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爱因斯坦在物理哪些方面有贡献

爱因斯坦在物理哪些方面有贡献

发布时间:2022-06-10 15:50:55

‘壹’ 爱因斯坦对传统物理领域有何贡献

爱因斯坦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他一生中开创了物理学的四个领域: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宇宙学和统一场论。他是量子理论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在分子运动论和量子统计理论等方面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贰’ 爱因斯坦在物理学方面有什么突出贡献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西南的乌尔姆城,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他父母都是犹太人。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3岁多还不会讲话,9岁时讲话还不很通畅,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吃力但认真的思考,这使得他的父母甚至担心他可能是智力迟钝的儿童。据说在1894年爱因斯坦还被慕尼黑中学斥退,学校认为他“调皮捣蛋”。他对德国事物的仇恨加深,不愿再作一位德国公民。他说服他的父亲,为他申请放弃公民资格,这个要求1896年得到当局批准。他事实上没有国籍,直到1901年他才获得瑞士公民资格。

爱因斯坦在瑞士阿劳受完中学教育后,于1896年在第二次尝试中通过了入学考试,进入苏黎世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毕业后爱因斯坦因没有得到一个学术职位,只好以做家庭教师为业,直到1902年他才在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得到一个第三等技术员的职务。他在这里继续思考和研究物理学上的问题。1905年,他在《物理学年鉴》杂志上发表了4篇论文,都是指导20世纪物理学前进的着作。

1905年,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光电效应和布朗运动三个不同领域里取得了重大成果,表现出惊人的才智。但是,当时科学界对此作出响应的人寥寥无几,法国着名科学家朗之万曾对爱因斯坦说,全世界只有几个人知道什么是相对论。大多数人是怀疑的,有的甚至坚决反对。这是因为伽利略和牛顿创立的古典力学理论体系,经历了200年的发展后取得了辉煌成就。尽管旧的理论体系和新的事实之间出现了尖锐的矛盾,但许多物理学家仍不能摆脱它的束缚。他们力图把新的实验事实和物理现象容纳在旧的理论框架中,但爱因斯坦却不迷信前人,他探索着把相对论推广到更为广泛的运动情况中去。为此他又研究了整整10年。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了总结性论着《广义相对论原理》。

19世纪末,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和牛顿力学趋于完善,一些物理学家认为“物理学的发展实际上已经结束”,但当人们运用伽利略变换解释光的传播等问题时,发现一系列尖锐矛盾,对经典时空观产生了疑问。爱因斯坦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物理学中新的时空观,建立了可与光速相比拟的高速运动物体的规律,创立了狭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是:(1)在一切惯性系中,基本物理定律都是相同的,称为狭义相对性原理。(2)在任何惯性系中,真空中的光速都相同,恒定地等于c,且与光源的运动无关,称为光速不变原理。由此得出时间和空间各量从一个惯性系变换到另一惯性系时,应满足洛仑兹变换,而不是伽利略变换,并导出许多重要结论,主要有:量度物体长度时,运动物体沿运动方向的长度比静止时缩短,即尺缩效应;量度物体的时间历程时,运动物体的时间进程比静止时长,运动的钟比静止的钟走得慢,即钟慢效应;物体的质量随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变大;质量为m的物体具有的总能量为E=mc2(质能关系式);任何物体的速度不可能超过光速c等,这些结论与大量的高速(接近光速)运动的粒子的经验事实相符合,特别是在原子核能释放中,质能关系式被具体化,使人类进入原子能时代,为电磁场、核力场和弱力场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上述理论从相对性原理出发,而且只对惯性系有效,称为狭义相对论。

相对论使人类的时空观发生革命性变化,摒弃了牛顿提出的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无关的所谓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观念,发现时间、空间、物质及其运动的紧密联系,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了典型事实。

