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物理做好实验的关键是什么

物理做好实验的关键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6-16 10:22:09

Ⅰ 应对高考 高中物理实验注意事项知识要点

会考物理实验复习要点 2004.6

一.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
目的: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
器材:方木板一个、白纸一张、弹簧秤两个、橡皮条一根、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
主要测量:
用两个测力计拉细绳套使橡皮条伸长,绳的结点到达某点O。
结点O的位置。
记录 两测力计的示数F1、F2。
两测力计所示拉力的方向。
用一个测力计重新将结点拉到O点。
记录:弹簧秤的拉力大小F及方向。
4.作图:刻度尺、三角板
5.减小误差的方法:
a.测力计使用前要校准零点。
b.方木板应水平放置。
c.弹簧伸长方向和所测拉力方向应一致,并与木板平行.
d.两个分力和合力都应尽可能大些.
e.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长些,标记两条细线方向的两点要尽可能远些.
f.两个分力间的夹角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取600~1200为宜.
二.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1.构造:见教材。
2.操作要点:接50HZ,4---6伏的交流电 S1 S2 S3 S4
正确标取记:在纸带中间部分选5个点 。T 。T 。 T 。 T 。
3.重点:纸带的分析 0 1 2 3 4
a.判断物体运动情况:
在误差范围内:如果S1=S2=S3=……,则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DS1=DS2=DS3= …….=常数, 则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b.测定加速度:
公式法: 先求DS,再由DS= aT2求加速度。
图象法: 作v—t图,求a=直线的斜率
c.测定即时速度: V1=(S1+S2)/2T V2=(S2+S3)/2T
三.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1.原理::DS=aT2
2.实验条件:
a.合力恒定,细线与木板是平行的。
b.接50Hz,4—6伏交流电。
3.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低压交流电源、小车、细绳、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刻度尺、钩码、导线、两根导线。
4.主要测量:
选择纸带,标出记数点,测出每个时间间隔内的位移S1、S2、S3 。。。。图中O是任一点。

5. 数据处理: 0 1 2 3 4 5 6
根据测出的S1、S2、S3……. 。S1 。S2 。 S3 。S4 。 S5 。 S6 。
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求出加速度:
S4-S1=3a1T2 , S5-S2=3a2T2 , S6-S3=3a3T2
a=(a1+a2+a3)/3=(S4+S5+S6-S1-S2-S3)/9T2
即时速度:(同上)
四.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原理: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h=
在实验误差范围内验证上式成立。
2.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重锤,米尺,铁架台,烧瓶夹、低压交流电源、导线。
3.实验条件:
a.打点计时器应该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
b.在手释放纸带的瞬间,打点计时器刚好打下一个点子,纸带上最初两点间的距离约为2毫米。
测量的量:
a.从起始点到某一研究点之间的距离,就是重锤下落的高度h,则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mgh1;测多个点到起始点的高h1、h2、h3、h4(各点到起始点的距离要远一些好)
b.不必测重锤的质量
5.误差分析:由于重锤克服阻力作功,所以动能增加量略小于重力势能减少量
6.易错点:
选择纸带的条件:打点清淅;第1、2两点距离约为2毫米。
打点计时器应竖直固定,纸带应竖直。
实验操作关键:先合上电源,再松开纸带。
d.为减小误差,重锤应适当大一些。

