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物理中都是有什么态

物理中都是有什么态

发布时间:2022-06-13 22:34:20

Ⅰ 物理:物态变化主要包括哪些分别是放热还是吸热

物态变化有六种(简记为:三态六变):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三态六变及吸热放热情况:
熔化: 固态→液态(吸热) 凝固: 液态→固态 (放热) 汽化(分蒸发和沸腾): 液态→气态 (吸热) 液化(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 气态→液态 (放热) 升华: 固态→气态 (吸热) 凝华: 气态→固态 (放热) (注意:这里所说的“吸热”与“放热”的“热”都是指的热量,而不是指的温度、内能、热值、比热容等热力学概念。即为“吸收热量”与“放出热量”的简称。在物理学中,热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或“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了多少热量”或“放出了多少热量”)

Ⅱ 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哪些态

以前分为固、液、气。现在分的比较多了,除了上述几个状态还有等离子态,费米态,波色态等等

Ⅲ 原子物理学中的三重态是什么

你是说两个自旋1/2的的粒子构成的系统的态?
两个电子,自旋都是1/2,把z方向向上跟向下的态分别记为|+>跟|->。
那么|+>|+>,|->|->,|->|+>+|+>|->叫自旋三重态,这个态L量子数为1,L_z量子数分别为-1,0,1
|->|+>-|+>|->叫自旋单态,L量子数为0,L_z也为0。
就是说,两个电子(或者其他自旋1/2的粒子)若无相对轨道角动量,那么系统角动量可能为1(三重态,z方向角动量可以为-1,0,1);也可能为0(单态,z方向角动量0)

Ⅳ 急急急急!!!!!!物理里物质有几种形态,越详细越多越好,不指没有的

日常生活中,人们见到的物质主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它们的形态特点以及相互转化的条件,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是,这三态的物质在整个宇宙中极少,绝大部分的物质是以其它形态存在的。现代科学发现,自然界的物质除了固、液、气三态以及一系列的过渡态之外,还有第四态、第五态、第六态、第七态等。
物质第四态 ------- 等离子态
1879年英国物理学家克鲁克斯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具有独特性质的等离子体,从而发现了物质的第四态。
等离子态可由气态转化而来。其转化机理是:在高温、放电或辐射的条件下,气体分子被离解成气体原子,大部分或全部原子及分子发生电离,外层电子脱离原子或分子,成为自由电子在空间运动。这时,失去一部分电子的原子或分子就成为正离子,得到电子的则成为负离子。这种由分子、原子、正负离子和电子组成的混合气体叫做等离子体。等离子体由于正、负离子所带电荷符号相反,数量相等而呈中性状态,故称为等离子态。等离子体导电与一般气体不同。
日常生活中,人们也遇到过等离子体。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就是氖或氩的等离子体在发光。把各种不同的惰性气体分别充入不同的灯管,通电时之所以发出各种不同颜色的光,就是在通电的条件下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等离子体的缘故。例如,通电时,氩的等离子体发生蓝紫色光,氦的等离子体发出粉红色光,氖的等离子体发出红光。所以,惰性气体的等离子态在电光源中具有特殊的应用。
闪电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则是由于空气放电形成了等离子体的缘故。
在地球上,等离子态的物质并不多见,但在整个宇宙中恰好相反。由于高温或强烈的辐射,物质极易电离,宇宙空间中的许多弥漫星云以及某些恒星大气,都处于等离子态。作为恒星的太阳,其实就是一个高温的等离子火球。太阳的强烈辐射,使高空大气层呈等离子态。这一层大气由等离子体组成,称为电离层。远距离无线电通讯就是依靠电离层反射电磁波,传递信息。
等离子态的研究,对于人工控制热核反应,磁流体发电等尖端科学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物质第五态 ------- 超密态
在通常状况下,铁的密度是每立方厘米7.9克,为普通岩石密度的的两倍多。铂的密度是每立方厘米21.5克,约为铁的密度的2.8倍,其密度在地球上可谓大矣。然而,在宇宙中有些天体的密度却大得惊人。
本世纪二十年代发现的一类新的恒星------白矮星,按地球引力计算,其中心密度为每立方厘米一百吨左右。为什么白矮星有如此惊人的密度呢?根据现代物理学和现代化学的研究,原来组成白矮星的物质受到超高压(如几百万个大气压)时,不仅分子之间的空隙以及原子之间的空隙早已被压得消失了,而且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空隙(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因此原子内是十分敞空的)也被压得几乎没有了。这时,电子全部被压进原子内层,电子壳层不复存在,其密度几乎接近原子核的密度,故白矮星的密度大得惊人。
但是,密度最大的天体要算另一类恒星------中子星。1939年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根据广义相对论研究了中子星的结构,指出中子星是几乎完全由中子组成的天体。在该天体中,由于超高压的作用,原子核外的电子99%被压进原子核,与核内质子结合形成了中子。根据地球引力计算,中子星的密度每立方厘米达十亿吨左右。如此之高的密度,实在使人难以相信,无法想象。如果超高压的作用把地球和月球分别压成中子星,那么地球的直径只有200米左右,月球的直径则只有2.5米左右。也就是说,一粒小桃核那么小的中子星物质,需要十万艘万吨级巨轮才能拖动它。
象白矮星和中子星这样超高密度的物质已与一般固体迥然不同,故被称为超固体,其物质形态称为超密态。如果超固体几乎全部由中子组成,则被称为中子态,例如,中子星。中子星以脉冲形式辐射出强烈的电磁波,自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宇宙中已发现的中子星有300多颗。

