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华尔街学物理的金融人叫什么

华尔街学物理的金融人叫什么

发布时间:2022-05-21 21:14:42

A. James Simons 是谁

詹姆斯.西蒙斯的大奖章基金,从1988年开始,平均年净回报率高达34%,同期的标准普尔指数仅是9.6%。15年来资产从未减少过。2005年,西蒙斯成为全球收入最高的对冲基金经理,净赚15亿美元,几乎是索罗斯的两倍。从1989到2006年的平均年收益率高达38.5%,净回报率已超过股神巴菲特(他以连续32年保持战胜市场的纪录,过去20年平均年回报达到20%),即使在2007年次债危机爆发当年,该基金回报都高达85%,西蒙斯也因此被誉为"最赚钱基金经理","最聪明亿万富翁"。

在进入华尔街之前,西蒙斯是个优秀的数学家,24岁就出任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西蒙斯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Corp.)花费超过15年时间,研发计算机模型,大量筛选数十亿计单个数据资料,从中挑选出中意的证券买进、卖出。

与巴菲特的"价值投资"不同,西蒙斯依靠数学模型和电脑管理着自己旗下的巨额基金,用数学模型捕捉市场机会,由电脑作出交易决策。他称自己为"模型先生",认为模型较之个人投资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定量投资者利用搜集分析大量的数据,在全市场360度寻找投资机会,利用电脑来筛选投资机会,将投资思想或理念通过具体指标、参数的设计体现在模型中,并据此对市场进行不带任何主观情绪的跟踪分析,借助于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来选择投资,以保证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收益最大化。

定量基金经理借助系统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具有更大的投资宽度,能够最小化人的情绪对组合的影响。

巴菲特为代表的这一类投资人可以被视为定性投资。定性投资者认为现实世界是极为复杂的,经验与思考才是财富制胜之道。因此其成功的关键,不是顶级的科技,而是对市场的理解、洞悉和不随波逐流的勇气,即以"人"的因素造就财富的增值。定性投资者以深入的基本面分析研究为核心基础,辅以对上市公司的调研,和管理层的交流,及各类研究报告。其组合决策过程是基金经理在综合了所有信息后,依赖主观判断及直觉来精选个股,构建组合,以产生超额收益。

2005年,西蒙斯成为全球收入最高的对冲基金经理,净赚15亿美元,差不多是索罗斯的两倍;从1988年开始,他所掌管的大奖章基金年均回报率高达34%,15年来资产从未减少过。

西蒙斯几乎从不雇用华尔街的分析师,他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里坐满了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博士。用数学模型捕捉市场机会,由电脑作出交易决策,是这位超级投资者成功的秘诀。

“人们一直都在问我,你赚钱的秘密是什么?”几乎每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詹姆斯.西蒙斯(James Simons)总会说到这句话,他似乎已经习惯了那些渴望的眼神。事实上,在对冲基金的世界里,那应该是每个人都想要了解的秘密。

68岁的西蒙斯满头银发,喜欢穿颜色雅致的衬衫,光脚随意地蹬一双loafers牌休闲鞋。虽然已经成为《机构投资者》杂志年度最赚钱的基金经理,但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他到底是谁。西蒙斯曾经和华裔科学家陈省身共同创立了着名的Chern-Simons定律,也曾经获得过全美数学界的最高荣誉。在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华尔街,西蒙斯和他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Corp.)是一个彻底的异类。

作风低调的西蒙斯很少接受采访,不过自从他放弃了在数学界如日中天的事业转而开办投资管理公司后,二十多年间,西蒙斯已经创造了很多难以企及的记录,无论从总利润还是净利润计算,他都是这个地球上最伟大的对冲基金经理之一。

以下是一些和西蒙斯有关的数字:1988年以来,西蒙斯掌管的的大奖章(Medallion)对冲基金年均回报率高达34%,这个数字较索罗斯等投资大师同期的年均回报率要高出10个百分点,较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年均回报率则高出20多个百分点;从2002年底至2005年底,规模为50亿美元的大奖章基金已经为投资者支付了60多亿美元的回报。

这个回报率是在扣除了5%的资产管理费和44%的投资收益分成以后得出的,并且已经经过了审计。值得一提的是,西蒙斯收取的这两项费用应该是对冲基金界最高的,相当于平均收费标准的两倍以上。高额回报和高额收费使西蒙斯很快成为超级富豪,在《福布斯》杂志2006年9月发布的“400位最富有的美国人”排行榜中,西蒙斯以40亿美元的身家跻身第64位。

模型先生
针对不同市场设计数量化的投资管理模型,并以电脑运算为主导,在全球各种市场上进行短线交易是西蒙斯的成功秘诀。不过西蒙斯对交易细节一直守口如瓶,除了公司的200多名员工之外,没有人能够得到他们操作的任何线索。

对于数量分析型对冲基金而言,交易行为更多是基于电脑对价格走势的分析,而非人的主观判断。文艺复兴公司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即电脑和系统专家,研究人员以及交易人员。西蒙斯亲自设计了最初的数学模型,他同时雇用了超过70位拥有数学、物理学或统计学博士头衔的人。西蒙斯每周都要和研究团队见一次面,和他们共同探讨交易细节以及如何使交易策略更加完善。

作为一位数学家,西蒙斯知道靠幸运成功只有二分之一的概率,要战胜市场必须以周密而准确的计算为基础。大奖章基金的数学模型主要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找出金融产品价格、宏观经济、市场指标、技术指标等各种指标间变化的数学关系,发现市场目前存在的微小获利机会,并通过杠杆比率进行快速而大规模的交易获利。目前市场上也有一些基金采取了相同的策略,不过和西蒙斯的成就相比,他们往往显得黯然失色。

文艺复兴科技公司的旗舰产品——大奖章基金成立于1988年3月,到1993年,基金规模达到2.7亿美元时开始停止接受新资金。现在大奖章基金的投资组合包含了全球上千种股市以及其他市场的投资标的,模型对国债、期货、货币、股票等主要投资标的的价格进行不间断的监控,并作出买入或卖出的指令。

当指令下达后,20名交易员会通过数千次快速的日内短线交易来捕捉稍纵即逝的机会,交易量之大甚至有时能占到整个纳斯达克市场交易量的10%。不过,当市场处于极端波动等特殊时刻,交易会切换到手工状态。

和流行的“买入并长期持有”的投资理念截然相反,西蒙斯认为市场的异常状态通常都是微小而且短暂的,“我们随时都在买入卖出卖出和买入,我们依靠活跃赚钱”,西蒙斯说。

西蒙斯透露,公司对交易品种的选择有三个标准:即公开交易品种、流动性高,同时符合模型设置的某些要求。他表示,“我是模型先生,不想进行基本面分析,模型的优势之一是可以降低风险。而依靠个人判断选股,你可能一夜暴富,也可能在第二天又输得精光。”

西蒙斯的所作所为似乎正在超越有效市场假说: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价格波动是随机的,交易者不可能持续从市场中获利。而西蒙斯则强调,“有些交易模式并非随机,而是有迹可循、具有预测效果的。”如同巴菲特曾经指出“市场在多数情况下是有效的,但不是绝对的”一样,西蒙斯也认为,虽然整体而言,市场是有效的,但仍存在短暂的或局部的市场无效性,可以提供交易机会。

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西蒙斯提到了他曾经观察过的一个核子加速器试验,“当两个高速运行的原子剧烈碰撞后,会迸射出数量巨大的粒子。”他说,“科学家的工作就是分析碰撞所带来的变化。”

“我注视着电脑屏幕上粒子碰撞后形成的轨迹图,它们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却存在着内在的规律,”西蒙斯说,“这让我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证券市场,那些很小的交易,哪怕是只有100股的交易,都会对这个庞大的市场产生影响,而每天都会有成千上万这样的交易发生。”西蒙斯认为,自己所做的,就是分析当交易这只蝴蝶的翅膀轻颤之后,市场会作出怎样复杂的反应。

“这个课题对于世界而言也许并不重要,不过研究市场运转的动力非常有趣。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西蒙斯笑起来的时候简直就像一个顽童,而他的故事,听起来更像是一位精通数学的书生,通过复杂的赔率和概率计算,最终打败了赌场的神话。这位前美国国防部代码破译员和数学家似乎相信,对于如何走在曲线前面,应该存在一个简单的公式,而发现这个公式则无异于拿到了通往财富之门的入场券。

黑箱操作
对冲基金行业一直拥有 “黑箱作业”式的投资模式,可以不必向投资者披露其交易细节。而在一流的对冲基金投资人之中,西蒙斯先生的那只箱子据说是“最黑的”。

就连优秀的数量型对冲基金经理也无法弄清西蒙斯的模型究竟动用了哪些指标,“我们信任他,相信他能够在股市的惊涛骇浪中游刃有余,因此也就不再去想电脑都会干些什么之类的问题”,一位大奖章基金的长期投资者说。当这位投资者开始描述西蒙斯的投资方法时,他坦承,自己完全是猜测的。

不过,每当有人暗示西蒙斯的基金缺乏透明度时,他总是会无可奈何地耸耸肩,“其实所有人都有一个黑箱,我们把他称为大脑。” 西蒙斯指出,公司的投资方法其实并不神秘,很多时候都是可以通过特定的方式来解决的。当然,他不得不补充说,“对我们来说,这其实不太神秘。”

