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教育学界如何应对高考改革学生弃考物理的现象
应该不会不选物理,因为大学对物理的接受是最高的。一些大学或专业对于学生高中选择的科目有要求,而对物理的需求是最大的。
例如北大与复旦
北京大学:32个专业(类)里,20个专业有选考科目要求,其中近半要求选考物理,比如天文学类、心理学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都要求选考物理。
复旦大学:共21个专业(类),其中11个专业要求选考物理。
Ⅱ 高考赋分制改革,高三学生选考物理需要考虑什么呢
对于高考“3+3”模式,很多学生会决定不选考物理。对此,大家需要考虑什么因素,高三学生学好物理,有什么方法呢?
一、不选物理的原因
高中学生掌握了物理学习的方法,多思考,多动脑,多请教,还是可以在物理考试中得到理想分数的。
Ⅲ 新高考模式下物理学科复习的几点思考
表面上看,不分文理科了,貌似理、化、生、政、史、地等中随便选三科就行,但背后的问题不知你是否明白……
目前的情况分析:(1)虽然不分文理科,但大学招生时,还是有所侧重的,比如:中国人民大学,一定会选择文科好的学生,清华大学一定会选择理科好的学生。(2)按过去的情况看,供理科学生选择的大学比文科多,其中,理科中与物理相关的大学又比化学、生物多。也就是就学好了物理,你能选择的大学要多一些。(3)高中阶段,物理是比较难的科目,很多学生害怕理科,很大的原因是物理太难。
为此,学生在选择科目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有所侧重地选择:如果你的物理比较好,或有兴趣,建议你一定不要放弃它。因为,别人不敢选物理,或者选择了也学不好,而你恰好行,那就是你的优势。当然,如果你学物理确实有困难,那还是扬长避短吧。
最后要说的是,学物理,没有几个是天生就好的。只要方法得当(找你的的物理老师吹吹),你定能学有所得,有得就有兴趣,有兴趣就理有所得——在良性循环中,你一定能学好物理。
Ⅳ 高考改革,历史物理必须选一门。我对历史比较感兴趣但是又怕出来没什么前途,怎么办
不知道同学具体是哪个省份,但我们辽宁省也是实行“3+1+2”的高考改革。
所谓的1科必选,物理历史2选1,是为了对高校需求的生源做一个最基本的划分,也就是传统的文科、理科。在政策文件中也说明,实际录取时是分历史、物理两大类来制定分数线的。
这个制度,是在之前试点高考改革省份的制度中改进来的,比如浙江:政史地、物化生、技术,7选3,很多同学为了降低难度,避开历史、物理,选了地理、生物、技术,高考分数可能是高了,但是高校在录取时就很头大,“这位同学高中学的这3门,我这个专业到底适不适合他呢?”而后高校更是要根据自己的每个专业,来为考生订制他们应该选择的科目上报给浙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分析浙江等省的情况,发现大学的传统理工类专业,学了物理基本上都能报;传统文史类专业,学了历史基本上都能报。因此,辽宁加了一个必选科目,再加上剩余的小科4选2,算是最大限度地给予考生“个性化”的培养了。
因此,就像选文理科一样,选你感兴趣、有优势的科目即可,至于未来就业升学,还是要凭自身实力,专业再好能力差,也还是没有前途的。
Ⅳ 高考改革后,新高考制度有何影响,应该如何应对这
2019年4月23日,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发布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8省市均将试行“3+1+2”高考新模式,将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应对:
首先不管是哪个阶段的学生都要抓好语文学科的学习,语文是统考科目之一,高考改革后会加大语文的难度,语文要掌握好课本的基本知识之外;
还要增加古诗词的学习和扩大课外名着阅读,语文知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我们今后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分析能力提高了对各科目的学习和考试都有很大的帮助。
今后数学的改革是把难度降低,注重基本知识和通性通法的考查,不再出偏题和怪题,符合考纲但不会拘泥于大纲,从2018的考卷来看重点考查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分析以及数学的应用、阅读和表达方面。
所以平时要掌握好主干知识、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推理分析思维和能力。只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灵活的分析推理能力才会在解题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以前的偏题、怪题和繁难试题损耗了大量的时间,而导致没时间去掌握基本的知识,虽然懂得高超的解题方法,但最终最基本的却不懂,就像武林高手一下子把功力全部传授给没有什么武术功底的人,虽然这个人功力大增却不懂得怎样驾驭这种力量。
