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日常生活中,物理变化的现象是有哪些
1、熔化吸热:冰雪熔化时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环境温度降低,即使有太阳,也感到寒冷。
2、凝固放热: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而使窖内温度不致太低。
3、凝固:冬天用手摸室外的金属,有时会发生粘手的现象,好像金属表面有一层胶,是因为用比较湿的手摸金属时,手上的热会迅速传递到金属上,手上的温度下降,使得手上水分凝固。
4、蒸发:夏季的气温较高,而河中的水由于不断地蒸发吸热,因此水温比气温要低。人刚从水中上岸时,身体表面沾的水会不断蒸发,从人体上吸热使人感到冷。当蹲下身子抱成团时,人体表面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比站立时减小,水蒸发速度减慢,就会感觉比站立时暖和些。
5、液化放热:100度的水蒸汽烫伤比100度的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还要放出大量的热。
6、液化:牙医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常把一个带把的金属小平面镜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一烤,然后放入病人的口腔中,主要目的是用酒精灯火焰烤过的平面镜温度高于口腔内的温度,可有效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导致医生看不清牙齿,影响诊断。
② 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在生活中有什么例子
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变化有铁生锈、纸的燃烧、久置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碱的形成和银的饰品发暗等现象;物理变化有棒冰上面有雾气、水结冰、升华和凝华、水蒸气液化和水滴石穿等现象。
(一)化学变化:
1、铁生锈:
生锈是一种化学反应,本质上是金属的氧化反应。最常见的生锈现象是铁制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和氧气发生了氧化反应,或者是被水中的氧元素侵蚀成为氧化物。
2、纸的燃烧:
纸在高温下(达到纸的着火点)与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并产生光和热。纸张燃烧的实质主要就是纤维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同时伴有能量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
3、久置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少量二氧化碳溶于水中,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CO2+Ca(OH)2=CaCO3↓+H2O,CaCO₃基本上不溶于水,因此石灰水会变浑浊。
4、水碱的形成:
水里夹带着不容易溶解的物质,如硫酸钙CaSO4等沉淀下来的。硫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由于水的温度增高,会降低它的溶解度,因此它就沉淀在壶底了。水中还夹带着一些溶解的物质,如酸性碳酸钙Ca(HCO3)2、酸性碳酸镁Mg(HCO3)2等,这些物质受热就会分解,生成碳酸钙和碳酸镁等不溶解于水的物质,就沉淀在壶底。
5、银的饰品发暗:
银饰戴久了发黑是因为和空气发生了氧化反应。因为每个人的内分泌结构不一样,有些人的汗液含酸比较多,有些人比较少,有些人的氨含量比较高,所以佩戴银饰产生了不同的结果,酸的容易黑,不酸的就不太容易黑,甚至有些油脂分泌旺盛的人会把自己的银饰带得油光发亮。
(二)物理变化:
1、棒冰上面有雾气:
因为棒冰刚从冰箱里或者冷藏柜里拿出来,是冷的,空气中的水分遇冷凝结成液体,所以棒冰上会出现一层薄薄的雾。
2、水结冰:
水结冰的过程是凝固的过程。 凝固是指物质从液相变为固相的相变过程。 在一定压强下,液态的晶体物质,其温度略微低于熔点时,微粒便将规则地排列成为稳定的结构。
3、升华和凝华:
用久的电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物态变化。灯泡里面发光的钨丝,由于电流通过时产生强烈的高温,钨丝的表面有一小部分变成蒸气挥发出去,遇到了比较冷的灯泡玻璃后,就凝结在玻璃上,时间一长,便结了一层薄薄的黑霜。
4、水蒸气液化:
火箭发射时,在发射台下有一个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火箭升空瞬间,看到的白色“气团”是水蒸气液化形成。
5、水滴石穿:
水滴石穿的一种原因是水从高处滴落,其冲击力比较大,冲击力给石头带来磨损,水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滴一磨,石头就被磨穿了。
③ 如何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化学变化里一定包含物理变化,物理变化里一定没有化学变化。发生物理变化时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探讨化学反应放热、吸热的本质时,要注意四点:
1、化学反应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和反应物的总能量是不同的,这是因为各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不同的(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而旧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不同导致发生了能量的变化);
2、反应中能量守恒实质是生成新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大于旧化学键断裂的能量而转化成其他能量的形式释放出来;
3、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的总能量,则在反应中会有一部分能量转变为热能的形式释放,这就是放热反应,反之则是吸热反应;可用图象来表示。
(3)物理变化会怎么样扩展阅读:
具体例子:
燃烧必然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但是不一定有火焰。如果是可燃性气体燃烧,就会产生火焰,如: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的燃烧,硫磺和蜡烛在燃烧时会产生硫蒸气和石蜡蒸气,也有火焰;但是木炭在燃烧过程中始终是固态,不能产生可燃性蒸气,所以没有火焰。
其中,爆炸较复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燃烧放热散不掉,在有限空间内体积膨胀产生的爆炸,它是化学变化,例如:H2与O2混合点燃爆炸,爆竹爆炸等;另一种是由于气压引起的爆炸,例如:气球爆炸,轮胎爆炸等,是物理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可通过反应条件判断。
“点燃”为放热;“高温”为吸热。有些反应中条件还需“催化剂”才能进行,但不论什么反应,都必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④ 物理变化是什么(概念)
物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即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没有发生变化。例如:位置、形状、状态、导热、导电、密度、磁性、溶解、挥发、吸水受潮、吸附、焰色反应、原子弹与氢弹爆炸等。
举例:
1、物质的三态(固、液、气)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水结成冰,冰化成水,水变成水蒸气,在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组成他们的成分没有发生变化,都是水分子(H2O),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2、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焰色反应是指一些金属离子在火焰灼烧下,由于原子中的电子发生能级变化,而产生不同的颜色,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例如:燃烧、呼吸作用、光合作用、酿酒、食物发霉变质、食物发酵、铁生锈、蜡烛燃烧、金属冶炼等。
举例:
1、燃烧: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新的物质,如碳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蜡烛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产生。
2、光合作用:空气中的水与二氧化碳在光照和叶绿素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和氧气,有新的物质产生。
⑤ 物理变化的三态变化
刚开始学化学,可以凭借生活经验来判断是否是新物质,(不适合判断4、5)如:
1.水的三态变化:仍是水这一种物质,这是一种物质的三种状态.
