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高中物理33考什么

高中物理33考什么

发布时间:2022-06-04 06:47:55

⑴ 新课程高中物理选修3系列3-3、3-4、3-5怎么考

新课标人教版高考是这样考的:
必修一,必修二,选修3-1,3-2是必考内容。选修3-4.3-4.3-5选考,试卷会出这三本书的题,你只需要选作其中一个就可以了。

⑵ 高中物理主要考那几部分

力学 电雪 引力

⑶ 高中物理

上课听讲··做好笔记···作业认真就差不多了··
及格还是没问题的

⑷ 高中人教版物理选修3-3目录

高中人教版物理选修3-3目录如下: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1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 、分子的热运动

3 、分子间的作用力

4 、温度和温标

5 、内能

第八章 气体

1 、气体的等温变化

2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

3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4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

第九章 物态和物态变化

1 、固体

2 、液体

3 、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4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第十章 热力学定律

1 、功和内能

2 、热和内能

3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4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

6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拓展资料: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深入,物理学一方面带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经典物理学奠定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近代物理学推动了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的迅速发展,继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变化。

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为了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中物理课程。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不仅要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习物理知识和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高中阶段主要是自学能力和物理解题能力,并学会一些常用的物理研究的方法。

⑸ 人教版高中物理考试内容

不行哟
一个选择题你以为少么?6大6分
而且这个部分的题目不难
听了课,做了作业的这六分就很稳当了
你保证你那上物理课的时间做其他的一定能拿6分么?

