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怎么做物理导学案

怎么做物理导学案

发布时间:2022-06-08 15:24:16

① 如何有效的复习初中物理 一节复习课的流程如何怎么做效果好

初探初中物理总复习
初中物理总复习是中考物理考试成败的关键,现在谈一下对总复习的初步认识与具体做法.
一、认真分析研究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把握好中考动向.
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不研究当年中考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我认为这是盲干,结果肯定是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效果.
1、考试说明界定了考试范围,考试内容要求和分数权重,指定了中考方向,必须认真分析研究、透视考点,才能事半功倍,提高复习效率.
①明确中考的命题指导思想:命题应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中学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新生.
②中考命题的基本要求与原则:科学性、层次性、能力性、制约性、亲和性、合理性.例如能力要求的A(识记)、B(理解)、C(应用)、D(分析)四个层次,具有递增性和包容性,充分体现了中考命题对能力要求的层次性.
2、当前中考物理试题的主要特色反映了初中物理教育的时代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生动活泼的学习,故命题注重了:
(1)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2)突出试题的开放性;
(3)加强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
(4)强调方法的迁移和知识的建构;
(5)注意考试内容的人文性和教育性;
(6)渗透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二、搞好集备,探讨学案
1、加强集备,集思广益
为了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不能让学生扎入“题海”,盲目做题,这就要求教师跳入“题海”,又能跳出“题海”,从中精选习题,提质减负.如果教师各自为营,单独行动,既加重教师的负担,又难免有所疏漏,那么怎样既能使学生提质减负,又能使教师减负,方法就是集备.我在学校组织的集备活动中与其同年级物理教师协作,发挥群体优势,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扎扎实实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率,积极探讨“学案导学”课堂模式.
2、注重导学案合理使用
进入总复习阶段我结合中考说明及内容要求及市教委教研室配备的导学案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结合其中的基础知识测试梳理本章知识网络,对其中的“巩固练习题”,“达标测试题”和“能力提高题”中的题目,根据教学需要以及学生具体情况有目的增删,尽量达到学案使用最佳效果.课前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课前预习和思考复习内容的知识、方法和技能,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提前知道这部分有哪些疑点,有什么地方模糊不清,解题时在什么地方有障碍等.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课堂上主要讲重点、疑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广收信息,精选素材
我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广泛收集各省市中考题并根据我市中考要求加以取舍,另外还有以下几点做法:
1,以初三物理复习导学案为组织复习课的模具,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略、取舍或补充.
2、以给学生配备的市教研室编的物理习题集为训练的主要题库,此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充分反映了当前中考命题的方向,使用时可按知识点和难易程度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
3、精选2—3种有较高水平的教辅用书也是复习教学的有益补充.
四、深挖教材,典型示例
1、深挖教材.由于大多数中考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所以要深入挖掘教材重点知识、例题、习题的潜力.
2、例题精讲.在讲解课本上的例题或习题时,要注意拓宽解题思路,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并会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适时地利用教材例题,寻求其他解法,对巩固已学的相关知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开拓思路将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3、注重对例题变式和反思.通过变式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揭示知识的本质和内涵,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灵活性、深刻性,再通过解后的反思及时归纳,总结方法和规律,使经验得到积累和延续,领会到“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
五、强化对应训练,及时反馈补救
1、精选习题,提质减负.为了巩固复习重点可精选习题进行训练,这就要求习题,既要全面覆盖,又要突出重点,明确中考的特点与方向,体现例题的示范性,习题的对应性.这样既能巩固复习中易忘易混的知识,重要疑难,又能对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补救,提高复习效果.
2、跟踪讲评,查缺补漏.对学生平常的测试或局部模拟试卷要认真批改,认真分析学生考卷或作业,明确错因:知识缺漏、方法不当、综合能力差、书写因素、粗心因素等做典型化讲评,讲评时宜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加强辩析,归因分析,展示命题意图,分析答题心理.如想考什么,怎样考,障碍的设置,解答的简单问题复杂化,隐含问题表象化,紧张期望值过高.帮助学生弄清错因和正确解法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题目的关键词语和思路的突破口,通过多解或变式、引申拓宽学生思维.
六、重视实验复习,提高实验能力
根据中考的命题方向,加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以及中考进行实验操作考试实验过程中既要学生会做,又需注意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做到如下几点:
1、提高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
(1) 会客观观察;
(2) 会带着明确目的观察;
(3) 会全面细致观察;
(4) 会观察与思考相结合.
2、动手动脑,加强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3、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1) 改进实验,激活学生的探索性及创造性;
(2) 增加设计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开展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从而使学生通过实验复习既会动手操作,明察现象,总结结论,又能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七、进行学法指导,提高复习效果
教学过程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完善人格的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方法优劣,因此指导学法也是复习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也就是把“授之以渔”重于“授之以鱼”具体做法如下: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真诚的鼓励和热情的期待,使学生树立克服学习困难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2、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课前主动预习,课堂上善于听讲,课后勤于总结和反思,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注重学习技巧的积累与运用
(1)巧编口诀,加强识记;(2)借用类比,加深理解;(3)反思方法,总结规律;(4)借助图式,构建网络.

