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要考多少分才能过啊满分多少啊 要过哪一场才能拿奖啊 拿几等奖可以报送啊
预赛满分200分,复赛满分400分(理论满分320分,实验操作考试满分80分),决赛满分400分(理论满分280,实验操作满分120分)。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对外可以称中国物理奥林匹克,英文名为Chinese Physics Olympiad,缩写为CPhO)是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愿参加的群众性的课外学科竞赛活动。各项活动得到教育部的同意和支持。
竞赛的目的是促进中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兴趣,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促进学校开展多样化的物理课外活动,活跃学习风气;发现具有突出才能的青少年,以便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培养。
竞赛分为预赛、复赛和决赛。预赛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命题,采取笔试的形式,所有在校的中学生都可以报名参加。在预赛中成绩优秀的学生由地、市、县推荐,如以参加复赛。
复赛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理论部分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命题,满分为320分;实验部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委员会命题,满分为80分。
以上资料参考:网络-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
❷ 全国初中物理竞赛,有哪些类别
为预赛、复赛和决赛。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每年举行一次,包括预赛、复赛和决赛。在校高中学生可向学校报名,经学校同意,由学校到地方竞委会指定的地点报名。凡报名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学生均在地方竞委会指定的地点参加预赛。
预赛由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命题组统一命题和制定评分标准,办公室统一制卷。各地方竞委会组织赛事和评定成绩。预赛满分为200分,竞赛时间为3小时。地方竞委会不得组织其它考试来确定学生参加预赛的资格。
(2)物理学科竞赛都考什么扩展阅读: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相关要求规定:
1、各地方竞委会根据学生复赛的总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验考试成绩之和)择优推荐3名学生参加决赛。对于在上届决赛中成绩较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给予奖励名额,凡有学生获一等奖者,一律奖励1名。
2、在当年举行的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获金、银、铜奖的学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每有1名学生获奖,就奖励1名。
3、若参加决赛的最后一个名额有两名以上的学生总成绩相同,则地方竞委会应根据他们的理论成绩高低择优确定一名;若理论成绩最高的学生有两名以上也相同,则地方竞委会可对理论成绩并列最高的学生以笔试的形式进行加试,选取成绩最好的1名。
❸ 高中物理竞赛初赛考哪些内容要看哪些书
竞赛的题目考的知识并不超纲多少.它是把平时的重点,比如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进一步加深了难度,考灵活以及理解.
南师大出版社范小辉的《新编奥林匹克物理竞赛指导》和《新编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指导》两本配套,一黑一白即俗称“黑白皮”或“黑白双煞”,老版俗称“火车头”。
该书可以说是物理竞赛基础题习题集,黑皮配合白皮题量极大,基本囊括了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参考书上的练习题。题目难度适中,适合初学者。此书必做两遍,做完再看别的参考书,会发现题目重复率很高,不需要再做别的书了。
由张大同老师主编,华师大出版社出版,俗称“绿皮”的《物理竞赛教程》堪称物理竞赛教材的鼻祖,可以作为补充“黑白皮”的书来看。
进阶:程稼夫系列
中学奥林匹克竞赛物理教程、力学篇、电磁学篇俗称“程书”或“程三本”,为科大程稼夫教授主编;科大出版社出版。
该书从题量来说少于黑白皮,但优点在于讲解细致,且前面的知识总结到位,错误极少。行文使用了大量的大学物理的物理语言,熟读此书有利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次的书籍。相比黑白皮的习题集特点,该书更加符合“教程”这一定位。配合黑白皮使用,可解决习题无详解的问题。
预赛:预复赛真题和更高更妙的物理。
“高妙”由沈晨老师主编,原是连载在中教参上,后整理成书。由于原是在杂志上连载,故该书是按专题编写,这在目前竞赛书市场上很少看见,独树一帜。书的难度随着章节递增,起点低,但后面的章节很难。题目按类型整理得较好。书虽注重方法,但数学用得太过繁琐。全篇大量采用微元法而不是微积分,导致解题过程冗长,很多大力型同学接受不了。书里的实验篇是官方教材的很好补充,但在数学上不要学微元法,找高等数学教材学习微积分。