Ⅱ 如何做好物理实验

一、教师要真正重视演示实验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倍深。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采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教师不仅要用好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演示实验,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也可以将它搬上讲台,进行演示。演示的形式不能仅仅是教师演,学生看,还可以是教师导,学生演,即边学边实验。 二、课堂上要做好学生分组实验课 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地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如果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则会印象更加深刻,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通过学习,学生们基本能较好的达到教学所预期的目标,但是,要取得这样的效果,就要求教师在每次实验前必须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知识和实验方面的准备)。对于实验中学生初次接触的仪器、实验操作中的难点和关键之处,实验开始前教师必须给予适当的指点。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正确使用仪器,谨慎操作;尊重客观事实,不拼凑数据;实验完毕后自觉整理并爱护仪器等等。实验后,还必须及时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三、教师要利用好资源充分发挥教材中小实验的作用 当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认为教材中的小实验是课外知识,与考试无关,因此常被视为可有可无,或被弃之不理。然而这些小实验却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 发展智力。 四、不定期地开放实验室,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 由于人的个性差异,一些学生往往不满足于课堂上所看到的或书本上所接触到的实验,他们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动手欲,很多想法都想付诸实施;而另有一些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在实验中往往处于旁观者的地位,有时想自己试着做实验,又怕周围的同学讥笑。因此不定期地开放实验室,既可以给学生施展身手、创造动手的机会,又可以为动手能力较差的同学提供锻炼自己,提高实验能力的场所。

Ⅲ 如何才能做好物理实验

天天跟一帮学生打交道,有时候嘴皮子磨破了他还是不会做,别人几分钟就能完成的一个实验步骤他可能需要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怎样做好物理实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能一概而论。
依我所见,首先自己得先预习,弄清楚接下来的实验课要讲什么内容,该做什么事情,用到什么仪器,是什么实验原理,仪器大致的操作规程等。实验课上,一定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可能有的老师讲得很详细,有的老师只是讲个大概,不要紧,自己预习了,把自己还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一般老师会有简单的操作示范,这时要注意了,看清楚老师的规范操作。关键是实验过程中要思考,不能遇到一个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就问老师问同学,有时候有些同学连电源开关都没打开就举手问老师为什么不能测量。实验课程是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自己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部问老师或其他同学,自己又能收获多少?
实验过程中,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没有获得好的结果,为什么?思考下,是哪里操作不当(一般的话,仪器是正常的,否则也不会让你去做)还是忽略了某些因素亦或是计算有误?逐层分析,最终获得结论。自己是在分析不出来,就应该问老师,但不能让老师帮你调试仪器,只是问老师原因,自己再去调节。一般我上实验课我不会直接给学生调试仪器,有问题只是与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告诉他那里不正确,从侧面告诉他该怎么操作。实验课上,规范操作并不是唯一的,我都是要求学生在遵守实验守则(不损害仪器)的基础上,自己多操作,对比不同的操作方式及过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更能让学生理解正确的仪器操作方法。

Ⅳ 如何做好普通物理实验

说实在的,做物理实验和真正的做科研还真的是两码事,现在的物理实验自己动手的已经不多了,主要的原因一个是仪器设备造价的问题,另一个就是时间的问题,一个光路调起来说不准就让你调一天两天的,曾经听说一个硕士,调一个光路,调了半年,在答辩前一天把光路调好了