在狭义相对论基础上,爱因斯坦根据同一物体的惯性质量(由牛顿第二定律决定的质量)和引力质量(由万有引力定律决定的质量)总相等的实验事实,运用“思想实验”得出重要结论:在局部空间里,加速系统中的观察者看到的所有物理现象等同于在引力场中静止观察者看到的现象。如一个升降机在没有引力的空间上升,加速度与地球重力加速度相同,机内观察者观察到自由释放的物体下落的规律与站在地面上的人观察自由落体运动所得的规律完全一样。这时机内的人可以认为物体下落是受一个力(惯性力)作用的结果。爱因斯坦引入等效原理,即在一个小体积范围内万有引力和某一加速系中的惯性力互相等效,同时把狭义相对论原理推广为广义相对性原理,即物理学的基本规律乃至对于任何参考系都相同的自然规律,具有相同的数学形式。以这两个原理为基础建立的理论,适用于一切参考系,称为广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得出一系列重要结论,认为时间空间将因物质的存在和分布变得不均匀,即发生“时空弯曲”,揭示物质与其存在形式的紧密联系,空间并不是欧几里德的“平直空间”或牛顿的“绝对空间”;并认为这种“时空弯曲”是产生万有引力的原因,据此建立了引力场论;认为狭义相对论是广义相对论在没有万有引力场时的特殊情况。广义相对论对现代物理学和现代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奠定了现代理论天体物理学基础。广义相对论作出三个重要实验预言:光线在引力场中将弯曲,水星近日点的移动和光在引力场中光谱线会发生红移。

爱因斯坦建立广义相对论时认为:宇宙中不仅充满运动着的物质——电磁场,同时存在另一种运动着的物质——引力场。运动的带电粒子产生在空间传播的变化的电磁场,形成电磁波;运动的物体产生在空间传播的变化的引力场,形成引力波。一切具有质量的物质都应相互吸引,而不管该质量的起源如何。光既然具有质量,也应和其他物质通过引力场的传递相互吸引,得出引力场和电磁场的存在导致“时空弯曲”结论,物质集中的地方是引力场“浓密”的地方,也是时空弯曲最大的地方,这种时空弯曲产生质量的吸引效应——万有引力。

爱因斯坦在建立电磁场和引力场统一理论——统一场论(爱因斯坦认为,电力、磁力与重力是一个东西的三种表现,如同水、冰和水蒸气都是由H2O组成一样。统一场就是要把电力、磁力与重力联系在一起,而成为宇宙中的一个基本的宇宙力场,也就是统一场。反过来说,统一场是由电力、磁力和重力这三个基本力互相演变与斥合来决定宇宙的性质。宇宙中充满许多重力波和磁力线,只要你知道怎样去利用,它就可以为你服务。)中进一步认为,场和实物没有本质区别,实物所在地就是场聚集的地方,“抛出去的石子就是变化着的场(引力波),在变化着的场中场强最大的态以石子的速度穿过空间。”连续的“场是惟一的实在”。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计算方法,实在令人不可思议:如果以每秒26万公里的速度移动,其相对位置的钟表就会以二倍的速度运转。在移动的速度上,不仅时间,就是物体的大小和质量也会发生变化。假如在这种超高速下,把头部向前倾并继续前进,身长可能会比平常缩短一半(有个人为证明这点,尝试用尺测量了一下,结果无法测量出来,因为尺子也受到同样作用的影响)。

总之,没有绝对的时间、空间,也没有绝对的运动;一切可观察的原理都是相对的。

可是,除了说明水星轨道的特殊性以外,几乎无法推测这个理论的正确性。而要抓住以光速运动的物理动态来印证这个理论的机会,几乎等于零。所以,爱因斯坦起初也不敢相信,后来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了光线接近太阳时所产生的折射状态,才敢确定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然而,大多数科学家对此推论不置可否。

1919年出现的日蚀现象,提供了证实的良机。通常日蚀时,赤道地带都是日全蚀。英国皇家学会派了两支观测队到赤道地区,一队到巴西,另一队到几内亚湾。最终验证了爱因斯坦理论的正确。

量子物理与相对论同为近代物理两大支柱,不过前者为集体创作,后者却几乎是爱因斯坦一人的心血。单凭这一点,若要挑选本世纪最具代表性的物理大师,爱因斯坦就当之无愧。

爱因斯坦在科学思想上的贡献,在历史上也许只有牛顿和达尔文可以媲荚。相对论原理的建立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过程中的一次飞跃。相对论圆满地把传统物理学包括在自身的理论体系之中。广义相对论开阔了人类的视野,使科学研究的范围从无限小的微观世界直至无限大的宏观世界。今天,相对论已成为原子能科学、宇宙航行和天文学的理论基础,被广泛运用于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之中。爱因斯坦的伟大成就——相对论,是自然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叁’ 爱因斯坦的贡献有哪些