在纽约,有一句名言是:你必须非主流才能入流(You have to be out to be in),西蒙斯的经历似乎刚好是这句话的注解。在华尔街,他的所做所为总是让人感到好奇。

西蒙斯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总部位于纽约长岛,那座木头和玻璃结构的一层建筑从外表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普通的脑库,或者是数学研究所。和很多基金公司不同的是,文艺复兴公司的心脏地带并不是夜以继日不停交易的交易室,而是一间有100个座位的礼堂。每隔半个月,公司员工都会在那里听一场科学演讲。“有趣而且实用的统计学演讲,对你的思想一定会有所启发。”一位喜欢这种学习方式的员工说。

令人惊讶的还不止这些。西蒙斯一点也不喜欢华尔街的投资家们,事实上,如果你想去文艺复兴科技公司工作的话,华尔街经验反而是个瑕疵。在公司的200多名员工中,将近二分之一都是数学、物理学、统计学等领域顶尖的科学家,所有雇员中只有两位是金融学博士,而且公司从不雇用商学院毕业生,也不雇用华尔街人士,这在美国的投资公司中堪称绝无仅有。

“我们不雇用数理逻辑不好的学生”,曾经在哈佛大学任教的西蒙斯说。“好的数学家需要直觉,对很多事情的发展总是有很强的好奇心,这对于战胜市场非常重要。”文艺复兴科技公司拥有一流的科学家,其中包括贝尔试验室的着名科学家Peter Weinberger和弗吉尼亚大学教授Robert Lourie。他还从IBM公司招募了部分熟悉语音识别系统的员工。“交易员和语音识别的工作人员有相似之处,他们总是在猜测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人员流动几乎是不存在的。每6个月,公司员工会根据业绩收到相应的现金红利。据说半年内的业绩基准是12%,很多时候这个指标可以轻松达到,不少员工还拥有公司的股权。西蒙斯很重视公司的气氛,据说他经常会和员工及其家属们分享周末,早在2000年,他们就曾一起飞去百慕大度假。与此同时,每一位员工都发誓要保守公司秘密。

近年来,西蒙斯接受最多的质疑都与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有关。LTCM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曾经辉煌一时,公司拥有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们利用计算机处理大量历史数据,通过精密计算得到两个不同金融工具间的正常历史价格差,然后结合市场信息分析它们之间的最新价格差。如果两者出现偏差,电脑立即发出指令大举入市;经过市场一段时间调节,放大的偏差会自动恢复到正常轨迹上,此时电脑指令平仓离场,获取偏差的差值。

LTCM始终遵循“市场中性”原则,即不从事任何单方面交易,仅以寻找市场或商品间效率落差而形成的套利空间为主,通过对冲机制规避风险,使市场风险最小。但由于其模型假设前提和计算结果都是在历史统计数据基础上得出的,一旦出现与计算结果相反的走势,则对冲就变成了一种高风险的交易策略。

而在极大的杠杆借贷下,这种风险被进一步放大。最辉煌时,LTCM利用从投资者筹得的22亿美元资本作抵押,买入价值1250亿美元证券,然后再以证券作为抵押,进行总值12500亿美元的其他金融交易,杠杆比率高达568倍。短短4年中,LTCM曾经获得了285%的收益率,然而,在过度操纵之下,又在仅两个月之内又输掉了45亿美元,走向了万劫不复之地。

“我们的方式和LTCM完全不同”,西蒙斯强调,文艺复兴科技公司没有、也不需要那么高的杠杆比例,公司在操作时从来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概念,而是只寻找那些可以复制的微小的获利瞬间,“我们绝不以‘市场恢复正常’作为赌注投入资金,有一天市场终于会正常的,但谁知道是哪一天。”

西蒙斯的拥护者们也多半对黑箱操作的风险不以为然,他们说,“长期资本公司只有两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充当门面,主要的还是华尔街人士,他们的赌性决定了终究会出错”,另一位着名的数量型基金管理人也表示,“难以相信在西蒙斯的方法中会没有一些安全措施。” 他指出,西蒙斯的方法和LTCM最重要的区别是不涉及对冲,而多是进行短线方向性预测,依靠同时交易很多品种、在短期作出大量的交易来获利。具体到每一个交易的亏损,由于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平仓,因此损失不会很大;而数千次交易之后,只要盈利交易多余亏损交易,总体交易结果就是盈利的。

数学大师
西蒙斯很少在金融论坛上发表演讲,他喜欢的是数学会议,他在一个几何学研讨会上庆祝自己的60岁生日,为数学界和患有孤独症的儿童捐钱,在发表演讲时,更常常强调是数学使他走上了投资的成功之路。有人说,和华尔街的时尚毫不沾边或许也是他并不瞩目的原因之一。

西蒙斯在数学方面有着天生的敏感和直觉,这个制鞋厂老板的儿子3岁就立志成为数学家。高中毕业后,他顺利地进入了麻省理工学院,大学毕业仅三年,就拿到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学位,24岁就出任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

不过,尽管已经是国际数学界的后起之秀,他还是很快就厌倦了学术生涯。1964年,天生喜欢冒险的西蒙斯进入美国国防部下属的一个非盈利组织——国防逻辑分析协会进行代码破解工作。后来由于反对越战,他又重回学术界,成为纽约州立石溪大学(Stony Brook University)的数学系主任,在那里做了8年的纯数学研究。

西蒙斯很早以前就曾和投资结缘,1961年,他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同学投资于哥伦比亚地砖和管线公司;在伯克利时也曾投资一家婚礼礼品的公司,但结果都不太理想,当时他觉得股市令人烦恼的,“我还曾经找到美林公司的经纪人,试图做些大豆交易”,西蒙斯说。

直到上世纪70年代早期,西蒙斯才开始真正对投资着迷。那时他还在石溪大学任教,他身边的一位数学家参与了一家瓷砖公司出售的交易,“8个月的时间里赚了我10倍的钱。”

70年代末,当他离开石溪大学创立私人投资基金时,最初也采用基本面分析的方式,“我没有想到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投资,”西蒙斯说,那一段时间他主要投资于外汇市场,“随着经验的不断增加我想到也许可以用一些方法来制作模型,预见货币市场的走势变动。”

80年代后期,西蒙斯和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家勒费尔(Henry Larufer)重新开发了交易策略,并从基本面分析转向数量分析。从此,西蒙斯彻底转型为“模型先生”,并为大奖章基金接近500位投资人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业绩。

2005年,西蒙斯宣布要成立一只规模可能高达1000亿美元的新基金,在华尔街轰动一时,要知道,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全球对冲基金管理资产总额的十分之一。谈到新基金时,西蒙斯更加谨慎,他表示,和大奖章基金主要针对富有阶层不同,新基金的最低投资额为2000万美元,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将通过下调收费来吸引投资;此外,新基金将偏重于投资美国股市,持有头寸超过一年——相对于大奖章的快速交易而言,新基金似乎开始坚持“买入并持有”的理念。

“对大奖章非常有效的模型和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新基金”,看来西蒙斯相信,对于一个金额高达千亿的对冲基金来说,如果还采用类似于大奖章的操作方法的话,一定是非常冒险的。

尽管新基金有着良好的血统,不过不少投资者仍然怀疑它究竟能有多大的作为,一个起码的事实是,相对于一些流动性差的小型市场而言,高达1000亿美元的基金规模可能显得太大,这将增加它们在退出时的困难。

尽管怀疑的声音很多,到2006年2月中旬,西蒙斯还是筹集到了40亿美金,并表示将吸收更多的资金。公司同时向投资者承诺,一旦在任何时点基金运作出现疲弱的迹象,就将停止吸收新资金,届时新基金将不再继续增加到千亿美金的上限。

截至2006年8月,这只名为文艺复兴法人股票基金(Renaissance Institutional Equities Fund)的新基金,在同期标普500指数涨幅为4%的情况下录得了13%的增长。

西蒙斯目前的资产净值约为25亿美元。Renaissance旗下的核心业务——规模为50亿美元的Medallion对冲基金自1988年成立以来,年均回报率高达34%,堪称在此期间表现最佳的对冲基金。这个回报率已经扣除了5%的资产管理费以及44%的投资收益分成等费用因素,并且经过审计。Medallion收取的这两项费用是对冲基金平均收费水平的两倍以上。

如果管理的资产过于庞大,对冲基金要想实现高于业内平均水平的回报率就越来越难了,对吧?把这点告诉詹姆斯.西蒙斯(James Simons)。

西蒙斯既是世界级的数学大师,又是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Corp的老板。眼下,他准备设立一只规模可能高达1,000亿美元的基金的消息在业内闹得沸沸扬扬,要知道,这可是整个对冲基金行业资产管理总额的十分之一左右。从早期的推广资料来看,这只基金的最低投资额为2,000万美元,面向机构投资者发售。

据估计,西蒙斯目前的资产净值约为25亿美元。Renaissance旗下的核心业务——规模为50亿美元的Medallion对冲基金自1988年成立以来,年均回报率高达34%,堪称在此期间表现最佳的对冲基金。这个回报率已经扣除了5%的资产管理费以及44%的投资收益分成等费用因素,并且经过审计。Medallion收取的这两项费用是对冲基金平均收费水平的两倍以上。