② 初中物理导学案

【力 学 部 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7.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ρ液gV排 8.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9.理想斜面:F/G=h/L 10.理想滑轮:F=G/n 11.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2.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3.功率:P=W/t=FV 14.功的原理:W手=W机 15.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6.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7.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热 学 部 分】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 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电 学 部 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Q----热量----焦耳(J) I----电流----安培(A) t----所用时间------秒(s) R----电阻----欧姆(Ω)5.串联电路: ①I=I1=I2 ②U=U1+U2 ③R=R1+R2 ④U1/U2=R1/R2 (分压公式) ⑤P1/P2=R1/R2 6.并联电路: ①I=I1+I2 ②U=U1=U2 ③1/R=1/R1+1/R2 [ R=R1R2/(R1+R2)] ④I1/I2=R2/R1(分流公式) ⑤P1/P2=R2/R1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U----电压----伏特(V) R----电阻----欧姆(Ω) I----电流----安培(A) 7.定值电阻: ①I1/I2=U1/U2 ②P1/P2=I12/I22 ③P1/P2=U12/U22 8.电功: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1).P=W/t=UI (普适公式) (2).P=I2R=U2/R (纯电阻公式)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W----消耗的电能----焦耳(J) t----所用时间------秒(s) P----用电器功率----瓦特(W)10电功率导出式: P=W/t=UIt/t=UI P=UI=IRI=I*IR(只适用于发热电路) P=UI=U*(U/R)=U*U/R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U----电压----伏特(V) I----电流----安培(A) W----消耗的电能----焦耳(J) t----所用时间------秒(s) P----用电器功率----瓦特(W)11电磁波频率: C=λf (λ读:兰不特)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C----波速----单位不限 (电磁波波速为光速 3*10八次方/秒) λ----波长----与波速统一 f----频率----赫兹(HZ)【常 用 物 理 量】 1.光速:C=3×108m/s (真空中)2.声速:V=340m/s (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 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 C=4.2×103J/(kg·℃) 1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16.单位换算: (1).1m/s=3.6km/h (2).1g/cm3 =103kg/m3 (3).1kw·h=3.6×106J

