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是物理检查
物理检查就是指利用物理的方法和理论检验测试某种物体(气体、液体、固体)指定的技术性能指标。物理测试的常用设备:
铁素体测定仪 /镶嵌机 /制样机 /金相图像分析/磨抛机 /切割机 /核子密度 /灰分仪 /金相显微镜 /晶体分析仪 /平震测试系统 /磁场测试仪 /中子水分仪 /衍射仪 /张力仪 /折光仪 /探矿磁力仪。
(1)骨科物理检查包括哪些扩展阅读
检测类型:
1、实验测试:尽可能按照当地建筑规范标准的要求由第三方检测机构独立进行测试
2、现场检测:由第三方检测机构派遣自己的检察人员进行检测
3、工厂生产控制:按照 ISO的标准和企业的产品标准以及当地建筑规范标准
验厂检测:
即为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工厂进行审核或评估。一般分为人权、品质、反恐验厂等等,企业“验厂”活动已经在中国的出口企业中铺开,接受跨国公司和中介机构“验厂”对我国出口生产企业,尤一、人权验厂。
官方称为社会责任审核、社会责任稽核、社会责任工厂评估等等。其又分为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认证和客户方标准审核。这种“验厂”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推行。
Ⅱ 去医院体检要检查哪些项目
1、一般检查
检查内容:身高、体重、血压配合现场物理检查,了解身体的基本情况。
临床科室
2、外科常规检查
检查内容:皮肤、脊椎、四肢、甲状腺、乳房、肛门、外生殖器等体检
3、内科常规检查
检查内容:心、肝、脾、肺、神经系统等检查
4、血常规
检查内容:
血液常规18项检测;对病毒感染、白血病、急性感染、组织坏死、败血症、紫斑症营养不良、贫血等疾病的检查
5、乙肝两对半
检查内容:HbsAg、Antia-HBs、HBeAg、Antia-HBs、HBcAg
乙肝病毒携带者或已受感染
Ⅲ 求 高人 实用骨科学 详细目录
影响骨生长的因素很多,内因如遗传基因的表达和激素的作用等,外因如营养及维生素供应等。生长激素和甲状腺素可明显促进骺板软骨生长,若成年前这两种激素分泌过少,可致骺板软骨生长缓慢,肢体短小而成侏儒;若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则骺板生长加速,可导致巨人症。甲状旁腺素通过反馈机制调节血钙水平,其调节方式是激活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通过溶骨作用分解骨盐,释放Ca2+入血,从而提高血钙水平。甲状旁腺素过多,有可能因骨盐大量分解而导致纤维性骨炎。降钙素能抑制骨盐溶解,并刺激骨原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增强成骨活动,使血钙入骨形成骨盐。雌激素可与成骨细胞膜上的雌激素受体结合,使其成骨活跃,产生足量的钙结合蛋白,促进类骨质的钙化。雌激素不足往往出现骨盐分解吸收过多,骨基质形成减少,绝经期妇女的骨质疏松症即起因于雌激素的不足。性腺发育不全可导致生长障碍而影响身高,肾上腺分泌的糖皮质激素对骨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维生素A可影响骨的生长速度,严重缺乏时骺板生长缓慢,以致骨生长迟缓甚至停止,维生素A过多则使破骨细胞过度活跃而易发生骨折,维生素C与成骨细胞合成胶原纤维有关,严重缺乏时,因骨的胶原纤维过少而易发生骨折,且骨折愈合极为缓慢。维生素D能影响骨钙的沉积,与类骨质能否及时钙化有关。儿童期缺乏维生素D可导致佝偻病,成人缺乏可导致骨软化症。近年发现成骨细胞表面有1,25-羟维生素D3(简称D3)受体,D3既可刺激成骨细胞分泌较多的钙结合蛋白,又能提高性碱性磷酸酶的活性而促进骨的钙化,临床疗效较好。
Ⅳ 实用骨科学的目录
第一篇 骨 科 基 础
第1章 中国骨科简史
第2章 骨的发生和正常结构——葛宝丰
第3章 骨的生物力学——葛宝丰张功林
第4章 骨科物理检查
第5章 骨科影像学检查
第6章 诱发电位检查
第7章 步态——胥少汀
第8章 四肢与脊柱手术途径
第9章 骨科常用治疗技术
第10章 关节镜
第11章 围手术期处理
第二篇 创 伤 骨 科