今年目前为止,Medallion的资产升值了约12%,而大盘却在走低。在各种市场上,以电脑运算为主导进行短线交易是西蒙斯的成功秘诀。Medallion不愿透露运作策略的细节,甚至对自己的投资者也是这样。也有其他的基金采取了相同的策略,却远没有Medallion这样成功。

新基金将采取截然不同的运作策略:偏重于投资美国股市,持有头寸超过一年。

Medallion已经有12年没有吸收新的资金了。现年67岁的西蒙斯一直在向现有投资者提供回报。他也相信,基金如果规模太大收益率就会下滑。实际上,Renaissance据估计会在年底时向外部投资者返还资金余额,这样西蒙斯和他的雇员就会成为Medallion唯一的投资者。到时候,基金的规模与现在将大体相仿。与少数投资者打交道有助于不善抛头露面的西蒙斯避开媒体的追踪。

西蒙斯拒绝置评。Renaissance发言人也不愿对称为Renaissance InstitutionalEquities Fund发表评论。

西蒙斯的最新举动看起来与Renaissance不愿让资产超过一定范围的做法格格不入。确实,许多基金经理都发现资产增加将束缚业绩的增长。对新基金有大致了解的投资者表示,这只基金将不同于Medallion现有的对冲基金,新基金希望通过设定较为温和的目标回报率来吸收更多资金。

这只新基金是表明对冲基金争取退休金计划等机构投资者客户、抢占共同基金等传统理财公司地盘的最新迹象。这只基金将使用六十几位数学家和物理学博士共同开发的模型。这只基金把自己的回报率定为强于标准普尔500指数,并力争实现较为稳定的业绩。

投资者表示,尽管西蒙斯在华尔街并非尽人皆知,但他以往的成就让投资者对这只基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美国海外基金目录》(U.S. Offshore Funds Directory)的作者本海姆(Antoine Bernheim)说,Renaissance自1998年以来34%的年均回报率在对冲基金业内傲视群雄。就算索罗斯(George Soros)的量子基金(Quantum Fund),同期年均回报率也只有22%,而标准普尔500指数同期的年均涨幅才只有9.6%。

过去两年来,Medallion的月资产从未减少过。一位投资者透露,过去几年来Medallion向投资者提供了丰厚的回报,但投资者却不能把这些巨额回报用于追加对Medallion的投资。不过,这也有可能会刺激投资者对新基金的兴趣。

Medallion在宣传资料上是这样写的:虽然以往的优异表现不能保证新基金也一定获得成功,但新基金也会采用Medallion科学的运作策略,并以Medallion的技术为基石。

本海姆指出,西蒙斯创造的回报率比布鲁斯.科夫勒(Bruce Kovner)、索罗斯、保罗.特德.琼斯(Paul Tudor Jones)、路易斯.培根(Louis Bacon)、马克.金登(Mark Kingdon)等传奇投资大师高出10个百分点,在对冲基金业内他堪称出类拔萃。

西蒙斯将通过下调收费(如把资产管理费的费率定在2%左右)来吸引投资。但与此同时,他可能要更多披露资金运作上的细节。这是因为退休金计划及他们的顾问往往要求受雇的理财公司全面披露投资策略的简要情况。

Renaissance的投资者、Protege Partners LLC的总裁兼首席投资长杰弗瑞.塔伦特(Jeffrey Tarrant)表示,Renaissance现在基本上是暗箱操作,它的工作人员发誓要保守秘密,采取的是自营交易的运作策略。

西蒙斯的第一个职业是数学教授,在麻省理工(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和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任教。他曾和他人发现了称之为Chern-Simons的几何定律,这条定律成为理论物理学的重要工具。

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的物理学教授爱德华.威滕(Edward Witten)教授表示,了不起的是这位成就卓越的数学教授能闯出另一片天地。

西蒙斯在越战期间违反了军纪,之后就投身于理财行业。他聘请了一些应用数学、量子物理和语言学方面的专家。可以说,他公司的背景几乎和华尔街一点都不沾边。

B. 金融三巨头是哪几个

金融三巨头是:沃伦·巴菲特、乔治·索罗斯、吉姆·罗杰斯。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1930年8月30日— ) ,全球着名的投资商,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从事股票、电子现货、基金行业。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1930年8月30日— ) ,全球着名的投资商,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在2008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财富超过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

在第十一届慈善募捐中,巴菲特的午餐拍卖达到创记录的263万美元。2010年7月,沃伦·巴菲特再次向5家慈善机构捐赠股票,依当前市值计算相当于19.3亿美元。这是巴菲特2006年开始捐出99%资产以来,金额第三高的捐款。2011年12月,巴菲特宣布,他的儿子霍华德会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中扮演继承人的角色。2012年4月,患前列腺病,尚未威胁生命。

2007年3月1日晚间,“股神”沃伦·巴菲特麾下的投资旗舰公司——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公布了其2006财政年度的业绩,数据显示,得益于飓风“爽约”,公司主营的保险业务获利颇丰,伯克希尔公司2006年利润增长了29.2%,盈利达110.2亿美元(高于2005年同期的85.3亿美元);每股盈利7144美元(2005年为5338美元)。

1965~2006年的42年间,伯克希尔公司净资产的年均增长率达21.46%,累计增长361156%;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公司的年均增长率为10.4%,累计增长幅为6479%。

(2)华尔街学物理的金融人叫什么扩展阅读:

一、沃伦·巴菲特的投资名言:

1、风险,是来自于你不知道你在做什么。

2、若你不打算持有某只股票达十年,则十分钟也不要持有。

3、投资的秘诀,不是评估某一行业对社会的影响有多大,或它的发展前景有多好,而是一间公司有多强的竞争优势。这优势可以维持多久,产品和服务的优越性持久而深厚,才能给投资者带来优厚的回报。

4、 财务顾问就是那些比你更需要你的钱的人。

5、 当那些好的企业突然受困于市场逆转、股价不合理的下跌,这就是大好的投资机会来临了。

6、 我最喜欢的持股时间是……永远!

7、要投资成功,就要拼命阅读。不但读有兴趣购入的公司资料,也要阅读其它竞争者的资料。

8、 金钱并不是很重要的东西,至少它买不到健康与友情。

9、 如果你认为你可以经常进出股市而致富的话,我不愿意和你合伙做生意,但我希望成为你的股票经纪。

10、 在股票市场中,独一能让您被三振出局的是—— 不断的抢高杀低、耗损资金。

二、乔治·索罗斯的投资启示:

过往的经验告诉人们,既不能听股评家也不能听经济家的,而是要看一看股神、投资大师和首富的钱往什么地方去。因为,只有他们是拿真金白银在运作,不是纸上谈兵。同时,N次投资实践已证明,他们还是下一波牛市的领先者。

索罗斯说过:金融市场天生就不稳定,国际金融市场更是如此,国际资金流动皆是有荣有枯,有多头也有空头。市场哪里乱哪里就可以赚到钱。辨识混乱,你就可能致富;越乱的局面,越是胆大心细的投资者有所表现的时候。

三、吉姆·罗杰斯的投资法则

1、勤奋

“我并不觉得自己聪明,但我确实非常、非常、非常勤奋地工作。如果你能非常努力地工作,也很热爱自己的工作,就有成功的可能”。这一点,索罗斯也加以证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索罗斯说,“罗杰斯是杰出的分析师,而且特别勤劳,一个人做六个人的工作”。

2、独立思考

“我总是发现自己埋头苦读很有用处。我发现,如果我只按照自己所理解的行事,既容易又有利可图,而不是要别人告诉我该怎么做。”罗杰斯从来都不重视华尔街的证券分析家。他认为,这些人随大流,而事实上没有人能靠随大流而发财。“我可以保证,市场永远是错的。必须独立思考,必须抛开羊群心理。”

3.别进商学院

“学习历史和哲学吧,干什么都比进商学院好;当服务员,去远东旅行。”罗杰斯在哥伦比亚经济学院教书时,总是对所有的学生说,不应该来读经济学院,这是浪费时间,因为算上机会成本,读书期间要花掉大约10万美元,这笔钱与其用来上学,还不如用来投资做生意,虽然可能赚也可能赔,但无论赚赔都比坐在教室里两三年,听那些从来没有做过生意的“资深教授”对此大放厥词地空谈要学到的东西多。

4、绝不赔钱法则

“除非你真的了解自己在干什么,否则什么也别做。假如你在两年内靠投资赚了50%的利润,然而在第三年却亏了50%,那么,你还不如把资金投入国债市场。 你应该耐心等待好时机,赚了钱获利了结,然后等待下一次的机会。如此,你才可以战胜别人。”“所以,我的忠告就是绝不赔钱,做自己熟悉的事,等到发现大好机会才投钱下去。”

5、价值投资法则

如果你是因为商品具有实际价值而买进,即使买进的时机不对,你也不至于遭到重大亏损。“平常时间,最好静坐,愈少买卖愈好,永远耐心地等候投资机会的来临。”“我不认为我是一个炒家,我只是一位机会主义者,等候机会出现,在十足信心的情形下才出击”罗杰斯如是说。