俺们教物理的,听我一句劝吧

⑹ 高中物理竞赛都考什么内容

给你大纲,还有不懂的追问我,祝你学习进步。

大纲

力 学
1、运动学
参照系。质点运动的位移和路程,速度,加速度。相对速度。
矢量和标量。矢量的合成和分解。矢量的标积和矢积
匀速及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图象。运动的合成。抛体运动。圆周运动。
刚体的平动和绕定轴的转动。
2、牛顿运动定律
力学中常见的几种力
牛顿第一、二、三运动定律。惯性参照系的概念。摩擦力。
弹性力。胡克定律。惯性力的概念。
万有引力定律。均匀球壳对壳内和壳外质点的引力公式(不要求导出)。
开普勒定律。行星和人造卫星的运动。
3、物体的平衡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力矩刚体的平衡。重心。物体平衡的种类。
4、动量
冲量。动量。质点与质点组的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定律。质心,质心运动定理。反冲运动及火箭。
5、冲量距
角动量。质点与质点组的角动量定理(不引入转动惯量)。
角动量守恒定律。
6、机械能
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
重力势能。引力势能。质点及均匀球壳壳内和壳外的引力,势能公式(不要求导出)。
弹簧的弹性势能。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碰撞。恢复系数。
7、流体静力学
静止流体中的压强。浮力。
8、振动
简揩振动[ x=Acos(ωt+α)]。振幅。频率和周期。位相。振动的图象。
参考圆。振动的速度υ=-Asin(ωt+α)]和加速度。
由动力学方程确定简谐振动的频率,简谐振动的能量。
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定性了解)。
9、波和声
横波和纵波。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波的图象。
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y= Acos(t-x/v)
波的干涉和衍射(定性)。驻波,声波。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品。
声音的共鸣。乐音和噪声。多普勒效应。
热 学
1、分子动理论
原子和分子的量级。
分子的热运动。布朗运动。温度的微观意义。
分子力。 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的势能。物体的内能。
2、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
3、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
4、气体的性质
热力学温标。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普适气体恒量。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微观解释(定性)。
理想气体的内能。
理想气体的等容、等压、等温和绝热过程(不要求用微积分运算)。
5、液体的性质
流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表面张力系数。浸润现象和毛细现象(定性)。
6、固体的性质
晶体和非晶体。空间点阵。
固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7、物态变化
熔解和凝固。熔点。熔解热。
蒸发和凝结。饱和汽压。沸腾和沸点。汽化热。临界温度。
固体的升华。空气的湿度和湿度计。露点。
8、热传递的方式
传导、对流和辐射。
9、热膨胀
热膨胀和膨胀系数。
电 学
1、静电场
库仑定律。电荷守恒定律。
电场强度。电场线。点电荷的场强,场强叠加原理。均匀带电球壳壳内的场强和壳外的场强公式(不要求导出)。匀强电场。
电场中的导体。静电屏蔽。
电势和电势差。等势面。点电荷电场的电势公式(不要求导出)。电势叠加原理。均匀带电球壳壳内和壳外的电势公式(不要求导出)。
电容。电容器的连接。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不要求导出)。
电容器充电后的电能。电介质的极化。介电常数。
2、恒定电流
欧姆定律。电阻率和温度的关系。
电功和电功率。电阻的串、并联。
电动势。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一段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电流表。电压表。欧姆表。
惠斯通电桥,补偿电路。
3、物质的导电性
金属中的电流。欧姆定律的微观解释。
液体中的电流。法拉第电解定律。
气体中的电流。被激放电和自激放电(定性)。
真空中的电流。示波器。
半导体的导电特性。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
晶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不要求机理)。
超导现象。
4、磁场
电流的磁场。磁感应强度。磁感线。匀强磁场。 长直导线中的电流和磁场。
安培力。洛仑兹力。电子荷质比的测定。质谱仪。回旋加速器。
5、电磁感应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感应电场(涡旋电场)
自感系数。互感和变压器。
6、交流电
交流发电机原理。交流电的最大值和有效值。
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
整流、滤波和稳压。
三相交流电及其连接法。感应电动机原理。
7、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电磁振荡。振荡电路及振荡频率。
电磁场和电磁波。电磁波的波速,赫兹实验。
电磁波的发射和调制。电磁波的接收、调谐,检波。
光 学
1、几何光学
光的直进、反射、折射。全反射。
光的色散。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
平面镜成像。球面镜成像公式及作图法。薄透镜成像公式及作图法。
眼睛。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
2、波动光学
光程,光的干涉和衍射(定性),双缝干涉,单缝衍射。
光谱和光谱分析。电磁波谱。
原子和原子核
1、光的本性
光电效应。光的学说的历史发展。爱因斯坦方程。波粒二象性。光子的能量和动量。
2、原子结构
卢瑟福实验。原子的核式结构。
玻尔模型。用玻尔模型解释氢光谱。玻尔模型的局限性。
原子的受激辐射。激光。
3、原子核
原子核的量级。
天然放射现象。放射线的探测。
质子的发现。中子的发现。原子核的组成。
核反应方程。质能方程。裂变和聚变。基本粒子。 夸克模型。
4、不确定关系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5、狭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假设时间和长度的相对论效应
6、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和黑洞的初步知识。
数学基础
1、中学阶段全部初等数学(包括解析几何)。
2、矢量的合成和分解。极限、无限大和无限小的初步概念。
3、不要求用微积分进行推导或运算。
二、实验基础
1、要求掌握国家教委制订的《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的全部学生实验。
2、要求能正确地使用(有的包括选用)下列仪器和用具: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停表。温度计。量热器。电流表。电压表。欧姆表。万用电表。电池。电阻箱。变阻器。电容器。变压器。电键。二极管。光具座(包括平面镜、球面镜、棱镜、透镜等光学元件在内)。
3、有些没有见过的仪器。要求能按给定的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仪器。例如:电桥、电势差计、示波器、稳压电源、信号发生器等。
4、除了国家教委制订的《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学生实验外,还可安排其它的实验来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但这些实验所涉及到的原理和方法不应超过本提要第一部分(理论基础),而所用仪器就在上述第2、3指出的范围内。
5、对数据处理,除计算外,还要求会用作图法。关于误差只要求:直读示数时的有效数字和误差;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不做严格的要求);主要系统误差来源的分析。
三、其它方面
物理竞赛的内容有一部分要扩及到课外获得的知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物理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对自然界、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一些物理现象的解释。
2、近代物理的一些重大成果和现代的一些重大信息。
3、一些有重要贡献的物理学家的姓名和他们的主要贡献。

⑺ 高中物理重点考哪主干知识是哪些

力学和电学,磁学是重点,高考占百分之九十以上
难点:能量,动量,电磁感应,电路实验,复合电磁场中粒子的运动,牛顿运动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⑻ 高中物理选修3-3在复习中应该如何复习应该注意些什么

。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强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强化训练

常言道:万变不离其宗。高考试题,无论多么灵活,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科书,围绕教学大纲的命题。我们的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教材内容为出发点,我们就可以从容地面对任何形式的高考!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一定要加强对“基地”训练。在理解的基础上,特别是对那些感觉更抽象的和不熟悉的知识点,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我们必须先弄清楚“为什么要引入相应的概念?如何介绍?如何界定?是什么这意味着什么?典型的应用是什么?“和其他方面的问题,并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在这方面,考虑到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分配的问题,我个人更倾向于练习多项选择问题中的一个审查阶段,多项选择题的知识点比较单一及时巩固知识是有帮助,和不费时,效率是比较高的。