第12章 创伤的全身反应与并发症
第13章 筋膜间隙综合征与挤压综合征
第14章 骨折愈合及其影响因素
第15章 骨折内固定技术
第16章 骨外固定器及其应用
第17章 上肢损伤与脱位
第18章 手外伤
第19章 颈椎和颈脊髓损伤贾连顺
第20章 胸腰椎和脊髓损伤
第21章 骨盆损伤胥少汀
第22章 下肢损伤
第23章 开放性骨折与关节损伤
第24章 肌肉、骨骼火器伤
第25章 多发性创伤与多发性骨关节损伤
第26章 骨不连及骨延迟连接
第27章 骨折畸形愈合胥少汀
第28章 骨骺损伤
第29章 周围神经损伤
第30章 四肢血管伤
第31章 断肢、断掌和断指再植
第32章 大面积皮肤撕脱和坏死
第三篇 骨病
第33章 先天性疾患
第34章 代谢性骨病
第35章 骨骺疾病
第36章 畸形性骨炎与成骨不全
第37章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第38章 骨与关节结核
第39章 非化脓性关节炎
第40章 小儿麻痹后遗症邬华彬
第41章 大脑性瘫痪后遗症唐农轩
第42章 骨肿瘤与肿瘤样疾患
第43章 软组织肿瘤
第44章 腱鞘滑囊疾病
第四篇 部位骨科
第45章 肩部疾病侯春林
第46章 肘关节疾病苟三怀
第47章 手部疾病
第48章 脊柱疾病
第49章 髋部疾病
第50章 膝部疾病时述山孙天胜
第51章 足部疾病
第五篇 修复与康复
第52章 骨移植
第53章 肌瓣和肌皮瓣在骨科的应用
第54章 显微外科在骨科的应用
第55章 足外伤缺损的修复重建
第56章 人工关节
第57章 截肢、假肢与支具
第58章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与功能重建
第59章 骨科康复
Ⅳ 物理体检包含什么项目
物理体检内容:身高、体重、体温、心肺听诊、测血压、牙齿、视力等,以及心电图、X光、B超、CT、核磁共振等。
体检项目:一般包括女性体检项目和男性体检项目,具体要作的检查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另外体检项目还按照公务员体检,出国体检,入职体检等不同的需求有不同的体检项目。
体检项目一般有肝功,血糖,血脂,肾功,腹部B超,男性B超,女性B超,血尿常规,肝炎筛查,胸透,心电图,内科,外科,耳鼻喉科检查。
(5)骨科物理检查包括哪些扩展阅读:
体检的注意事项:
一、心电图检查:检查前应安静休息5分钟左右,不能在跑步、饱餐、冷饮或吸烟后进行检查,这些因素都可以导致心电图异常,从而影响对疾病的判断。作饱餐试验及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检查前,还应于检查当日禁食。
二、脑电图检查:在检查前1天要洗头,且不能使用发油。检查前24小时要停止服用镇静剂、兴奋剂及其他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以避免检 查时形成假象,影响检查结果的判断。
三、甲状腺碘试验:检查时必须是空腹,检查前不能服用含碘制剂或吃含碘量丰富的食物,如海带、海蜇、紫菜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体检项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体检
Ⅵ 哪些检查可以确定骨性关节炎的诊断各有什么意义
1、X线检查X线检查是人体组织的一种影像记录。骨结构在X线片上的显影是最好的,软骨和软组织在X线上看不清楚,但是,如果一个关节 骨与骨之间的间隙变窄,通常意味着软骨有破坏。骨性关节炎的诊断通常以病史的物理检查结果为基础,X 线检查对诊断很有帮助,而且对大多数患者来说X线检查可能是所需的惟一的特殊检查。医生通常将X线片和病史,物理检查结果结合起来,综合评估关节的病变。 骨性关节炎在X线片上的表现往往非常明显,其最基本的X 线特征有三点:1、关节间隙变窄,个别严重的病例关节间隙甚至会消失。2、软骨下骨密度增高。3、骨赘形成,即通常所说的“骨刺”往往在关节 边缘(其实是软骨边缘)或在软组织的止点处形成骨赘。以上三点只要具备两点即可诊断为骨性关节炎。 患者的症状可能与X线片所见相对应,也可能不相称,尤其是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往往在症状出现之前,X线片上即可发现关节损害,而有的患者尽管X线片表现非常严重,却没有什么症状。