最近几年的预复赛真题是必须做的,把涉及的知识点全面掌握了能更好地了解出题人的思路。
❹ 高中物理竞赛考哪几本书
近几年的物理竞赛已经不局限于哪几本书了,在考纲的范围之外的题都出现过。
预备:高中课内知识
竞赛一轮用书
二轮用书
专题提高篇:
普通物理部分:
实验:
比赛类:
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和力学竞赛
工具书:
❺ 学科竞赛有哪些啊
如下:
1、数学竞赛。
数学竞赛可以说是五大学科竞赛中最难、历史最久、竞争最激烈、也是发展最为成熟的一个。
能在数学竞赛中获得省一等奖及以上的学生,几乎都有丰富的数学竞赛学习经历,即使天赋很好,想在数学竞赛中取得成绩也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但相应的,在自主招生中数学竞赛成绩被认可的程度也最高。
2、物理竞赛。
物理竞赛的思维难度、知识难度也很大,与数学接近,但不像数学对基础有一定的要求。
不少高二之后才开始接触物理竞赛的同学,经过专业的培训,最后也能获得省级一等奖,甚至全国金银铜牌的好成绩。虽然物理竞赛没有数学那么激烈,但高校自主招生对于物理竞赛成绩的认可度却不差数学多少。
3、化学竞赛。
化学竞赛对思维的要求比物理略低一点,但是对于知识点的背诵记忆能力的要求明显强于物理,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学习很多大学化学的内容。
在自主招生中,化学竞赛奖项虽不像数学物理奖项有极高的说服力,但也能得到大部分高校的认可。对于在数学物理竞赛中思维能力有一定欠缺,同时又想走竞赛、自主招生捷径来冲击名校的同学来说,钻研化学竞赛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决定。
学科竞赛不要盲目参加
准备一个赛事,少则半年,甚至更长时间。为了在赛事中获胜,学生必须翘课,甚至组织部门特批可以不上课。有的学生,从大一到大三,每年都参加各种各样的学科竞赛,几乎很少有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奖杯、奖状拿到手软。
高校和大学生都热衷组织和参加科学竞赛,一旦学生取得好的名次,不论对学校、对个人,各种荣誉将纷沓而至。学生有竞赛经历,综合成绩排名有加分,有利于推免保研,对就业找工作、出国深造等也有一定的竞争力。
所以,四年大学阶段有参与学科竞赛的经历是很重要的。但如果把学科竞赛作为大学阶段的全部,长远来说,可能得不偿失。
❻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竞赛大纲
说明:
1、2016版和2013版相比较,新增了一些内容,比如☆科里奥利力,※质心参考系☆虚功原理,☆连续性方程 ☆伯努利方程☆熵、熵增。另一方面,也略有删减,比如※矢量的标积和矢积,※平行力的合成 重心,物体平衡的种类。有的说法更严谨,比如反冲运动及火箭改为反冲运动 ※变质量体系的运动,※质点和质点组的角动量定理(不引入转动惯量)改为质点和质点组的角动量定理和转动定理 ,并且删去了对不引入转动惯量的限制,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品 声音的共鸣 乐音和噪声增加限制(前3项均不要求定量计算)。
2、知识点顺序有调整。比如刚体的平动和绕定轴的转动2013版在一、运动学的最后,2016版独立为一个新单元,---很早以前的版本也如此。
3、2013年开始实行的“内容提要”中,凡用※号标出的内容,仅限于复赛和决赛。2016年开始实行的进一步细化,其中标☆仅为决赛内容,※为复赛和决赛内容,如不说明,一般要求考查定量分析能力。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
(2015年4月修订,2016年开始实行)
说明:按照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第9次全体会议(1990年)的建议,由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章程》中关于命题原则的规定,结合我国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作为今后物理竞赛预赛、复赛和决赛命题的依据。它包括理论基础、实验、其他方面等部分。1991年2月20日经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并开始试行。1991年9月11日在南宁经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第10次全体会议通过,开始实施。
经2000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第19次全体会议原则同意,对《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做适当的调整和补充。考虑到适当控制预赛试题难度的精神,《内容提要》中新补充的内容用“※”符号标出,作为复赛题和决赛题增补的内容,预赛试题仍沿用原规定的《内容提要》,不增加修改补充后的内容。
2005年,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对《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章程》进行了修订。依据修订后的章程,决定由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组织编写《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指导书》,作为复赛实验考试题目的命题范围。