有相对论创立,光电效应,能量守恒,宇宙常数等。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乌尔姆市,现代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00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爱因斯坦获苏黎世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并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1933年移居美国、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职,1940年加入美国国籍同时保留瑞士国籍。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逝世,享年76岁。

爱因斯坦的理论为核能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帮助对抗纳粹,他曾在利奥·西拉德等人的协助下曾致信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直接促成了曼哈顿计划的启动,而二战后他积极倡导和平、反对使用核武器,并签署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后世纪念:

1965年到1978年,美国邮局曾发行一套“着名美国人”系列邮票,其中包括爱因斯坦,面值8美分。1990年《时代》杂志将爱因斯坦评选为20世纪风云人物。

‘肆’ 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有哪些重要的贡献

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德国柏林马克斯·普朗克物理研究所的爱因斯坦(Allbert Einstein ,1879-1955),以表彰他在理论物理学上的发现,特别是发现了光电效应的定律.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最重要的科学贡献是在1905年创建了狭义相对论.然而在颁发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却只字不提相对论的建立.诺贝尔委员会特别申明,授予爱因斯坦诺贝尔物理学奖不是由于他建立了相对论,而是"为了表彰他在理论物理学上的研究,特别是发现光电效应的定律"。
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主席奥利维亚(Aurivillus)为此专门写信给爱因斯坦,指明他获奖的原因不是基于相对论,并在授奖典礼上解释说:因为有些结论目前还正在接受严格的验证。这件事说明了20世纪初,人们对待新的科学观念是何等的保守。当然,即使是只限于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爱因斯坦也早就该获得最高的科学嘉奖了。
量子假说是普朗克在1900年根据黑体辐射的实验和理论作出的大胆尝试。这是物理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里程碑。但是他的量子概念只限于辐射的发射和吸收。爱因斯坦是在他的基础上,把量子概念进一步发展成为光量子理论。爱因斯坦总结了光学发展中微粒说和波动说两种理论长期争论的历史,认为光能量的不连续分布不但可以解释黑体辐射的规律,也应能解释光致发光、紫外光产生阴极射线(即光电效应)、电离现象等实验事实。1905年,他在“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试探性观点”一文(图21-1)中提出了这一理论,认为光辐射的能量是一束一束地集中在光子(或光量子)上,光子的能量是E=hν,式中ν是光的频率,h是普朗克常数。爱因斯坦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得:
eV=hν-W
其中e为电子电荷,V为遏止电压,eV等于电子逸出金属表面的最大动能,W为电子逸出金属表面需作的功。这个方程就叫爱因斯坦光电方程。在这个方程中不出现光的强度,可见电子的最大速度与光强无关。这个方程不但解释了遏止电压,而且还预言遏止电压与频率的线性关系。然而这个线性关系在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文时,还没有人从实验中得到过,因为要测量不同频率下纯粹由光辐射引起的微弱电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是由于理论没有得到实验的验证;另一方面,勒纳德(P.Lenard)的触发假说占了上风,更重要的是,经典理论的传统观念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因此,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和光电方程长期没有得到普遍承认。甚至相信量子概念的一些着名物理学家都反对他,就连能量子假说的提出者普朗克自己也持否定态度,认为爱因斯坦走得太远了。

