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澳大利亚地质特征
澳大利亚大陆曾是冈瓦纳古大陆的一部分,有着世界上最漫长和最复杂的地质演化史。由太古宙克拉通地盾、元古宙褶皱带和沉积盆地及显生宙沉积盆地等构造单元组成。
1.太古宙克拉通地盾区
形成于距今28亿年左右的太古宙克拉通地盾是澳大利亚最古老的地质体,澳大利亚西部地区的伊尔冈、皮尔巴拉和高勒地盾是3个着名的太古宙克拉通地盾。3个地盾分别分布在西澳州西南部地区、西北部地区和南澳州中西部。各克拉通地盾被太古宙—元古宙褶皱带所包围和环绕。
伊尔冈克拉通地盾是澳大利亚最大、最重要的太古宙克拉通地块,主要由一个花岗岩片麻岩地体和3条花岗绿岩带地体组成。伊尔冈克拉通地盾也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成矿区,发育有大量金、镍、钽、铁、铜、锌和铂等矿床。皮尔巴拉克拉通地盾包含一个中太古代的花岗绿岩地体和上覆的火山沉积岩系列,在火山沉积岩系列中有巨型的铁矿发育。塔巴塔巴剪切带是东皮尔巴拉克拉通与西皮尔巴拉克拉通的主要分界线。高勒克拉通地盾含有金、金刚石、铜、镍、铁、铅锌和铀等矿床。
2.元古宙褶皱带和沉积盆地
元古宙褶皱带和沉积盆地主要分布在太古宙克拉通地盾周围,由片麻岩和火成岩组成的穆斯戈拉夫地块、由角闪岩相变质岩和花岗岩组成的阿润塔地块以及伊尔冈和阿润塔地块间的加斯科伊纳杂岩、戈兰加里盆地和班杰冒盆地等组成。发生在18亿年左右的卡普里科恩造山运动将伊尔冈和皮尔巴拉两个太古宙克拉通地块拼贴在一起,其他克拉通地块之间同样为元古宙造山带。元古宙—古生代奥非色盆地和阿马度斯盆地覆盖于伊尔冈和高勒两克拉通地块之上。
在澳大利亚东部,古元古代的主要地质特征为发生在南澳和新南威尔士州威利亚马超群以及奥拉里地块与布罗肯山地块上的多期次变形;而澳大利亚北部古元古代的代表性特征则是蒙特艾萨地块和复杂的褶皱冲断层带。在上述古元古代的沉积盆地中,相关的沉积主要是广泛的地台盖层沉积,包括白云岩盖层沉积和深水相含磷灰岩沉积。
3.显生宙沉积盆地
澳大利亚显生宙沉积盆地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点均有发育。寒武纪西澳被动陆缘盆地形成,并发育盖层沉积,在西澳安特里姆有面积超过1.2×104km2的高原玄武岩,此时澳大利亚中部则发生了彼特曼造山运动,南澳州发育被动陆缘盆地;奥陶纪在拉克兰褶皱带发生了阿尔卑斯型造山运动,在新南威尔士州西部形成规模巨大的蛇绿岩带,同时在维多利亚和新南威尔士州东部形成深水磨拉石和复理石增生体,在澳大利亚东部发育火山岛弧,而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州花岗岩侵入;泥盆纪发生的塔伯拉伯安造山运动导致塔斯马尼亚、维多利亚和新南威尔士州南部地区发生大面积褶皱,而新南威尔士州北部和昆士兰州地区则发生了挤压变形与褶皱,在新南威尔士州中部以及昆士兰州等地发生中酸性火山喷发;石炭纪澳大利亚大陆一半以上面积为冰川所覆盖;二叠纪—三叠纪澳大利亚与印度和非洲之间的裂谷开始形成,并发展成裂谷盆地,其他较重要的盆地还有伯温盆地、格勒达盆地、悉尼盆地、伊普斯威持盆地及克来瑞斯-毛里顿盆地等,并在天鹅海岸平原一带形成油气藏;侏罗纪在维多利亚州形成了吉普斯兰德和巴斯和奥特威等盆地,在南澳州和西澳州则形成了海上陆架盆地,赋存有石油和天然气,在西澳州珀斯盆地则发生了海侵序列沉积,在中澳地区发育海相地台盖层沉积;白垩纪在苏拉特等盆地发生沉积作用的同时,在大自流盆地基底高地边缘则有小规模的火山岩喷发,在亨特-伯温造山带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形成,在近昆士兰州海域也有火山活动发生。
Ⅱ 澳大利亚大陆自然带的分布有何特点