2011年对《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进行了修订,修订稿经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第30次全体会议通过,并决定从2013年开始实行。修订后的“内容提要”中,凡用※号标出的内容,仅限于复赛和决赛。
2015年对《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进行了修订,其中标☆仅为决赛内容,※为复赛和决赛内容,如不说明,一般要求考查定量分析能力。
力学
1. 运动学
参考系
坐标系 直角坐标系
※平面极坐标 ※自然坐标系
矢量和标量
质点运动的位移和路程 速度 加速度
匀速及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图像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抛体运动 圆周运动
圆周运动中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曲率半径 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相对运动 伽里略速度变换
2.动力学
重力 弹性力 摩擦力
惯性参考系
牛顿第一、二、三运动定律 胡克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均匀球壳对壳内和壳外质点的引力公式(不要求导出)
※非惯性参考系 ※平动加速参考系中的惯性力
※匀速转动参考系惯性离心力、视重
☆科里奥利力
3.物体的平衡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力矩 刚体的平衡条件
☆虚功原理
4.动量
冲量 动量 质点与质点组的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定律
※质心 ※质心运动定理
※质心参考系
反冲运动
※变质量体系的运动
5.机械能
功和功率
动能和动能定理 ※质心动能定理
重力势能 引力势能
质点及均匀球壳壳内和壳外的引力势能公式
(不要求导出)
弹簧的弹性势能
功能原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
碰撞
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 恢复系数
6.※角动量
冲量矩 角动量
质点和质点组的角动量定理和转动定理
角动量守恒定律
7.有心运动
在万有引力和库仑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
开普勒定律
行星和人造天体的圆轨道和椭圆轨道运动
8.※刚体
刚体的平动 刚体的定轴转动
刚体绕轴的转动惯量
平行轴定理 正交轴定理
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 刚体的平面平行运动
9.流体力学
静止流体中的压强
浮力
☆连续性方程 ☆伯努利方程
10.振动
简谐振动 振幅 频率和周期 相位
振动的图像
参考圆 简谐振动的速度
(线性)恢复力 由动力学方程确定简谐振动的频率
简谐振动的能量
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阻尼振动 受迫振动和共振(定性了解)
11.波动
横波和纵波
波长 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波的图像
※平面简谐波的表示式
波的干涉 ※驻波 波的衍射(定性)
声波
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品 声音的共鸣 乐音和噪声
(前3项均不要求定量计算)
※多普勒效应
热学
1. 分子动理论
原子和分子大小的数量级
分子的热运动和碰撞 布朗运动
※压强的统计解释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的定量计算;
※分子热运动自由度 ※能均分定理;
温度的微观意义
分子热运动的动能
※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分子力 分子间的势能
物体的内能
2.气体的性质
温标 热力学温标
气体实验定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道尔顿分压定律
混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微观解释(定性)
3.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
理想气体的内能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理想气体等容、等压、等温、
绝热过程中的应用
※多方过程及应用
※定容热容量和定压热容量
※绝热过程方程
※等温、绝热过程中的功
※热机及其效率 ※卡诺定理
4.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和克劳修斯表述
※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
※宏观热力学过程的不可逆性
※理想气体的自由膨胀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熵、熵增
5.液体的性质
液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表面张力系数
※球形液面两边的压强差
浸润现象和毛细现象(定性)
6.固体的性质
晶体和非晶体 空间点阵
固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7.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 熔点 熔化热
蒸发和凝结 饱和气压 沸腾和沸点
汽化热 临界温度
固体的升华
空气的湿度和湿度计 露点