③ 如何使导学案更高效 张兵斌

首先、学案设计应突出问题点,增强探究意识
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在学案中设计一些必要的问题,尤其是突出面向过程的学习问题,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全面地掌握知识。通过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怀着目的去探究知识,更具有针对性。如在学生认识《物质的比热容》时,要紧扣“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呢?”这一问题进行学案设计。让学生通过猜想与假设,自行设计实验完成后对该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完成学案的学习目标。在围绕问题学习过程中可以分组讨论,通过交流,可以扩大学生的思维,不再有条条框框对学生思维的禁锢。为了让学生有交流的主题,学案中有必要制定交流提纲。提纲主要围绕关键问题,交流的内容可以是教师发现学生自主预习时存在或暴露的问题;教师预计学生还不清楚的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提出的问题;各小组在学习中好的设计思路、好的学习方法等。
其次、学案设计要加强知识的运用,注重培养能力
教材在“致同学”中,编者写到:“如果能予以认真地思考、讨论,将会使你们加深理解,活跃思维,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如在 “观察水的沸腾”一节中,要求学生说出“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前一节和本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了这两种汽化方式,从发生的位置、发生的程度到这两种方式发生都要吸热的共性,学生都能通过对比分类和比较,总结归纳出它们的异同。一“想”一“议”,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巩固,同时学生的思维习惯、归纳总结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延伸。
第三、教学中要边学边练,加强学生知识反馈
教师“导”为辅,学生“自主”为主,能更好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学案并不是直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课本,而是指导学生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切入,通过学生对知识进行思维,在思维的前提下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观点看课本。“学”“练”结合,是完成课堂环节的重要手段。如在学习《物体的运动》中的《直线运动》一节时,我设计的学案抓住重难点,学练结合来设计物体运动的计算题,让学生围绕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多训练多反馈,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为使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教师可根据学习的重点选择变式或发现式教学.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设问,将知识规律巧隐在练习中,让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不仅仅在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巩固,更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该看到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的差异,要注意因材施教,进行有序的、有差别的辅导,导学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第四、学案设计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学生为主体原则: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设计学案、应用学案都应该紧紧围绕学生展开,学案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基础和最近发展区,学案要适合学生据案自学,实施中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2、教师为主导原则:从教师主导看,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设境、启发、导拨、调控”四个过程之中。要求教师善于把握“启导”环节,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引起认知冲突,激发探求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在尝试与探索之中取得成功。
3、民主和谐原则:和谐是课堂教学得以实施的基础。教学中学生是绝对的主体,应该能充分的体现其自主性,放开双手让其自由发挥,激其兴趣,培养其质疑问难的创新精神。只有在民主、和谐、自由的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的做课堂的主人。
4、层次性原则:一堂课可以有不同层次的几个问题,层层递进,盘旋上升,逐步深入,接近本质,直到完成探究目标。
5、探究性原则: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改变探究活动以题为主的局面,充分利用演示实验、自制实验、自然观察、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等多种方法,提供尽可能多的探究辅助。扩展学生的探究视野,丰富学生的探究手段,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之在学案的引导下,多角度的理解知识,探索规律,完成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各项教学目标。
总之,高效学案导学的应用,为教师创造性地教和学生创造性地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完成了师生课堂角色的定位。通过学案导学,逐步让学生登堂入室,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之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热情,学生进一步端正了学习态度,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使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有了可靠保证。

④ 物理老师应该如何备课

教学目的:
l、了解变压器的构造,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变压器的变流比和变压比.
3、了解几种常见的变压器.
教学准备:幻灯片、可拆变压器、学生电源、演示电流表、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二、新课教学:
变压器
1、变压器的构造:原线圈、副线圈、铁心
2、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在原、副线圈上由于有交变电流而发生的互相感应现象,叫做互感现象,互感现象是变压器工作的基础.
3、理想变压器
磁通量全部集中在铁心内,变压器没有能量损失,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
4、理想变压器电压跟匝数的关系:
说明:对理想变压器各线圈上电压与匝数成正比的关系,不仅适用于原、副圈只有一个的情况,而且适用于多个副线圈的情况.

现在的老师都是这样备课?

⑤ 物理导学案7.4重力势能重力势能2.什么是重力势能公式是什么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克服重量做的功就叫重力势能。E=mgh

⑥ 怎样指导学生阅读物理教材

利用导学案进行物理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学中要从“教学生学会”转变为“教学生会学”,设计导学案时,自主学习部分一般用填空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在上新课前就能够完成这部分的内容,但通过教学实践中发现,学习程度较好的同学能够顺利完成能够完成自我学习部分内容,对基础较薄弱的同学不能顺利完成,进而会耽误课堂教学进度,如何使90%以上的同学能够完成此部分的学习任务呢?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阅读物理教材至关重要,只有学会了阅读教材就能够顺利完成填空内容,也能够领会本节的大部分的知识点,因此阅读教材至关重要,如何阅读物理教材,较快的找到本节学习重点呢:
首先要思想上要有有正确的认识,好多同学认为学习物理只要把物理规律,物理公式都记会,习题多做点,成绩自然就提高了,可是有好多同学反眏知识都记住了,课也听懂了,就是不会做题,考试成绩也难以提高。究其原因是没有认真阅读课本的知识,理解物理概念,物理公式。要提高物理成绩必须要认真阅读教材内容,知道物理规律的来源,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顺利完成自我学习部分内容。
其次在阅读教材时要仔细认真,由于物理这门学科的严密性,阅读时不能象看小说那样一目十行,而是要逐字逐句的阅读,一边看书,一边画重点句子,对于物理概念,物理公式,物理术语,物理规律,等用不同的标记,对自己已经学过的内容有些模糊的知识点一定要翻开前面的内容将它记熟理解,不懂得地方做好标记,以便在老师讲解时认真领会理解,这样养成了良好的阅读物理教材的习惯,慢慢地也就会觉得物理不是那么难学了,有物理学得好的同学说:“解物理不就是根据物理规律,列方程解方程嘛”。就是因为他们善于阅读物理教材从教材中学习,学习物理学家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受益达到了较高的境界。

