反映出来的某科分数持续低下,我们称之为偏科。或学生对某学科的态度特别冷淡,不感兴趣,我们也称之为偏科。

有的孩子学习的时候,在某门课上表现非常好,而在有些课上显得特别差,甚至出现不及格现象。学习偏科,作为高中生学习过程普遍出存在的现象,一直以来令家长头痛不已。

由于社会不断发展的原因,使得偏科的现象日益严重,这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发展,而且对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社会和谐发展都产生着不利的影响。其中以下三种原因:

(一)教师问题:学生偏科学习,受教师影响较大。学生偏爱某一学科,能提高该科学习成绩,而好的学习成绩又强化了对该科的喜爱,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也往往不喜欢某个老师所教的学科,久之,学习成绩下降,丧失对这一科学好的信心,导致恶性循环。

(二)家庭影响:家庭特殊文化氛围和家长的某些爱好,以及家长职业差异,也会诱发学生偏科。

(三)学生原因:

1、学生偏重什么学科学习,跟不同智力发展有一定关系。

2、学生偏科往往也是由“兴趣差异”造成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重视感兴趣的学科,轻视或不学讨厌的学科,学生对某门学科兴趣较强,就产生了学习动力,便能主动积极的专学这门课,反之,对某门学科兴趣弱或没兴趣,学生自然不愿把功夫下在这门课上。

3、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对学习科目的导向作用,对很多同学造成有意偏科,或是主动偏科。

二、目的和意义:

为此,我们给予高度的关注,希望通过我们的深入调查研究,能够引起社会对人文科学的重视,并为高中生的选科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促使个人及社会能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结果:

实践证明,高中生偏科的现象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高中生的偏科现象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才能,为以后的生活打基础。反之偏科也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影响其他学科。

㈤ 高一物理《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怎么写

实验报告有十个部分: 一 实验目的 写明本实验的目的及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 二 实验仪器 列出本实验所用的仪器用具(应包含规格,数量,型号和编号)及消耗物品,被测物品. 三 实验原理 扼要说明本实验所依原理,包括:本实验所依据的物理原理,公式

㈥ 求一份高一物理研究性报告

实验目的

学会用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方法和技能。

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低压电源、重物(附纸带夹子)、刻度尺、铁架台(附夹子)、导线。

实验原理

只有重力做功的自由落体运动遵守机械能守恒定律,即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利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下物体自由下落的高度,计算出瞬时速度,即可验证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与物体动能的增加量相等。

实验步骤

1.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支架上,并用导线将打点计时器接在交流电源上。

2.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纸带下端用夹子与重物相连,手提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

3.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重复实验几次,从几条打上点的纸带中挑选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mm,且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测量。

4.记下第一个点的位置O,在纸带上选取方便的个连续点1,2,3,4,5,用刻度尺测出对应的下落高度h1,h2,...;用公式计算各点对应的瞬时速度;计算各点对应的势能减少量和动能增加量,进行比较。

注意事项

1.安装打点计时器时,两纸带限位孔必须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少摩擦阻力。

2.实验时,必须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工作正常后才能松开纸带让重锤下落。

3.纸带上端最好不要悬空提着,而要用手按在墙上,这样可保证下落的初速度为零,并且纸带上打出的第一个点是清晰的一个小点。

4.测量下落高度时,都必须从起点算起,不能搞错。为了减小测量值的相对误差,选取的各个计数点要离起始点远些,纸带也不宜过长,约40cm即可;实际上重物和纸带下落过程中要克服阻力(主要是打点计时器的阻力)做功,所以动能的增加量必定稍小于势能的减少量。

5.因不需要知道动能的具体数值,所以不需要测出重物的质量m。

㈦ 急!!求高中物理实验课题研究报告范文。跪求!!

单击此处输入中文题名(不超过20个汉字)
作者(学号)
(1.单位名1,城市名1 邮政编码1 )
摘 要: 在此处输入中文摘要(字数一般不超过200字)。摘要必须反映全文中心内容,内容应包括目的、过程及方法、结论。要求论述简明、逻辑性强、尽量用短句。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并请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
关键词: 词1;词2;词3(不多于5个,选词应规范,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
Title in English
Author
(1.Affiliation 1, City 1 Post Code 1)
Abstract: 单击此处输入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文意一致,用第三人称写法,必要时可适当加长),并请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
key words: word1; word2; word3(中英文关键词须一一对应)

引言的内容可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方法、范围和背景等。应开门见山,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释,避免公式推导和一般性的方法介绍。引言的序号可以不编,不编序号时“引言”二字可以省略。
·单击此处输入标题1
可接下一级标题或正文。
论文要求主题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

在脚注位置注明课题或基金项目类别及其批准号.在首页末注明作者的个人学术信息.包括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学历或学位,职称,博(硕)士生导师(联系人)或课题负责人,两院院士,Email 地址等.