40岁以上的人有60%~70%在X线上会有骨生关节炎的表现,然而这些人当中只有1/3会有骨性关节炎的症状。如果X线片上怀疑是其他疾病或诊断不明确,还需要做其他检查的。 类风湿因子检查往往用于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化学的透明质酸也能作为判断骨性关节炎的标记。透明质酸这种物质为健康的关节提供润滑作用,在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当中则会分解。对这种分解的副产物进行一项简单的血液检查即可显示访病的进展情况 血液检查会显示一种叫做C反应蛋白因子的水平升高,C反应蛋白是由肝脏针对炎症反应而产生的,是膝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病情进展的“报警器”。 3、关节滑液检查 只有在诊断不明确或怀疑有感染时,才需要用针管从关节内抽吸滑液进行化验分析。一般情况下,关节内的滑液很少,难以抽出,如果能抽出就可能有问题。 滑液中含有软骨细胞是骨性关节炎的一个征象。白细胞计数有助于排除感染的可能,滑液中尿酸含量高是痛风的征象,还有其他一些因子提示不同的关节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 一些学者希望将滑液中发现的某些物质的水平升高用于预报骨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最令人感兴趣的有硫酸化的氨基葡萄糖、硫酸角质素和连接蛋白,但目前尚未进入临床应用。 4、核磁共振检查 一些早期骨性关节炎的患者,X线检查还看不到骨性关节炎的典型变化,疼痛的原因也不太清楚,引起疼痛的是骨性关节炎呢,还是其他的如半月板撕裂或是髌骨的问题?有的时候需要通过核磁共振检查来更加清楚地观察膝关节。核磁共振检查不仅能清楚的显示骨组织,还能清楚的显示韧带、关节软骨和半月板等软组织病变。
Ⅶ 骨科检查有哪些
你好,骨科拍片子分X光线,CT,MRI等,其中X光线和CT是最常用的检查手段,X光线大致是80元以内,CT的价格是400以内,MRI就比较贵不同的医院收费不同,大致在1000左右。核磁共振(MRI)是诊断方法之一,它减少了X线检查给患儿带来的损害,并且在骨骼、关节软骨、肌肉、软组织的检查中,均有良好的组织对比度。B超对软组织肿瘤、关节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B超还可以引导穿刺活检。放射性同位素检查包括:同位素骨扫描、放射免疫测定、骨密度测定等。
Ⅷ 颈椎病都需要检查什么
在医院会接受哪些检查?
4.1 颈椎的试验检查
颈椎病的试验检查即物理检查,不需借助仪器,它包括:
前屈旋颈试验:令患者颈部前屈、嘱其向左右旋转活动。如颈椎处出现疼痛,表明颈椎小关节有退行性变。
椎间孔挤压试验(压顶试验):令患者头偏向患侧,检查者左手掌放于患者头顶部、右手握拳轻叩左手背,则出现肢体放射性痛或麻木、表示力量向下传递到椎间孔变小,有根性损害;对根性疼痛厉害者,检查者用双手重叠放于头顶、向下加压,即可诱发或加剧症状。当患者头部处于中立位或后伸位时出现加压试验阳性称之为Jackson压头试验阳性。
臂丛牵拉试验:患者低头、检查者一手扶患者头颈部、另一手握患肢腕部,作相反方向推拉,看患者是否感到放射痛或麻木,这称为Eaten试验。如牵拉同时再迫使患肢作内旋动作,则称为Eaten加强试验。
上肢后伸试验:检查者一手置于健侧肩部起固定作用、另一手握于患者腕部,并使其逐渐向后、外呈伸展状,以增加对颈神经根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表明颈神经根或臂丛有受压或损伤。
4.2 颈椎病的X线检查
X线平片旧称X光片,是最基本的骨科影像学检查手段,价格便宜,简单易行,能够清楚地显示颈椎的退行性改变。其缺点是难以显现软组织的病变,因此,对于颈椎病人脊髓神经根的变化无法显现。
怀疑有颈椎病的病人应拍摄颈椎正、侧位片,有时需要加拍颈椎过伸过屈侧位片,有时还需包括左右斜位片,如怀疑有寰枢椎病变者还要加拍张口时的正位相。以下是各种拍摄角度所能表现的病变内容:
正位:
观察有无枢环关节脱位、齿状突骨折或缺失。第七颈椎横突有无过长,有无颈肋。钩锥关节及椎间隙有无增宽或变窄。