澳大利亚东部沿海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东北部有少量热带雨林气候地区 由于大分水岭的雨影效应 东部内陆不受季风影响 成为热带草原气候 并成半环状分布包围了中部的由于维多利亚大沙漠造成的热带沙漠气候 澳大利亚东南部和塔斯马尼亚岛因常年受暖湿海风的影响 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在25'到30'的澳大利亚西海岸分布少量地中海气候 它的成因是受副热带高压 和西风带的轮流控制 特点是成半环状分布
Ⅲ 澳大利亚有什么特点
澳大利亚特点:动物种类多、海滩多、外来移民多、人口密度低等特点。
1、澳大利亚拥有丰富多样的本地动物,其中很多只能在这里找到。极具标志性的袋鼠仅仅生活在澳大利亚,是这里最易辨认的哺乳动物。澳大利亚的8570万头绵羊(绝大多数为麦利诺绵羊)每年生产出全世界绝大多数的羊毛。此外,2540万头牛,让澳大利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牛肉出口国。
2、澳大利亚绵延近五万公里的海岸线上,缀满了1万余片海滩,这一数量当属世界之最。85%以上的澳大利亚人居住在离海岸50公里的范围内,这令海滩成为我们悠闲度日的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澳大利亚是典型的移民国家,被社会学家喻为“民族的拼盘”。澳大利亚最早的原住民如今不及总人口的1%。有来自世界120个国家、140个民族的移民到澳大利亚谋生和发展。
(3)澳大利亚大陆最显着的物理特征是什么扩展阅读:
澳大利亚的地形很有特色。东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全国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拔2228米,在靠海处是狭窄的海滩缓坡,缓斜向西,渐成平原。东北部沿海有大堡礁。
沿海地区到处是宽阔的沙滩和葱翠的草木,那里的地形千姿百态:在悉尼市西面有蓝山山脉的悬崖峭壁,在布里斯本北面有葛拉思豪斯山脉高大、优美而历经侵蚀的火山颈,而在阿德雷德市西面的南海岸则是一片平坦的原野。
澳大利亚是全球最干燥的大陆,饮用水主要是自然降水,并依赖大坝蓄水供水。政府严禁使用地下水,因为地下水资源一旦开采,很难恢复。2006-2009年,厄尔尼诺影响扩大,导致降雨大幅减少,澳大利亚各大城市普遍缺水,纷纷颁布多项限制用水的法令,以节水渡过干旱。
澳大利亚特产包括澳宝(澳大利亚特产宝石)、羊皮、牛皮、绵羊油、葡萄酒、红酒、白酒、动物玩具、原住民艺术作品、艺术画作等。
澳毛毛线和毛衣种类繁多,色彩各异,价钱适中。特别是羊皮做的皮袄或皮夹克,柔软舒服,轻松暖和。羊毛毯,羊毛、也十分受来自较冷国家游客的喜爱。
西澳阿基勒出产的澳宝,色彩繁多,有黄白、褐色、绿、蓝、红、紫。阿基勒的粉红色宝石驰名世界,价格不菲。
澳大利亚的手工艺品主要有艺术陶瓷、编织制品、玻璃艺术品、皮革制品、珠宝饰物等。在很多工艺品商店里有木制或金属制的悉尼歌剧院,袋鼠、树熊和鸸鹋等的模型,很有纪念意义。
Ⅳ 澳大利亚大陆地形分布特征是
澳大利亚地分布有三大特征:1:东部山地:主要山脉是大分水岭,大分水岭横贯南北,绵延约3000千米,宽约160千米~320千米,平均海拔800——1000米,最高峰是科修斯科山,海拔2230米,也是澳大利亚的最高点.主要城市有悉尼、堪培拉、墨尔本、布里斯班、纽卡斯.2:中部盆地和平原:主要是澳大利亚大盆地和纳拉伯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最低处是埃尔湖(—12米),也是澳大利亚的最低点.地面河流很少,但地下水丰富,形成世界着名的大自流井盆地,河流从东北山地,西北高原流进,成“倒伞型”分布.主要分布城市是有阿蒙莱德、皮里港.3:西部高原:主要地形有维多利亚大沙漠,地貌主要是沙漠和荒漠,此地区面积约占澳大利亚全国面积的一半,平均海拔约为200——500米,主要城市有珀斯、达尔文.
