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有哪些
无论是说课还是试讲,物理学科中的教学方法常常是广大考生头疼的一关,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若能巧用各种教学方法,必能化难为易,化枯燥为有趣,它对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此,谈谈几点方法。
一、以实验激发兴趣
物理实验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趣味性,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实验演示都非常的感兴趣,在教学中如果能精心设计实验,并巧妙地进行演示,增强其趣味性、新颖性,能有效地刺激学生感官,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大气压》这一节时,我让学生观察一个中上部挖有一个小孔的矿泉水瓶,教师先用手压住小孔,往瓶中灌满水,再旋紧瓶盖后问:“手放开后,高出小孔的水会不会从小孔中流出来呢?”,学生们根据以往经验,异口同声地答:“会”。当教师把手放开后,高出小孔的水并没有从小孔流出来,学生们个个都感到很惊奇,引起学生兴趣后,接着再让学生装观察,打开瓶盖后,高出小孔的水往外流的情形,再问:“为什么旋紧瓶盖,高出小孔的水就不会往外流呢?瓶盖在这里起到怎样的作用?”学生为了弄清其中的奥秒,听课精力特别集中。利用好实验,它就会象“魔术”一样的引人入胜,这样课堂教学效果肯定是很棒的。
二、创设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着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或通过生动的文字叙述为学生创设诱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习时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讲授《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后,我播放了好莱坞大片《生死时速》中的一个片段,大意是“在某天,一辆公共汽车上载满乘客,其中一名乘客是位出色的警探,可是车到站了却不能停车,个个神情慌张,因为车上被恐怖分子装了炸弹,车一减速就会爆炸,(拆弹的可能性已排除)”暂停播放后,我说:“若你是那位警探,应怎样才能方便、安全地救出车上的乘客?”学生们了解题意后,显得特别来劲,在正义感、责任感的驱使下,同学们都想救出车上的乘客,不一会儿,就议论起来,接着踊跃举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达到预想的效果。
三、运用“激趣”,点拔学生的失误
笔者在《压力和压强》一节的教学中,曾出过这样一道题:“如图,长方体A重10N,底面积为10平方厘米, 长方体B重20N,底面积为20平方厘米, 求A对B的压强和B对地面的压强。”
我发现学生对第一问的解答全部正确,对第二问的解答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出现了同样的错误,他们都误认为B对地面的压力F=GB。针对学生们的失误,我讲了一则笑话:从前有一个人骑马去买米,他很爱惜这匹马,回来时为了不压坏他的马,那个人就背着米骑马回家了。学生们听后哈哈大笑,经讨论后,他们很快就明白,求B对地面的压力F=GA+GB。运用“激趣”,点拔学生的失误,让学生在笑声中认识到错误,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四、善于联系学生身边生活实际,为学生学好物理插上翅膀
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便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同时要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这样既巩固了已学的知识,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激发了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强烈欲望。
如在上动能与势能的转化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们在骑自行车时,前方是上坡路时,我们是怎么做的呢?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出预想中的答案后,我接着问:那你们知道这样做的道理吗?;又如在讲授压强这一节时,我指着教室的窗框,问:“同学们,以前我们教室的窗框是用木柴做的,现在用的是铝合金,除了美观之外,大家说说看还有什么好处?”事实上,以上事例也是STS教育的有机渗透,不但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而且是学之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物理的热情。
实践证明:能够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使学生爱学物理,学好物理。
❷ 什么是物理课
仅供参考---
物理课是中学学科科目。欧洲一些国家的学校从17—18世纪起先后设置。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认识水平讲述物理的基础知识。中国中学正式开设始于1902年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为四年制,第一、第二学年设物理课。1922年实行新学制后,各年级设置年限、时数有所变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学物理改为从初二到高三连续学习5年,教学时数亦有增加。其教学目标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1]
1942年的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常见之简单物理现象;(2)养成学生观察自然界事物之习惯,并引起其对于自然现象加以思索之兴趣;(3)注意训练学生运用官能及手技,以增进其日常生活上利用自然之技能。高中物理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了物理学中简单原理,并能应用以解决日常问题及说明常见现象。(2)注重训练学生运用官能及手技,以培养其观察与实验之才能。(3)使学生略知物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及国防生产之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对教学目的作了规定。
❸ 专业是物理教育属于什么学科门类
“物理教育专业”,专业代码:670107;门类:教育与体育;学科:教育类;学历层次:专科。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物理教育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实验技能,具有较好的实际操作能力,能运用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技术组织教学的初中物理教师。
核心课程:高等数学、力学基础、热学基础、电磁学基础、光学基础、原子物理、教育心理学、电工及实验、电子技术及实验、普通物理实验、计算机操作、教育学原理、教材教法、中学物理教材教法、现代教育技术、毕业实习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初中物理教育,小学科学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计算机操作及中小学物理教育研究等工作。
❹ 中学物理教学目标有哪些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就其本质来讲,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现代教学观的具体体现.传统教学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备课时要确定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达到的教学要求,强调教师的教学行为,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课堂、书本为中心,由传统的教学目的确定到现代教学目标设计,是课堂教学的一场革命,这一革命以教学目标的设计为导向,从根本上体现的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体现在知识与技能上,而且还要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方面有具体的培养指向.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是现代教学理念和新课程观的具体化,倡导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范式,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关键.
