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型冠状病毒对温度敏感,等天气变暖疫情会有好转
随着天气的变暖疫情会有所好转,依据有下面几点:新冠病毒怕热,超过56℃并且持续30分钟以上就可以消灭它;新冠病毒越传播毒性方面越弱;大家的防控意识普遍提高。
随着大家的意识方面的逐渐提升,也就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病毒的传播。而且如果大家都听话呆在家里的话,那么病毒也是基本上没有什么途径来传播的。
所以综合新冠怕热以及它们不会杀死宿主的特性,病毒的毒性会越来越弱,加上人们意识的提升,所以这个疫情很快会有好转。不过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是不能放松警惕,做好防范措施。
B. 决定冠状病毒的侵染对象和侵染能力的是什么
冠状病毒由RNA、衣壳蛋白和包膜组成。
冠状病毒的核酸为单股正链RNA。根据RNA能否直接起mRNA作用而分成单股正链RNA病毒(正股RNA病毒)与单股负链RNA病毒(负股RNA病毒)两种。正股RNA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单股RNA可直接起mRNA作用,翻译蛋白质如RNA多聚酶和。负股RNA病毒的单股RNA不能作为mRNA,称为负股,须先合成互补股(正股)作为mRNA,再翻译蛋白分子。
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和膜蛋白),也包含有一些病毒自身的糖蛋白,包膜组成是:磷脂、多糖、蛋白质;膜表面有三种糖蛋白,突起糖蛋白(S,是受体结合位点、溶细胞作用和主要抗原位点);包膜糖蛋白(E,与包膜结合的蛋白);膜糖蛋白(M,负责营养物质的跨膜运输、新生病毒出芽释放与病毒外包膜的形成)。
(1)新型冠状病毒相对双链DNA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这是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RNA分子
是单链结构,单链RNA比双链DNA更容易发生碱基对的增添、替换和缺失。 (2)冠状病毒和细胞膜上的结合位点ACE2结合从而入侵细胞说明细胞膜具有进行信息交流
的功能
(3)子代病冠状病毒的单股正链RNA进入宿主细胞后,首先翻译的是RNA聚合酶;这一过
程需要的条件有模板:冠状病毒的单股正链RNA;原料:氨基酸、能量、酶、tRNA、rRNA;
进行的场所: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说明单股正链RNA的作用最类似与人体的mRNA。 (4)单股正链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少量单股正链RNA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病毒所
需的蛋白质。
(5)子代病毒通过囊泡排出细胞说明生物模具有的结构特性是一定的流动性。
2. 新冠病毒的侵染过程分为7个步骤(如下图):
(1)病毒S蛋白和宿主细胞膜上的ACE2受体识别和结合,一旦“暗号”对上,细胞胞吞病
毒,将病毒“请”进细胞;
(2)溶酶体帮助病毒溶解囊膜和结构蛋白;
(3)病毒正好借此将RNA释放,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翻译病毒早期蛋白;
(4)病毒利用RNA指导的RNA聚合酶大量复制病毒的遗传物质;
1/8页
(5)大量翻译结构蛋白;
(6)在高尔基体将病毒的遗传物质和结构蛋白组装成新的病毒;
(7)新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膜泡运输系统,通过胞吐释放出去,完成整个生活史。
3.新冠病毒的传播与预防
病毒的“存活”一般指保持感染能力。病毒离开宿主细胞后,通过形成“结晶体”而保持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稳定,从而具有感染能力,包膜病毒一般具有更好的稳定性。病毒离开宿主细胞一般仍然感染能力,但是不能繁殖。
病毒一般会以某种载体进行传播,往往不会脱离载体而弥散在空气中进行传播。就以导致人类疾病的病毒而言,其传播往往离不开人的体液。不论HIV、SARS病毒,还是现在肆虐的新肺炎病毒,概莫能外。经过前些天的摸索,人们归纳、概括、总结出2019新肺炎病毒传播的途径:
?直接传播,即空气传播: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甚至呼出气体被近距离接
触者吸入,导致感染;
?气溶胶传播,即空气传播: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
?接触传播:飞沫附在物体表面,手接触被污染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
导致感染。
基于以上分析,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预防措施首先就是隔离,尽量减少外出、聚会等;
若要外出,一定要戴口罩。(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此外,还要注意卫生勤
洗手,通风,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切断传播途径),警惕异常症状,及时就医等。 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摄氏度保持30分钟可有效灭活病毒,此外75%乙醇、乙醚、含