6.等待催化因素的出现

市场走势时常会呈现长期的低迷不振。为了避免使资金陷入如一潭死水的市场中,你就应该等待能够改变市场走势的催化因素出现。

7、静若处子法则

“投资的法则之一是袖手不管,除非真有重大事情发生。大部分的投资人总喜欢进进出出,找些事情做。他们可能会说‘看看我有多高明,又赚了3倍。’然后他们又去做别的事情,他们就是没有办法坐下来等待大势的自然发展。”

罗杰斯对“试试手气”的说法很不以为然。“这实际上是导致投资者倾家荡产的绝路。若干在股市遭到亏损的人会说:‘赔了一笔,我一定要设法把它赚回来。’越是遭遇这种情况,就越应该平心静气,等到市场有新状况发生时才采取行动。”

网络-沃伦·巴菲特

网络-乔治·索罗斯

网络-吉姆·罗杰斯

C. 有影响力的金融人物有哪些

NO.1如果说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金融人物那么就非上世纪的华尔街大空头杰西·利弗莫尔 莫属了。他的生平可谓一部传奇。他的一生是疯狂的。上世纪30年代美国股市大崩盘引无数美国人倾家荡产,而他却靠做空一战成为几乎华尔街最富有的人之一。道琼从350的高位被打到45点。跌幅将近90%。美国股市大崩溃。盈利数亿美元。被称之为华尔街最大空头。后来因为儿子自杀,妻子背叛各方面的因素,导致无法理性的从事交易,被市场打败。最后自杀。
NO.2 查理丹尼斯。商品期货发家,400美元经历15年时间神奇的变成2亿美元的传奇。后在股市上遭遇挫折。
NO.3。乔治。索罗斯,吉姆。罗杰斯、这两位可是曾经的量子基金的黄金搭档。对他们的事迹我就不用多说了。
NO.4美国股神 巴菲特。 日本股神 传银藏。
NO.5彼得。林奇 在彼得·林奇出任麦哲伦基金的基金经理人的13年间,麦哲伦基金管理的资

产由2,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基金投资人超过100万人,成为富达的旗舰基金,基金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2%。
NO.6朱利安。罗伯逊。 这位大家应该不陌生,上世纪老虎基金创始人,是当时最大的对冲基金,量子基金在它面前都显得逊色。战绩卓越。后来因为风险管理等各方面投资错误导致巨额亏损被迫清盘。
NO.7 约翰。保尔森 亿万富翁,是美国次贷危机中的最大赢家,在这次2008年金融危机中大肆做空而获利,因此被人称为“华尔街空神”。
我重点说一下杰西·利弗莫尔。为啥把他放在第一。因为索罗斯之流跟杰西·利弗莫尔几乎没啥可比性。
财富:在1914年杰西利弗莫尔破产了,但是在1929年他就赚到了1亿美金(当年美国税收才42亿)
理论:突破新高思想、逐步加仓思想等全都是源自他
着作:《股票作手回忆录》都快过100年了,这本书还是稳坐股市经典书籍第一把交椅。
大银行家摩根以私人身份请求他不要在卖空了(相当于说你别在赚钱了)。
美国总统罗斯福要求他到白宫,请他把棉花期货平仓以救国急。
而且还要说一点,杰西利弗莫尔在60多岁就自杀了,他的财富都是十几年内聚集的。巴菲特和索罗斯都奋斗大半个世纪了。而且索罗斯之流是用基金来赚钱,用投资人的钱去生钱。而杰西利弗莫尔是真正的白手起家,是一匹孤狼。靠明锐的洞察力。孤军奋战。百战不殆。

D. 谁知道有多少物理学家干金融去了

多次看到关于物理学家投奔金融这块儿领域去的消息,比如一新闻提到某个对冲基金赞助某大学物理系,理由是他们挖走了太多未来的物理学家要好好补偿这些学校。还有比如某华裔物理学家进华尔街,香港某学物理出生的银行的CEO在杨振宁的劝说下推出理论物理界(理由是理论物理除了那些顶尖的几个人其他都是打杂的,觉得不能够达到这种程度还是干些其他的吧。。。。。。)

E. 高级金融人才 哪些

什么是高级金融人才?
就是会设计复杂的金融产品的人才。

金融是和经济相匹配的。在公有制计划经济时期,小学毕业就可以当银行行长,低级金融人才都用不着。
任何事物,都是由简单向复杂发展。
经济的制度结构,也不例外。
早期的经济状态,一般都相对来说更单纯,与其相匹配的金融制度,也是相对简单的。

越往后发展,越复杂,越复杂,越容易出错,出点小错,可以修复,一出大错,就会死。(所以人老了就会死)
中国经济相比西方,仍处于初级阶段,少年阶段,少年的身体没老年人那么复杂。我们目前不需要那么复杂的金融产品,金融产品能简单的话,越简单越好。没事找事,去学人家那些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纯属吃饱了撑的,自己找死。
等你到了那个年纪,你的身体自动演化成更复杂了,自然会有更复杂的金融体系与之相匹配。你根本不用学,你自然就懂了那些复杂的金融产品是怎么回事。
你现在去学,既吃力,又没好处,也根本不可能学得好。简直是笨得不能再笨的傻子行为。

所以,高级金融人才,是个伪概念!

