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考物理主要有哪些内容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物理定律、原理: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2、阿基米德原理 3、光的发射定律 4、欧姆定律 5、焦耳定律 6、能量守恒定律
物理规律: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光的折射规律 3、凸透镜成像规律 4、两力平衡的条件和运用 5、力和运动的关系 6、液体压强特点7、物体浮沉条件 8、杠杆平衡条件 9、分子动理论 10、做功与内能改变的规律 11、安培定则 12、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13、磁极间的作用规律 14、串、并联电路的电阻、电流、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的分配规律
应记住的常量:
1、热: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 体温计的量程:35℃~42℃ 分度值为0.1℃ 水的比热:C水=4.2×103J/(kg.℃)
速度:1m/s=3.6km/h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V=340m/s V固>V液>V气 光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电磁波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3×108m/s
密度:ρ水=ρ人=103kg/m3 ρ水>ρ冰 ρ铜>ρ铁>ρ铝 1g/cm3=103kg/m3 1L=1dm3 1mL=1cm3 g=9.8N/kg
一个标准大气压:P0=1.01×105Pa=76cm汞柱≈10m水柱
元电荷的电量:1e=1.6×10-19C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蓄电池的电压:2V 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照明电路的电压:220V 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我国交流电的周期是0.02s,频率是50Hz,每秒换向100次。 1度=1Kw.h=3.6×106 J
四、物理中的不变量: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2、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质的吸收的热量、质量、温度改变无关。3、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跟燃料的燃烧情况、质量、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4、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属性,它由电阻自身情况(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而跟所加的电压的大小,通过电流的大小无关。5、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不变,跟路程的多少,时间长短无关。
五、生活中的物理模型:
1、连通器:如水壶、水位计、船闸等。2、杠杆:如撬棒、天平、杆秤、独轮车、铡刀等。3、轮轴:如板手、螺丝刀、自行车的车把等。
六、物理公式序号 物理量 计算公式 备注
1 速度 υ= S / t 1m / s = 3.6 Km / h 声速340m / s 光速3×108 m /s
2 温度 t : 摄氏度(0c)
3 密度 ρ= m / V 1 g / c m3 = 103 Kg / m3
4 合力 F = F1 - F2F = F1 + F2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同
5 压强 p = F / S=ρg h p = F / S适用于固、液、气p =ρg h适用于固体中的柱体p =ρg h可直接计算液体压强 1标准大气压 = 76 cmHg柱 = 1.01×105 Pa = 10.3 m水柱
6 浮力 ①F浮 = F上 - F下②F浮 = G – F③漂浮、悬浮:F浮 = G④F浮 = G排 =ρ液g V排⑤据浮沉条件判浮力大小
计算浮力的步骤:(1)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处于什么状态 (3)找出合适的公式计算浮力
物体浮沉条件(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①F浮>G(ρ液>ρ物)上浮至漂浮 ②F浮 =G(ρ液 =ρ物)悬浮③F浮 < G(ρ液 < ρ物)下沉
7 杠杆平衡 F1 L1 = F2 L 2 杠杆平衡条件也叫杠杆原理
8 滑轮组 F = G / nF =(G动 + G物)/ nS = nh (υF = nυG) 理想滑轮组忽略轮轴间的摩擦n: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
9 斜面公式 F L = G h 适用于光滑斜面
10 功 W = F S = P t 1J = 1N•m = 1W•s
11 功率 P = W / t = Fυ 1KW = 103 W,1MW = 103KW
12 有用功 W有用 = G h(竖直提升)= F S(水平移动)= W总 – W额 =ηW总
13 额外功 W额 = W总 – W有 = G动 h(忽略轮轴间摩擦)= f L(斜面)
14 总功 W总= W有用+ W额 = F S = W有用 / η
15 机械效率 η= W有用 / W总=G /(n F)= G物 /(G物 + G动) 定义式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
16 热量 Q=Cm△t Q=qm
17 欧姆定律 I=U/R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18 焦耳定律 Q=I2Rt 适用于所有电路的电热计算
19 电功 定义式—W=UIt=Pt(普适)导出式—W=I2Rt;(串)W=(U2/R)t;(并) (1)使用公式时,各物理量通常都采用国际单位。(2)对于物理量的定义式还需其物理意义。(3)注意公式的适用范围(4)会灵活对基本公式进行变形
20 电功率 定义式——P=W/ t=UI (普适)导出式——P=I2R;(串) P=U2/R;(并)
21 串联电路 I=I1=I2 U=U1+U2 R=R1+R2
22 并联电路 I=I1+I2 U=U1=U21/R=1/R1+1/R2 R=R1R2 /(R1+R2)
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