⑦ 有初中物理导学案吗

专题一 初中物理公式
一、 有两套单位(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
序号 公式 适用范围 各物理量及单位
1 ρ=m/v 求物体的密度、质量和体积 ρ
密度 kg/m3 m
质量 kg V
体积 m3
g/cm3 g cm3
2 v = s / t 求物体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v 速度 m/s s 路程 m t 时间 s
km/h km h
3 P = W / t 求做功的功率、功和做功时间 P 功率 w W 功 J t 时间 s
kw kwh h
二、 基本公式(只能采用国际单位)
序号 公式 适用范围 各物理量及单位
1 G = m g 求物体的重力和质量 G 重力
N m 质量
kg g
9.8N/kg
2 F浮=ρg v 求受到的浮力液体密度、体积 F浮 浮力
N ρ 液体密度
kg/m3 v 排开(浸在)液体体积 m3
3 P =ρg h 求液体的压强、密度和深度 P 压强
Pa ρ 液体密度
kg/m3 h 深度
m
4 P = F / S 求物体的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P 压强
Pa F 压力
N S 受力面积
m2
5 W = F S 求机械做功的多少、力和距离 W 功
J F 做功的力
N S 做功的距离
m
6 η=W有/W总 求机械效率和有用功、总功 η 机械效率 W有 有用功
J W总 总功
J
7 I = U / R 求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I 电流
A U 电压
V R 电阻
Ω
8 P = U I 求电功率、电压和电流 P 电功率
W U 电压
V I 电流
A
9 Q=I2Rt 求电路产生的电热 Q 电热
J I 电流
A R 电阻
Ω t 时间
s
10 Q = m q 求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燃料质量、热值 Q 热量
J m 质量
kg q 热值
J/kg (J/ m3)
11 Q = cmΔt 求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比热容和温度变化量 Q 热量
J c 比热容
J/(kg ℃) m 质量
kg Δt温度差

12 F1L1=F2L2 求作用在杠杆的力和力臂 F1 F2 动力和阻力
N L1 L2 动力臂和阻力臂
m

三、 推导出的公式(只能使用国际单位)
公式 适用范围 公式 适用范围
F浮 = G-F拉 知道弹簧测力计在空气和液体中的示数差求浮力 F浮 = G 物体在液体中漂浮或悬浮时求浮力
W有=Gh 求把物体抬高时做的有用功 W总 = F S 求作用在机械上的动力做的总功
F=1/n(G+G动) 滑轮组中已知物重和动滑轮重求拉力 S = n h 求绳子自由端的距离S和物体或动滑轮移动的距离h
η=G / n F 已知物重和拉力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R = U2 / P 已知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求电阻
P = I2 R 已知电流和电阻或在串联电路中求电功率 P = U2 / R 已知电压和电阻或在并联电路中求电功率
W = U I t 已知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求消耗的电能。 Q = P t 纯电阻电路中求用电器产生的热量

⑧ 高中物理导学案

给个邮箱给你发过去~~
先给你一点,觉得好可以采纳,然后给你发邮箱~~~承诺的100分要给奥~~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 1 单元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的改变(平动、转动、直线、曲线、圆周)