F. 为什么说拥有了物理专业的物理思维去做投行非常好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根据投行的规模和业务覆盖面来说,投行又分为BulgeBracket(即大投行)和Boutiquebank(精品投资银行)。前者包含高盛(GoldmanSachs)、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美银美林(BoAMerrillLynch)等,除了传统投行业务外,还会做一些其他的工作。例如,这些公司会有专门从事证券交易的部门(CapitalMarkets),也会为机构/个人提供相关证券的调查(sell-sideresearch)以及投资管理等(AssetManagement)。后者一般规模较小,或专注于某类金融产品、或专注于某些行业、或专注于某些业务、或专注于某些市场,又或者平台齐全但规模相对较小。 从职位部门、职能来看,外资投行一般分为IBD、Sales&Trading、Research、PrivateBanking、quant和其他支持部门等几块。 IBD 投行的核心业务包括launchIPO、offeradditionalstock或者是Merge&Acquisition(M&A)等为需要通过上市融资的公司提供的服务。这些都是投行里核心的也是传统的项目,所在的division叫做InvestmentBankingDivision,简称IBD。 一般IBD分为proctgroup以及instry/sectorgroup。Proctgroup主要分为兼并(M&A)、杠杆融资(levfin)以及重组(restructuring)三大块。在这个group从业的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产品知识,并且是各类交易的执行者。而在instrygroup需要cover各具体行业,并且工作的是进行市场活动(pitching)。行业划分例如FIG(FinancialInstitutionGroup)、TMT(Telecom,MediaandTechnology)以及RealEstate等。 Instrycoveragegroup会focus在一个特定的instry比如healthcare、technology等等,并且和这个行业的公司们保持联系以便给自己的bank带来业务。Proctcoveragegroup主要是focusonfinancialproct比如M&A、leveragefinance、equity、high-gradedebt等等,他们会配合instrygroup来完成客户的特殊需求。 从职位等级来说,IBD部门又分为analyst、associates、VP(VicePresident)、Director、MD(ManagingDirector)这几个level。 这里需要注意三点:1、IBD里Analyst是初级职位,而部分Research里Analyst是高级职位。2、为了业务方便部分外资投行前后台采取两套职位头衔,有的投行会设置不同的职位名称,也就说你结识到的某位VP,可能并不是真的VP。3、高盛最高职位级别在MD上还有一个PartnerManagingDirector。 Analyst 投行中的Analyst(分析员)一般都是为各大院校应届生准备的一个2年的program,具体工作包括: Researchwork:基本上就是findingandorganizedata、usingexcelandpowerpoint、frominternet或者银行可以access到的database,比如找一个公司shareholder的名字,或者一个地方的mobilephonesubscriber的number,总之什么杂七杂八的信息都有。 Benchmarking:就是做一些comparison的工作比如compare一下UKtop25的奢侈品商的revenue、growth、EBITDA、margin等等。 Profile:就是准备专门一个公司的PPTpresentation,介绍这个公司从历史到财务等的各种情况。 Prepare‘Pitchbooks’:其实这个pitchbook不过就是PPT的一种fancy的表达,顾名思义,就是准备各种presentation的材料,包括profile的也包括给client看的建议。 FinancialModeling:建立一些初步的模型,包括mergermodel、DCF、LBO等等,然后交给associate进一步review和加工。 Comparables(Comps):需要create和update一些comparablemultiples像pricetoequityratio、EV/EBITDA等等,由于用于定价,所以要做大量的工作,更新各种数据。 Administration:就是像meeting上做会议记录、打电话接电话各种杂活。 Associate Associate一般翻译为副经理。在analyst职位上2-3年后,一般就可以升为associate。Associate是比Analyst高一级的职位。这个职位要么是从Analyst晋升而来,要么是公司从各名校招入的MBA学生。 Associate的工作包括接收你上级就是VP、Director和MD的指示,然后给analyst分配工作,并且监督指导他们完成工作,其中包括要handling更加复杂的model。除此之外,Associate要负责presentation中文字部分的编写,并且负责大多数建模工作。另外,在交易中,Associate需要和Analyst一起承担administrativework,并且主要负责与客户的沟通。 VP 在Associate这个位置上工作3年左右才能升职成为VP(副总裁,或经理),VP的工作主要由两大块组成,一就是充当projectmanager的角色,当D或MD接到deal的时候,VP的工作就是负责executingthedeal,或者说makingithappen。他需要plan所有需要的过程和任务分配给associates,并且确保整个过程的顺利按期进行。他同时也是和客户接洽以及联系各个support的人比如accountant、lawyer等等的核心人物。 Director 在VP这个职位上三年左右,一般就会升任为Director(总经理或董事)。Director主要就是负责重要的transaction比如feenegotiation、dealtactics和seniorlevelclientmeeting。还有就是做marketing吸引client。MD工作性质与其近似,不过focus在最重要的客户上。 MD Director三年左右一般就会升任MD(董事总经理)。MD级别有很高的业务收益指标以及客户责任要求,需参与公司的整体战略及业务方向制定。MD再往上发展就会去做teamhead,countryhead,proctheads,最后成为headofM&A或者investmentbanking,或者是做CEO之类。 以上说的是一个典型的投行职称序列,有些银行会设置一些中间职称,比如assistantVP(AVP)即助理VP、seniorVP(SVP)即高级VP、executivedirector,安慰那些应该得到升值却没有升的人。 从升值路径来看,对于投行的普通Banker而言,职业路径一般分为ExecutionalBanker和CoverageBanker两种——说白了,前者业务水平精湛管执行,后者人脉资源广泛拉关系。投行本质上是服务中介,没有客户,就没有收入,百万分红更加无从谈起。Executional的技能保证你不被踢出去,Coverage的能力才能让你升值。 Sales&Trading 简称S&T,是做交易经纪业务的,也就是focus在二级市场的。客户一般是机构投资者(因为机构投资者没有交易牌照,不能自己交易股票,所以需要一个经纪商),通过收取机构投资者的交易的佣金来赚钱。自己炒过股的都知道,券商除了代收印花税之外,还会收一个交易费。这个就是经纪业务的赚钱模式。似乎一些交易产品的设计和销售也是这个部门的工作。比如一些衍生品的设计和推广。这个在大陆做的很少,HK多一些。 其中,sales主要负责拿着portfolio去介绍给客户并且卖给他们,代表客户跟trader沟通然后告诉trader清单;trader要做的事情就是代表客户去找他们要买的instrument,以尽可能好的价格去买,然后进行hedge。这些人统称为交易员。 交易员入职一般从交易员助理做起,他们开始时的工作是协助交易员,为他们准备早餐和午餐,做很多繁琐的事情。他们也要将交易员的非自动交易输入系统。完成记录工作(booker,记账员)。 一般一年之后得到上司赏识便可以胜任初级交易员,可以在高级交易员休假时代其交易,这也代表他们正式交易员生涯的开始。 Reseacher Research部门很像前面那些sales、trading或者institutionalinvestor的library。主要会对小的一个group的company进行研究,并且做出buy或sell的recommendation。他们没有直接generaterevenue,但是是帮助tradertrading、salesforce给客户提供idea,还有investmentbanker寻找客户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源。本质上这个部门做的工作属于增值服务,当然,有时候研究部也是投行面向媒体的一个窗口,大家经常看到某某投资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对经济形势发表看法,或者看好某个行业什么的,这些人基本都出自研究部。 PrivateBanking 这个私人银行不是普通的商业银行的对私业务,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订制一些投资产品的组合来替富人理财和保证他们的财产不缩水的。当然商业银行也有类似的业务,但是投行的私人银行的门槛远远高于商业银行。一般都是百万级以上的。赚钱模式是向客户收取管理费。 Quant Quant翻译成中文叫宽客,也被戏称为‘矿工’。主要一开始来自于做物理数学研究的人,跑到华尔街上给投行,还有其他的各种基金做financialmodel。Quant有时也作为买方交易员的身份存在。 其他支持部门 主要包括riskmanagement(风险管理)、treasurymanagement(财资)、internalcontrol(内控)等各种office部门,确保投行作为一个机构,其各种工作都能有条不紊地运营下去。 比如riskmanagement,不少投行都有单独的riskmanagement部门,他们的工作就是运用自身金融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分析trader的marketrisk和creditrisk,然后决定给他们多少trading的限额。其他的工作还包括同样地正确评估economicrisk和operatingrisk以确保market和creditrisk的评估正确。 目前投行普遍缺乏足够的专业人士来填补riskmanagement相关的职位空缺,所以投行riskmanagement相关职位虽然压力同样巨大,但职位十分稳定且有保障,而且晋升压力相对较小。这里的专业人士一般认为是专业技能过关、通过相关认证(FRM,金融风险管理师)和具有一定行业经验的从业者。 以上分析希望对你有用!内容转自FRM金融风险管理师微信。向金融大咖获取职场经验请点这里! 高顿财经是财经教育领导品牌,财会问题欢迎向高顿企业知道提问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G. 为什么华尔街特喜欢物理博士而不是数学博士

你问的问题很奇怪!可以说是你一知半解!我来告诉你吧,华尔街最喜欢招聘物理博士从事金融工程了,因为物理博士的数学建模绝对好,而且金融市场的许多现象与物理有关,就是可以用物理知识解释,但是用其他的语言不好解释说明,中国有许多中科大毕业的物理,化学,甚至是生物的博士,因为工资不高的原因,就去华尔街搞金融工程,有许多发财的,中科大在华尔街有大大小小差不多500号校友从事金融工作,他们一般都不是商科的专业,一般是应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工程学等等理科专业毕业生,因为华尔街钱多,所以他们去那里工作,不只是中科大,清华,北大,交大,复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都有理工科的专业背景搞金融工程的,这是因为他们建立在扎实的数学建模的水平的基础上的!你说的专业可能是量子力学,统计物理学与金融工程相关的专业吧,我猜的!

H. 华尔街是哪里,华尔街大师是指什么人,哪些人,例如

华尔街(wall street)

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从百老汇路延伸到东河的一条大街道的名字,长不超过一英里,宽仅11米,是英文“墙街”的音译。荷兰统治时,在这里筑过一道防卫墙。英国人赶走荷兰人后,拆墙建街,因而得名。 这里是美国大垄断组织和金融机构的所在地,集中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投资银行、政府和市办的证券交易商、信托公司、联邦储备银行、各公用事业和保险公司的总部以及美国洛克菲勒、摩根等大财团开设的银行、保险、铁路、航运、采矿、制造业等大公司的总管理处,成为美国和世界的金融、证券交易的中心,一般常把华尔街作为垄断资本的代名词。垄断资本从这里支配着美国的政治、经济。华尔街成了美国垄断资本,金融和投资高度集中的象征。在其东北角矗立着古老国库的分库大楼(现为陈列馆),是在华盛顿发表就职演说的地点修建起来的。

我去过两次华尔街,第一次是以游客的身份。那是傍晚时分,天上下着瓢泼大雨,雨水不停地倒灌进华尔街地铁站,连铁道上都满是积水。所幸大雨不久就停了,我就小心翼翼地绕过积水,慢慢走上百老汇与华尔街的交界处,抬头就看到了着名的三位一体教堂(Trinity Church);早在华尔街还是一堵破烂不堪的城墙的时候,它就已经是这附近的标志性建筑了。

现在,三位一体教堂的正前方是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背后是美国证券交易所(AMEX),左右两侧都是高耸的写字楼,只有周围的一小块地方还保存着17世纪的花园和墓地。从教堂门前穿越百老汇,就算正式进入了华尔街——这条街又短又窄,街口设下了重重路障,街心正在进行翻修,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积水。几个荷枪实弹的警察如临大敌地站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门前,他们的头顶是一幅巨大的美国国旗。除此之外,这条街上的人似乎都是游客,从他们的着装和神态就看的出来。路边的橱窗并没有写着高盛、摩根士丹利或美林等如雷贯耳的名字,反而贴着咖啡馆和健身俱乐部的广告。除了德意志银行,我在这里没有发现任何一家投资银行的名字,更不用说共同基金或对冲基金了。

总而言之,现在的华尔街只是一个旅游胜地,经常有成群结队的外国人带着敬畏的表情到此一游,希望看看“全世界的金融中心”是什么样子;然而他们看到的只是一个荒废的商业区,几栋陈旧的摩天大楼,以及许多露天茶座或咖啡馆。纽约证券交易所现在已经不允许游客进入了,所以华尔街的旅游价值也残存无几了。

后来我又去了一次华尔街,这次不是去观光,而是到三位一体教堂听牧师讲道。这个教堂的建筑非常独特,一砖一石都值得仔细观赏,外面的花园里还有着名的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的墓。几步之外就是喧闹的街道,各种车辆日夜不息的经过,反而更加衬托出教堂本身的神圣与静谧。据说,在华尔街还没有沦落为旅游胜地的时候,银行家和基金经理们经常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来这里做祷告,然后再回到证券市场的血腥绞杀中去。