第一:好好预习,弄清楚实验原理,实验步骤,难点,重点,注意事项等等。
第二:实验不一定都要自己动手去做,在实验室的时候努力去做就好了,不用在乎结果怎么样

第三,回来好好的处理数据,跟理论模拟等等差别怎么样,如果有出入,原因是什么

Ⅳ 如何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操作能力

一、 学生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的方法
培养学生使用基本仪器的能力,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基本仪器主要有:刻度尺、量筒、秒表、天平、温度计、测力计、压强计、安培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物理大纲要求学生要“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要让学生了解这些仪器的结果、原理、用途,掌握仪器的量程、使用方法和使用原则,以达到熟练地、正确地读数,在介绍这些基本仪器使用方法时,应抓住各种基本测量仪器的共性来加以指导:
1.各种基本测量仪器都有一定的量程。必须要求学生在使用各种基本仪器前,搞清仪器的量程,并且能估计被测对象的情况,选用适当量程,避免超过量程而可能损坏仪器。
2.使用测量仪器前通常都要调零,否则测出的数据就不准确。如:“对安培表,伏特表等应学会调零,对刻度尺之类的仪器,还要学会零误差修正,让学生懂得零点是相对的,零误差的修正在生产上有普遍意义。因此,必须使学生养成使用基本测量仪器前调零或修正零误差的习惯。
3.会正确读数。要让学生掌握读数的一般方法,关键是会读出仪器的最小刻度值,会从最小刻度之间估计出一位有效数字。同时,要学会正确读数的姿势。如:“从量筒上读数时,眼睛视线应与液面保持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若是凹液面读凹处,凸液面读凸处。从安培表,伏特表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盘垂直,并且正对指针,估计读数四舍五入等。
4.根据仪器的构造原理,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如: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所以,根据热平衡原理,测量液体时,温度计不能离开液体,而且要在温度计内液柱稳定时读数。显然,培养学生使用基本仪器的技能,必须要注意把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与理解仪器原理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又能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使用仪器;只有理解了仪器原理,使用起来才会更加自觉和主动。
二.培养学生实验过程中必须掌握的能力
1.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一般原理,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的技能。首先要求学生明确各个实验的目的,原理或理论根据,根据实验的原理,要求对实验进行设计,包括用什么物理定律,公式,电学实验用什么电路图等。还要搞清楚哪些是已知量,被测量,然后选择所需要的仪器和实验条件,进而设计好实验步骤,画好记录表格。其次,培养学生正确调整和安装仪器,正确连接电路的技能。正确的实验,首先是安装,调整好仪器或正确连接电路。如:在电学实验中,依照电路图连接线路,联线时,应将电路分为主回路和支路;从电源一端开始沿主回路按顺序进行,其次为支路;主回路中必须有开关(先断开);导线最好选用几种颜色,主,支回路分别用一种颜色。往接线柱上接导线时,应按顺时针方向将导线缠上。电路连接后,必须复查,确认正确后方能通电。这种技能的培养,从初中开始应先有示范,让学生模仿学习,然后逐步提高到由老师讲述方法及注意事项,由学生独立去安装、调整。
2.培养学生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能进行运算和分析,以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这是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1.要求学生集中精力,按实验步骤有条不紊地操作和读取测量数据。2 要记录完整数据,按有效数字的方式记录;3 数据的单位要正确。
3 要使学生了解误差概念。减少误差的办法是多次重复测量取算术平均值,以其平均值为最终的结果。综上所述,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必须让学生懂得减少误差首先要发现他的存在和来源,其次是确定减少误差的方法。
4 会写一般的实验报告。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应根据原始记录和实验时的体会,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内容主要有;实验名称,目的,器材,原理,方法和步骤,实验数据,数据计算和处理,实验结论及误差分析等。在批改实验报告时要注意学生思维的火花,如对某个问题的独特看法,对某项操作的有益建议,对实验的改进意见等,要给予鼓励,并要及时与之讨论,让师生都有所收获。这样做,既延伸了实验课的教学,使之与理论课的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交汇与渗透,又是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的有效渠道。
5.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爱护仪器,遵守安全操作规则和尊重实验事实的习惯等。如:做电学实验结束时,应将仪器调到最安全的状态再切断电源,然后拆除连接线,整理好仪器和导线。要经常地对学生进行良好实验习惯的教育,以免损坏仪器及发生实验事故等。
三.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途径
1.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基本途径。
认真上好实验棵,既能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是训练提高实验操作能力的基本途径。实验课包括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演示实验是教师使用仪器,进行实验操作示范,它教给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如:如何正确使用仪器,安排实验步骤,操作,读数和记录数据,列表和作图,分析和推理,得出真确结论及分析误差等。通过大量的演示实验,学生可以在长年累月的耳闻目睹中,潜移默化地学到实验操作能力。在分组实验中,学生的活动是多方面的,既有思维,又有操作,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验时,教师可先介绍实验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然后教师在台上做示范,学生在台下跟着教师做,着方法对于初中起始年级的学生是合适和有效的。学生在教师的步步指导下,养成良好的实验方法,实验修养。随着实验操作能力的不断提高,逐步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独立实验的能力。
2.尽可能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如:阿基米德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等。
3.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讨性实验。先让学生去研究.探索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后总结出物理规律。
4.开辟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既可完善.丰富.深化课堂知识,又可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主要形式有:①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实验;②组织参观活动;③举行操作实验竞赛;④组织课外兴趣小组等。
5实验考查。考查形式有:①书面实验考试;②实物实验操作的考查。

