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有哪些
一、湿热灭菌法是指用饱和水蒸气、沸水或流通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由于蒸汽潜热大,穿透力强,容易使蛋白质变性或凝固,所以该法的灭菌效率比干热灭菌法高,是最常用的灭菌方法。湿热灭菌法可分为:煮沸灭菌法、巴氏消毒法、高压蒸汽灭菌法、流通蒸汽灭菌法、和间歇蒸汽灭菌法。
(1)煮沸灭菌法:将水煮沸至100摄氏度,保持5-10分钟可杀死细菌繁殖体,保持1-3小时可杀死芽胞。在水中加入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的碳酸氢钠时沸点可达105摄氏度,能增强杀菌作用,还可去污防锈。此法适用于食具、刀箭、载玻片及注射器等。
(2)巴氏消毒法:一种低温消毒法,因巴斯德首创而得名。有两种具体方法,一是低温维持法:62摄氏度维持30分钟;二是高温瞬时法:75摄氏度作用15-30秒。该法适用于食品的消毒。
(3)流通蒸气灭菌法:利用常压下的流通蒸汽进行灭菌。
(4)间歇蒸汽灭菌法
(5)高压蒸汽灭菌法:103.4千帕蒸汽压温度达121.3摄氏度,维持15-20分钟。
二、干热灭菌法是指在干燥环境(如火焰或干热空气)进行灭菌的技术。一般有火焰灭菌法和干热空气灭菌法。
(1)火焰灭菌法:是指用火焰直接烧灼的灭菌方法。该方法灭菌迅速、可靠、简便,适合于耐火焰材料(如金属、玻璃及瓷器等)物品与用具的灭菌,不适合药品的灭菌。
(2)干热空气灭菌法:是指用高温干热空气灭菌的方法。该法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和金属制品以及不允许湿热气体穿透的油脂(如油性软膏机制、注射用油等)和耐高温的粉末化学药品的灭菌,不适合橡胶、塑料及大部分药品的灭菌。
㈡ 微生物检测包括哪些啊
食品中微生物指标的常见检验项目如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计数、大肠杆菌计数、肠道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双岐杆菌、空肠弯曲菌、霉菌计数和酵母计数。
一般食品中活菌数达到108cfu.g⁻¹时,则可认为食品处于初期腐败阶段。
(2)微生物理化实验有哪些扩展阅读
微生物检验方法包括显微镜检、染色技术、培养基制备技术、接种、分离纯化和培养技术等。
接种,将微生物接到适于它生长繁殖的人工培养基上或活的生物体内的过程。
分离纯化,在进行菌种鉴定时,所用的微生物一般均要求为纯的培养物。得到纯培养的过程。
培养,根据培养时是否需要氧气,可分为好氧培养和厌氧培养。根据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两大类。
㈢ 微生物鉴定的16种生理生化实验有哪些
微生物鉴定没有16种生理生化实验这种说法吧
我猜测你可能是把16S rRNA序列 和26项生化性状这两个项目记混了
rRNA序列的话,通常鉴定细菌用16s,鉴定真菌等真核生物用的是18s
㈣ 临床医学微生物学有哪些重要实验
1、细菌正常形态与各种特殊结构的观察;
2、细菌动力学检查法;
3、细菌染色检查法;
4、细菌的培养法;
5、细菌的生化实验——代谢产物的检查;
6、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ASO试验);
7、肥达氏反应;
8、肠道感染的细菌学检查;
9、生物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10、细菌的耐药性变异机制——R因子传递试验;
11、真菌学;
12、病毒的形态学;
13、病毒的培养法;
14、病毒的血清学实验。
这是我们学校的,你们的我就不清楚了,参考下吧!