1、控制变量法:该方法是研究某一物理量(或某一物理性质)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控制其他各项因素都不变,只改变某一因素,从而得到这一因素是怎样影响这一物理量的。这是物理学中最重要,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用这种方法的有:(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2)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3)影响滑动摩擦力打小的因素;(4)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5)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6)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7)影响动能 势能大小的因素;(8)物体吸收放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9)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10)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1)电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2)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13)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14)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15)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16)通电导体的磁场中受力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2、类比法:把某些抽象,不好理解的感念类比为形象容易理解的概念,如:把电流类比为水流,电压类为水压;声波类比为水波;
转换法:某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不好直接研究,就通过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来间接研究它叫转换法,如:研究电流的大小转换为研究它所表现出来的热效应的大小;研究分子的运动转换为研究扩散现象;眼看不见的磁场转换为它所产生的力的作用来认识它。
4、等效法:某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不好直接研究,就通过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来间接研究它叫转换法,如:研究电流的大小转换为研究它所表现出来的热效应的大小;研究分子的运动转换为研究扩散现象;眼看不见的磁场转换为它所产生的力的作用来认识它。如用可以总电阻代替各个分电阻(根据对电流的阻碍效果相同)、用合力代替各个分力(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5、建模法:用实际不存在的形象描述客观存在的物质叫假想模型法,如:用光线来描述光的穿传播规律;用假想液片法来推导液体压公式:用磁感线表示磁场的分布特点等。
比较法:如对串、并联电路特点的比较、对电动机和发电机进行比较等。
7、理想实验法:在实验的基础上尽心合理的猜想和假设进一步推理的科学方法,如: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而推理出来的定律;人民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贺也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而得出的结论。如牛顿第一定律。
8、分类法:如物体可分为固、液、气;触电的形式可分为单线触电和双线触电等。
9、图像法:如晶体的熔化、凝固图像;导体的电压和电流图像;运动物体的路程和时间图像。
10、逆向思维法: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场之后,法拉第思考——既然能“电生磁”,那么,反过来能不能:“磁声电”?这是一种逆向思维法。
Ⅱ 物理中考必考公式
一、力学: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F浮=F’-F(压力差) ;F浮=G-F (视重力);F浮=G (漂浮、悬浮);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 η=W有/W总
二、热学: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 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三、电学: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4)U1/U2=R1/R2 (分压公式)
(5)P1/P2=R1/R2
5、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Ⅲ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质量 m 千克 kg m=ρv
温度 t 摄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3 kg/m3 ρ=m/v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Pa 帕斯卡(帕) P=F/S
功 W J焦耳(焦)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电流: I 安培(安) A I=U/R
电压: U 伏特(伏) V U=IR
电阻: R 欧姆(欧) R=U/I
电功: W 焦耳(焦) J W=UIt
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
热量: Q 焦耳(焦) J Q=cm(t-t°)
比热: c 焦/(千克°C) J/(kg°C)
真空中光速 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 340米/秒
初中物理公式汇编
【力 学 部 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热 学 部 分】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 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电 学 部 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6、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电阻:
(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电功: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1)、P=W/t=UI (普适公式)
(2)、P=I2R=U2/R (纯电阻公式)
【常 用 物 理 量】
1、光速:C=3×108m/s (真空中)
2、声速:V=340m/s (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 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1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16、单位换算:
(1)、1m/s=3.6km/h
(2)、1g/cm3 =103kg/m3
(3)、1kw?h=3.6×106J
重力G (N) G=mg m:质量g:9.8N/kg
密度ρ (kg/m3) ρ=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N) F合=F1+F2 方向相同
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方向相反:
浮力F浮(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动滑轮 F= G物+G轮
压强p(Pa) P= F/S
热量Q(J) Q=cm△t
机械功W(J) W=Fs
功率P(w) P=W/t