除了数学要掌握好基本功之外,外语也是要统考科目之一,北京到2021年外语考试方式是听力+笔试+口语,这种考试更加注重考查外语的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们要多学一种语言才能更好地去学习他国优秀的科技文化;
如果固步自封,一切排外,以爱国的名义不学外语,最终只会像清朝闭关锁国那样变得落后愚昧和腐败,导致科学文化远远落后于国外。所以语文、数学和英语我们都需要好好掌握好基本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要注意语数英三门统考科目之外,还要学习好其它科目,掌握好高中阶段每个学期的各个科目的基本知识,因为在高中阶段还要实行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
合格考试就是指学校会指定时间对一些科目进行合格考试,所有科目都设合格性考试,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设等级性考试,不分文理科,这样人们选择的等级科目考试就更有自主权了。
(5)高考改革物理该如何应对扩展阅读:
高考改革路线图的内容包括:
一,实施把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分开的人才选拔方式;
二,完善高中学业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学好各门课程,克服文理偏科现象;
三,部分科目实行一年多考,减轻学生高考压力;
四、完善高考招生名额分配办法,清理规范升学加分政策,维护考试招生公平公正;五,加快建立多渠道升学和学习立交桥,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多次选拔机会。
Ⅵ 学生怎么应对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积极学习的态度
提前做好选科规划和专业规划对你的高考事半功倍!
下面具体来说说学生如何选科:
1、如果逻辑思维相比感性思维更突出的话,建议优先选择物理化学科目,反之建议优先选择历史政治科目;
2、如果各科目都很均衡亦或是没有什么明确的专业倾向的话,建议优先选择物理、历史这样的组合,这个组合可以覆盖几乎全部的专业;
3、整体实力处于中游位置,建议选择化学、历史或是地理这样的科目;
4、整体实力处于下游位置或是自身的逻辑思维和文学素养都比较欠缺而又想取得高分的话,可以剑走偏锋,选择政治这样的科目;
5、如果有自主招生的打算,那物理基本是必须要选择的,如果孩子想通过文体这个途径走的话,建议选择地理、生物这样相对压力比较小的科目。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此外,在真正进行选科操作过程中,我们还是要遵循一些原则。
1、是以成绩为导向。那么学生选择出的科目应该是自己的优势科目,能够在新高考当中取得更高的等级,获得更高的分数。从这个角度来说,新高考模式下考生的选科可以充分做到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在强势学科上取得更高的分数,这样可以使自身的高考分数最大化,帮助自己取得较高的名次。所以在选科时要以使高考成绩更高为目标,以高考成绩为导向。
2、是重视学科兴趣。兴趣可以说是第一内驱力,学生自身对某个学科非常喜欢,那么在这个学科上学生一定愿意主动花费时间去学习,那么成绩的提升也变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所以,在选择科目时,兴趣也是关键的一环,兴趣影响着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状态,此外考生有明确的兴趣,那么做出选科的决定也会变得更加容易和坚定。当然,如果学生并不知道自身到底喜欢哪个科目,这时可以从反面考虑,明确自己不喜欢的科目,通过排除的方式也可以缩小选科范围。
3、是兼顾高校专业。新高考模式下,高校专业在录取时会对考生的选科提出一定的要求,只有考生选择的某个科目达到要求才可以报考该专业。故考生科目的选择影响着以后大学专业的选择,重点体现在专业选择面上,科目选择得合理可以使专业的选择范围十分广泛,反之则会使自身的专业选择变得很局限,因此考生在选科时,需要先提前对大学专业有一定的了解,知晓大类学科专业对科目的要求,尽量选择物理、化学这类专业覆盖面多的学科。所以科目的选择需要兼顾到以后的专业意愿。
除了上述这些主要原则以外,还应结合个人情况和实际环境特点,个体化设计,例如:根据自身所在学校整体情况(如师资实力等)进行选科,若所在学校历年的物理化学等理科竞赛成绩非常突出,且学生自身对于物理化学并不排斥,可以考虑选择物理化学这样的学科,借助学校的师资优势帮助自己在选考中拿到高排名。
Ⅶ 高考改革后,物理被打入冷宫备受冷落,原因为何
高考改革后,物理,化学,生物所占的分数比例大大下降。在分数这个大棒的指挥下,各学校几乎把物理、化学、生物这三门课作为副科,打入冷宫,不被人重视。开始人们很惊讶,忐忑,慢慢地也就不以为然了。
一个国家要发展,科技一定要领先,而物理、化学、生物这三门课程,为科技发展提供最坚实的理论基础。假如没有这三门课程,学生就没有最基础的科技理论,何谈科技发展?