要明确,不要复习题的问题是不相等的,换句话说,审查工作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做所谓的“大主题”,“问题”,而忽略了基本的问题,其实,高考问题培训问题的一小部分过度影响学生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也??影响心情和自信的学生,所以这将是浪费。
2。重点知识点之间的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框架

零散的知识是很难全面掌握,但如果他们构建成一个完整的网络架构,我们可以把一些关键的知识的出发点,以点带面,全面了解和掌握的所有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专注于在第一轮复习的知识点之间的横向和纵向的联系,而单独审查每一个知识点。在每章检讨自己应该先看看本章主要学习什么知识点还不是太熟悉,与他过去的章节审查结束后,应根据进一步的反思,自我构建的框架本章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并尝试去思考的知识,本章可能是他的,之后其他章节有联系的建立尽可能完整的知识框架。这个框架的帮助下,在未来,我们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快速找到相关的知识或法律,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有关的问题,有助于我们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使用能力。

3。舞台上回顾,重点强调物理思想,物理方法总结

我们绝不能只是读一本书,做题。练习和考试太多,使学生疲于应付缺失和总结,有没有时间去反映和纠正。然而,有没有“提炼”,哪来的“升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更多的关注应支付的舞台,回顾,注意总结了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融入的能力,不仅在学习过程中“丢失”,以了解如何开始解决这个问题。

4。要注意审查的实验

由于实施新课程,高考今年,力争以反映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体现了基本的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时间和选择性,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改善“,强调”高考物理坚持知识,能力,检查和尝试的能力摆在首位“的测试。实验相对最好的反映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可以最好体现在能力的差异,因此,在最近几年,在大学门口实验的问题是更灵活,有着很大的区别。在应对这一趋势,我们必须以支付充分重视的检讨,实验,从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中完成审查实验的实验设备和实验误差分析这组,并应掌握教科书的学生尝试更早的基础上,再扩大和探索实验的问题,这是因为实验问题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但是做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处理,审查,使一些学生在自由地把实验问题必须采取所有跳走了绝对避免这种情况。
a>
5。要注意把重点放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物理现象和科学活动

在审查过程中,要注意选做STS全面的问题,开发自己的大量信息的能力,培养一个简单的物理模型的能力,以适应新课程的物理学习抽象关键信息的要求,以提取有用的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检讨,你可以要注意积累各种简单的物理模型,并可以应用到具体的问题。

6。

人们能够正确地对待和处理与现有的错误的圣贤,孰能无过?错在某些方面,我们还没有正确把握问题的实质,是从我们的错误,我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过程中值得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调整我们的思想和方法,因此,我们不能回避的错误,错误的地方,但在红色突出强调,及时,最关键的是要注意错误的原因和纠正问题的解决过程下,为了进一步巩固在今后的审查也尽量避免在未来再犯同样的错误。

7。要注意解决问题的标准化培训

标准化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反映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助的话题作进一步的分析,也有利于评论评论有助于避免误判标志。考试,高考评卷过程结束,将有更多的的误判书面或解决问题是不规范或降分的现象,这是像足球比赛还清,并没有发挥好,没有得分,这是一个习惯问题,一旦形成很难纠正。这是重要的是要注意平时的学习和复习,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规范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的第一个写原来的公式,然后代数据的操作,而不是一个代表的混合成数字或数字与字母的一些假设或讨论过程中要简单,必要的文字说明,最后的结论在过去清晰;注意一定要使用的标题给定的符号表示相应的物理量;必须书面指定单位的单位。所以,以确保更好地学习,而且可以做得很好。

⑼ 高中物理知识点有哪些

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
2、平动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转动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3、参考系不一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4、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但也可能相同。

5、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秒末。第n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时刻。

6、忽视位移的矢量性,只强调大小而忽视方向。

7、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

8、位移也具有相对性,必须选一个参考系,选不同的参考系时,物体的位移可能不同。

9、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10、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11、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间;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12、"速度"一词是比较含糊的统称,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不同,一般指瞬时速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四个概念中的一个,要学会根据上、下文辨明"速度"的含义。平常所说的"速度"多指瞬时速度,列式计算时常用的是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3、着重理解速度的矢量性。有的同学受初中所理解的速度概念的影响,很难接受速度的方向,其实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而初中所学的"速度"就是现在所学的平均速率。