为了检验爱因斯坦的光电方程,实验物理学家开展了全面的实验研究。主要困难在于电极表面有接触电势差存在,氧化膜也会影响实验结果。只是经过许多人长期的研究,才逐渐克服这些困难。直到1914年,密立根作出了关键性的实验,精确可靠地对爱因斯坦的光电方程进行全面的验证。到了这个时候,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才得到科学界的普遍接受。
爱因斯坦创建相对论虽然没有列入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成果之中,但是世人早已普遍把这项成果看成是爱因斯坦最伟大的科学贡献。当然,这也是由于爱因斯坦善于批判地继承前人的遗产所作出的创造性成果。应该说,在爱因斯坦之前,物理学已经为相对论的问世准备了必要的条件。首先是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这个理论不但把电学和磁学统一为一体,而且还预见到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其次是光学实验,19世纪后半叶,光速的精确测定为光速的不变性提供了实验依据。然而,这个结论却与力学中的伽利略变换相抵触。迈克耳孙-莫雷实验为代表的以太漂移实验和其它许多实验得到互相矛盾的结果。为了解决这些矛盾,洛伦兹在1892年一方面提出了长度收缩假说,用以解释以太漂移的零结果;另一方面发展了动体的电动力学。他假设以太是绝对静止的,从他的电磁理论推出了菲涅耳曳引系数。随后,又在1895年与1904年先后建立一阶与二阶变换理论,他力图使电磁场方程适用于不同的惯性坐标系。然而尽管他的理论能够解释一些现象(例如能解释为什么探测不到地球相对于以太的运动),但却是在保留以太的前提下,采取修补的办法,人为地引入了大量假设,致使概念繁琐,理论庞杂,缺乏逻辑的完备性和体系的严密性。
法国着名科学家庞加莱对洛伦兹理论起过积极作用。他在1895年就对用长度收缩假说解释以太漂移的零结果表示不同看法。他提出了相对性原理的概念,认为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应该不随坐标系变化。他的批评促使洛伦兹提出时空变换的方程式。1904年庞加莱正式表述了相对性原理。他在一次演说中讲道:“根据这个原理,无论对于固定的观察者还是对于正在作匀速运动的观察者,物理定律应该是相同的。因此没有任何实验方法可以用来识别我们自身是否处于匀速运动之中。”庞加莱还对洛伦兹理论进行加工整理,使它的数学形式更加简洁。然而庞加莱也没有跳出绝对时空观的框架,他们已经走到了狭义相对论的边缘,却没能创立狭义相对论。历史的重任只能由没有传统思想包袱而有独立批判精神的年轻学者爱因斯坦来承担。深入的哲学思考,使他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他在年轻时阅读了戴维、休谟、恩斯特,特别是马赫的哲学着作。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马赫的《力学史评》都给了他深刻的影响。1902年前后,爱因斯坦和几位年轻朋友组成“奥林比亚科学院”,每晚聚在一起,研读斯宾诺莎、休谟、庞加莱等人的科学和哲学着作。斯宾诺莎关于自然界统一的思想,休谟的时空观,马赫对牛顿绝对时空观的批判都引起爱因斯坦极大的兴趣。爱因斯坦很了解电磁理论发展中遇到了一个难以克服的矛盾,这就是当把电磁理论运用到运动物体时,在理论体系上出现了明显的不自洽。由此得出的结论不能够用普通力学知识解释,这个知识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速度相加原理。是在旧理论框架中修修补补,还是与传统观念彻底决裂?每位研究电磁理论的物理学家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许多着名的物理学家大都倾向于前者,有的人下了很大功夫来修补已有的电磁理论,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越修补,问题就越复杂。只有那些具有无畏精神、没有包袱的科学家,才能摆脱传统的束缚。爱因斯坦在这方面给我们作出了光辉的范例。
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生于德国乌耳姆一个经营电器作坊的小业主家庭里。一年后,全家迁居慕尼黑。父亲和任电气工程师的叔父在那里合办了一个为电站和照明系统生产电机、弧光灯和电工仪表的电器工厂。在叔父的影响下,爱因斯坦较早地受到科学和哲学的启蒙。但爱因斯坦小时并不显得才华出众,很晚才会说话,直到5岁还说不清楚,曾被医生认为发育不正常。不过,小阿尔伯特很爱思考,总是向大人盘问“为什么?”四五岁时,他就有强烈的求知欲,常对新鲜事物感到新奇。例如:对指南针曾发生过浓厚兴趣。后来对几何定理的神奇也深有触动。1894年,全家迁到意大利米兰,爱因斯坦留在慕尼黑上中学,他厌恶德国学校窒息自由思想的军国主义教育,后来放弃学籍也去了米兰,1895年转学瑞士阿劳市的州立中学。爱因斯坦16岁就通过自学掌握了微积分。爱因斯坦最喜欢的是电磁学,这也许跟他的家庭背景有联系,父亲和叔父的电气作坊涉及许多电气问题,叔父本人是电气工程师,曾获得多项发明专利。1896年爱因斯坦进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学习物理学。就在学习过程中,爱因斯坦开始了创新活动。
他从16岁起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以速度c(真空中的光速)追随光线运动,我应当看到这样一条光线,就好像一个在空中振荡着而停滞不前的电磁场。可是无论是依据经验,还是按照麦克斯韦方程,看来都不会有这样的事情”。爱因斯坦百思不得其解。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电磁学的学习和研究越加深入,也越来越感到当时电磁学的内容存在许多问题,无法解决这一矛盾。后来,他读到洛伦兹1895年关于电动力学的论文,对洛伦兹提出的方程发生了兴趣。他很欣赏洛伦兹方程不但适用于真空中的参照系,而且适用于运动物体的参照系。当时他试图用洛伦兹的理论解决追光问题,但却发现要保持洛伦兹方程对以光速运动的参照系同样有效,必然导致光速不变的结论,而光速不变的结论明显地与力学的速度合成法则相抵触。为什么这两个基本原理会互相抵触呢?这里面必有原因,爱因斯坦日夜苦思。
经过十年的思考,终于在1905年的一天,他突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伯尔尼的朋友贝索偶然间帮他摆脱了困境。那是一个晴朗的日子,他带着这个问题访问了贝索。两人认真讨论了这个问题的每一个细节。忽然爱因斯坦领悟到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他想到时间概念有问题,不可能绝对地确定时间,在时间和信号速度之间应该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建立了这一新概念,爱因斯坦心里豁然开朗,第一次彻底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不出五个星期,爱因斯坦就势如破竹地拟就了整个狭义相对论的框架,并以“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为题发表(图21-2)。其时他不过是一位26岁默默无闻的专利局三级技术员。