凡事都应该灵活运用,不要认为英语重要就全民去学习,也不要认为数理化不重要就去轻视。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具体分析,我是这样想的,网友们,你们是这样认为的吗?
Ⅷ 怎么应对新高考
1.建议要。
2.因为必须过了合格考试,你才能选择选科。
3.不过合格考试的,不能参加高考,没有毕业证的。
4.如果最近要考合格考试的,建议先学合格考试的内容,毕竟要考试,考过才可以。
5.新高考改革,物理和历史二选一,你必须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才行。
Ⅸ 高考改革是3+2+1的模式,对于物理和历史更加重视,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高考改革并不是提升哪个科目的地位,而是要根据大学里专业对高中选科目的要求来决定的,大部分理工类的专业都需要必选物理,否则报考这么专业就会被拒绝,一些文学和管理类专业则要求必选历史,所以这两科就会被看重。
物理代表着存理,历史代表着存文。事实上,除了一些学霸和学渣,大部分的学生还是一部分偏理,一部分偏文的,新高考的改革模式,取消的文科理科,让很多同学不再适应,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诞生了物理和历史的二选一,分别代表着理科和文科的新的组合方式。也就是说,偏理的学生选择物理,偏文的学生选择历史。这种改革既不违背改革的初衷,又更好地适应了学生文理思维不同的选择困难。 物理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性学科,这是毋庸置疑的。大学阶段无论你是选择土木类或者机械类的工科专业都离不开高中学的物理基础知识的积累,以及思维方式的训练。此次改革无论是作为首选学科还是分值的计算方式都凸显了物理的重要性。
最后,希望大家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
Ⅹ 高考3+3新政策落地,物理科目为何被“冷待”
一直以来,每次高考改革都是人们一同关注的热点话题,无论是小变动还是大改革,都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全面关注,议论之声沸沸扬扬。高考改革实际上都带有双面性,就好比一把“双刃刀”,有优势也有劣势,两全其无法成全其美,而如今,高考3+3模式的出台和实施,却逐渐引发了另外一种潜在危机,那就是物理学科被考生无情冷待,大部分考生选择直接放弃物理这一科目,这对广大考生来说真的是有利无害的吗?
所谓的高考3+3政策,前3指的是考生们必须选择语文,数学,英语,作为主考科目,后3指的是从地理,物理,生物,历史,政治和化学这六门学科中任选三门作为参与高考的科目。
原来,那么多考生弃考物理科目会由此引发众多潜在的危机,主要包括以下这3点:
(1)从考生自身角度上看,放弃物理科目考试,将不利于自己的大学选择,会和很多理工科大学的录取擦肩而过,因为现在很多理工科大学在对外招生的时候,都会把物理学科设置为必考的科目之一,因此对每位考生在高中阶段取得的物理成绩非常重视。
(2)从社会创新和发展的角度上看,考生弃考物理科目,将不利于国内高校培养物理人才和专家,从而导致很多高校跟物理学科相关的研究与发展后继无人以及与物理领域挂钩的行业的创新和发展也止步不前。
(3)从国家综合国力的角度上看,考生弃考物理科目,将不利于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因为物理学科和航天航空领域及军事领域的发展息息相连,同谋共生,如果物理科目被冷待,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向前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面对高考3+3政策的出台和推行,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有的人直言应该把物理学科作为高考主考科目,而把英语科目逐出高考的舞台,因为物理科目确实太重要了,如果就这样被冷待,无论是对个人发展,社会发展,还是国家的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那么你又是如何看待高考3+3政策的呢?相信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