Ⅵ 怎样做好大学物理实验

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首先是由我国的国情和体制决定的。近几年由于扩招,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降,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没有学到、学好应该掌握的知识,却渴求拿到文凭毕业后尽快找到工作。这样的想法也不能说完全不对,因为现实就是这样,真正刻苦钻研学习的学生很少;其次是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茫然,急功近利的思想较严重。这些因素导致学生不认真对待大学物理的实验和学习。二、怎样才能做好实验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是有区别的,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多年的实验教学中发现,很多实验现象和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必须要到实验室对照实验设备通过实验教师的讲解才能清楚。实验进行中应注意的问题一定要给学生讲解透彻,否则学生容易操作错误或损坏实验仪器。

Ⅶ 做好物理实验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实验前注意调节仪器,选对实验用品,以减少外界因素造成的误差
2实验时准确读数(选对量程,选对用品),注意实验要求,准确连接仪器,不要心急,(莫手抖~)
3试验后仪器复位,因为考试时这个也会算分的
个人见解而已

Ⅷ 高中生应该如何提高物理实验的学习效率呢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些学生对这些物理现象没有切实的体验,所以会感觉很难学。我们学习过程中的许多物理规律都是从模拟自然现象的各种实验中总结出来的。我们学生如果希望学好物理,必须重视对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应该知道物理实验对学习的重要意义,我们应该如何提高物理实验的学习效率呢?

一、明确物理实验的目的

做物理实验时,如果仅仅记下一些物理量的大小和实验基本现象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将测得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运用数学工具总结出物理规律。写好实验报告,掌握实验目的,主要原理 ,关键性步骤、数据的记录、运算和结果 ,回答问题要反映出自己在实验中的切身体会。

物理和实验不可分割,对于中学生来说,不管是自己操作,还是老师演示,必须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对物理实验只看重好玩,是掌握不好物理知识的。如果养成认真对待物理实验的好习惯,就可以通过实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掌握物理知识和基本技能。学好物理的前提就是掌握物理实验,在实验中巩固知识,形成物理能力。