Ⅳ 澳大利亚大陆自然带分布的总体特征是成什么状,主要受什么条件的影响
大利亚的自然带都是呈半环状,由东,南,北向西包围。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中间是热带沙漠气候。澳大利亚大陆地处热带和亚热带。降水从北、东、南三面沿海向内陆作半环状递
减,自然带也相应呈半环状分布,由沿海的森林带向内陆逐渐过渡为草原带、荒漠
带。
2、形成原因
气候类型 自然带 形成原因
东北沿海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北部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带 夏季受西北季风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为湿季;冬季受东南信风影响,为干季
广大内陆和西北沿海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带 副热带高压和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控制,全年少雨,西北沿海又受西澳大利亚寒流的降温、减湿影响
东部沿海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南部和西南沿海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东南沿海和塔斯马尼亚岛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终年受西风影响
1)、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大部分地区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控制,气候炎热干燥。
(2)、南部和西南部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属地中海气候。
(3)、北部夏季来自赤道的西北风带来丰富的降水,多为湿季;冬季受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4)、东南沿海一带,受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因而比较湿润,东北部常年吹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并受地形 抬升,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最南端和塔斯马尼亚岛常年受西风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5)、西部沿海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和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的控制,加上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因而干燥少雨。中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东部大分水岭阻挡了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形成干燥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
Ⅵ 澳大利亚大陆的介绍
澳大利亚大陆亦称澳洲大陆,是位于南半球大洋洲的一个大陆。澳大利亚大陆面积为769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的6个大陆中面积最小的一个。澳大利亚大陆属澳大利亚,同时澳大利亚也是继亚特兰蒂斯之后个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大陆四面被海所包围,与南极大陆并列为世界上仅有的两块完全被海水所包围的大陆。新西兰并不属于澳大利亚大陆。与其他大陆相比,澳大利亚大陆上的生物相具有很大的不同。
Ⅶ 澳大利亚自然、人文特征
澳大利亚的地形很有特色。东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全国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拔2228米,在靠海处是狭窄的海滩缓坡,缓斜向西,渐成平原。东北部沿海有大堡礁。