一、由教学目的向教学目标转变
1.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比较
教学目的是传统教学设计中由教学参考书的编者制定或者由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制定的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是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由授课教师制定的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①理解振动图像的物理意义;
②利用振动图像求振动物体的振幅,周期及任意时刻的位移;
③会将振动图像与振动物体在某时刻位移与位置对应,并学会在图像上分析与位移有关的物理量.
2.振动图像演示的基本实验方法:
观察沙摆演示实验中拉动木板匀速运动,让学生学会这是将质点运动的位移按时间扫描的基本实验方法.
3.渗透物理思维方法教育: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让学生知道实验是研究物理的重要基础.摘自《高中物理教案(一年级)》杨宝山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简谐运动图像的得出过程;
②知道简谐运动的图像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
③能说出简谐运动图像的物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当堂都能从给出的简谐运动图像上观察判断出振动的振幅,周期及质点在任意时刻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②在课堂上学生能从给出的简谐运动图像上正确判断质点运动情况(如位移、恢复力、加速度、速度的大小及方向的变化趋势);
③在课堂上学生能根据老师给定的一个简谐运动(已知振幅周期、初始位置等条件),绘出其运动图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学生能够感受用图像表示物理现象的思想方法;
②学生能够领悟正弦(余弦)图像中的对称美、简洁美,增强学习兴趣;
③学生能够自主、积极、热情地参与小组学习讨论,敢于想象,发表自己的意见;
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作者自己拟定).
2.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比较的本质及意义
我们之所以要提出将传统的教学目的转化为教学目标,其理由或目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以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从根本上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
第二,在设计和规定教学基本要求的同时,给部分学生以充分发展的空间,课程标准只有下限,没有上限,下限是绝人多数学生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自由发展,对有些问题的研究,学生完全可以超越课程标准.
第三,增强教学设计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教师对照教学目标,检查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否使学生达到要求.
第四,有利于对教学或者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测量和评价,有利于其他教师、教学管理部门按照教学目标,评估教学效果.
因此,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不同,其实质就是两种教学观、教学理念的区别,具体表现在:一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谁?二是课堂教学的归属是什么?三是教师的角色如何重新定位?
3.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基本的范式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和颁布,我们必须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其中首要的一项就是,要学会科学地设计课堂教学目标,如何科学地制订并叙写课堂教学目标呢?
“要清晰而明确地表述课堂教学目标,在叙写时至少应包括行为和内容两个方面,既要指出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要言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领域和内容,这样才能明确指出教育的职责是什么,而且,所用的行为动词必须能对所表述的具有不同特征的行为做出区分,必要时要对行为动词进一步下定义;内容方面也同样,最好不要用一些概括化的表述方式,如‘学会解应用题’,等来叙写”.
根据马杰和加涅的行为目标理论与技术,结合参考文献所讲,一般认为,一个完整、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四个要素,即行为主体、行为活动、行为条件和行为标准.
行为主体――即学习者――教学目标的设计,其行为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规范的行为目标开头应是“学生要……学生应该……”等.
行为活动――即用行为动词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写出、列出、认出、记住、辨别、比较、对照、绘制、解决”等.
行为条件――即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根据地图……看完全文后……等,对条件的表述有四种类型:一是允许或不允许使用手册与辅助手段,如“可不可以带计算器”;二是提供信息与提示,如“给出一张中国行政地图,能标出……”三是时间的限制,如“在十分钟内……”;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要点”.
行为标准――即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于评测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至少写出三个事例”、“百分之九十九的全对”、“完全无误”等.
例如,根据知识分类学习论,“力的图示”是一节以智慧机能为主要目标的课,这里的智慧技能是利用力的三个性质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概念为给定的受力现象做出图示,因此,本教学目标可陈述如下:
目标1:能说出力的三个要素.
目标2:对提供的实例,能用力的三个要素来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目标3:对提供的实例,能用力的图示法做出正确的图示.