侧位:
曲度的改变:颈椎发直、生理前突消失或反弯曲。
异常活动度:在颈椎过伸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中,可以见到椎间盘的弹性有改变。
骨赘:椎体前后接近椎间盘的部位均可产生骨赘及韧带钙化。
椎间隙变窄:椎间盘可以因为髓核突出,椎间盘含水量减少发生纤维变性而变薄,表现在X线片上为椎间隙变窄。
半脱位及椎间孔变小:椎间盘变性以后,椎体间的稳定性低下,椎体往往发生半脱位,或者称之为滑椎。
项韧带钙化:项韧带钙化是颈椎病的典型病变之一。
斜位
摄脊椎左右斜位片,主要用来观察椎间孔的大小以及钩椎关节骨质增生的情况。
4.3 造影检查
造影是一种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X线拍片和透视只能分辨密度相差较大的组织器官,如骨、心、肺等,而对于人体大量密度相差较小的器官和组织,便显得无能为力。于是人们想到了造影检查,即先用高于或低于人体软组织密度的造影剂灌注需要检查部位,然后进行X线检查。由于已灌注造影剂的组织器官与周围部位密度差异变大,在X线下形成鲜明对比,便可以发现形态或功能是否异常。
目前在脊柱外科领域中常用的造影方法是脊髓造影,椎动脉造影等。
4.4 颈椎病的CT检查
CT是从X线机发展而来的,它显着地改善了X线检查的分辨能力,其分辨率和定性诊断准确率大大高于一般X线机,从而开阔了X线检查的适应范围,大幅度地提高了x线诊断的准确率。
CT适用于检查各种原因引起的椎管狭窄、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如椎管内肿瘤;适用于检查脊柱外伤后有无脊柱的骨折、骨折的程度,有无椎管完整性的破坏,并推测脊柱骨折后脊柱的稳定性;适用于检查脊柱的韧带钙化、骨化、脊柱的增生、退变等表现;还适用于检查椎骨的肿瘤、结核、炎症等病变,检查脊柱的先天性异常等。
随着核磁共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CT检查在脊柱外科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小,特别是在颈椎病的诊断方面已不是常规的检查手段,其诊断价值远远低于“X线平片+核磁共振”的组合,但是由于CT对骨刺、韧带钙化、椎管狭窄等骨性病变显示要比核磁共振清楚得多,因此在“X线平片+核磁共振”对上述情况仍然难以明确的情况下,申请CT检查,可以更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4.5 核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不仅能分辨人体中脂肪、肌肉、肌腱、血管、神经及骨骼等组织,还能分辨脑脊髓的灰质和白质、肾皮质和肾髓质以及肾周围脂肪等。因此,核磁共振应用的范围很广。 目前,在临床上已用于脑、脊髓、心脏、肌肉、肺、肝、肾、胰、盆腔、骨、骨髓、血管和肿瘤等器官和组织病变的诊断,并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使脊柱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有了新的发展。对于颅脑、脊髓等疾病来说,核磁共振是当今最有效的影像诊断方法。与X线平片及CT相比,它能够准确地揭示出脊柱脊髓的解剖结构及各种病理改变,其密度分辨力强,不仅能区分脊髓与脑脊液,并且能直接显示出脊髓内的病变。在显示脊髓先天异常、脊髓缺血变性、脊髓空洞症以及手术后椎管内的瘢痕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
