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是电阻电阻用什么表示
1、所谓电阻就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对电阻可以这样理导体的电阻越大,对电流的阻碍能力越强,允许通过的电流就越少,此时接入电路中的小灯泡就会变暗.
2、在物理学中电阻用“R”来表示,它的单位是欧姆(Ω),其电路符号是一个矩形.
② 物理中电阻电压电流都用什么符号表示
电阻用字母R来表示;电压用字母U来表示;电流用字母I来表示。
电阻器(Resistor)在日常生活中一般直接称为电阻。
是一个限流元件,将电阻接在电路中后,电阻器的阻值是固定的一般是两个引脚,它可限制通过它所连支路的电流大小。
阻值不能改变的称为固定电阻器。阻值可变的称为电位器或可变电阻器。理想的电阻器是线性的,即通过电阻器的瞬时电流与外加瞬时电压成正比。
用于分压的可变电阻器。在裸露的电阻体上,紧压着一至两个可移金属触点。触点位置确定电阻体任一端与触点间的阻值。
电压(voltage),也称作电势差或电位差,是衡量单位电荷在静电场中由于电势不同所产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
其大小等于单位正电荷因受电场力作用从A点移动到B点所做的功,电压的方向规定为从高电位指向低电位的方向。
电压的国际单位制为伏特(V,简称伏),常用的单位还有毫伏(mV)、微伏(μV)、千伏(kV)等。此概念与水位高低所造成的“水压”相似。
需要指出的是,“电压”一词一般只用于电路当中,“电势差”和“电位差”则普遍应用于一切电现象当中。
科学上把单位时间里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简称电流。
通常用字母 I表示,它的单位是安培(安德烈·玛丽·安培,1775年—1836年,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在电磁作用方面的研究成就卓着,对数学和物理也有贡献。
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即以其姓氏命名),简称“安”,符号 “A”,也是指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
部分电路公式:I=U/R,或I=U/R=P/U(I=U:R)
1、电压即为电流与电阻之积
2、电阻即为电压与电流的比值。
欧姆定律成立时,以导体两端电压为横坐标,导体中的电流I为纵坐标,所做出的曲线,称为伏安特性曲线。这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它的斜率为电阻的倒数。具有这种性质的电器元件叫线性元件,其电阻叫线性电阻或欧姆电阻。
③ 什么是电阻电阻用什么表示
导体的电阻通常用字母r表示,电阻的单位是欧姆(ohm),简称欧,符号是ω(希腊字母,音译成拼音读作
ōu
mī
ga
),1ω=1v/a。比较大的单位有千欧(kω)、兆欧(mω)(兆=百万,即100万)。
电阻器简称电阻(resistor,通常用“r”表示)是所有电子电路中使用最多的电阻
[1]元件。电阻的主要物理特征是变电能为热能,也可说它是一个耗能元件,电流经过它就产生内能。电阻在电路中通常起分压分流的作用,对信号来说,交流与直流信号都可以通过电阻。
kω(千欧),
mω(兆欧),他们的换算关系是:
1tω=1000gω;1gω=1000mω;1mω=1000kω;1kω=1000ω
(也就是一千进率)
④ 怎样理解电阻这个物理量
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叫该导体的电阻。
电阻(Resistor,通常用“R”表示)是所有电子电路中使用最多的元件。电阻的主要物理特征是变电能为热能,也可说它是一个耗能元件,电流经过它就产生内能。电阻在电路中通常起分压分流的作用,对信号来说,交流与直流信号都可以通过电阻。
电阻都有一定的阻值,它代表这个电阻对电流流动阻挡力的大小。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用符号“Ω”表示。欧姆是这样定义的:当在一个电阻器的两端加上1伏特的电压时,如果在这个电阻器中有1安培的电流通过,则这个电阻器的阻值为1欧姆。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是Ω(欧姆),此外还有 KΩ(千欧), MΩ(兆欧)。其中:
1MΩ=1000KΩ , 1KΩ=1000Ω。
电阻的阻值标法通常有色环法,数字法。色环法在一般的的电阻上比较常见。由于手机电路中的电阻一般比较小,很少被标上阻值,即使有,一般也采用数字法,即:
10^1——表示10Ω的电阻; 10^2——表示100Ω的电阻; 10^3——表示1KΩ的电阻; 10^4——表示10KΩ的电阻; 10^6——表示1MΩ的电阻; 10^7——表示10MΩ的电阻。
如果一个电阻上标为22*10^3,则这个电阻为22KΩ。
电阻器的电气性能指标通常有标称阻值,误差与额定功率等。
它与其它元件一起构成一些功能电路,如RC电路等。
电阻是一个线性元件。说它是线性元件,是因为通过实验发现,在一定条件下,流经一个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即它是符合欧姆定律:I=U/R
常见的碳膜电阻或金属膜电阻器在温度恒定,且电压和电流值限制在额定条件之内时,可用线性电阻器来模拟。如果电压或电流值超过规定值,电阻器将因过热而不遵从欧姆定律,甚至还会被烧毁。线性电阻的工作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如图1所示。 电阻的种类很多,通常分为碳膜电阻,金属电阻,线绕电阻等:它又包含固定电阻与可变电阻,光敏电阻,压敏电阻,热敏电阻等。
通常来说,使用万用表可以很容易判断出电阻的好坏:将万用表调节在电阻挡的合适挡位,并将万用表的两个表笔放在电阻的两端,就可以从万用表上读出电阻的阻值。应注意的是,测试电阻时手不能接触到表笔的金属部分。但在实际手机维修中,很少出现电阻损坏,除少数机型的一些电阻外,也很少去关心电阻的阻值。着重注意的是电阻是否虚焊,脱焊。
⑤ 电阻的单位是什么,怎样用国际基本单位制中的单位来表示还有电压的单位,电荷量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是“欧姆”,如果要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表示,就是
1欧姆=1(千克*米^2 ) /(安培^2*秒^3)
具体的变换过程是:
1欧姆=1伏特 / 安培=1焦耳 /(库仑*安培)=1(千克*米^2 / 秒^2) /(库仑*安培)
=1(千克*米^2 / 秒^2) /(安培*秒*安培)=1(千克*米^2 ) /(安培^2*秒^3)
同理,电压单位是“伏特”。用基本单位表示时,是
1伏特=1(千克*米^2 ) /(安培*秒^3)
电量单位是“库仑”。用基本单位表示时,是
1库仑=1安培*秒
注: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有7个。
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摩尔、坎德拉。
⑥ 关于电阻的公式有哪些
1、定义式:R=U/I。(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2、定义公式:R=ρL/S。(ρ表示电阻的电阻率,是由其本身性质决定,L表示电阻的长度,S表示电阻的横截面积)。
3、电阻串联:R=R1+R2+R3+...+Rn。(R1...Rn表示n个电阻,电阻值是由其本身性质决定)。
4、电阻并联:1/R=1/R1+1/R2+1/R3+..+1/Rn。(R1...Rn表示n个电阻,电阻值是由其本身性质决定)。
5、与电功率相关公式:R=U²/P;R=P/I²。(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P表示电功率)。
6、与电能(电热)相关公式:R=U²t/W;R=W/I²t。(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t表示时间,W表示电热)。
(6)电阻怎么用7个物理量表示扩展阅读:
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影响因素:
1、长度:当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2、横截面积:当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3、材料:当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不同。
4、温度: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如金属等;对少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小,如碳。
⑦ 怎样算电阻电阻的公式是怎样的
可以利用电阻计算公式计算:R=ρL/S。
电阻(Resistance,通常用“R”表示)在物理学中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电阻将会导致电子流通量的变化,电阻越小,电子流通量越大,反之亦然。而超导体则没有电阻。
(7)电阻怎么用7个物理量表示扩展阅读:
电阻由导体两端的电压U与通过导体的电流I的比值来定义,即R=U/I。所以,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电阻愈大,通过的电流就愈小;
反之,电阻愈小,通过的电流就愈大。
电阻的大小可以用来衡量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强弱,即导电性能的好坏。电阻的量值与导体的材料、形状、体积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有关。
不同导体的电阻按其性质的不同还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称为线性电阻或欧姆电阻,满足欧姆定律; 另一类称为非线性电阻,不满足欧姆定律。
⑧ 电阻怎么计算
分辨串联电路。串联电路是没有支路的单一回路。所有电阻或其他元件都排成一条线。
2
将所有电阻值相加。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值等于所有电阻之和。[1] 通过各电阻的电流相同,所以每个电阻都会如你所想的那样发挥作用。
例如,串联电路中有一个2 Ω(欧姆),一个5 Ω,以及一个7 Ω的电阻。则电路的总电阻等于2 + 5 + 7 = 14 Ω。
3
通过电流和电压计算电阻。如果不知道各电阻的阻值,那么你可以使用欧姆定律:V = IR,即电压 = 电流 x 电阻。首先,要知道电路的电流和总电压:
串联电路中,所有位置的电流都相等。[2] 如果知道任意位置的电流,那么你可以将这个值用到公式中。
总电压等于电池等电源的电压。它不等于单个元件两端的电压。[3]
4
将数值代入欧姆定律公式。将公式V = IR变形,求电阻值:R = V / I (电阻 = 电压 / 电流)。将求得的数值代入到此公式中,算出总电阻。
例如,有一条串联电路,由12伏的电池供电,测得电流为8安。则电路两端的总电阻RT = 12伏 / 8安 = 1.5欧。
广告
方法 2 的 4:
并联电路
1
了解并联电路。并联电路分成多条支路,然后再汇到一起。电流会通过电路的各条支路。
如果电路分支部分之前或之后的主路上有电阻,或者单个支路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阻,请直接跳到混合电路部分。
2
通过各支路的电阻来计算总电阻。由于各电阻仅阻碍通过一条支路的电流,所以对电路的总电阻影响不大。总电阻RT的公式为1/RT = 1/R1 + 1/R2 + 1/R3 + ...1/Rn,其中R1是第一条支路的电阻,R2是第二条支路的电阻,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条支路的电阻Rn。
例如,一条并联电路有三条支路,电阻分别为10 Ω、2 Ω和1 Ω。
使用公式 1/RT = 1/10 + 1/2 + 1/1 求出RT :
通分:1/RT = 1/10 + 5/10 + 10/10
1/RT = (1 + 5 + 10) / 10 = 16/10 = 1.6
两边都乘以RT:1 = 1.6RT
RT = 1 / 1.6 = 0.625 Ω。
3
通过总电流和电压计算总电阻。如果不知道各电阻的阻值,那你必须知道电流和电压:
在并联电路中,一条支路两端的电压等于电路两端的总电压。[4] 只要知道一条支路两端的电压值,你就可以放心地继续计算了。总电压还等于电池等电路电源的电压。