沿海地区到处是宽阔的沙滩和葱翠的草木,那里的地形千姿百态:在悉尼(Sydney)市西面有蓝山山脉的悬崖峭壁,在布里斯本北面有葛拉思豪斯山脉高大、优美而历经侵蚀的火山颈,而在阿德雷德市西面的南海岸则是一片平坦的原野。
澳大利亚的约70%的国土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带,中部大部分地区不适合人类居住。澳大利亚有11个大沙漠,它们约占整个大陆面积的20%。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平坦、最干燥的大陆,中部的艾尔湖是澳大利亚的最低点,湖面低于海平面16米。
澳大利亚人喜欢喝啤酒,闲暇时光尤其是周末,许多人喜欢联朋约友到酒吧饮酒谈天、欣赏音乐,或者到公园烧烤游乐。澳大利亚的城市都给人开阔的感觉,有很多开阔的公园和绿地点缀其间。澳大利亚绝大多数的公园是免费的,公园连围墙也没有,四面八方都是进出公园的小径。
无拘无束是澳大利亚人的最好概括,澳大利亚有特别浓厚的自由和无拘无束的气氛。人们日常互相直呼其名(只称呼名,不称呼姓),老板和员工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都如是。
在两大城市悉尼和墨尔本的市中心,平日中午常常可看见穿笔挺西服的白领人士或白领丽人和朋友同事聚在一起,坐在建筑物门前的台阶上吃简单的午餐,如三明治或热狗,白领人士坐在街上吃便当,同样是现代化的大都市,同样的场面在东京或香港这样的地方是难以想象的。
(7)澳大利亚大陆最显着的物理特征是什么扩展阅读:
澳大利亚土着居民已经在澳大利亚居住了6万多年,这意味着最初的“澳大利亚人”对这块土地的称呼与欧洲人后来对这块大陆的称呼大相径庭。
事实上,在欧洲殖民之前,这块大陆由数百个不同的土着民族组成,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土地名称。这些部落彼此之间有关系,对其他的陆地有一定的了解,但没有正式或统一的名称适用于整个大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澳大利亚
Ⅷ 对澳大利亚大陆的介绍有哪些
在地球的南半球,在浩瀚无垠的太平洋西南面,有一块古老而又孤独的陆地——澳大利亚大陆。它是地球上面积最小的一块大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岛屿”,所以又有“岛大陆”之称。澳大利亚四面环水,东临太平洋。西濒印度洋,北隔帝汶海和阿拉弗拉海同印度尼西亚遥遥相望。大陆沿岸分布着大大小小、疏密不等的岛屿。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北部浅海上,蜿蜒着一系列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珊瑚礁,形成一条天然的防波堤,故名大堡礁。巨大的珊瑚化石里栖息着的海洋动物种类之多,居世界之首。
澳大利亚动物极为奇特。它没有高等哺乳动物,直至今日还保存着比较原始的哺乳动物——有袋类动物和单孔类动物。有袋类动物有袋鼠、袋熊和袋貂等。袋鼠被常用作代表澳大利亚的标志。鸭嘴兽和针鼹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两种单孔类动物。鸭嘴兽是澳大利亚的国宝。澳大利亚的鸟类也有数百种之多,其中琴鸟、鸸鹋和黑天鹅尤为珍奇。
Ⅸ 澳大利亚大陆和黄土高原地势特征最显着的差异是什么
澳大利亚地势平坦(地势起伏和缓)。
原因:澳大利亚气候干热,地表径流侵蚀作用弱;大陆古老,长期受到风化和风力作用;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没有大规模的造山运动
Ⅹ 澳大利亚 北冰洋 地质特征相似点与不同点
澳大利亚的地质特征:
澳大利亚大陆有着世界上最漫长和最复杂的地质演化史,其基本构造格架形成于中新生代。澳大利亚大陆主体由厚的岩石圈组成,岩石圈最厚达150公里。大陆壳主体由太古代、元古代和若干显生代花岗岩和片麻岩组成,薄的、主要为显生代的沉积岩盖层覆盖在其上。
大地构造背景上,澳大利亚大陆曾是冈瓦纳古大陆的一部分。冈瓦纳古大陆在二叠纪(晚期)开始破裂解体,澳大利亚作为一个独立的大陆开始形成。地质上,澳大利亚大陆可被分出如下一些大地构造单元:①太古代克拉通地盾;②元古代褶皱带和沉积盆地;③显生代沉积盆地与显生代变质岩和火成岩。