早在二十年前,许多金融机构就已经离开地理意义上的华尔街,搬迁到交通方便、视野开阔的曼哈顿中城区去了。华尔街附近挤满了古旧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道路也像蜘蛛网一样难以辨认,实在不太符合金融机构扩张业务的需求。“911”事件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华尔街周围的格局,有些机构干脆离开了纽约这座危险的城市,搬到了清静安全的新泽西。现在,除了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之外,没有任何一家银行或基金把总部设在华尔街。在着名的“华尔街巨人”中,只有高盛和美林还坚守在离华尔街不远的地方,其他巨人都已经搬迁到洛克菲勒中心、时代广场或大中央火车站周围的繁华商业区;即使是高盛和美林,也已经在曼哈顿中城区购置了新的豪华办公室,不久就要彻底离开旧“华尔街”了。

但是,人们宁愿把这一切称为“华尔街”。在洛克菲勒中心的办公室里,人们阅读的仍然是“华尔街日报”;在国会听证会上,美联储主席仍然关心着“华尔街的态度”;在大洋的另一侧,企业家们的最高梦想仍然是“在华尔街融资”。无论地理位置相隔多远,人们在精神上仍然属于同一条街道——在这条街道上,所罗门兄弟曾经提着篮子向证券经纪人推销债券,摩根曾经召开拯救美国金融危机的秘密会议,年轻的文伯格曾经战战兢兢地敲响高盛公司的大门(日后他成为高盛历史上的传奇总裁),米尔肯曾经向整个世界散发他的垃圾债券;在这些神话人物死去几十年之后,他们的灵魂仍然君临纽约上空,附身在任何一个年轻的银行家、分析师、交易员、经纪人或基金经理的身上,随时制造出最新的金融神话。这就是华尔街。

昨天晚上,我和一位共同基金主管共进晚餐。他已经在华尔街工作近三十年,两鬓却没有一根白头发,话语里还透着年轻人一样的热情与自信。他一边喝着白葡萄酒,一边兴致勃勃地回忆自己在中国的经历——“当我第一次到上海的时候,浦东还没有一座高楼,现在它已经变成这个样子了!”接着,他提到自己曾在台北出差的时候与纽约的证券分析师召开电话会议,当时台湾时间还是凌晨4点,窗外台风大作,整个酒店似乎都要倒塌下来,“那滋味可真令人永远难忘!”他大笑着总结道。

在谈到许多工作话题和政治话题之后,我问他:“你是一个华尔街瘾君子(The Street Addicted)吗?”我这样问是有所指,CNBC有一个着名的证券分析节目,主持人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他写了一本非常自大的书,名字就叫“华尔街瘾君子”,也就是对华尔街上瘾的人。每次我看到他的电视节目,就觉得他像个野人,拿着一只香蕉跳上跳下地怒吼着,用尖锐甚至粗俗的语言喊出他对证券市场的看法,那种表情简直可以让好莱坞的所有喜剧明星黯然失色。许多人告诉我,这家伙是个彻底的疯子——不过大家还是喜欢看他的节目,分析师尤其爱看,他们觉得这个华尔街瘾君子真是个了不起的超级智者。在这里,瘾君子究竟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我不知道。

出人意料的是,我面前的这位基金主管非常愉快地说:“是的,我就是一个华尔街瘾君子。华尔街真够劲。你知道,在这里,这么多富有才华的人在处理这样巨大的财富,他们创造着效率,也赚取着金钱;但是最重要的是,我感到这一切都很有乐趣。”他喝完杯中酒,用激动的语气继续说道:“每天早晨,是什么在支撑人们起床投入工作,去管理那些无穷无尽的资产,去为那些企业融资呢?如果你不热爱华尔街,你根本不可能坚持下来!所以唯一能够做出伟大事业的是对华尔街上瘾的人,华尔街从事的一切工作,对这种人来讲都如此有趣,以至于无论多么繁重的工作,都不觉得累了。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反正我愿意做华尔街瘾君子。我以此为荣。”

这是我听过的对华尔街最崇高的赞颂。从前,我曾经听许多人讲过他们对华尔街的态度:赞许的态度,憧憬的态度,不屑的态度,乃至仇恨的态度。我曾经听一个长辈这样描述他心目中的华尔街:“在华尔街,即使资历最浅的金融专业人员,都可以拿到6万美元以上的年薪,这就是它令人仰慕之所在。”噢,或许是这样的,在许多人看来,薪水是唯一令人仰慕的因素。我还记得在回答某家投资银行的招聘试题的时候,一个朋友毫不犹豫地写下:“我愿意加入贵银行,主要原因是我想赚一大笔钱。”她当然不是在开玩笑!那时,谁听说过“华尔街瘾君子”这个褒义词呢?谁能想象有人竟然会如此发自内心地热爱华尔街?

在华尔街,我看到年过六旬的投资经理仍然怀着饱满的精神研究新的行业、新的市场;我看到资深分析师一边吃着简单的午餐,一边读着像砖头一样厚的报告,甚至忘记了吞咽;我看到年轻的交易员在下班之后的Party上仍然在热烈地讨论交易策略,他们的脸上的笑容如此自然。国内的金融界并不是这样的。整个亚洲的金融界都不是这样的。我最好的朋友曾告诉我说,他最大的愿望是在金融界苦熬几年,赚到足够的钱,然后“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难道金融不是你喜欢的事情吗?”我困惑不解地问他。“当然不是!”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和所有人一样,我学习金融,并且希望从事金融,只是为了赚许多许多的钱。难道你不是这样吗?”

难怪华尔街能够一直统治着世界的金融界。难怪华尔街的银行家、分析师、交易员和基金经理们一直代表着金融创新的最高水平。因为在这里,银行家每天工作14个小时不仅是因为完成任务的压力,也是因为热情;分析师每天阅读几百页研究报告不仅是为了拿到自己的薪水,也是因为兴趣;交易员每天打几十个电话、输入上百个交易指令不仅是为了应付老板,也是因为他们喜欢交易。总之,这里的人们对华尔街上了瘾。我还记得自己的老师,一位曾经担任某家着名投资银行董事总经理的纽约人的话:“当我刚开始做债券交易员的时候,每天12个小时盯着屏幕,追随着债券利率变动的轨迹。我知道对于一个不喜欢债券的人来说,这份工作有多么枯燥;但是我喜欢。所以我根本不觉得这是一种折磨!”毫无疑问,他也是一个华尔街的瘾君子。

从早晨7点到晚上12点,在华尔街(当然,这是一个广义称谓)的每一个金融机构办公楼里,灯光都不会熄灭,电脑都不会关闭。在所有人都已安然入睡的时候,外汇交易员在聚精会神地做着某个遥远市场的大宗交易;在所有人还没有起床的时候,分析师已经喝着浓浓的咖啡,开始举行例行晨会;在所有人都在与家人欢度周末的时候,投资银行家正在三万英尺高空的机舱里奔赴某一个新兴国家,准备星期一和他们洽谈IPO问题——对他们来说,这不仅是工作,也是生活和爱好。华尔街的王牌对冲基金经理会对着CNBC的镜头大叫:“我对这一切都上了瘾!”

附带说一句,当我喝完最后一杯酒,准备回家睡觉的时候,那位基金主管告诉了我一个他最喜欢的告别的方式(同时也可以用在见面的时候):两个人的右手各自握成拳头,坚定不移地互相撞击,如此反复几次,再挥手离去。“早先,这个动作代表‘成交’;现在,它的含义是‘我同意你的看法,我们坚定不移’!”在临别之前,他微笑着说。

我同意他对华尔街的看法,也希望在若干年之后,我们的看法一样坚定不移。无数对华尔街上瘾的人组成了金融界——无数的财富在这里融合沟通,无数的资产在这里配置交易,无数人在这里辛勤劳动,从事他们为之上瘾的世界。无论如何,愿华尔街能够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而不是恰恰相反。

I. 华尔街金融巨头是哪些

2020华尔街十大金融巨头 华尔街金融大佬排名

10.詹姆斯·希尔

国籍:美国

出生日期:1838

人物简介:詹姆斯·希尔是美国着名的建筑家和金融家,他创立了圣保罗-明尼亚波利-马尼托巴铁路公司,在他的经营下,公司独立地将保罗—太平洋铁路向西延筑直通西雅图,这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壮举。

9.朱利安·罗伯逊

国籍:美国

出生日期:1932年

毕业院校:北卡罗莱纳大学

人物简介:朱利安·罗伯逊是美国老虎基金的创始人,他是基金规避风险教父级人物,他总是能够对上市公司的收益进行合理的推算,能够及时的抛出和买入,最终获得最大利益。

8.麦朴思

国籍:美国

出生日期:1937年

毕业院校:波士顿大学

人物简介:。麦克普莱斯被称为“新兴市场的教父”,他十分擅长在亚洲、非洲、东欧、拉丁美洲等地方投资,在推动了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他也获得了许多利益。

7.约翰·博格尔

国籍:美国

出生日期:1929年5月8日

毕业院校:普林斯顿大学

人物简介:约翰·博格尔是先锋指数基金的创始人,先锋集团已经成为美国的第二大基金管理公司。约翰·博格尔提出指数基金的概念,认为没有战胜市场指数的基金,他被认为是“指数之父”。

6.约翰·内夫

国籍:美国

出生日期:1931年

毕业院校:托莱多大学

人物简介:约翰·内夫是一位优秀的理财专家,许多金融大鳄都喜欢找他帮助理财,他善用逆向思维作为理财手段,在股票过高时会抛出,在股票低迷时会买入。他为人十分的低调、俭朴,单看他的衣食住行,你是觉不会认出他是金融巨鳄。