在并联电路中,每条支路的电流可能不同。你需要知道总电流,否则无法计算总电阻。
4
将数值代入欧姆定律公式。知道整个电路两端的总电流和电压后,你就可以用欧姆定律来计算出总电阻:R = V / I。
例如,并联电路的电压为9伏,总电流为3安。则总电阻RT = 9伏 / 3安 = 3 欧。
5
注意电阻为零的支路。如果并联电路的一条支路没有电阻,则所有电流都会从这条支路通过。此时,电路的电阻为零欧。
在实际应用中,这通常意味着电阻失效或旁路,也就是所谓短路,而高电流会损坏电路的其余部分。
⑨ 关于电阻的知识
01
电阻的概述
电阻的英文名称为resistance,通常缩写为R,它是导体的一种基本性质,与导体的尺寸、材料、温度有关。欧姆定律指出电压、电流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为I=U/R,亦即R=U/I。电阻的基本单位是欧姆,用希腊字母“Ω”来表示。通常“电阻”有两重含义,一种是物理学上的“电阻”这个物理量,另一个指的是电阻这种电子元件。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大小一般与温度,材料,长度,还有横截面积有关,衡量电阻受温度影响大小的物理量是温度系数,其定义为温度每升高1℃时电阻值发生变化的百分数。电阻的主要物理特征是变电能为热能,也可说它是一个耗能元件,电流经过它就产生内能。电阻在电路中通常起分压、分流的作用。对信号来说,交流与直流信号都可以通过电阻。电阻是一个线性元件。
02
使用电阻的注意事项
电阻在使用前要进行检查,检查其性能好坏就是测量实际阻值与标称值是否相符,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之内。方法就是用万用表的电阻档进行测量,测量时要注意两点
1、要根据被测电阻值确定量程,使指针指示在刻度线的中间一段,这样便于观察。
2、确定电阻档量程后,要进行调零,方法是两表笔短路(直接相 碰),调节“调零”电器使指针准确的指在Ω刻度线的“0”上,然后再测电阻的阻值。另外,还要注意人手不要碰电阻两端或接触表笔的金属部分。否则会引起测试误差。
用万用表测出的电阻值接近标称值。就可以认为基本上质量是好的,如果相差太多或根本不通,就是坏的。
03
电阻的区分方法
带有四个色环的其中第一、二环分别代表阻值的前两位数;第三环代表倍率;第四环代表误差。快速识别的关键在于根据第三环的颜色把阻值确定在某一数量级范围内,例如是几点几K、还是几十几K的,再将前两环读出的数"代"进去,这样就可很快读出数来。
下面介绍掌握此方法的几个要点:
(1)熟记第一、二环每种颜色所代表的数。可这样记忆:棕1,红2,橙3,黄4,绿5,蓝6,紫7,灰8,白9,黑0。这样连起来读,多复诵几遍便可记住。
记准记牢第三环颜色所代表的 阻值范围,这一点是快识的关键。具体是:
金色:几点几 Ω
黑色:几十几 Ω
棕色:几百几十 Ω
红色:几点几 kΩ
橙色:几十几 kΩ
黄色:几百几十 kΩ
绿色:几点几 MΩ
蓝色:几十几 MΩ
从数量级来看,在体上可把它们划分为三个大的等级,即:金、黑、棕色是欧姆级的;红橙\'、黄色是千欧级的;绿、蓝色则是兆欧级的。这样划分一下是为了便于记忆。
(3)当第二环是黑色时,第三环颜色所代表的则是整数,即几,几十,几百 kΩ等,这是读数时的特殊情况,要注意。例如第三环是红色,则其阻值即是整几kΩ的。
(4)记住第四环颜色所代表的误差,即:金色为5%;银色为10%;无色为20%。
下面举例说明:
例1当四个色环依次是黄、橙、红、金色时,因第三环为红色、阻值范围是几点几kΩ的,按照黄、橙两色分别代表的数"4"和"3"代入,,则其读数为43 kΩ。第环是金色表示误差为5%。
例2当四个色环依次是棕、黑、橙、金色时,因第三环为橙色,第二环又是黑色,阻值应是整几十kΩ的,按棕色代表的数"1"代入,读数为10 kΩ。第四环是金色,其误差为5%
04
电阻的作用
电阻:顾名思义,就是增加电流通过的阻力的。就象是在水渠中放入东西,能阻止水的顺利通过也是一个道理。
1、限止电流的通过量,起到限流的作用。
2、在串联电路中,起到分压作用。因使用电阻的大小和组合(串联或并联),可以起到升压和降压的作用。
3、在并联电路中,可以起到分流的作用。
当然,电容和电阻的基本道理,就是这些。但在电路中起的作用,却是千变万化的。
05
电阻和抗阻的区别
抗阻 当电压和电流按正弦规律变化时,具有电阻、电感、电容的电路对交流电所起的阻碍或抵抗作用的效果叫做阻抗,其数值等于电路两端的电压有效值和输入电流有效值的比值,即Z=U/I。