(一)太古代克拉通地盾区
太古代克拉通地盾,也有称太古代克拉通地块,是澳大利亚最古老的地质体,形成在距今28亿年左右,已鉴别的三个着名太古代克拉通地质体(或曰地块或地盾)分别是:伊尔冈(Yilgarn)、皮尔巴拉(Pilbara)和高勒(Gawler)地盾,均产出在澳大利亚西部地区,伊尔冈地盾分布在西澳州西南部地区;辟尔巴拉地盾分布在西澳州西北部地区;而高勒地盾则分布在南澳州中西部。其中,以伊尔冈地盾面积最大。各克拉通地盾之间和周围为太古代-元古代褶皱带所包围和环绕。
1. 伊尔冈克拉通地盾是澳大利亚最大、最重要的太古代克拉通地块,主要形成于29.4-26.3亿前,由大量以前存在的地块(年代多为32-28亿年)增生而成。
伊尔冈克拉通地盾主要由一个花岗岩片麻岩地体和三条花岗绿岩带地体组成,它们形成于不同时代,较老的绿岩带和花岗岩年龄为31-29亿年,较年轻的绿岩带与花岗岩年龄为27.5-26.5亿年。在岩石类型上,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类岩石约占70%以上。此外,伊尔冈克拉通地盾上也发育有大量的拉斑玄武岩和科马提火山岩,并经历过多期次的区域变质与变形作用。
伊尔冈克拉通地盾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成矿区,发育有大量金、镍、钽、铁、铜、锌、铂等矿床。
2. 辟尔巴拉克拉通地盾包含一个中太古代的花岗绿岩地体和上伏的火山沉积岩系列。塔巴塔巴(Tabba Tabba)剪切带是东辟尔巴拉克拉通与西辟尔巴拉克拉通的主要分界线。在火山沉积岩系列中,有巨型的铁矿发育。
3.高勒克拉通地盾,面积约44万平方公里,其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在15.5-14.5亿年期间被克拉通化。在此事件前,该克拉通地盾包括若干元古代造山带,时间可至少追溯到24.5亿年。高勒克拉通地盾含有金、金刚石、铜、镍、铁、铅锌、铀等矿化。
(二)元古代地块、褶皱带和沉积盆地
元古代地块、褶皱带和沉积盆地,包括主要由片麻岩和火成岩组成的穆斯戈拉夫(Musgrave)地块、主要由角闪岩相变质岩和花岗岩组成的阿润塔(Arunta)地块以及在伊尔冈和阿润塔两地块间的加斯科伊纳(Gascoyne)杂岩、戈兰加里(Glengarry)盆地和班杰冒(Bangemall)盆地等,主要分布在太古代克拉通地盾(地块)周围。其中,卡普里科恩(Capricorn)造山运动(发生在18.30–17.80 亿年)是澳大利亚元古代期间最重要的一次造山运动,该运动通过将伊尔冈和辟尔巴拉两太古代克拉通地块拼贴在一起,而部分导致西澳大利亚陆块的形成。其它不甚清楚的元古代造山带,可能(或大体)类似于西澳南部的阿尔巴尼(Albany)杂岩和穆斯戈拉夫地块,则代表着两克拉通地块在元古代期间的联系。伊尔冈和高勒两克拉通地块其上覆盖着元古代-古生代的奥非色(Officer)盆地和阿马度斯(Amadeus)盆地。
元古代地块、褶皱带和沉积盆地分布较广泛,在澳大利亚大陆许多地区均有出现。需要说明的是,早元古代(Palaeoproterozoic),是澳大利亚元古代褶皱带和沉积盆地的主要形成期。这时期在澳大利亚西部形成的重要褶皱带和盆地有:产出在皮尔巴拉克拉通地盾南部边缘上的年龄为27.7-23.0 亿年的哈默斯利( Hamersley)盆地,以及克拉通内裂谷、收缩和会合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年龄为18.0亿年的阿什伯顿( Ashburton)盆地和布来尔(Blair)盆地,年龄在16.0-10.7亿年之间的埃德梦德(Edmund)盆地和科里额(Collier)盆地,年龄在18.4-16.2亿年之间的北加斯科伊纳杂岩体,年龄在20.0-17.8 亿年之间的位于南加斯科伊纳杂岩体中的哥伦堡(Glenburgh)地体,以及在伊尔冈克拉通地盾西北边缘上的埃拉比迪(Errabiddy)剪切带。在伊尔冈克拉通地盾的北缘,则有年代为18.9亿年的布里亚(Bryah)盆地纳罗库塔(Narracoota)火山岩形成。在克拉通碰撞的顶峰期间,有帕德伯里(Padbury)前陆盆地形成。在伊尔冈克拉通北缘东部,则有耶里达(Yerrida)和埃拉里迪(Eerarheedy)盆地形成。18.3亿年的卡普里科恩造山运动,导致布里亚-帕德伯里盆地和耶里达盆地的西部变形。亚旁库(Yapungku)造山运动 (~17.90 亿年),则在埃拉里迪盆地的北缘形成了斯丹利(Stanley)褶皱带。