14、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15、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16、物体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17、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18、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19、加速度的正、负仅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

20、物体的加速度为负值,物体不一定做减速运动。

21、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可能增大;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减小。

22、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23、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也不一定在同一直线上。

24、位移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25、解题前先搞清两坐标轴各代表什么物理量,不要把位移图象与速度图象混淆。

26、图象是曲线的不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27、由图象读取某个物理量时,应搞清这个量的大小和方向,特别要注意方向。

28、v-t图上两图线相交的点,不是相遇点,只是在这一时刻相等。

29、人们得出"重的物体下落快"的错误结论主要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

30、严格地讲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在空气阻力影响较小时,可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近似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31、自由落体实验实验记录自由落体轨迹时,对重物的要求是"质量大、体积小",只强调"质量大"或"体积小"都是不确切的。

32、自由落体运动中,加速度g是已知的,但有时题目中不点明这一点,我们解题时要充分利用这一隐含条件。

33、自由落体运动是无空气阻力的理想情况,实际物体的运动有时受空气阻力的影响过大,这时就不能忽略空气阻力了,如雨滴下落的最后阶段,阻力很大,不能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34、自由落体加速度通常可取9.8m/s?或10m/s?,但并不是不变的,它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35、四个重要比例式都是从自由落体运动开始时,即初速度v0=0是成立条件,如果v0≠0则这四个比例式不成立。

36、匀变速运动的各公式都是矢量式,列方程解题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方向。

37、常取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但这并不是一定的,也可取与v0相反的方向为正方向。

38、汽车刹车问题应先判断汽车何时停止运动,不要盲目套用匀减速直线运动公式求解。

39、找准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如位移关系、速度相等等。

40、用速度图象解题时要注意图线相交的点是速度相等的点而不是相遇处。

41、产生弹力的条件之一是两物体相互接触,但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存在弹力。

42、某个物体受到弹力作用,不是由于这个物体的形变产生的,而是由于施加这个弹力的物体的形变产生的。

43、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与物体的重心位置无关。

44、胡克定律公式F=kx中的x是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不是弹簧的总长度,更不是弹簧原长。

45、弹簧弹力的大小等于它一端受力的大小,而不是两端受力之和,更不是两端受力之差。

46、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

47、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既可充当阻力,也可充当动力。

48、滑动摩擦力只以μ和N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49、各种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

50、静摩擦力具有大小和方向的可变性,在分析有关静摩擦力的问题时容易出错。

51、最大静摩擦力与接触面和正压力有关,静摩擦力与压力无关。

52、画力的图示时要选择合适的标度。

53、实验中的两个细绳套不要太短。

54、检查弹簧测力计指针是否指零。

55、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伸长时结点的位置一定要相同。

56、使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与细绳套在同一直线上,弹簧与木板面平行,避免弹簧与弹簧测力计外壳、弹簧测力计限位卡之间有摩擦。

57、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时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使用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

58、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分力不一定小于合力。

59、三个力的合力最大值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和,最小值不一定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差,要先判断能否为零。

60、两个力合成一个力的结果是惟一的,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情况不惟一,可以有多种分解方式。

61、一个力分解成的两个分力,与原来的这个力一定是同性质的,一定是同一个受力物体,如一个物体放在斜面上静止,其重力可分解为使物体下滑的力和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力,不能说成下滑力和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62、物体在粗糙斜面上向前运动,并不一定受到向前的力,认为物体向前运动会存在一种向前的"冲力"的说法是错误的。

63、所有认为惯性与运动状态有关的想法都是错误的,因为惯性只与物体质量有关。

64、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不是一种力,物体所受的外力不能克服惯性。

65、物体受力为零时速度不一定为零,速度为零时受力不一定为零。

66、牛顿第二定律

F=ma中的F通常指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对应的加速度a就是合加速度,也就是各个独自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当只研究某个力产生加速度时牛顿第二定律仍成立。

67、力与加速度的对应关系,无先后之分,力改变的同时加速度相应改变。

68、虽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得出,当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但不能说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因为牛顿第一定律所揭示的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即惯性,在牛顿第二定律中没有体现。

69、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中的应用广泛,但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也有局限性,对于微观的高速运动的物体不适用,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

70、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关键在于正确地求出加速度a,计算合外力时要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不要漏力或添力。