在颈椎病的诊断方面,核磁共振成像在显示椎间盘脱出、退行性病变等非常清晰,椎间盘脱出压迫神经根也可显示得一清二楚。核磁共振确能清晰地显示每一个椎间盘病变的类型,有无椎间盘突出以及突出的程度;能显示有无骨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钙化以及这些变化是否对脊髓及神经根造成压迫、压迫的程度;可以显示脊髓的形态,脊髓有无受压变形、脊髓内部结构有无变化,包括脊髓有无缺血、水肿,有无脊髓肿瘤及脊髓空洞形成等;还可以显示颈椎手术后脊髓神经根减压的情况,手术后是否有瘢痕、血肿等新的压迫因素存在的情况。核磁共振为颈椎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对于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来说,核磁共振是手术前病情的估计、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方案和步骤的拟定、手术中困难的预先判断、预后的判断估计以及手术后脊髓神经根减压情况观察等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在颈椎核磁共振检查时,使用特殊的成像技术,还可以清楚地显示双侧椎动脉的走行、形态、有无受压、扭曲、痉挛以及阻塞等情况,称为核磁共振动脉显影术(MRA)。其成像清晰,目前已基本代替选择性椎动脉造影技术。而且因为检查时无需向病人体内注入造影剂,没有椎动脉造影术可能给病人造成的各种并发症,如刺激而使椎动脉痉挛从而加重病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造影剂过敏、过敏性休克、感染、血管损伤等。核磁共振椎动脉显影术对病人无损害,是属于无创性的检查手段。因此,核磁共振在颈椎病的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骨科医生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而且由于它是无创性的检查,更显现出其优越性。
但是核磁共振对骨的细微结构的显示远远不如X线平片及CT清晰,所以,对于颈椎骨质增生、骨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及黄韧带钙化的形态显示方面远远逊色于X线平片及CT。而且因核磁共振价格昂贵,尚未成为常规检查项目,特别是在广大基层地区目前还未普及。
一般说来,在骨科特别是脊柱外科领域的影像学检查中,由于核磁共振在显示骨组织方面不如X线平片清楚,所以,在进行核磁共振检查之前应当先拍X线平片,应当综合分析核磁共振和X线平片的图像,以互相对照、印证和补充,取长补短,从而提高核磁共振诊断的准确性。
4.6 肌电图检查
肌肉运动时可以产生生物电活动,将此生物电用针状电极和表面电极作为引导,通过一定仪器的放大、显示、监听、摄影等步骤,从而显示出一定的波形,称之为肌电图。
当神经、肌肉发生病变时,肌肉的生物电位活动、神经传导过程、神经和肌肉对电刺激的反应都可以发生变化。结合临床分析,肌电图不但能够精确地区分神经肌肉疾病的病损部位和损伤程度,同时对肌肉的无力、瘫痪、萎缩、异常收缩及感觉障碍、疼痛等症状,也可以提供客观的资料,以判明病变的程度,估计预后,判断恢复的情况。其主要缺点是不能提供病因的诊断,如果出现检查结果异常则意义较大,而检查结果正常则意义较小。
在临床上,肌电图是鉴别运动神经元疾病(包括脊髓性肌萎缩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与颈椎病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有时甚至是运动神经元疾病与颈椎病相鉴别惟一的辅助检查手段。
在进行肌电图检查时,需要将针状电极插入病人体内的肌肉中,会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痛苦。
Ⅸ 常用的物理检验方法有哪些,如何进行测定
物理检验法
物理检验法大体有:物理量测定、不可见光检验、荧光检验、吸附与转移。
1、度量衡检验法:几何形状及尺寸精度、质量、密度、粒度、粘度等。
2、光学检验法:利用光学原理采用各种光学仪器检测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及组分。
3、电性能检验法:利用电工原理采用电工、电子仪器检测材料的各项电性能和电参数。
4、机械性能试验法:利用物理力学原理对材料的力学和机械性能进行检测。这是金属和非金属材料最常用最基本的检验方法,如拉伸强度、疲劳强度、硬度等。
5、无损检测:在不损坏被检材料的前提下,对材料表面或内部的缺陷、性能、状态、结构进行检测,主要有射线、超声波、磁粉、渗透、涡流等探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