狭义相对论建立之后,爱因斯坦并不就此止步,他继续研究狭义相对论没有解决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惯性坐标系在物理学中比其它坐标系更优越?为什么惯性质量会随能量变化?为什么一切物体在引力场中下落都具有同样的加速度?爱因斯坦坚信这些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因为自然界应该是和谐、统一的,他认识到狭义相对论并不是万能的,必须进一步发展。
从1907年起,爱因斯坦就在思考如何突破狭义相对论的框架,以解决惯性与重量之间的不协调。跟狭义相对论的创建经过一样,他又是经过长时间的苦思,终于有一天找到了突破口。当时他正坐在伯尔尼专利局的办公室里,脑子里突然闪现了一个念头:如果一个人正在自由下落,他决不会感到他没有重量。他想:下落的人正在作加速运动,可是在这个加速参照系中,他有什么感觉?他怎样判断面前发生的事情?可见,引力场对物体的引力作用和物体的加速运动是等效的。在这个基础上,爱因斯坦在1916年发表了总结性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爱因斯坦对自己创建的相对论充满信心。他当然很关心这个理论是否符合实际,是不是真正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所以他特别提出了许多实验检验相对论的方案,既包括狭义相对论,也包括广义相对论。
例如,爱因斯坦曾经预言,根据广义相对论,引力场中光线会发生弯曲现象。通过这一弯曲现象的测量,有可能验证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1911年着文指出,光线经过太阳附近会由于太阳引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弯曲偏角应为0.83″,并且指出这一现象可在日全蚀时进行观测。1916年爱因斯坦又一次研究这一问题,重新计算的结果为1.7″。1919年日全蚀期间,英国皇家学会派出天文学家爱丁顿等人赴西非和拉美观测。两处观测的结果分别为1.61″和1.98″,与理论计算基本相符。这件事使爱因斯坦名声大振。到了这个时候,相对论才得到人们的重视。1921年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虽然没有提到相对论,但是颁奖是在1919年日全蚀观测之后,显然是因为事实证明了爱因斯坦理论的正确性。而爱因斯坦在领取诺贝尔奖时所作的演说词题目就是:“相对论的基本思想和问题”。

‘伍’ 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主要贡献

十九世纪末期是物理学的变革时期,爱因斯坦从实验事实出发,从新考查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在理论上作出了根本性的突破。他的一些成就大大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他的量子理论对天体物理学、特别是理论天体物理学都有很大的影响。理论天体物理学的第一个成熟的方面——恒星大气理论,就是在量子理论和辐射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成功地揭示了能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恒星能源来源的难题。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高能物理现象,狭义相对论已成为解释这种现象的一种最基本的理论工具。其广义相对论也解决了一个天文学上多年的不解之谜,并推断出后来被验证了的光线弯曲现象,还成为后来许多天文概念的理论基础