在澳大利亚东部,东南澳大利亚的早元古代的代表性特征则是发生在南澳和新南威尔士州威利亚马(Willyama )超群以及奥拉里(Olary)地块与布罗肯山(Broken Hill)地块上的多期次变形;而澳大利亚北部早元古代的代表性特征则是蒙特艾萨(Mount Isa)地块和复杂的褶皱冲断层带。在上述早元古代的沉积盆地中,相关的沉积主要是广泛的地台盖层沉积,包括白云岩盖层沉积和深水相含磷灰岩沉积。
(三)显生代沉积盆地与显生代变质岩和火成岩
澳大利亚显生代沉积盆地与显生代变质岩和火成岩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点均有发育,代表性的事件和发育特点如下:
⑴古生代寒武纪时期
这时期,西澳被动陆缘盆地形成,并发生有盖层沉积。在西澳安特里姆(Antrim)地区,有广泛的高原玄武岩发育,面积超过1.2万平方公里。在澳大利亚中部地区,则发生了彼特曼(Petermann)造山运动,使大陆间的巨厚河流沉积焊接进中澳大利亚陆块体中。在南澳州地区,发育有边缘地台和被动边缘盆地。
⑵古生代奥陶纪时期
在拉克兰(Lachlan)褶皱带,发生了阿尔卑斯型(Alpinotype)造山运动,导致在新南威尔士州西部巨大蛇纹岩带的形成,同时在维多利亚和新南威尔士州东部地区则有深水磨拉石和复理石的增生体。
⑶古生代志留纪时期
在此时期,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处于相对干旱状态。沿西澳州海岸地区,有一河流沉积盆地存在。在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则有火山岛弧发育。在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州,有年龄为4.35-4.25亿年的花岗岩侵入体发育,其中,有的岩基年龄较新,为4.0亿年。在新南威尔士州的花岗岩中,可鉴别出I型和S型两种类型花岗岩。
⑷古生代泥盆纪时期
泥盆纪时期发生的塔伯拉伯安(Tabberabberan)造山运动形成东西向的挤压应力,导致塔斯马尼亚、维多利亚和新南威尔士州南部地区发生大面积褶皱(3.85 - 3.80亿年),而新南威尔士州北部和昆士兰州地区则在3.77 到3.52亿年发生了挤压褶皱。在新南威尔士州中部以及昆士兰州等地,则有安山质和流纹质火山岩存在。
⑸古生代石炭纪时期
石炭纪时期,澳大利亚大陆有一半以上面积为冰川覆盖,后气候转暖。另一方面,由于与目前位于南美境内的地质体发生碰撞作用,导致澳大利亚东部高地的形成。
⑹古生代二叠纪-中生代三叠纪时期
二叠纪,澳大利亚与印度和非洲的裂谷开始形成,并有裂谷盆地形成。在天鹅(Swan)海岸平原一带有油气形成。这时期,其它较重要的盆地还有:伯温(Bowen)盆地、格勒达(Gunnedah)盆地、悉尼(Sydney)盆地、伊普斯威持(Ipswich)盆地、克来瑞斯-毛里顿(Clarence-Moreton)盆地等。
⑺中生代侏罗纪时期
随着澳大利亚与南极州间裂谷的扩大,在维多利亚州形成了吉普斯兰德(Gippsland)、巴斯(Bass)和奥特威(Ottway)等盆地;在南澳州和西澳州则形成了海上陆架盆地,其中赋存了有意义数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在西澳州的珀斯(Perth)盆地,则发生了海侵序列的岩石沉积。在中澳大利亚地区,则发育有海相地台盖层沉积。
⑻中生代白垩纪
在苏拉特(Surat)等盆地继续发生沉积作用的同时,在大自流(Great Artesian)盆地基底高地边缘则有小规模的火山岩产出。在亨特-伯温(Hunter-Bowen)造山带,有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形成,发育有含珊瑚沉积。在近昆士兰州海域,白垩纪也有火山活动发生,是岛弧形成的次要一幕火山岩。
⑼古新世至现在
第三纪,澳大利亚主要的构造运动停止。偶尔有板内火山活动发生。
总结澳大利亚的地质演化,可简要概括如下:在距今25亿年前的太古代时期,澳大利亚就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地质体发育(伊尔冈和皮尔巴拉等),它们是冈瓦纳古陆的组成部分,发育有:条带状硅铁建造、埃迪亚科兰(Ediacaran)动物群和叠层石(stromatolites)等。元古代,冈瓦纳古陆澳大利亚部分发生多次造山运动,导致太古代地块完全拼合。寒武、奥陶、志留和泥盆纪为冈瓦纳古陆较温暖时期,发育有广泛的沉积岩,并向澳大利亚东部扩展,中心部位有时为浅海相沉积。在寒武、奥陶、志留和泥盆纪时期有多个火山岩喷发旋回发生。石炭和二叠纪,在冈瓦纳古陆上,有冰川沉积,同时发育有成煤盆地,形成澳大利亚重要的煤田,二叠纪晚期,冈瓦纳古陆开始分裂、解体。三叠纪在澳大利亚东部发育有火山岩,但在大部地区为内陆海沉积,发育有各类碎屑岩。同期,澳大利亚西海岸与印度开始分离。侏罗、白垩纪,澳大利亚发育有褐煤和油页岩沉积。进入新生代,澳大利亚气候越来越干燥,与南极洲分离,并不断向北漂移。