电阻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导体对电流阻碍的大小。
阻抗应该只是在交流电上出现,电阻就多了,直流和交流都有电阻
06
什么是上拉电阻,什么是下拉电阻?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上拉电阻一般是一端接电源,一端接芯片管脚的电路中的电阻,下拉电阻一般是指一端接芯片管脚一端接地的电阻。
如下图的两个Bias Resaitor 电阻就是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图中,上部的一个Bias Resaitor 电阻因为是接地,因而叫做下拉电阻,意思是将电路节点A的电平向低方向(地)拉;同样,图中,下部的一个Bias Resaitor 电阻因为是电源(正),因而叫做上拉电阻,意思是将电路节点A的电平向高方向(电源正)拉。当然,许多电路中上拉下拉电阻中间的那个12k电阻是没有的或者看不到的。我找来这个图是RS-485/RS-422总线上的,可以一下子认识上拉下拉的意思。但许多电路只有一个上拉或下拉电阻,而且实际中,还是上拉电阻的为多。
上拉下拉电阻的主要作用是在电路驱动器关闭时给线路(节点)以一个固定的电平。
1 在RS-485总线中,它们的主要作用就是在线路所有驱动器都释放总线时让所有节点的A-B端电压在200mV或200mV以上(不考虑极性)。不然,如果接收器输入端A和B间的电平低于±200mV(绝对值小于200mV),接收器输出的逻辑电平将被当作所传输数据的末位而被接收起来,这样显然是极容易产生通讯错误的。
2 最容易见到的上拉电阻应当是NE555电路7脚作为输出用的时候。实际上,它和一个三极管的C极或MOS管的D极有一个电阻接到电源+上是一样道理的。它的作用就是:当管子(晶体管或MOS管)输入关断电平时,C极或D极有一个高电平(空载时约等于电源电压);当管子(晶体管或MOS管)输入导通电平时,C极或D极将与电源地(-)接通,因而有一个低电平。理想的应为0V,但因为管子有导通电阻,因而有一定的电压,不同的管子可能不一样,相同的管子也可能因参数差异而小有差别,即便是真正的金属接触的电源开关,也是有接触电阻/导通压降(虽然不同电流下压降不同)的;仅仅就导通而言,对于不同系列的集成电路来说,因为应用对象不同,导通后的输出电压有不同的规定,典型是TTL电平和CMOS电平的不同。这方面超过了本问题的内容,将日志里另外处理。
⑩ 什么是电阻
电阻器在日常生活中一般直接称为电阻。是一个限流元件,将电阻接在电路中后,电阻器的阻值是固定的一般是两个引脚,它可限制通过它所连支路的电流大小。阻值不能改变的称为固定电阻器。阻值可变的称为电位器或可变电阻器。
理想的电阻器是线性的,即通过电阻器的瞬时电流与外加瞬时电压成正比。用于分压的可变电阻器。在裸露的电阻体上,紧压着一至两个可移金属触点。触点位置确定电阻体任一端与触点间的阻值。
端电压与电流有确定函数关系,体现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力的二端器件,用字母R来表示,单位为欧姆Ω。实际器件如灯泡,电热丝,电阻器等均可表示为电阻器元件。
(10)电阻怎么用7个物理量表示扩展阅读:
电阻的分类:
1、线绕电阻器由电阻线绕成电阻器 用高阻合金线绕在绝缘骨架上制成,外面涂有耐热的釉绝缘层或绝缘漆。绕线电阻具有较低的温度系数,阻值精度高,稳定性好,耐热耐腐蚀,主要做精密大功率电阻使用,缺点是高频性能差,时间常数大。
2、碳合成电阻器由碳及合成塑胶压制成而成。
3、碳膜电阻器在瓷管上镀上一层碳而成,将结晶碳沉积在陶瓷棒骨架上制成。碳膜电阻器成本低、性能稳定、阻值范围宽、温度系数和电压系数低,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电阻器。
4、金属膜电阻器在瓷管上镀上一层金属而成,用真空蒸发的方法将合金材料蒸镀于陶瓷棒骨架表面。
5、金属氧化膜电阻器在瓷管上镀上一层氧化锡而成,在绝缘棒上沉积一层金属氧化物。由于其本身即是氧化物,所以高温下稳定,耐热冲击,负载能力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电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