㈤ 食品微生物中3次经典的实验是什么
分别是以下三个实验。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格里菲思,1928)
对于此实验学生最不容易搞懂的地方是,不知道如何解释实验三和实验四。
对此,教师在讲解是主要讲清以下几点:
1、格里菲思采取“加热杀死”的目的是针对当时“认为蛋白质在遗传中起决定作用的物质”,蛋白质在高温状态下易变性的特性。
2、加热杀死的要求:温度为60度左右,不能太高。只能是使蛋白质变性,而转化因子结构相当稳定,结构没有被破坏,具有一定的功能。
3、S型细胞的“转化因子”能够与R型细胞的DNA重组,并能利用R型细菌的化学成分,合成自身的成分,并组成S型细菌。
用上述三条,就可以解释实验三和四。
格里菲思的实验思路:
发现问题: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吗?
实验验证:用高温让蛋白质失去活性,看是否还能作为遗传物质。
得出的结论: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
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艾弗里,1944)
艾弗里的实验思路:
发现问题:转化因子是什么?
实验验证:将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分离,分别看它们能否转化。
得出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以这个实验要讲清以下几点:
1、对第一个实验来说,是在S型细菌的DNA控制下,利用R型的菌体内的化学成分,合成了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从而组成了有毒性的S型细菌。
2、对第二个实验,请学生思考,如果将S型菌的荚膜多糖与R细菌一起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吗?应该不死亡。虽然S型细菌的毒性是由荚膜引起的,但由于注入进去的是少量的,不至于致死(解释不知对不对)。
3、对第三个实验,是确认实验。从第一个实验中还不能得出DNA是遗传物质,只有经过进一步确认,才能使结论更加严谨。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赫尔希,1952)
赫尔希的实验思路:
发现问题:艾弗里的分离出的DNA纯度不高,可信度低。
实验验证:最好能找一种生物,DNA和蛋白质自然分开,这样可单独观察二者的作用。
得出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侵染的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在此过程中,合成最主要的:用书上的一段原话。会发现,此实验的原理与上面两个实验的原理都很相近。都是利用别的细菌(前者是R细菌,后者是大肠杆菌)的化学成分,合成自身的物质。
所用的生物技术:1、同位素标记法:S35标记蛋白质,P32标记DNA。
2、差速离心法:较轻:T2 噬菌体颗粒(实际上的蛋白质外壳);较重的是:被感染的细菌(是刚组装好的,还没有释放的细菌)。
采取的办法:在被感染的细菌未裂解释放之前离心!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书中小资料中提示:有1%的P不在DNA上,试就此对赫尔希实验提出质疑。(该部分已别写成帖)。
㈥ 常见微生物实验步骤怎么写
1、药敏试验:主要是通过测定抑菌圈的范围来确定药物的疗效。
2、血凝实验:通过测定病毒与红细胞反应的浓度测定其抗体效价。
3、PCR:细菌主要通过16srRNA确定其细菌的种类。
4、中和实验:主要测定病毒的稀释浓度。
5、革兰氏染色:确定是革兰氏阳性还是阴性
6、瑞氏染色:主要是对细菌染色。
㈦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中常用的生物化学试验有哪些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中常用的生物化学试验有哪些
微生物生化反应是指用化学反应来测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生化反应常用来鉴别一些在形态和其它方面不易区别的微生物。因此微生物生化反应是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重要依据之一,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生化反应介绍如下:
一、糖酵解试验
不同微生物分解利用糖类的能力有很大差异,或能利用或不能利用,能利用者,或产气或不产气。可用指示剂及发酵管检验。
试验方法:以无菌操作,用接种针或环移取纯培养物少许,接种于发酵液体培养基管中,若为半固体培养基,则用接种针作穿刺接种。接种后,置36±1.0°C培养,每天观察结果,检视培养基颜色有无改变(产酸),小倒管中有无气泡,微小气泡亦为产气阳性,若为半固体培养基,则检视沿穿刺线和管壁及管底有无微小气泡,有时还可看出接种菌有无动力,若有动力,培养物可呈弥散生长。本试验主要是检查细菌对各种糖、醇和糖苷等的发酵能力,从而进行各种细菌的鉴别,因而每次试验,常需同时接种多管。一般常用的指示剂为酚红、溴甲酚紫,溴百里蓝和An-drade指示剂。