Ⅸ 怎样做好物理静电实验

静电实验人们一直认为比较难做,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其中的关键,就能做到操作自如,得心应手。
1、实验中的关键问题:
用摩擦等方法获得静电有两个特点:一是电位高,可达数千伏至数万伏,使在通常情况下的绝缘体如木头、玻璃、橡胶等都失去绝缘性能,故电荷极易流失:二是电量少,一经漏电即很快漏完。因此,要做好静电实验关键在于解决绝缘问题。验电器的绝缘塞,各种导体的绝缘支架等,都要用绝缘性能良好的物质做成。实验证明,有机玻璃、塑料(聚氯乙烯)、石蜡等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
但是各种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常用作静电仪器的绝缘支架的玻璃、硬橡胶棒等,在其表面清洁、干燥时绝缘性能还好,一旦表面弄脏(如落了灰尘或者被手汗污渍)或在潮湿的空气中,绝缘性能很快消失,即使绝缘性能良好的有机玻璃、石蜡矿烛渍),或在潮湿的空气中,绝缘性能也明显下降甚至完全消失,这一点可以从下面的实验中看出:将洁净干燥的玻璃棒或硬橡胶棒与带电的验电器接触,箔片张角不变;如果用手抚摸其表面将其弄脏或用嘴哈气使其表面潮湿,重放置验电器上,箔片很快下落。因此,静电仪器的支架、底座等必须保持洁净干燥。
石蜡具有很好的防潮功能。将一只矿烛从水中取出后立即移至带电的验电器上,可以看到箔片的张角无变化。这时尽管蜡烛表面有很多水珠,但因这些水珠互不相连,不构成通路。利用这一点我们可以在静电仪器绝缘部分的表面敷一层蜡。或将整个仪器用石蜡垫起来。如给验电器绝缘塞表面涂一层蜡以后,即使用喷雾器对着验电器喷雾,其上面带的电荷也不会失去;将一根普通的玻璃棒擦净烘干后在其中部涂一层蜡,把这根玻璃棒放如水中后取出,手持棒的一端,另端和带电的验电器接触,玻璃棒仍有良好的绝缘性能。用这样的玻璃棒来做摩擦起电的实验就很容易了。
环境对静电的实验影响是很大的。除了湿度的影响外,有一点往往被忽视,就是空气的电离情况。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在带电的验电器附近点燃一根火柴,验电器上的电荷即很快失去,这是因为空气被火焰电离导电所致。因此,静电实验应避免在周围空气被电离的情况下进行,如实验室内不得生碳火;刚做过感应圈、起电机放电实验后,须打开窗子让空气流通一下再做静电实验。(利用这点,我们可以很方便的使不需要带电的绝缘体上的电荷失去,只须将带电体在酒精灯火焰上轻轻一掠即可。)
为了保证静电实验的顺利进行,在准备实验时,对各静电仪器的绝缘部分必须进行认真的检查,检查的方法是将各绝缘部分,分别与带电的验电器接触,看其是否漏电。
2、静电实验中的反常现象及其分析:
(1)在用验电器检验摩擦过的物体是否带电时,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杆),金属箔片张开一个小角度;为了使金属箔片张角度再大一点,将玻璃棒又跟丝绸摩擦后再次跟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并沿一个方向来回拉动几次,会看到金属箔的张角不仅没有变大反而变小了。这是因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一般情况下)带正电荷,正电荷在玻璃棒(绝缘体)的表面上,但不能自由移动,实验时为了把更多的电荷传给验电器的金属球(杆),将玻璃棒与金属球接触而且来回相对滑动,由于摩擦使金属球上产生了负电荷,这产生的负电荷数量大于由棒传给金属球的正电荷数量时,验电器上原带的正电荷数就要减少,金属箔片的张角就会变小,因而出现了上述反常现象。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应该注意的是:再用接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时,为了使物体上多呆些电荷,必须将带电体表面不同处多次与物体进行接触,两物体切勿相对滑动发生摩擦,以免使物体与带电体摩擦后产生性质不同的新电荷,而导致实验失败。
(2)在做感应起电静电实验时,大家都知道,用感应起电的方法是导体A带的电荷时与原带电体B上的电荷性质是相反的电荷。但是有时会发生反常的现象:比如我们把摩擦过带负电荷的”塑料王”(聚四氟乙烯)片*近一个有绝缘底座的枕形导体,用手指接触一下枕形导体的另一端后,再移走塑料片,根据感应起电的原理,枕形导体应该带上正电荷了,但检验结果表明:它带的不是正电荷而是和塑料片上同性质的负电荷。经过多次实验测试表明,实验之所以出现这种反常现象,是因为实验是带负电荷的塑料片(施感电荷体)与枕形导体(感应体)过分接近而形成的。因为用摩擦的方法带电的物体,它对地的电压可高达几万伏以上,当它与枕形导体过分接触时,它将击穿空气而放电,特别是在枕形导体被接地后还在继续发生放电,这就使得枕形导体带有与塑料片上相同性质的负电荷了。所以为了避免这一反常现象,在实验时一定不能使施感电荷体与感应导体过分接近。

阅读全文

与物理做好实验的关键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