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病毒
很不喜欢干燥环境,但我们平时所说的“干燥”还完全达不到消灭病毒的条件。 4.病毒的培养
2/8页
病毒是营寄生生活的生物,只能借助生活的细胞进行繁殖。并且病毒的特异性强,对寄
主有专一性。所以病毒培养必须利用活细胞,并且需要特定的活细胞。
5.病毒的特点
(1)病毒的特异性
病毒之所以对其所寄生的宿主具有特异性,原因是其表面的蛋白质能特异性地识别并结
合宿主表面受体蛋白,而不同类型的生物、同一类型生物不同细胞表面的蛋白质的种类
有差别。所以病毒蛋白的特异性的结构决定了其所感染的对象。
(2)简单的结构有利于其快速繁殖
相对于其他生物,病毒结构极简单。它们的结构也主要或仅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种物质。
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它们仅保留了感染和繁殖的必备的极少数基因。
(3)包膜结构赋予其更强毒性
冠状病毒的外面还有包膜,相比没有包膜的病毒,它“自我保护能力”更强大,致病能
力往往更强。
6.2019新型冠状病毒与其宿主的共同进化
蝙蝠是超级病毒的携带者,它身上能携带超过100多种毒性极大、凶险无比的病毒,有埃博
拉病毒、狂犬病病毒、SARS病毒等。
那么,蝙蝠为何携带病毒却不生病?
蝙蝠与其携带的病毒是共同进化来的:一方面,蝙蝠中免疫能力低下的在自然选择
过程中已经被淘汰,留下的个体是经过自然选择之后性状更加优良的个体;另一方面,
病毒中毒性极强的个体已经随宿主的死亡而失去了繁殖下一代的机会,相应的基因也逐
渐被淘汰,而毒性弱、繁殖力强的病毒在与蝙蝠长期共同进化的过程中存留了下来。病
毒会向潜伏时间长、繁殖力强,毒性弱的方向进化。
7.新冠病毒与免疫
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需要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消灭,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主要是血
浆和淋巴;
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鼻腔中的黏膜和毛发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巨噬细胞可以对其进行识别和吞噬,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
体的第二道防线;
冠状病毒突破前两道防线后引发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如冠状病毒表面
的蛋白质;
冠状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对肺细胞的攻击引发肺炎,此时可以通过适度使用免疫抑制
剂对病人进行治疗以避免肺部严重受损;
已被治愈的患者短期内不容易再次被冠状病毒感染,这是由于他们体内产生了记忆细
胞;
当再冠状病毒会入侵肺细胞要将其完全清除需要经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再次接触,
冠状病毒抗原时可以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致敏T细胞。
3/8页
因为人体免疫系统对SARS病毒、2019新型肺炎病毒反应相对迟钝,而病毒的繁殖周期
又非常短,所以当它们突破人的第一、二道防线后,在第三道防线产生作用前,就已经
大量繁殖了,从而引起人相关器官功能下降,引起人体的稳态失衡。
一般认为,病毒侵染机体后,会导致机体下丘脑的“体温调定点”上升,从而
导致人的体温上升。冠状病毒对温度很敏感,在33?时生长良好,但35?就使之受到
抑制。由于这个特性,冬季和早春是该病毒疾病的流行季节。所以,体温上升有利于机
体快速清除病毒以维持机体的稳态,从这个意义上讲,体温上升也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
现。
但是,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人体温上升有利于抵御病毒;另一方面,人体对
病原体的过度敏感导致人在感染病毒期间体温持续偏高,这也严重影响了几乎所有酶的
活性,从而影响了人体的正常代谢。关于对病毒的敏感性这一点,人与冠状病毒的天然
宿主——蝙蝠表现得截然相反,这是也后者能与之长期和谐共处的重要原因。 8.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方法
(1)检测病原体抗原。基因工程或动物细胞工程的方法制备单克隆抗体,利用抗体与抗
原做抗原—抗体杂交。若出现杂交带,则说明已经感染相应的病原体。本检测的不足
是:在感染之初,病原体抗原含量也较低,抗原不容易检测到。
(2)检测病人的体液中相应的抗体。与上述相反,利用基因工程或其他方法获得的病原
体的抗原与待检病人的体液做抗原—抗体杂交。若出现杂交带,则说明已经感染相
应的病原体。
(3)检测病原体的核酸序列。提取冠状病毒的RNA,进行RT-PCR,即反转录后再进行PCR,
再用荧光探针实时检测扩增产物。这种检测方法的原理是DNA分子杂交。这种方法很
灵敏,也能够很好地定量。
1.人被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常会出现发热症状。如图为人体感染2019新型冠状病毒