5.乔治·索罗斯

国籍:美国

出生日期:1930年8月12日

毕业院校:伦敦经济学院

人物简介:乔治·索罗斯不仅是一个专业的投资家,还是一位慈善家,他将自己投资所赚取的金钱用于慈善事业,他资助过许多学生出国留学,例如支持南非黑人就读开普敦大学。在15年的1月22日,乔治·索罗斯宣布全面推出自己的投资事业,致力于发展慈善。

4.约翰·邓普顿

国籍:美国

出生日期:1912年

毕业院校:耶鲁大学

人物简介:全球最大的共同基金集团——坦普顿,就是邓普顿创立的。他被称为“全球投资之父”,是20世纪最着名的投资人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虽然家境贫苦,但是成绩异常优秀,用奖学金成功完成学业,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在自己的经营下越来越好,赚取了第一桶金,之后发展得越来越好,建立了自己的金融帝国。

3.本杰明·格雷厄姆

国籍:英国

出生日期:1894年

毕业院校:哥伦比亚大学

人物简介:在华尔街早期的投资者中,本杰明·格雷厄姆无疑是最出类拔萃的,他被称为“华尔街教父”。他提出了很多着名的投资理论说,例如道氏理论、费歇学说、安全边际学说,这些经验理论给后人的投资提供了很多建议。

2.彼得·林奇

国籍:美国

出生日期:1944年1月19日

毕业院校:波士顿学院本科, 宾夕法尼亚大学MBA

人物简介:彼得·林奇是一位卓越的投资者,他的专业水平来自于他后天的勤奋好学和刻苦专研,他从做球童就开始学习股票知识,到了大学有不断的研究股票,学习各方面的相关知识,为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投资者打基础。研究生时期,他又专研金融知识,在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储备下,他成为了华尔街金融巨头之一。

1.沃伦·巴菲特

国籍:美国

出生日期:1930年8月30日

毕业院校:哥伦比亚大学

人物简介:沃伦巴菲特是世界前二十名富豪之一,他的名声不仅在华尔街,乃至全球都是如雷贯耳的,他被世人尊称为“股神”,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预判能力,创造了投资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他所创造的财富极多,他个人财富一直居于世界富豪排行榜的前列。

J. 华尔街人物故事

1、伯纳德•巴鲁克(Bernard Baruch),享年94岁(1870年8月19日-1965年6月20日)

●经历了美国1929年股灾仍能积累几千万美元财富的大投资家

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风险投资家,一位曾经征服了华尔街,后又征服了华盛顿的最着名、最受人敬慕的人物。1897年以300美元做风险投资起家,32岁积累了320万元的财富,经历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之后,仍能积累起几千万美元的财富。巴鲁克是那个时代少有的几位“既赚了钱又保存了胜利果实的大炒家”。

据估计,巴鲁克1929年财产最高值可能在2200万元至2500万美元之间。1931年11的财产清单显示巴鲁克那时的总资产是1600万美元,其中现金870万美元,股票369万美元,债券306万美元,借贷55万元。巴鲁克留下来的物业价值超过了1400万美元,一生对各项事业的捐款将近2000万美元。

《Lessons from the Greatest Stock Traders of All Time, John Boik, McGraw-Hill, 2004》(中译本名为《至高无上:来自最伟大证券交易者的经验》),巴鲁克被列为5位最伟大证券交易者之一。

美国共同基金之父罗伊•纽伯格(也是我选的18位最伟大的投资家之一)说:“巴鲁克是能最好把握时机的投资者,他的哲学是,只求做好但不贪婪。他从不等待最高点或最低点。他在弱市中买,在强市中卖。他提倡早买早卖。”

●“群众永远是错的”是巴鲁克投资哲学的第一要义

巴鲁克的一个经典小故事:有一天,他在华尔街上擦鞋,擦鞋童向他提供了股票赚钱的秘诀。巴鲁克一回到办公室就把所有的股票全部抛出去了。

“群众永远是错的”是巴鲁克投资哲学的第一要义。他很多关于投资的深刻认识都是从这一基本原理衍生而来的。比如,巴鲁克主张一个非常简单的标准,来鉴别何时算是应该买入的低价和该卖出的高位:当人们都为股市欢呼时,你就得果断卖出,别管它还会不会继续涨;当股票便宜到没人想要的时候,你应该敢于买进,不要管它是否还会再下跌。人们常常惊异巴鲁克的判断力,能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

经典名着《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探讨群体的病态心理现象,作者是Charles Mackay,第一版写于1841年。该书是巴鲁克最喜欢的一本书。该书目前享有的声望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位赫赫有名的金融家。巴鲁克曾经鼓励、促成了该书在1932年的再版发行,并且为之撰写了一篇序言。巴鲁克称赞这本书为研究自于各种经济活动中的人的心理现象提供了启示。

2.杰西•利弗莫尔(Jesse Livermore),享年63岁(1877年7月26日-1940年11月28日)

●世界上最伟大的交易者

Livermore在15岁的时候开始股票交易,堪称世界上最伟大的交易者。他在美国股票市场上四起四落,惊心动魄的战史,以及他表现出来的惊人意志力和智慧,至今仍令人们十分敬佩。

《Lessons from the Greatest Stock Traders of All Time, John Boik, McGraw-Hill, 2004》(中译本名为《至高无上:来自最伟大证券交易者的经验》),Livermore被列为5位最伟大证券交易者之一。

1940年11月28日,Livermore因为严重的抑郁症开枪自杀身亡。死时留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的一生是个失败。

●《股票作手回忆录》是各方公认的经典投资书籍

无论是投机者,还是价值投资者,都认为以Livermore生平为背景的一本书《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股票作手回忆录)》是一本投资经典书籍。这是非常非常难得的。因为价值投资者认为的好书,投机者往往不屑一顾,反之亦然。

如果只选10本最经典的投资书籍,相信《股票作手回忆录》定能入选。

●Jesse Livermore的交易策略

Livermore这位隐逸天才的那些富有革命性的交易策略,今天的人们仍然在使用。Livermore的交易策略是在自己多年的股票交易经历中逐步形成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些策略,我总结概述如下:

(1)赚大钱不是靠个股价起伏,而是靠主要波动,也就是说不靠解盘,而靠评估整个市场和市场趋势。能够同时判断正确又坚持不动的人很罕见,Livermore发现这是最难学习的一件事情。但是股票作手只有确实了解这一点之后,他才能够赚大钱。

(2)Livermore的交易系统的精华,是以研究大盘趋势为基础。一定要等到大盘上涨时,才开始买进,或者在大盘下跌时,才开始放空。Livermore说世界上最强、最真实的朋友,那就是大盘趋势。当市场犹疑不决或是上下振荡的时候,Livermore总是呆在场外。Livermore不遗余力地一再重复这些原则:一厢情愿的想法必须彻底消除;假如你不放过每一个交易日,天天投机,你就不可能成功;每年仅有廖廖可数的几次机会,可能只有四五次,只有这些时机,才可以允许自己下场开立头寸;在上述时机之外的空当里,你应该让市场逐步酝酿下一场大幅运动。

(3)操作时一定要追随领头羊,其他股票何去何从用不着考虑。你关注的重点应该是那些领头行业和强势行业中的领头股票。领头羊股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突破阻力区域、率先创造新的最高价格。要保持思想的灵活性,记住,今天的领头羊也许不是两年之后的领头羊。正如妇女的衣服、帽子、人造珠宝的时尚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股票市场也不断抛弃过去的领头羊,新领头羊取代了旧领头羊的位置。以前牛市中的领头羊股票很难成为新的牛市中的领头羊股票,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经济和商业情况的变化将产生更大预期利润的新的交易机会。

(4)坚决执行止损规则。Livermore把自己的首次损失控制在10%以内。Livermore说,确保投机事业持续下去的惟一抉择是,小心守护自己的资本帐户,决不允许亏损大到足以威胁未来操作的程度,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5)坚决执行向上的金字塔买入原则。请记住,股票永远不会太高,高到让你不能开始买进,也不会低到不能开始卖出。但是在第一笔交易后,除非第一笔出现利润,否则别做第二笔。Livermore说,如果你的头笔交易已经处于亏损状态,就绝不要继续跟时,绝不要摊低亏损的头寸。一定要把这个想法深深地刻在你的脑子里。只有当股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才继续购买更多的股份。如果是向下放空,只有股价符合预计向下走时,才一路加码。Livermore喜欢做空那些价格创新低的股票。

(6)避免购买那些低价的股票。大笔的利润是在大的价格起伏中获得的,它通常不会来自那些低价的股票。

3、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享年82岁(1894年5月9日-1976年9月21日)

●格雷厄姆:证券分析之父

格雷厄姆作为一代宗师,他的金融分析学说和思想在投资领域产生了极为巨大的震动,影响了几乎三代重要的投资者,如今活跃在华尔街的数十位上亿的投资管理人都自称为格雷厄姆的信徒,他享有“华尔街教父”的美誉。