8.热传递的方式
传导 ※导热系数
对流
辐射 ※黑体辐射的概念 ※斯忒番定律
※维恩位移定律
9.热膨胀
热膨胀和膨胀系数
电磁学
1.静电场
电荷守恒定律
库仑定律
电场强度 电场线
点电荷的场强 场强叠加原理
匀强电场
均匀带电球壳内、外的场强公式(不要求导出)
※高斯定理及其在对称带电体系中的应用
电势和电势差 等势面
点电荷电场的电势
电势叠加原理
均匀带电球壳内、外的电势公式
电场中的导体 静电屏蔽,
※静电镜像法
电容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
※球形、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
电容器的连联接
※电荷体系的静电能,※电场的能量密度,
电容器充电后的电能
☆电偶极矩
☆电偶极子的电场和电势
电介质的概念
☆电介质的极化与极化电荷
☆电位移矢量
2.稳恒电流
欧姆定律 电阻率和温度的关系
电功和电功率
电阻的串、并联
电动势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一段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
电流表 电压表 欧姆表
惠斯通电桥
补偿电路
3.物质的导电性
金属中的电流 欧姆定律的微观解释
※液体中的电流 ※法拉第电解定律
※气体中的电流 ※被激放电和自激放电(定性)
真空中的电流 示波器
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 ※P-N结
晶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及其微观解释(定性)
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不要求掌握机理)
超导现象 ☆超导体的基本性质
4.磁场
电流的磁场 ※毕奥-萨伐尔定律
磁场叠加原理
磁感应强度 磁感线
匀强磁场
长直导线、圆线圈、螺线管中的电流的磁场分布(定性)
※安培环路定理及在对称电流体系中的应用
※圆线圈中的电流在轴线上和环面上的磁场
☆磁矩
安培力 洛伦兹力 带电粒子荷质比的测定
质谱仪 回旋加速器 霍尔效应
5. 电磁感应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楞次定律
※感应电场(涡旋电场)
自感和互感 自感系数
※通电线圈的自感磁能(不要求推导)
6.交流电
交流发电机原理 交流电的最大值和有效值
☆交流电的矢量和复数表述
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 感抗和容抗
※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差
整流 滤波和稳压
☆谐振电路 ☆交流电的功率
☆三相交流电及其连接法
☆感应电动机原理
理想变压器
远距离输电
7.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电磁振荡 振荡电路及振荡频率 赫兹实验
电磁场和电磁波
☆电磁场能量密度、能流密度
电磁波的波速 电磁波谱
电磁波的发射和调制 电磁波的接收、调谐、检波
光学
1. 几何光学
※费马原理
光的传播 反射 折射 全反射
光的色散 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
平面镜成像 球面镜成像公式及作图法
※球面折射成像公式 ※焦距与折射率、球面半径的关系
薄透镜成像公式及作图法
眼睛 放大镜 显微镜 望远镜
※其它常用光学仪器
2.波动光学
光程
※惠更斯原理(定性)
光的干涉现象 双缝干涉
光的衍射现象
※夫琅禾费衍射
※光栅 ※布拉格公式
※分辨本领(不要求导出)
光谱和光谱分析(定性)
※光的偏振 ※自然光与偏振光
※马吕斯定律 ※布儒斯特定律
近代物理
1.光的本性
光电效应 ※康普顿散射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子的能量与动量
2.原子结构
卢瑟福实验 原子的核式结构
玻尔模型
用玻尔模型解释氢光谱
※用玻尔模型解释类氢光谱
原子的受激辐射 激光的产生(定性)和特性
3.原子核
原子核的尺度数量级
天然放射性现象 原子核的衰变 半衰期
放射线的探测
质子的发现 中子的发现 原子核的组成
核反应方程
质能关系式 裂变和聚变 质量亏损
4.粒子
“基本粒子” 轻子与夸克(简单知识)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实物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物质波
※德布罗意关系
※不确定关系
5.※狭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假设
洛伦兹变换
时间和长度的相对论效应 多普勒效应
☆速度变换
相对论动量 相对论能量 相对论动能
相对论动量和能量关系
6.※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和黑洞的初步知识.
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与量纲分析
数学基础
1. 中学阶段全部初等数学(包括解析几何).
2. 矢量的合成和分解,矢量的运算,极限、无限大和无限小的初步概念.
3.※微积分初步及其应用:
含一元微积分的简单规则;
微分:包括多项式、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导数,函数乘积和商的导数,复合函数的导数。
积分:包括多项式、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简单积分。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实验
(2013年开始实行)
说明:.