后的体温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4/8页
A(a,c段体温的变化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B(a,b段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量和肾上腺素量都比a之前的高 C(b,c段人体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D(c点以后人体维持在较高体温,这是因为体内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2.2019新型冠状病毒会导致人体严重的肺部感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B.2019新型冠状病毒产生的抗药性等变异不能决定其进化的方向 C.药物作用会使2019新型冠状病毒产生抗药性 D.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库是指感染人体的全部病毒含有的全部基因
3.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下列有关MERS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ERS病毒也含有核酸
B.MERS病毒是一种生物,在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
C.MERS病毒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所以病毒需要寄生生活
D.获取大量MERS病毒的方法是将其接种在营养齐全的培养基上培养
4.2019新型冠状病毒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易于发生变异。下列有关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该病毒的组成元素中一定
C. 新型冠状病毒的特点有哪些
今年的新年以新型冠状病毒拉开帷幕,这个病毒也影响了很多人的正常生活。新型冠状病毒的特点是传播途径多,传播范围广,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肆虐全国,让人防不胜防。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作为普通人的我们面对这次来势凶猛的疫情能够做些什么。
一、居家不外出我们都知道疫情人传人的速度很快,因此我们最好是不要出门,避免接触到潜在感染患者。虽然很多人都按捺不住在家的无聊,但是我们一定要为大局着想,不要给祖国添麻烦。
这一次疫情也能让我们看到祖国的强大以及大家的团结,相信只要我们万众一心,病毒就会彻底被消灭,让我们一起等到春暖花开,举国欢庆那一刻,那时候大家再脱下口罩一起庆祝吧。
D. 甲醇和乙醚可以消灭新型冠状病毒吗
基于以往对冠状病毒的了解,冠状病毒对化学消毒剂敏感,75%酒精、乙醚、氯仿、甲醛、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紫外线均可灭活病毒。
E. 新型冠状病毒有哪些特征
新型冠状病毒的特点有哪些。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nm。
其基因特征与SARSr-CoV和MERSr-CoV有明显区别。
目前研究显示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bat-SL-CoVZC45)同源性达85%以上。
体外分离培养时,2019-nCoV96个小时左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发现,而在VeroE6和Huh-7细胞系中分离培养需约6天。
对冠状病毒理化特性的认识多来自对SARSr-CoV和MERSr-CoV的研究。
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过氧化氢等消毒剂均可有效杀灭病毒。
F. 关于新冠病毒的基本知识
新冠病毒一般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简称新冠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新冠病毒传染源主要是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在潜伏期具有传染性,发病前 1-2 天和发病初期的传染性相对较强。
佩戴n95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其他符合标准的口罩是预防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方法,做到科学选戴口罩,既达到防护效果,又避免资源浪费。
G. 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吗
病毒对热敏感,当达到56℃的温度30分钟可有效灭活病毒。 对紫外线也敏感,紫外灯照射60分钟,同样可以灭杀新冠肺炎病毒。
在媒体报道的最新消息中,有关医院专家通过对新冠病毒的研究发现,冠状病毒对热较为敏感,病毒在4℃合适维持液中为中等稳定,-60℃可保存数年,但随着温度的升高,病毒的抵抗力下降,但必须达到一定温度且超过相应的时间才能灭活病毒。
很多人可能会想,那我晒太阳,不是一样能够消毒了吗?