格雷厄姆被喻为“华尔街院长”和“证券分析之父”。作为投资界最重要的思想家,对投资界的最大贡献就是将明确的逻辑和理性带到了微观基本分析之中,并成为巴菲特等许多成功投资家的启蒙宗师。与戴维•多德(David Dodd)所着的《Security Analysis(证券分析)》直到目前一直是投资界最经典和最有影响的着作之一。

1926年,格雷厄姆联手杰罗姆•纽曼创建投资公司: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并重回母校哥伦比亚大学授课直至1956年退休。虽然格雷厄姆的个人资产在1929年的股灾遭受重创,但幸运的是,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却幸存下来,并且开始不断成长。到1956年结束时,格雷厄姆·纽曼公司的平均年回报率为17%。

格雷厄姆1948年创立的基金(GEICO)到1972年的24年里增长了超过80倍以上,年均复利增长在20%以上。他取得的成就来自于他与生俱来的能力及终生与人为善的信念。

美国《纽约时报》(2006年)评出了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人,格雷厄姆和戴维•多德被称为“价值投资之父 ”,排名第四。

●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

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就是依据价值分析法在股票长期处于低价时买进,而在价格合适时卖出,“让别人去赚多余的利润”。

格雷厄姆创造了“安全边际”一词来解释他的常识性选股法则,既挑选那些暂时股价跌落,但是长期来看基本面牢靠的公司股票。任何投资的安全边际产生于其购买价格和内在价值之间的差距,两者差别越大(购入价低于实际价值),就越值得投资,无论从安全还是回报角度来看都是如此。投资界通常将这些情况称为低估值(如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倍数股票。

●格雷厄姆的投资要点

人们经常记得股神巴菲特说过这样的话:“第一,不要损失本金,第二,永远记住第一点。”其实,这是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本人总结的投资要点。

格雷厄姆创造的“安全边际”,是价值投资的精髓。

“安全边际”为格雷厄姆的投资要点“第一,不要损失本金,第二,永远记住第一点”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保障。

4.杰拉尔德•勒伯(Gerald M. Loeb),享年76岁?(1899年-1975年?)

●安全度过1929年股灾的投资家

Gerald M. Loeb于1899年出生于旧金山,1921年开始证券投资,他几乎终身都在E.F. Hutton工作,后来终于成为这家券商的副总裁。

Loeb是一位安全度过1929年股灾的投资家,他发现1929年股市实际上在9月3日就达到了最高点,这比大崩盘开始几乎要早了整整2个月。

1935年,Loeb出版的《投资生存战》(The Battle for Investment Survival)是这样描述的:我预见到1929年股市见顶,并及时抛空了股票。我能回忆起来的情况是这样的:当时,所有的股票并不是同时达到最高价位。在那年,我不仅不断变换着手中交易的股票种类,而且股票的数量也在减少。当手中一只只的股票开始“表现”不佳时,我就转向其他表现尚佳的股票。这样做的最终结果是,我完全退出了股市。

《Lessons from the Greatest Stock Traders of All Time, John Boik, McGraw-Hill, 2004》(中译本名为《至高无上:来自最伟大证券交易者的经验》),Gerald M. Loeb被列为5位最伟大证券交易者之一。

●股票市场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大众心理

Loeb进入我选的18位最伟大的投资家,可能与我个人的投资偏好与投资哲学有关系。我个人认为,影响股价波动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心理因素。而Loeb在1935年就出版的《投资存亡战》里就已经明确指出:在日趋成型的股票市场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大众心理。

Loeb说:“形成证券市场形态的唯一的但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公众心理。”心理状况驱使人们在某种条件下以40倍及以上PE购买一只股票,而在另一种条件下却又拒绝以10倍及以下PE购买同一只股票。有时,股票的价值持续几年被大众高估,人们一直给出一个比理论估价高出许多的价格。同样,理论上的价格低估往往也会持续多年。无论自己怎么想都不重要,因为市场将自己得出股票价值到底是被高估了还是被低估了的结论。

我个人的感悟:A股2006-2007年的暴涨与2008年的暴跌,从基本面和技术面,都很难有一个非常合理的解释,很难得出股市走势正常的结论。如果从大众心理的角度来看,市场走势则显得十分正常了。2006-2007年,股票新开户人数急剧增加,投资者疯狂地购买股票,如果只根据基本面来分析,历史估价模型并不支持过高的价格,投资者就会过早退出市场(赵XX同志在3000点即已经基本退出市场就是这样投资者的代表,当然我并不认为赵同志的操作有什么不对)。2008年的下跌趋势形成后,投资者视股票如毒品,疯狂卖出股票,资金连续大规模地从股市中撤退而流回银行(2008年各月的定期存款增长率总体上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以至于大盘跌到历史最低市盈率时,大家似乎仍不愿意入场,似乎仍看到不到大盘最终的底部在哪里。这些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就是大众心理。

5.罗伊•纽伯格(Roy R. Neuberger),享年96岁(1903年7月21日-1999年)

●最伟大的赢利记录:68年的投资生涯,没有一年赔过钱

美国共同基金之父罗伊•纽伯格(Roy R. Neuberger),在68年的投资生涯中,没有一年赔过钱。我个人的感觉:这一历史恐怕会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人能够打破。巴菲特过去51年的投资生涯中,也有一年是亏损的。

美国“保护者共同基金公司”的伊始人,是合股基金的开路先锋,是美国开放式基金之父。1929年初涉华尔街,是美国唯一一个同时在华尔街经历了1929年大萧条和1987年股市崩溃的投资家,不仅两次都免遭损失,而且在大灾中取得了骄人收益。

纽伯格没有读过大学,也没有上过商业学校,被业内人士称为世纪长寿炒股赢家。他的成功不仅是拥有巨大的财富,还有长寿和美满的家庭。

●罗伊•纽伯格的成功投资十原则

纽伯格从几百件实际教训中归纳了十条最重要的法则。在近70年的投资和交易中,他一直遵守安,这十条法则使他受益匪浅。

一、了解自己

纽伯格说:我认为我本身的素质适合在华尔街工作。当我还是B.奥特曼的买家时,我把所有的股票转换成现金,又把现金转换股票。对我来讲,交易更多出于本能、天分和当机立断。它不像长期投资需要耐心。在分析过各种纷乱交织的因素后,如果你能做出有利的决定,那么,你就是那种适合入市的人。测试一下你的性情、脾气。你是否有投机心理?对于风险你是否会感到不安?你要百分之百地、诚实地回答你自己。你做判断时应该是冷静的、沉着的,沉着并不意味着迟钝。有时一次行动是相当迅速的。沉着的意思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审慎的判断。如果你事先准备工作做得好,当机立断是不成问题的。如果你觉得错了,赶快退出来,股市不像房地产那样需要很长时间办理手续,才能改正。你是随时可以从中逃出来的。你需要有较多的精力,对数字快速反应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常识。你应该对你做的事情有兴趣。最初我对这个市场感兴趣,不是为了钱,而是因为我不想输,我想赢。投资者的成功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你最好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专业投资,如果你对知之甚少,或者根本没有对公司及细节进行分析,你最好还是离它远点。

笔者的感悟: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股市是按照人性的弱点来设计的,人性的弱点是很难改变的。只有战胜自己的人性弱点,才能战胜自我,才有可能成为股市中10%的赢利者。

二、向成功的投资者学习

纽伯格说:回过头来看看那些成功的投资者,很明显,他们各不相同,甚至相互矛盾,但他们的路都通成功。你可以学习成功的投资者的经验,但不要盲目追随他们。因为你的个性,你的需要与别人不同。你可从成功和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从中选择适合你本身、适合周围环境的东西。纽伯格推荐的成功的投资者前几位是:沃伦•巴菲特、本杰明•格雷厄姆、彼得•林奇、乔治•索罗斯和吉米•罗杰斯。

笔者的感悟:我最重要的投资感悟的第一条是“想成为佼佼者,先向佼佼者学习”,第三条是“条条道路通罗马,各种方法都有可能赚钱”,别人成功的方法,不见得适合自己。最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三、“羊市”思维

纽伯格说:个人投资者对一支股票的影响,有时会让它上下浮动10个百分点,但那只是一瞬间,一般是一天,不会超过一个星期。这种市场即非牛市也非熊市。我称这样的市场为“羊市”。有时羊群会遭到杀戮,有时会被剪掉一身羊毛。有时可以幸运地逃脱,保住羊毛。“羊市”与时装业有些类似。时装大师设计新款时装,二流设计师仿制它,千千万成的人追赶它,所以裙子忽短忽长。不要低估心理学在股票中的作用,买股票的比卖股票的还要紧张,反之亦然。除去经济统计学和证券分析因素外,许多因素影响买卖双方的判断,一次头痛这样的小事就会造成一次错误的买卖。在羊市中,人们会尽可能去想多数人会怎样做。他们相信大多数人一定会排除困难找到一个有利的方案。这样想是危险的,这样做是会错过机会的。设想大多数人是一机构群体,有时他们会互相牵累成为他们自己的牺牲品。

笔者的感悟:我认为心理因素是影响股价波动最重要的因素,投资者的心理波动制造了90%的行情。

6.巴菲特
7.索罗斯

耳熟能详的就不说了

他们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他们可以拿钱去烤火,而在于它们对于这个世界伟大的爱

阅读全文

与华尔街学物理的金融人叫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