精炼,遵守我国着作权法,注意保守国家机密。每篇论文(含图、表)不超过10个page。其内容包括中英文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不多于5个)、参考文献。另请在稿件首页地脚处给出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最后学位或在读学历)及基金项目名称与批准号等信息。
1.1 单击此处输入标题1.1
题名应恰当简明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要便于编制题录、索引和选定关键词。不宜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符、代号等,也不能将原形词和缩略词同时列出;一般不用副题名,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

1.1.1 单击此处输入标题1.1.1
下接正文。页码采用A4纸型纵向排列,页边距上、下均为3cm,左右均为2.5cm。文字大小规定如下:摘要、作者简介、图名、表名及内容、参考文献均为小五号字,正文中除标题外均为五号字,标题见样例。中文均采用宋体,西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正文(含图、表)中的物理量和计量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文中各级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分三级编序,且一律左顶格排版。一级标题形如1,2,3,…排序;二级标题形如1.1,1.2,…排序;三级标题形如1.1.1,1.1.2,…排序。
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图以10幅为限。图中文字、符号或坐标图中的标目、标值须写清。标目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物理量和单位符号。表格一般采用“三线表”,表的内容切忌与插图和文字内容重复。
图、表应有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的图、表序和简明的表题。表序和表题间空1个字距,居中排于表的上方。
若所有栏的单位相同,应将该单位标注在表的右上角,不写“单位”二字。表中内容相同的相邻栏或上下栏,应重复示出或以通栏表示,不能用“同左”、“同上”等字样代替。
图、表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插图及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
表1 中文表题居中(表随文出现,且出现在同一页面内)
基本要求 表中文字中文采用小5号宋体,西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物理量和计算单位 表中的物理量和计量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注: 表注采用小5号宋体

公式主体居中,编号右对齐,如下所示。
(1)
(2)

图1 中文图题(图随文出现,且出现在同一页面内)
图中说明文字采用小五宋体,物理量和计量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参考文献只列出已经公开出版且在文中直接引用的主要文献,近5年的文献量应占50%以上。参考文献表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
各类主要文献的着录格式如下:
①期刊: [序号] 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②专着: [序号] 作者.书名.版本(第1版不着录)[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③论文集: [序号] 作者.题名[A].见:(In:)编着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④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⑤专利文献:[序号] 专利申请者.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⑥部级以上技术标准:[序号] 起草负责者.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⑦技术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者.技术报告题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⑧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EO/OL].电子文献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文献作者3名以内全部列出,4名以上则列前3名,后加“,等”或“, et al”。外文作者姓前名后,名用缩写,不加缩写点。
参考文献:
[1] 作者1[,作者2,作者3][,等]. 期刊论文题名[J]. 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2] 作者. 书名[M]. 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
[3] 李晓川,孔轶群,冷凯良,等.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测定方法的分析研究[J].2002,23(4):76-81.
[4] Russel H Taylor, Dan Stoianovici. Medical robot in computer-integrated surgery[J]. IEEE Trans.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2003, 19(5): 765-781.

㈧ 如何写物理实验报告 高一的打点计时器的

实验报告

一、原理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其工作电压是4~6V,电源的频率是50Hz,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

电火花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出点迹的计时仪器,使用220V交流电压,当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指导运动所受到的阻力比较小,它比电磁打点计时器实验误差小。

如果运动物体带动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就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纸带上的点也相应的表示出了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的各点间的间隔,就可分析物体的运动状况。

二、实验过程

1.把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

2.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没有滑轮的一侧,并联好电路
3.把一条细绳栓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合适的钩码。
4.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
5.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
6.断开电源,取出纸带

7.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做两次

三、实验数据及计算公式

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中的公式v=〔s(n)+s(n+1)〕/2t

s(n)指第N-1个计时点到第N个计时点的位移,s(n+1)指第N个计时点到第N+1个计时点的位移?〔s(n)+s(n+1)〕指第N-1个计时点到第N+1个计时点的位移.(即把要求的点包括在了他们中间即N处)

t指发生两个相拧计数点(N-1到N,N到N+1)之间的时间间隔.2T就是时间间隔总和

他们求得的就是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即可以近似看做N(要求的点)点的瞬时速度

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为S1,S2,S3.......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根据△S=aT*T有

S4-S3=(S4-S3)+(S3-S2)+(S2-S1)=3aT*T

同理S5-S2=S6-S3=3aT*T

求出a1=(S4-S1)/3T*T a2=(S5-S2)/3T*T a3=(S6-S3)/3T*T

再求平均值

四、实验总结

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交流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电压是4~6V;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电压是220V。

2.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小横线,应调整振针距复写纸片的高度,使之大一点。

3.复写纸不要装反,每打完一条纸带,应调整一下复写纸的位置,若还不够清晰,考虑更换复写纸。

4.使用打点计时器,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放开纸带。

5.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还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之间;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6.处理纸带数据时,密集点的位移差值测量起来误差大,应舍去;一般以五个点为一个计数点。

7.描点作图时,应把尽量多的点连在一条直线(或曲线)上不能连在线上的点应分居在线的两侧。

8.打点器不能长时间连续工作。

阅读全文

与高一下物理研究报告怎么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