本次拟修改的部分用楷黑体字表示,新补充的内容将用“※”符号标出,作为复赛题和决赛题增补的内容;※※则表示原属预赛考查内容,在本次修改中建议改成复赛、决赛考查的内容。
一. 实验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常委会组织编写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指导书》中的34个实验是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实验考试内容的范围.这34个实验的名称是:
实验一实验误差;
实验二气轨上研究瞬时速度;
实验三杨氏模量;
实验四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实验五气轨上研究碰撞过程中动量和能量变化;
实验六测量声速;
实验七弦线上的驻波实验;
实验八冰的熔化热;
实验九线膨胀率;
实验十液体比热容;
实验十一数字万用电表的使用;
实验十二制流和分压电路;
实验十三测定直流电源的参数并研究其输出特性;
实验十四磁电式直流电表的改装;
实验十五用量程为200mV的数字电压表组成多量程的电压表和电流表;
实验十六测量非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
实验十七平衡电桥测电阻;
实验十八示波器的使用;
实验十九观测电容特性;
实验二十检测黑盒子中的电学元件(电阻,电容,电池,二极管);
实验二十一测量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特性;
实验二十二测量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
实验二十三用霍尔效应测量磁场;
实验二十四测量光敏电阻的光电特性(有、无光照时的伏安特性;光电特性);
实验二十五研究光电池的光电特性;
实验二十六测量发光二极管的光电特性(用eU阈=hc/λ估算发光波长);
实验二十七研究亥姆霍兹线圈轴线磁场的分布;
实验二十八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二十九测量薄透镜的焦距;
实验三十望远镜和显微镜;
实验三十一光的干涉现象;
实验三十二光的夫琅禾费衍射;
实验三十三分光计的使用与极限法测折射率;
实验三十四光谱的观测.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委员会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从《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指导书》的34个实验中确定并公布不少于20个实验作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物理竞赛复赛实验考试的内容范围,复赛实验的试题从公布的实验中选定,具体做法见《关于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实验以本《内容提要》中的“理论基础”和《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指导书》作为命题的基础.
三. 其 他 方 面
物理竞赛的内容有一部分有较大的开阔性,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 物理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对自然界、、科技、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一些物理现象的解释.
2. 近代物理的一些重大成果和现代的一些重大信息.
3. 一些有重要贡献的物理学家的姓名和他们的主要贡献.
指定参考书
1.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办公室.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参考资料.北京: 北京教育出版社,1985~2002;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专辑.北京: 北京教育出版社,2003~2007.
2. 沈克琦.高中物理学1. 北京: 北京出版社,1997;高中物理学2. 北京: 北京出版社,1998;高中物理学3. 北京: 北京出版社,1998;高中物理学4. 北京: 北京出版社,1999.
3.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常务委员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指导书.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参 考 资 料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常务委员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第1~20届试题解析: 力学分册.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第1~20届试题解析: 电学分册.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第1~20届试题解析: 热学、光学与近代物理分册.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❼ 高中物理竞赛怎么参加
高中物理竞赛国内竞赛主要分为:物理竞赛预赛、物理竞赛复赛、物理竞赛决赛三个流程,国际性赛事分为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和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赛。
一、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CPhO)
1、高中物理竞赛入门级赛事,每年9月上旬举办(也就是秋学期开学),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命题,各省市、学校自行组织,所有中学生均可报名;
2、考试形式:笔试,共3小时,5道选择题、每题6分,5道填空题、每题10分,6道大题、每题20分,共计200分;
3、考试主要考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等相关内容(回台回复“物竞考纲”查看明细);
4、比赛分别设置了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因为预赛主要是各省市为了选拔复赛选手而筹备的,所以一般一等奖可以参加复赛。
5、一般来说,考完试后2~3天即可在考点查询成绩。
二、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CPhO)
1、高中阶段最重要的赛事,其成绩对于自主招生及参加清北学科营等有直接影响,每年9月下旬举办(也就是预赛结束后)。
2、复赛分为笔试+实验:
笔试,共3小时,8道大题,每题40分,共计320分;
实验,共90分钟,2道实验,每道40分,共计80分;
总分400分。
3、笔试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命题,各省市自行组织、规定考点,大多数省份只有预赛一等奖的同学可以参加;
❽ 吴忠市物理竞赛考什么
力学、电磁学、光学、热学、近代物理学和实验。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是在中国科协领导下,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愿参加的群众性的课外学科竞赛活动。
竞赛的目的是促进中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兴趣,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促进学校开展多样化的物理课外活动,活跃学习空气;发现具有突出才能的青少年,以便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培养。
❾ 物理竞赛主要考哪些内容
初中:力学,电学
高中:如一楼所说
❿ 物理竞赛实验考试一般考什么
热,电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