71、用正交分解法列方程时注意合力与分力不能重复计算。

72、注意F合=ma是矢量式,在应用时,要选择正方向,一般我们选择合外力的方向即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73、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也不是失去了重力,超重、失重只是视重的变化,物体的实重没有改变。

74、判断超重、失重时不是看速度方向如何,而是看加速度方向向上还是向下。

75、有时加速度方向不在竖直方向上,但只要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也处于超、失重状态。

76、两个相关联的物体,其中一个处于超(失)重状态,整体对支持面的压力也会比重力大(小)。

77、国际单位制是单位制的一种,不要把单位制理解成国际单位制。

78、力的单位牛顿不是基本单位而是导出单位。

79、有些单位是常用单位而不是国际单位制单位,如:小时、斤等。

80、进行物理计算时常需要统一单位。

81、只要存在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合外力,物体就做曲线运动,与所受力是否为恒力无关。

82、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沿该点所在的轨迹的切线,而不是合外力沿轨迹的切线。请注意区别。

83、合运动是指物体相对地面的实际运动,不一定是人感觉到的运动。

84、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不一定是直线运动,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不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85、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实际上就是描述运动的物理量的合成与分解,如速度、位移、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86、运动的分解并不是把运动分开,物体先参与一个运动,然后再参与另一运动,而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从两个方向上分析物体的运动,分运动间具有等时性,不存在先后关系。

87、竖直上抛运动整体法分析时一定要注意方向问题,初速度方向向上,加速度方向向下,列方程时可以先假设一个正方向,再用正、负号表示各物理量的方向,尤其是位移的正、负,容易弄错,要特别注意。

88、竖直上抛运动的加速度不变,故其v-t图象的斜率不变,应为一条直线。

89、要注意题目描述中的隐蔽性,如"物体到达离抛出点5m处",不一定是由抛出点上升5m,有可能在下降阶段到达该处,也有可能在抛出点下方5m处。

90、平抛运动公式中的时间t是从抛出点开始计时的,否则公式不成立。

91、求平抛运动物体某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时要注意应该用矢量相减的方法。用平抛竖落仪研究平抛运动时结果是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与同时平抛的小球同时落地,说明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但此实验不能说明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92、并不是水平速度越大斜抛物体的射程就越远,射程的大小由初速度和抛射角度两因素共同决定。

93、斜抛运动最高点的物体速度不等于零,而等于其水平分速度。

94、斜抛运动轨迹具有对称性,但弹道曲线不具有对称性。

95、在半径不确定的情况下,不能由角速度大小判断线速度大小,也不能由线速度大小判断角速度大小。

96、地球上的各点均绕地轴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周期及角速度均相等,各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不同,故各点线速度大小不相等。

97、同一轮子上各质点的角速度关系:由于同一轮子上的各质点与转轴的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转过的角度相同,因此各质点角速度相同。各质点具有相同的ω、T和n。

98、在齿轮传动或皮带传动(皮带不打滑,摩擦传动中接触面不打滑)装置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皮带上各点及轮边缘各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99、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就是物体的合外力,但变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不一定是合外力。

100、当向心力有静摩擦力提供时,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由运动状态决定的。

101、绳只能产生拉力,杆对球既可以产生拉力又可以产生压力,所以求作用力时,应先利用临界条件判断杆对球施力的方向,或先假设力朝某一方向,然后根据所求结果进行判断。

⑽ 新课改高中物理选修3-3气体部分

我就是辽宁高3的,协作校的~呵呵。

高考的令早就下来了啊.我们练习册和复习方向都已经定下来了。

现在初步定的是,3-3和3-4是选考,要求考生从中2选1做答,选考物理部分共15分。考察的难度不深,甚至可以说很浅,都是些很基础的,考你生活中现象啊,热运动啊,分子势能啊这些简单概念,大题也是简单的气体作功或者全反射,都不难.
3-5原定是选考,不过现在又改必考了.
基本高考就是这样,即使改的话,也只是把3-5也弄成选考,就是3-3,3-4,3-5里3选2,难度依然如我刚才所说。

至于知识点的掌握正常跟着老师走就行,记忆的东西比较多。我个人建议你挑一个认真学,学3-4相对容易,3-4里波的知识直接可以用数学解决,光也是记几个简单的名词就可以了,剩下的都是数学问题.而3-3涉及到热力学的东西太庞杂,学浅了学不懂,学深了又太浪费时间,不建议你在这方面下太多功夫.

阅读全文

与高中物理33考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