实际上,太阳光的温度一般很难达到56℃,低于这个温度的话,时间再长也不能杀灭冠状病毒。而太阳光的紫外线,对于人体来说确实是比较强烈,但是对于顽强的病毒来说远远不够,达不到紫外灯的强度。但是长时间的晒太阳,却有容易导致患上皮肤癌……
所以我们要尽量不外出,少外出,避免接触到新冠病毒,自然也就不需要考虑怎么灭杀了……
H. 新型冠状病毒怕热不怕冷,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新型冠状病毒非常可怕,它具有高度传染性,一旦感染,它就会侵入肺部,咳嗽,出现发烧、疲劳、胸闷等一系列症状,但这样的病毒也很可怕。冠状病毒对热敏感,可在-60℃下保存数年,病毒在4℃的适当维持溶液中保持中等稳定性;然而,随着温度的升高,病毒的抗性降低,但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并超过相应的时间才能使病毒灭活。
灭活过程中应适当开窗通风,注意勤洗手。应在家中准备酒精或84消毒剂喷洒衣物。从室外返回后,应注意对衣服和手进行适当消毒。目前还没有治疗冠状病毒的特效药物。根据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中成药莲花清瘟胶囊和双黄连口服液可以抑制病毒。冠状病毒现在主要是为了预防和防止传播,应该经常洗手,戴口罩,少参加聚会,少出门。
I. 冠状病毒在塑料玻璃复印纸等多种物体表面
冠状病毒在塑料玻璃复印纸等多种物体表面?
传播途径
目前尚没有科学确定,但是我认为可以参考SARS。总结SARS主要传播途径:
确定由近距离呼吸道飞沫及密切接触传播。
也可能通过血液、粪便、尿液。
由此可知,严防病从口入是必须的。另外,医务人员为何也会感染,因为他们长期暴露在病毒威胁之下,任何小小疏漏都可能导致感染。所以我们看到他们已经穿上的严密的全身防护服。
存活时间
关于病毒的存活时间和媒介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可以参考SARS:
根据资料⑤,SARS于室温24℃条件下在尿液里至少可存活10天,在腹泻病人的痰液和粪便里能存活5天以上,在血液中可存活约15天,在塑料、玻璃、马赛克、金属、布料、复印纸等多种物体表面均可存活2-3天。
存活时间和媒介不宜过度解读,因为病毒的传播途径大部分是“飞沫”,而不是触碰一下就感染。
防护方法
综合传播途径和存活时间,应该严防病从口入,如何杜绝病毒进入嘴里是关键。
由于人类每天总会不自觉的“用手触碰脸”,所以需要勤洗手;带口罩可杜绝脸部直接接触飞沫,同时可以减少用手触碰嘴部的频率,一举多得。
幸运的是,根据资料③⑤,同类病毒“对有机溶剂、消毒剂和热敏感,可以通过56℃以上持续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杀灭。
也就是说,虽然无法直接治愈它,但是我们有非常清晰的防控方法。最简单有效的,可以使用家用消毒水,如84 消毒液、威露士消毒液;或者75%的酒精进行居家消毒。
节选自: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个人观点
广大青年应:理性分析 / 合理思考 / 疫情消息当以官方发布为基准 / 疫情防控当以政府宣传为指引 / 疫情推断当以SARS非典为参考 / 提升疫情认知水平 / 合理推断疫情发展 / 拒绝不确定传言 / 稳定社会情绪 / 合理监督政府防疫工作 / 引导家庭处置疫情防护 / 提升老年人疫情意识 / 传播正确防控知识 / 乡镇地区向河南学习疫情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