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物理动滑轮公式总结有哪些
初中物理动滑轮公式总结有如下:
1、不计摩擦时:
G动=FN-G物(F为拉力,N为动滑轮上绳子段数,常用)。
G动=W额/s(W额为机械做的额外功,s为动滑轮移动距离,不常用)。
η=G/(G+G动)(η为机械效率,较为常用)。
2、计摩擦时:
G动=(W总-W有-Wf)/s=(W额总-Wf)/s(W总为总功,W有为有用功,Wf为克服摩擦做功)。
F=G/2(理想化,不计滑轮的重量且只有一个动滑轮)。
F=(G+G动滑轮)/2(考虑了动滑轮的重量且只有一个动滑轮)。
F=(G+G动滑轮)/n(n代表接在动滑轮上的绳子的段数,这是一个滑轮组)。
动滑轮省力计算
公式:s=nh。v绳=n*v物,F拉=(1/n)*G总。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v绳:绳子自由端移动(上升/下降)的速度
h:重物被提升的高度。v物:物体移动(上升/下降)的速度
n:承重的绳子段数(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G总:物重+滑轮重(G物+G滑)。
其次,按要求确定定滑轮个数,原则是:一般的:两股绳子配一个动滑轮。
2. 物理滑轮的公式
1、定滑轮只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大小.
2、动滑轮会使力变为原来的一半.
3、滑轮组的情况,要看你滑轮组中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个数来定,个数不同最后的力量也不同
3. 滑轮的n怎么找
0:00
第七关自由杆和固定杆的弹力方向及轻绳模型
一、固定杆和自由杆(铰接)的弹力方向:
例1、如图,在水平天花板的A点处固定一根轻杆a,杆与天花板保持垂直,杆的下端有一轻滑轮O。一根细线上端固定在该天花板上的B点处,细线跨过滑轮O,下端系一个重量为G的物体。BO段细线与天花板的夹角为θ=30°,系统保持静止,不计一切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细线BO对天花板的拉力大小是G/2
B.a杆对滑轮的作用力大小是G/2
C.a杆和细线对滑轮的合力大小是G
D.a杆对滑轮的作用力大小是G
二、轻绳模型:
1、轻绳上拉力的大小处处相等
2、一根绳中间挂一重物,两段绳的张角越大,绳的拉力就越大。
1、如图所示,轻绳的一端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的A点,另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的B点,图中OA =l,轻绳长2l。用不计质量和摩擦的小动滑轮下悬吊质量为m的物体,将该装置跨在轻绳上,求系统达到静止时绳中的张力T多大? 将B点沿竖直墙壁上下移动,绳的张力大小如何变化?
2、如图1所示,物体B通过动滑轮悬挂在细绳上,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动滑轮的质量和一切摩擦均不计。如果将绳的左端由Q点缓慢地向左移到P点,整个系统重新平衡后,绳的拉力F和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的变化情况是
A.F变大,θ变大
B.F变小,θ变小
C.F不变,θ变小
D.F不变,θ变大
3、如图1所示,长为 5m 的细绳的两端分别系于竖立在地面上相距 4m 的两杆的顶端A、B,绳上挂一个光滑的轻质挂钩,其下连着一个重为12N的物体,平衡时,问:(1)绳中的张力T为多少?(2)A点向上移动少许,重新平衡后,绳与水平面夹角、绳中张力如何变化?
4、如图所示,晾晒衣服的绳子轻且光滑,悬挂衣服的衣架的挂钩也是光滑的,轻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竖直杆上的A、B两点,衣服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保持绳子A端位置不变,将B端分别移动到不同的位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B端移到B1位置时,绳子张力不变
B.B端移到B2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小
C.B端在杆上位置不动,将杆移动到虚线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大
D.B端在杆上位置不动,将杆移动到虚线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小
5、
6、为了研究人们用绳索跨越山谷过程中绳索拉力的变化规律,同学们设计了如题6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将不可伸长轻绳的两端通过测力计(不计质量及长度)固定在相距为D的两立柱上,固定点分别为P和Q,P低于Q,绳长为L(L>PQ)。他们首先在绳上距离P点10cm处(标记为C)系上质量为m的重物(不滑动),由测力计读出PC、QC的拉力大小TP、TQ。随后,改变重物悬挂点C的位置,每次将P到C的距离增加10cm,并读出测力计的示数,最后得到TP、TQ与绳长PC的关系曲线如题6图4所示。由实验可知:
①曲线Ⅱ中拉力最大时,C与P点的距离为 cm,该曲线为 (选填:TP或TQ)的曲线。
②在重物从P移到Q的整个过程中,受到最大拉力的是 (选填:P或Q)点所在的立柱。
③曲线Ⅰ、Ⅱ相交处,可读出绳的拉力为T0= N,它与L、D、m和重力加速度g的关系为T0= 。
总结:
4. 怎样看滑轮组n的值(吊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