**********************************************************************
北冰洋地质特征:
目前北冰洋里唯一活动的大洋扩张轴——北冰洋洋中脊实际上是大西洋洋中脊向北延伸的部分,只是在冰岛一带被一系列转换断层显着错开了而已,具有明显的中央裂谷、磁异常条带和横向转换断层带,现今仍以每年0.5~1cm的速度继续扩张,正由于北冰洋洋中脊的扩张而造就了宽阔的欧亚海盆,即今天的北冰洋主体,在这些新形成的大洋性地壳外侧,与原有老地壳交界的地方尚未形成俯冲消减带,因而没有明显的地震活动带,而距离最近的与洋中脊活动有关的活火山只是在杨马延岛才有,
要想了解比较完整的北冰洋发育历史,则必须追溯得更久远一些,至少从劳亚古陆说起,劳亚古陆也像其他巨大的大陆一样并非铁板一块,自从罗迪尼亚泛大陆裂解,冈瓦纳古陆形成后,劳亚古陆也同样经历了复杂的分裂与聚合过程,只不过规模相对小些而已,到2.35亿年前时,欧亚与北美洲之间又发生分裂,形成一个宽阔的洋湾——泛塔拉萨,以后随着库拉板块的漂移,奥莫隆、楚科特卡、科拉微陆块相继与欧亚陆块碰合,泛塔拉萨洋湾闭合消失,直到大约8000万年前,在地质年代表中属于白垩纪末期时,欧美古陆再度分裂,分裂的中轴就是阿尔法海岭,伴随着数千公里隆隆的火山喷发与大地震的摇撼,一阵阵灼热的岩浆沿阿尔法海岭的中央裂谷汹涌而出,又在海水中迅速冷凝,变成新的玄武质海洋型地壳,并将较早凝成的“老”地壳不断向两侧推挤,这样的洋底扩张作用造就了加拿大海盆,这一过程持续了大约几千万年,后来海岭渐渐平息下来,成为今天寂静的无震海岭,加拿大海盆也随之停止增长,因此可以说,阿尔法海岭是已经“死去”的相对较古老的大洋中脊的遗迹,
在阿尔法海岭之后,北冰洋洋中脊才开始活动,使欧亚陆块的北缘再一次分裂,欧亚海盆形成,罗蒙诺索夫海岭渐渐被推向北冰洋中心地带,所以说,罗蒙诺索夫海岭属于古老欧亚大陆边缘(巴伦支—科拉陆块)的一部分,是在欧亚海盆扩张时从大陆边缘分离出来的,它的几何形状、岩石种类、岩石年龄等都证实这种见解,在中央北冰洋各个海岭及洋中脊之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深海盆地,但令人奇怪的是,在这些深海盆中,至今还没有发现主地幔热柱形成的类似于夏威夷群岛那样的大洋岛,而这类洋岛在世界其他大洋盆中却很常见,
随着自然科学向大科学时代过渡,北极地质考察亦加入全球大规模地质研究计划中,如全球岩石圈断面计划等,在目前“全球变化”的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研究中,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中的各国地质学家们在北极地区岩石圈构造演化研究基础上,逐渐将注意力集中于解决重大地质事件对环境背景的制约作用,以及新生代古环境记录的获取与分析对比上,除了地质、海底采样或钻探、固体地球物理探测、航空航天遥感外,他们还力图运用新构造、沉积、地貌、冰芯等综合手段开展各种时间尺度地球历史环境演变的研究,北极地质学家迄今已经在北冰洋海底完成1000多个取样点,在斯瓦尔巴群岛以北进行了深海钻探,他们发现深海盆中心区海底沉积物的沉积速度是每千年0.1~1厘米,向周边地区逐渐增加到每千年3厘米,松散沉积物的厚度异于1~3.5千米之间,换算一下便可以知道这些松散沉积物是在大约10万年期间形成的,沉积物下就是更老的沉积岩和含有沉积物质的放射性硅质岩,
通过对沉积岩和沉积物的分析,可判断出北冰洋的永久性海冰是300~400万年前才开始出现的,当时北冰洋的水温迅速下降,水面结冰,水中悬浮的物质成分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如此,由于海冰的出现,形成强大的洋底冷水流,因此又大大改变了北冰洋海流的运动方式,大量沉积物被海流通过弗拉姆海峡带入北大西洋,并在浮冰消融带下沉,在海底堆积成高高的沉积坝,强大的洋底冷水流还造成大量的侧压涡旋,如1975~1976年的14个月中,执行北极冰动力学联合实验计划的科学家在阿拉斯加巴罗角就直接观测到146个侧压涡旋,这些涡旋一般直径10~20公里,深度介于50~300米之间。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