‘陆’ 爱因斯坦在物理上有哪些成就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举世闻名的德裔美国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士工业大学,1909年开始在大学任教,1914年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后被迫移居美国,1940年入美国籍。
十九世纪末期是物理学的变革时期,爱因斯坦从实验事实出发,从新考查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在理论上作出了根本性的突破。他的一些成就大大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他的量子理论对天体物理学、特别是理论天体物理学都有很大的影响。理论天体物理学的第一个成熟的方面--恒星大气理论,就是在量子理论和辐射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成功地揭示了能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恒星能源来源的难题。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高能物理现象,狭义相对论已成为解释这种现象的一种最基本的理论工具。其广义相对论也解决了一个天文学上多年的不解之谜,并推断出后来被验证了的光线弯曲现象,还成为后来许多天文概念的理论基础。
爱因斯坦对天文学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他的宇宙学理论。他创立了相对论宇宙学,建立了静态有限无边的自洽的动力学宇宙模型,并引进了宇宙学原理、弯曲空间等新概念,大大推动了现代天文学的发展。
他在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但不是因为相对论这个伟大成就,而是量子理论,因为在他提出相对论的时候,几乎所有科学家都认为是一种谬论,而后来事实证明相对论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当时间已经过去好几年了,为了补偿,评奖协会就以量子理论的成就颁给了他诺贝尔奖

‘柒’ 爱因斯坦对物理学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1、相对论

相对论认为,光速在所有惯性参考系中不变,它是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由于相对论效应,运动物体的长度会变短,运动物体的时间膨胀。但由于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运动速度都是很低的(与光速相比),看不出相对论效应。

爱因斯坦在时空观的彻底变革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对论力学,指出质量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当速度接近光速时,质量趋于无穷大。他并且给出了着名的质能关系式:E=mc^2,质能关系式对后来发展的原子能事业起到了指导作用。

2、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里,电子的射出方向不是完全定向的,只是大部分都垂直于金属表面射出,与光照方向无关,光是电磁波,但是光是高频震荡的正交电磁场,振幅很小,不会对电子射出方向产生影响。

3、能量守恒

E=mc²,物质不灭定律,说的是物质的质量不灭;能量守恒定律,说的是物质的能量守恒。

虽然这两条伟大的定律相继被人们发现了,但是人们以为这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关的定律,各自说明了不同的自然规律。甚至有人以为,物质不灭定律是一条化学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一条物理定律,它们分属于不同的科学范畴。

4、宇宙常数

爱因斯坦在提出相对论的时候,曾将宇宙常数(为了解释物质密度不为零的静态宇宙的存在,他在引力场方程中引进一个与度规张量成比例的项,用符号Λ表示。该比例常数很小,在银河系尺度范围可忽略不计。只在宇宙尺度下,Λ才可能有意义,所以叫作宇宙常数。

(7)爱因斯坦在物理哪些方面有贡献扩展阅读:

爱因斯坦的早年个人经历:

1879年3月14日上午11时30分,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乌尔姆市班霍夫街135号。父母都是犹太人。1888年(9岁),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入路易波尔德高级中学学习。在学校受宗教教育,接受受戒仪式,弗里德曼是指导老师。

1889年(10岁),在医科大学生塔尔梅引导下,读通俗科学读物和哲学着作。

1891年(12岁),爱因斯坦自学欧几里德几何,对数学感到狂热的喜爱,同时开始自学高等数学。

1892年(13岁),爱因斯坦开始读康德的着作。

1894年(15岁),爱因斯坦一家人移居意大利。

1895年(16岁),爱因斯坦自学完微积分。同年,爱因斯坦在瑞士理工学院的入学考试失败。爱因斯坦开始思考当一个人以光速运动时会看到什么现象。对经典理论的内在矛盾产生困惑。

1896年(17岁),爱因斯坦获阿劳中学毕业证书。10月29日,爱因斯坦迁居苏黎世并在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就读。

‘捌’ 爱因斯坦在理论物理上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最大的贡献就如同你所说:相对论——“
质能关系

除此之外还有
光电效应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
诺贝尔物理奖

‘玖’ 爱因斯坦在物理方面有什么成就

爱因斯坦(1879~1955年)是德国着名的物理学家,犹太人。生于德国一小业主之家。获瑞士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柏林皇家学会物理研究所所长。他发明了“相对论”,使科学和哲学研究发生革命性变革。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他一生崇尚科学和民主,追求真理和光明,毕生致力于国际和平事业。

‘拾’ 爱因斯坦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爱因斯坦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他的主要贡献有:他一生中开创了物理学的四个领域: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宇宙学和统一场论。他是量子理论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在分子运动论和量子统计理论等方面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阅读全文

与爱因斯坦在物理哪些方面有贡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