其中,目标1是对力的三个要素了性质认识的陈述性阶段;目标2是力的三要素了概念少的综合运用;目标3是力的三要素加上图示规则的综合应用,三个目标、体现了智慧技能学习的层次性、阶段性,而且有助于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
二、由传统的备课写教案向课堂教学设计转变
1.传统的教师备课写教案与现代教学设计的比较
教学设计是现代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的中介与桥梁,与教学改革相伴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过程为对象,为教学实践提供一种策略、实施方案、或操作规程,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传统的教师备课,是以教案为标志的,教案的编制又按照统一的模式突出“三备三写”,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和写“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始终捍卫着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观念,守着自己的传统经验不敢放手,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想,认为“我都给你讲了多次,你还不懂?”学生的知识是教师给予的,教师传授多少知识信息,学生就应该获得多少知识信息,完全忽视了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自主建构,没有意义的建构,不是有效的教学,有的学校更是将教案统一标准或模式,要求同年级同学科任课教师之间,要统一计划、统一内容、统一目的、统一方法、统一评价等,更是把教学活动的主体一一学生放到了脑后,作为一种没有生命的知识容器,完全失缺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的足够关注.
2.倡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指导教学实践的一门教育实用技术,是联系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其中,教学目标设计又是教学设计中的关键一环,课堂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活动将要预期达到的结果,对教学活动起着导向、激励、调节、检测、评价的作用,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只有确定了科学、合理、良好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才有意义,实现有效的教学才会成为可能.
三、由教学目标向学习目标转变
要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实施,一方面需要广大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精心设计出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以学期为时间单位,以一册教材为内容单位,教师精心设计、制定的,教学目标要细化到每个单儿、每节课,它既包含知识与能力,也包含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每个学校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在教研组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制定出本学校、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在统一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长以及学生的情况,将教学目标更加细化为教学目标的落实打下基础,在制定学期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防止不顾学生情况的“闭门造车”现象,也要防止片面强调教学个性而由教师随意制定教学目标的“各自为政”的倾向.
另一方面,应该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而制定的、让学生通过学习达到的结果或发生的变化.在过去,教学目的只有教师自己知道,教学、评估等主动权都操持在教师的手中,现在的教学目标制定出来后,也不能只有教师知道,如果教学目标只停留在教师的备课本上,只有教师知道学生应该达到的要求,而学生本身处于盲目的状态,学生就不能够知道自己应该通过学习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就无法进行自主的学习和发展,只有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让学生切切实实明确自己应该达到哪些要求,学生才会掌握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权,教师应该给学生讲明学习目标的重要作用,对学生进行指导、跟踪调查访谈,进行个案研究,督促学生学会利用学习目标,检查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使他们真正步入自主学习的轨道.
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如何展示,何时展示,既是一项教学技术也是一门教学艺术,此处不在赘述,设计好评价程序和工具,是落实教学目标、检测学习目标的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过去,我们将命制试题看成是一项比较简单的工作,缺乏科学的程序,更缺乏考试后的科学分析和反思性总结,不论是用什么试题来考试,我们都将学生的成绩作为对学生评价、排名的最主要依据,而很少有人去质疑试题本身是否科学,更没有人去研究这套试题的效度和信度如何.笔者认为,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加强评价工具或标准的科学化.
测评工具和程序,应该包括课堂检测工具,单元检测工具、期中期末阶段检测工具以及这些工具所测出的结果各占什么地位、怎样进行测评、如何分析测评结果等内容,评估工具的设计应该严格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使评价工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在检测之后,要对检测工具进行信度和效度的分析,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标准差,看到分数分布的离散程度,对教学进行及时的反思,根据试题中具体的题型、题目,进行科学的归因分析,找出自己教学的不足,以及今后的对策.
❺ 初中物理课程素质教教育指的具体是什么
简单的说就是培养能力.有句老话说;三十之后不学艺.人有三个发展期 (1---2)岁 语言发展期,(8---10)岁 运算发展期,而初中阶段是逻辑运算成熟期(尤其初二是个分水岭)所以培养学生能力,初中比高中更重要.初中物理课程素质教育就是完成学生由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度.
❻ 中学物理课堂的教学任务是什么
两个方面:
一
从教学的本义上讲,物理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物理科学基础及了解物理发展的现状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获取基本的科学素养。
二
从现阶段的高
中考制度来讲,物理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具有考上高中或大学所必需具有的物理知识及解题能力和解题方法。
❼ 了解中学物理教育情况 写心得
我是一名高中的学生,物理对我们甚至对全校学生来说都是无比的难!教育,什么是教育?教育是需要老师的激情加以发酵!但物理需要的是趣味性,显然在我们这已经是极度缺乏了。无奈~~~~~~~~~~~~~~
❽ 中学物理教学的科学性是指什么
中学物理教学的科学性,包括物理教学的内容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物理概念、定义等论点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充分,实验材料、实验数据、实验结果是否可靠等。
对于一些具有普遍性的规律,使学生在学习这些规律以后,能够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相关的现象。通过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对物理规律进行探索的兴趣。中学阶段的物理教学,应着重于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