2.汽油的挥发:是汽油由液态变成气态,状态改变,仍是汽油这种物质
3.煤油的燃烧:燃烧后,会生成新的物质二氧化碳和水
4.氯化氢和氨气混合,产生白烟:氯化氢气体和氨气接触,会生成白色固体(白烟),当然生成
了新的物质
5.碘化钾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混合:会生成新物质碘化银固体
6.金刚石加工成钻石:只是外型上的改变,物质种类没变
7.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上学过,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新物质有机物和氧气
这样,3457是化学变化;126就是物理变化
⑥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1、联系:化学变化里一定包含物理变化,物理变化里一定没有化学变化。
2、区别
(1)两者本质的区别在于有无新物质的生成。
(2)物理变化只是在形态、性质等改变,而化学变化则有新的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例子:水蒸发和凝固、糖块融化、二氧化碳凝华为干冰、闻到酒香、湿衣服变干。
化学变化的例子:氢氧化钠变质、植物光合作用、盐酸除锈、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蜡烛燃烧。
(6)物理变化会怎么样扩展阅读:
燃烧必然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但是不一定有火焰。如果是可燃性气体燃烧,就会产生火焰,如: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的燃烧,硫磺和蜡烛在燃烧时会产生硫蒸气和石蜡蒸气,也有火焰;但是木炭在燃烧过程中始终是固态,不能产生可燃性蒸气,所以没有火焰。
其中,爆炸较复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燃烧放热散不掉,在有限空间内体积膨胀产生的爆炸,它是化学变化,例如:H2与O2混合点燃爆炸,爆竹爆炸等;另一种是由于气压引起的爆炸,例如:气球爆炸,轮胎爆炸等,是物理变化。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可通过反应条件判断。“点燃”为放热;“高温”为吸热。有些反应中条件还需“催化剂”才能进行,但不论什么反应,都必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物质的基本三态变化,并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出来,所以属于物理变化。NaOH等无机盐、碱的潮解,冰的融化,研碎胆矾等。
如铁水铸成铁锅,其中涉及到碳元素和铁元素的结合新分子(一般生成Fe3C),并不算作物理变化,但是如果是百分百的纯铁,铸成铁锅则不发生化学变化,不生成新的相。
查找浏览了相关资料我们还知道: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因为它变成了另外一种单质。但也有些同素异形体的转化是物理变化,如单斜硫和斜方硫。
物理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不变、组成不变、化学性质也不变。这类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聚集状态(间隔距离、运动速度等)发生了改变,导致物质的外形或状态随之改变。物理变化表现该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变化跟化学变化有着本质的区别。
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焰色反应是物质原子内部电子能级的改变,通俗的说是原子中的电子能量的变化,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
⑦ 发生物理变化时,会不会发生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肯定伴随有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如酒精溶于水,只有物理变化,没有化学变化。
而氯化氢溶于水,生成水合氢离子和水合氯离子,发生了化学变化,而扩散过程是物理变化。
⑧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如何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举例说明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就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要看最终是否生成新物质。
一、物理、化学变化概述: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只是物质在外形和状态方面发生了变化)。实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本身不变,只是粒子之间的间隔运动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2、化学变化:相互接触的分子间发生原子或电子的转换或转移,生成新的分子并伴有能量的变化的过程;化学变化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
二、物理变化举例:
1、水蒸发。液态水变成了气态水,没有新物质的生成,该变化为物理变化。
2、固态干冰用于制造舞台效果,固态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放置于舞台上瞬间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形成仙境,未形成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
3、汽油的挥发,只发生形变,物质本身没有变化。
4、木料做成桌椅,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
三、化学变化举例:
1、铁生锈。铁变成了锈,锈是新物质。该变化为化学变化
2、蜡烛燃烧。石蜡变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是新物质。该变化为化学变化。
3、H2与O2混合点燃爆炸等。因为反应前后的分子不同。
注意:核变化(核聚变、核裂变)不属于化学变化,而是物理变化。
⑨ 什么是物理变化,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就是变化前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在初中阶段讲的最多的物理变化,就是指物质的三态变化,即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变化。
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性质的溶解性,熔点、沸点、凝固点、软硬程度,密度,塑性,弹性,挥发性、颜色、气味、状态、导电性、导热性,磁性等等。
而物质的化学性质有这么几个方面,例如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腐蚀性,阻燃性,助燃性,酸碱性等等。
例如,水结冰,变化前后H2O的化学性质是不变的。仍然分子是由一个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物质的酸碱性中,pH等于7,呈中性。
但是水结冰,发生了一些物理变化,例如温度发生变化,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了,分子与分子间的距离也发生变化了。导致物质的晶格结构发生变化,从而物质的性质也发生一些变化,比如硬度变化。
。
⑩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是什么
解: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 放热、变色、 沉淀的产生以及气体的放出,但物质变化中有这些现象的发生时,不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如发光、 放热现象中,电灯通电时发光发热,但它是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就是化学变化后有新物质的产生,而物理变化后没有新物质的产生。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是:在化学变化中有物理变化的发生,而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