参考系: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1) 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2) 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3)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2、 质点:在研究物体时,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把物体看成是有质量的点,或者
说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整个物体,这个点叫做质点。
(1) 质点忽略了无关因素和次要因素,是简化出来的理想的、抽象的模型,客观
上不存在。
(2) 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就能看成质点。
(3) 转动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平动的物体不一定总能看成质点。
(4) 某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看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否能被忽略以及要求的精确程
度。
3、时刻:表示时间坐标轴上的点即为时刻。例如几秒初,几秒末。
时间:前后两时刻之差。时间坐标轴线段表示时间,第 n 秒至第n+3秒的时间为 3 秒
(对应于坐标系中的线段)
4、位移: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位移是末位置与始位置之差,是矢量。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之长,是标量。路程不等于位移大小
(坐标系中的点、线段和曲线的长度)
5、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 是矢量。
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υ=s/t(方向为
位移的方向)

线


直线运动的条件:a、v0共线
参考系、质点、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
速度、速率、平均速度
加速度
运动的描述
典型的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s= v t ,s-t 图, (a=0)
匀变速直线运动
特例
自由落体(a=g)
竖直上抛 (a=g)
v - t 图
规律
at v vt
+ = 0 ,
2
0
2
1
at t v s + =
as v vt
2 2
0
2
= − , t
v v
s
t
2
0 +
=

⑨ 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我以学案教案为载体,强化学生的自学行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发、诱导、启迪、导学、导练,把学生由听众席推向表演舞台;让学生在动眼看、动脑思、动耳听、动口说、动手做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创新的过程,自我领悟知识的内涵,从而牢牢地掌握知识,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为此采用以下课堂教学模式。
1、新授课