法一:看图求。只要与动滑轮接触的绳子都要算进去,与定滑轮的不用(因为动滑轮省力、定滑轮改变方向)如下图从左至右分别为:2 3 5 4
法二:看题目所给的物理量求。若已知绳子移动的距离s、物体上升的距离h,则n=s/h。
若已知绳子拉力F、物重G1、动滑轮重G2,在忽略摩擦力和绳重的条件下,n=(G1+G2)/F。
5. 物理滑轮组中绳子的段数怎么数带图说明的
物理滑轮组中绳子的段数可按照通过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绳子段数数,可参考下图n。
定滑轮不能省力,而且在绳重及绳与轮之间的摩擦不计的情况下,细绳的受力方向无论向何处,吊起重物所用的力都相等,因为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相等且等于滑轮的半径。
动滑轮省1/2力多费1倍距离,而且仅限于竖直向上用力时,用力倾斜的角度越大,用的力越多。而且使用动滑轮时滑轮的重量对用的力也有影响。不忽略滑轮重力且竖直向上用力时,我们有:F=(G轮+G物)/2。
(5)物理怎么数n滑轮扩展阅读:
滑轮组是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匹配而成,可以达到既省力又改变力作用方向的目的。使用中,省力多少和绳子的绕法,决定于滑轮组的使用效果。
绕绳的原则当定滑轮和动滑轮数量相等时,绳子的自由端可以从动滑轮出来,也可以从定滑轮出来,而且从定滑轮出来时,绳子的固定端挂在定滑轮上;从动滑轮出来时,绳子的固定端挂在动滑轮上。定滑轮和动滑轮数量差不会超过1。
他们数量不相等时,绳子的自由端从多的那一边出来,绳子的固定端挂在少的那一边。动滑轮一定时,当绳子的固定端挂在动滑轮上时,滑轮组要比绳子的固定端挂在定滑轮时省力(因为有更多段绳子承担物重)。
设n为承受物重的绳子段数(如上面左边的滑轮组n=5,右边n=4),则n段绳子能配n或n-1个滑轮,配n个轮子时,动滑轮和定滑轮数量相等,且绳子固定端在定滑轮上;配n-1个滑轮时,n为奇数,且绳子固定端在动滑轮。
使用滑轮组时,重物有几条绳索承受,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6. 物理的功究竟怎么计算滑轮的总功有参考书说是N(绳子
W有=Gh 即有用功等于物体的自重乘以物体移动的距离
W总=Fs 即拉力的大小乘以拉力移动的距离
这四个值都有不同
就像你用动滑轮,你的拉力6N,物重10N,绳子移动2m.那么因为是动滑轮,动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所以物体移动的距离是1m.即G=10N h=1m F=6N s=2m
W有=Gh=10N*1m=10J
W总=Fs=6N*2m=12J
又因为s=nh(n为承担物重的升级段数)
所以W总=nFh(n为绳子段数 F拉力大小 h物体移动距离)
这样子推到公式,η=Gh/nFh=G/nF
我这样说你能听懂吗
7. 在物理的滑轮中,怎么确定N的段数
先确定动滑轮,再点一下拉住动滑轮的股数即为n.
8. 初中物理 下图G,G滑轮,n是指什么
W有=Gh
W额外=G动滑轮h
W总=W有+W额外
=Gh+G动h
=(G+G动)h
所以η=W有/W总=Gh/(G+G动)h
=G/(G+G动)
上面G表示被提起的物体的重力。G动表示滑轮组中动滑轮的总重力。h表示物体被提高的高度。
W有=Gh
W总=FS
F表示绳子末端的拉力,S表示绳子末端所移动的距离。
S=hn
n表示滑轮组承受物体重力的绳子根数。
η=W有/W总=Gh/FS=Gh/Fhn=G/Fn。
在你上传的图中滑轮组的n=3-1=2根。
9. 初二物理,怎么看滑轮段数n的值
n为吊住动滑轮的绳子的段数1、实际滑轮:F=(G+G动)/n(竖直方向)2、滑轮组效率:(1)、η=G/nF(竖直方向)(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3)、η=f/nF(水平方向)
10. 物理动滑轮和定滑轮公式
动滑轮:F=G/2 s=2h (忽略摩擦 G=G物+G动)
定滑轮:F=G s=h (忽略摩擦)
动滑轮可以看做是一个省力杠杆,O为杠杆的支点,滑轮的轴是阻力的作用点。被提升的物体对轴的作用力是阻力,绳对轮的作用力是动力。提升重物时,如果两边绳子平行,动力臂为阻力臂的两倍;动滑轮平衡时,动力为阻力的一半。
因此若不计动滑轮自身所受的重力,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但这时却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向上拉绳才能将重物提起。
定滑轮的中心轴固定不动。定滑轮的功能是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当牵拉重物时,可使用定滑轮将施力方向转变为容易出力的方向。
使用定滑轮时,施力牵拉的距离等于物体上升的距离,不能省力也不费力。绳索两端的拉力相等,所以,输出力等与输入力,不计摩擦时,定滑轮的机械效率接近于1。
(10)物理怎么数n滑轮扩展阅读
滑轮组的省力计算
公式:s=nh。 v绳=n*v物 F拉=(1/n)*G总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v绳:绳子自由端移动(上升/下降)的速度
h: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v物:物体移动(上升/下降)的速度
n:承重的绳子段数(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 G总:物重+滑轮重(G物+G滑)。
其次,按要求确定定滑轮个数,原则是:一般的:两股绳子配一个动滑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