物质第六态 ------- 辐射场态
185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弟提出了场的概念。
1887年和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两次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场(电磁波)的存在,确证了电磁波的速度等于光速。
1905年着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创立狭义相对论时,提出了有名的质能公式
E=mc2
根据质能公式,狭义相对论阐明了物质与能量的关系,深刻地揭示了电磁场的本性。狭义相对论指出,电磁场是物质的一种形式,具有能量和质量,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波粒二象性)。狭义相对论还指出,电磁场与普通物质的区别在于,它不具有静止质量,但具有动质量。
1915年爱因斯坦在创立广义相对论时,提出了引力场和引力波的重要概念,并创立了有名的引力场方程。广义相对论指出,在宇宙空间中引力场和引力波是广泛存在的,阐明了引力场与物质的不可分割性。后来,天文观测证实了爱因斯坦的这一崭新的科学观点。
根据科学发现,人们把自然界的物质划分为实物和场两大形态,场包括电磁场和引力场等。电磁场和引力场辐射整个宇宙空间,没有不可介入性。在一定条件下,电磁场和实物粒子可以相互转化。
由此可知,自然界不存在没有物质的空间,即使是真空,也并非空无一物。真空中,即使没有实物粒子,也存在引力场和充满了热辐射。热辐射,即各种波长的电磁波组成的粒子,统称光子。本世纪六十年代的天文观测发现,在整个宇宙空间(包括真空)始终存在着3K微波背景辐射。象这种具有辐射作用的引力场和电磁场(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和γ射线等),人们称之为辐射场态物质,又叫真空场态物质,即物质的第六态。

物质第七态 ----- 反物质
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安德森通过宇宙射线的实验,发现了电子的反粒子------正电子e+。
1955年和1956年,美国物理学家西格里和张伯伦等人相继发现了质子和中子的反粒子------反质子和反中子。后来,现代物理学又发现了反氘核和反氚核。
现代科学进一步发现,在微观物质世界里,所有的粒子都有与之对应的反粒子存在,并在某种条件下发生粒子的转化。这表明物质世界中存在着一种很基本的对称性,这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遍规律。
1978年欧洲物理学家利用现代科学设备分离出了反质子,并将它储存了一段较长的时间。1979年美国科学家利用巨型气球在35公里的高空测获了28个反质子。这表明反粒子在宏观物质世界和宇观物质世界是独立存在的。人们据此推测,在宇宙的某些空间可能存在一种完全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这种物质称为反物质,即物质的第七态。
暗物质与物质第八态之谜
物质形态的奥秘与对立统一
近年来,天文学家通过不同测定方法,发现在宇宙星系外围有层质量很大的暗物质,即我们用光学、红外、放射等手段不能推出其能量的物质。暗物质占了我们宇宙中的绝大多数质量,而且有很高的能量产生,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可是,我们不知其为何物?来源如何?这是当代科学的重大前沿问题之一。
暗物质以及其它许许多多在自然界客观存在而人们至今尚未了解的物质,其物质形态如何?其物质形态如何转化?在什么条件下转化?其中奥秘无穷无尽。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自然界无穷无尽各种各样运动着的物质和千变万化的物质运动(如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电磁运动、基本粒子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天体运动等),即万物之变决定了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多种多样各具特点。可以肯定,自然界必然存在更多的物质形态,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奥秘也是不可穷尽的。

也有说法称共有15种
固态,非晶质固体,液态,气态,等离子态,超流态,超固态,简并态,中子态,强对称物质,弱对称物质,夸克-粒子等离子态,费米子凝聚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夸克物质

Ⅳ 物理中什么叫“量子态”

量子态,一种稳恒的运动状态。
在这个运动状态中,电子做稳恒的运动,具有完全确定的能量
量子态由一组数目等于粒子的自由度数表征。

Ⅵ 物理中的凝聚态是什么意思

所谓“凝聚态”,指的是由大量粒子组成,并且粒子间有很强相互作用的系统。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凝聚态物质。固态和液态是最常见的凝聚态。低温下的超流态,超导态,玻色-
爱因斯坦凝聚态,磁介质中的铁磁态,反铁磁态等,也都是凝聚态。

Ⅶ ·物理学中所有物态

固态,液态,气态,半流态,电子态

Ⅷ 物理中的物态变化有哪些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change
of
state)
首先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物质从固态转换为液态时,这种现象叫熔化,熔化要吸热,比如冰吸热熔化成水,反之,物质从液态转换为固态时,这种现象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比如水放热凝固成冰。在这些从固态转换为液态的固体又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就是温度达到熔点时就会熔化,熔化时温度不会高于熔点,完全融化后温度才会上升。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不定。
然后是物质气态与液态的变化关系,物质从液态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汽化,汽化又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进行,是缓慢的。沸腾发生在液体表面及内部,必须达到沸点,是剧烈的。汽化要吸热,液体有沸点,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温度就不会再升高,但是仍然在吸热;物质从气态转换为液态时,这个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例如水蒸气液化为水,水蒸发为水蒸气。
最后是我们不常见的物质固态和气态的关系,物质从固态直接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做升华,然后是物质直接从气态转换为固态,这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在发生物态变化之时,物体需要吸热或放热。当物体由高密度向低密度转化时,就是吸热;由低密度向高密度转化时,则是放热。而吸热或放热的条件是热传递,所以物体不与周围环境存在温度差,就不会产生物态变化。例如0摄氏度的冰放在0度的空气中不会熔化。
这就是物态变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他们转换的依据主要是温度。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从液态变为气态以及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而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从液态变为固态以及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中,向外界放出热量。

Ⅸ 自从学了物理之后我知道物体分为三态,固态、液态、气态,那么我想问光是什么状态火又是什么状态

固态液态气态指物质的三种状态。说这三种状态时,默认了是在说某种物质。但是光和或火一般视为能量,而不视为物质。所以他们没有三个状态的说法。

阅读全文

与物理中都是有什么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