二、淀粉水解试验
某些细菌可以产生分解淀粉的酶,把淀粉水解为麦芽糖或葡萄糖。淀粉水解后,遇碘不再变蓝色。
试验方法:以18~24h的纯培养物,涂布接种于淀粉琼脂斜面或平板(一个平板可分区接种,试验数种培养物)或直接移种于淀粉肉汤中,于36±1°C培养24~48h,或于20℃培养5天。然后将碘试剂直接滴浸于培养表面,若为液体培养物,则加数滴碘试剂于试管中。立即检视结果,阳性反应(淀粉被分解)为琼脂培养基呈深蓝色、菌落或培养物周围出现无色透明环、或肉汤颜色无变化。阴性反应则无透明环或肉汤呈深蓝色。
淀粉水解系逐步进行的过程,因而试验结果与菌种产生淀粉酶的能力、培养时间,培养基含有淀粉量和pH等均有一定关系。培养基pH必须为中性或微酸性,以pH7.2最适。淀粉琼脂平板不宜保存于冰箱,因而以临用时制备为妥。
三:V-P试验
某些细菌在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缩合,脱羧成乙酰甲基甲醇,后者在强碱环境下,被空气中的氧氧化为二乙酰,二乙酰与蛋白胨中的胍基生成红色化合物,称V-P(+)反应。
试验方法:
1)O’Meara氏法:将试验菌接种于通用培养基,于36±1°C培养48h,培养液1ml加O’Meara试剂(加有0.3%肌酸Creatine或肌酸酐Creatinine的40%氢氧化钠水溶液)1ml,摇动试管1~2min,静置于室温或36±1°C恒温箱,若4h内不呈现伊红,即判定为阴性。亦有主张在48~50°C水浴放置2h后判定结果者。
2)Barritt氏法:将试验菌接种于通用培养基,于36±1°C培养4天、培养液2.5ml先加入a萘酚(2-na-phthol)纯酒精溶液0.6ml,再加40%氢氧化钾水溶液0.2ml,摇动2~5min,阳性菌常立即呈现红色,若无红色出现,静置于室温或36±1°C恒温箱,如2h内仍不显现红色、可判定为阴性。
3)快速法:将0.5%肌酸溶液2滴放于小试管中、挑取产酸反应的三糖铁琼脂斜面培养物一接种环,乳化接种于其中,加入5%α-萘酚3滴,40%氢氧化钠水溶液2滴,振动后放置5min,判定结果。不产酸的培养物不能使用。
本试验一般用于肠杆菌科各菌属的鉴别。在用于芽胞杆菌和葡萄球菌等其它细菌时,通用培养基中的磷酸盐可阻碍乙酰甲基醇的产生,故应省去或以氯化钠代替。
㈧ 微生物实验室主要检测的项目有哪些
主要应用于微生物学、生物医学、生物化学、动物实验、基因重组以及生物制品等研究使用。
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已知无致病作用的微生物,如用于教学的普通微生物实验室等。
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人或环境具有中等潜在危害的微生物。
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主要通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通常已有预防传染的疫苗。艾滋病病毒的研究(血清学实验除外)应在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中进行。
(8)微生物理化实验有哪些扩展阅读
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应当指定专门的机构或者人员承担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定期检查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保存与使用、安全操作、实验室排放的废水和废气以及其他废物处置等规章制度的实施情况。
负责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的机构或者人员应当具有与该实验室中的病原微生物有关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并定期调查、了解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
㈨ 有哪些容易做的微生物实验
做革兰氏染色吧!比较简单又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一、实验步骤
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是:
1)涂片固定。
2)草酸铵结晶紫染1分钟。
3)自来水冲洗。
4)加碘液覆盖涂面染约1分钟。
5)水洗,用吸水纸吸去水分。
6)加95%酒精数滴,并轻轻摇动进行脱色,20秒后水洗,吸去水分。
7)蕃红梁色液(稀)染2分钟后,自来水冲洗。干燥,镜检。
二、实验原理: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故遇乙醇或丙酮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出现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仍呈无色,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三、染色结果
革兰氏正反应菌体都呈紫色,负反应菌体都呈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