自学质疑 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教师指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阅读相关学习素材进行自主学习,尝试知识建构,基本解决学案中的相关问题,完成基础练习,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要求学生:①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根据学案和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自主学习,养成独立阅读、思考、完成知识建构和基础练习的学习习惯。②先看书后做题。研读教材时不浮在表面,应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知识的内涵,弄清知识点和尝试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等。在围绕学案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后再做学案上的问题。③循序渐进完成学案。通过自学能解决学案中一半以上的问题,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学案中更多的问题,然后带着强烈的展示欲和求知欲进入课堂。建议使用双色笔完成学案,课前自学、合作学习时用黑笔,课堂及课后修改时用红笔。④注重纠错反思。学案上能做和会做的问题要准确规范完成。确因能力要求过高,自己不能做的可以不做,在课堂或课后用红笔完成。在学案上的指定地方把本节课的内容梳理成网络;同时反思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⑤两次上交学案。一是课前做好的学案,上课前交任课教师审阅,以便教师了解学情;二是将用红色笔改过的学案再一次交任课教师审阅,用以查验学习情况。对课堂上还没有解决的问题由科代表或组长汇总交给任课教师,教师在下节课或在单元小结时解决;也可以在教师辅导答疑时解决。⑥及时整理学案:保存好所有的学案,作为课堂笔记,以备复习时查阅。
互动交流 交流展示学案中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教师要善于组织互动交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通过交流展示共享学习成果。可先小组交流展示,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展示,最大限度地扩大交流展示的面。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
学生行为:上课时学生板书、展示、交流发言、质疑、互动(形式不拘,服从教学实际需要)。①交流展示的同学声音要洪亮,口齿要清晰,教师要倾听并关注同学的反应。不要频繁打断学生发言,要注意倾听与归纳。板书的同学书写要规范,图文要清楚,符号要准确,尽可能精炼表达。注意突出展示清楚解题思路、解题方法。②其他同学要主动质疑和补充,促进课堂互动生成。③按照学生自愿组合、互帮互助、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的原则,组成学习小组,每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活动。要注意轮换小组代表,注意学生自发交流展示与教师临时指定交流展示人员相结合。其他同学观察展示、思考正误,注意质疑、矫正。
教师行为:观察学生交流展示中讨论和板书的问题答案,倾听学生的发言,进一步把握学情,考虑调整互动探究的问题、精讲点拨的要点等。在对学生交流展示进行评价时,要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追求的境界,目的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要营造民主的氛围,提倡学生创新,着力点定位在学生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上。
合作探究 教师可通过新奇有趣的实验、生动形象地日常生活事例进行设问,提出本课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围绕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本人的特长、学校的实验设备状况、教学时间等各种因素,把目标中的问题具体化,采用集中、组合讲授、读书、讨论等各种物理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或探索性实验。教师及时掌握、调控探究的方向,在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探索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应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得出结论。让学生在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质疑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探究,教师要为互动探究提供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大胆质疑,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探究氛围。
互动探究问题的选择。一是选择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成的问题进行探究,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经验进行预设;二是选择学生自学中发现的困惑和疑点进行探究,注意这些困惑和疑点应是本节学习的核心内容或对核心内容的理解不可缺少的。对多个问题进行探究时可分配给不同的学习小组,使每个小组都有明确的探究任务,通过小组各个成员的合作,把自己负责的主要问题探究透彻,在下一步交流互动中让全班共享探究过程和探究结论。
教师要针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精讲点拨,要注重剖析知识要点,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还要针对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对疑难问题点拨时要注意学习层次,注意点拨的范围,注意把握教学难度等。
师生行为:鼓励个人先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形成一定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组长组织组内认真讨论,逐步形成解决问题方案,并按方案去解决问题。还可讨论形成本组的交流展示方案,为交流作准备。教师在此阶段内应巡视班级各小组的活动,主动参与1个或几个小组的探究活动,关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或奇特想法,及时把握学情,一是为下一步的交流掌握第一手材料,二是可适时调控各组的探究进展和探究方向。在班级交流时注意适时点评(有时需要精讲),不能放任,应中肯、恰当评价,使评价既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又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观点和解题思路等。
教师行为:针对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精讲点拨或调控。如,各组完成任务中的精彩表现,不足之处,教师要予以激励性评价和矫正性评价;有些知识与方法,学生难以在现有的认知水平上去认识和体会的,教师要予以精讲点拨、补充。精讲点拨要到位而不越位,要把握好度;要把握时机适时进行,不要频频打断学生的发言;教师语言要简洁、精炼,准确、规范,形象、生动;讲解重点要突出,要有变式讲解;例题要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难点突破要有阶梯设计;要给学生留有消化、思考的空间。对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迂回一下,设计阶梯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逐步达成学习目标。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适时引导学生突破学生自学不会、探究不出的疑难问题,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功能,同时要注意发挥传统教学手段(如板书、板图、挂图、模型等)在教学中的作用。
矫正反馈 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教师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
矫正反馈要注意突出针对性、及时性、层次性和有效性。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要做到“三优先”,即优先辅导学困生;优先表扬学困生;优先让学困生交流展示。反馈体现在学案收改时、抽查时,在学生交流展示时,在互动探究情况的把握时,在课堂生成问题的解决时,在二次上交学案时等,矫正可随时进行,也可专段时间进行,可在精讲点拨前进行,也可在下节课开始前进行。要完成导学案中的习题,及时巩固学习效果,拓展思维,形成相关技能。迁移应用的题型要多样,要有书面的和操作性、实践类问题。还可设置思考题、必做题、选做题等。要让学生通过一定的迁移应用训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在进行迁移应用训练时,要注重独立性、规范性,要及时反馈、收交和批改。对迁移应用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矫正,及时进行变式练习。

⑩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的几个环节

我是广州一所外国语学校的 物理课我们这样上:
一、老师先找好资料做成导学案,课前发给大家,学完、做完后收上来检查【导学案有几个大题:①知识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 填空 单选)②目标导学(让同学自己翻书预习做的) ③学习评价(当节课所学内容的练习)】
二、提出问题【当然是与课题相关了】
三、做实验【让同学自己探究(当然是先会讲清楚注意细则),请几个同学到台上做实验,台下也做实验,同时进行。老师在台下巡逻辅导】
四、实验结束,讲知识点【让同学们避忌错误(从刚才巡逻中发现的那些错误),那台上的实验组当例子点评】
五、老师自己做一次实验并总结
六、若课堂有剩余时间,讲多数同学导学案中的错误【若老师没有改,就课堂上对答案并讲解,时间不够,老师这样做:①让课代表在晚自习写黑板上②打印一份答案贴在教室里对③多打印几份全班一组一组传着来对答案】

我不知道你要的是不是这种答案 但我所理解的就是这样的问题所以我这样答 ^V^

阅读全文

与怎么做物理导学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