机械效率 η= ×100%
液体压强p(Pa) P=ρgh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 Q=mq m:质量q:热值
物体漂浮或悬浮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总功W总 W有=G物h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W:功 t:时间
F:压力 S:受力面积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
的竖直距离)
: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 t:温度的变化值
物理量(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 ρ=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N)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总功W总 W有=G物h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 η= ×100%
功率P(w) P=W/t W:功 t:时间
压强p(Pa) P= F/S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热量Q(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 Q=mq m:质量 q:热值
串联电路:电流I(A) I=I1=I2=…… 电流处处相等
串联电路:电压U(V) U=U1+U2+…… 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
串联电路:电阻R(Ω) R=R1+R2+……
并联电路:电流I(A) 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
并联电路:电压U(V) U=U1=U2=……
并联电路电阻R(Ω) R= 1/R1+ 1/R2+……
欧姆定律 I= U/R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流定义式 I=Q/t Q:电荷量(库仑) t:时间(S)
电功W(J)W=UIt=Pt U:电压 I:电流 t:时间 P:电功率
电功率 P=UI=I2R=U2/R U:电压 I:电流 R:电阻
电磁波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 C=λν C:真空中的光速
Ⅳ 安徽中考具体考哪些科目
语文(150)、数学(150)、英语(150,含听力40)、理综150(物理90,化学60)、文综150(历史(开卷),70,道德与法治(开卷),80))体育(60)、理化生实验操作加试(15)、地理生物(60)、信息技术(60);总分945。
安徽省考试时间是6月14日、6月15日、6月16日;中考是检测初中在校生是否达到初中学业水平的考试;它是初中毕业证书发放的必要条件,考试科目将国家课程方案所规定的学科全部列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
(4)2019年安徽中考物理必考什么扩展阅读
填报志愿:
通知学生成绩后,由毕业学校和报名点组织学生(报考类别为“参加毕业考试不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除外)在网上填报升学志愿。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按不同的录取批次填报各类学校志愿。学生志愿信息一经填报提交,不得更改。
中考结束后,每位学生(报考类别为“参加毕业考试不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除外)可领取一张《成都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提前录取志愿卡》,学生可在规定的时间内,凭此卡参加中职类学校、民办普通高中的提前招生录取。此卡上交录取学校,一经录取,其所填报的以后各批次升学志愿自动失效。
Ⅳ 安徽省中考,考哪几门
中考科目: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物理、化学
初中课程
初一: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
初二: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
初三: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物理、化学
中考考试科目及分数
语文、数学、外语、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两门学科)、文科综合(包括思想品德、历史两门学科)、体育。以上文化课试题均由省教育厅统一命制。
每科试题满分成绩为:语文120分,数学120分,外语120分(听力测试30分,笔试部分90分),理科综合120分(物理55分、化学35分、综合题30分),文科综合120分,思想品德45分(其中民族团结教育7分)、历史45分、综合题30分,体育30分,总分为630分。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Ⅵ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有哪些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有如下:
1、压力公式:F=P(压强)*S(受力面积)。
2、压强公式:P=F(压力)/S(受力面积)。
3、质量公式:m=密度*v(体积)。
4、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5、功率:P=W/t=FV。
6、功的原理:W手=W机。
7、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8、机械效率:η=W有/W总。
9、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此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
10、同一压力作用在支承物的表面上,若受力面积不同,所产生的压强大小也有所不同。受力面积小时,压强大;受力面积大时,压强小。
11、压力和压强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压力是支持面上所受到的并垂直于支持面的作用力,跟支持面面积,受力面积大小无关。
12、压力、压强的单位是有区别的。压力的单位是牛顿,跟一般力的单位是相同的。压强的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它是由力的单位和面积的单位组成的。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牛顿/平方米,称“帕斯卡”,简称“帕”。
Ⅶ 安徽2019年中考考几门科目和每科分数是多少
安徽省2019年中考考语文150、数学150、英语150、物理90、化学60、政治80、历史70、理化生实验10、体育60总分820。
Ⅷ 初中物理中考重点有哪些
电学和力学毋庸置疑是中考物理的两大重点,其中电学包括基础的电压、电流、电阻、电路知识,欧姆定律,电功率相关问题以及电学试验,大题和试验电学部分是必考考点;力学部分重点在压力压强以及机械效率和机械结合的相关问题。其他犄角旮旯自己多注意看书就好,中考贵在基础,所以复习到最后还是应该回归课本,准确理解各定理、试验,再有就是给自己足够的信心,相信中考肯定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