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物理声音是什么习题

物理声音是什么习题

发布时间:2022-06-16 22:47:15

① 初二物理练习题 声音是什么

1)拨动橡皮筋时手指作用的力度大,橡皮筋颤动的幅度大,音量较强;拨动橡皮筋时手指作用的力度小,橡皮筋颤动的幅度也就小,音量较弱。

(2)如果把这条橡皮筋对折(用原二分之一长度)后,用刚才同一力度去拉紧再去拨动橡皮筋,从两次对比中你会发现:第一种现象中的橡皮筋颤动慢,声音就低;第二种现象中的橡皮筋颤动快,声音就高。

② 初二物理 声的经典习题

卷1

全息模拟演练
演练内容: 第 1单元综合应用
演练时间: 120分钟
演练分数: 100分

一、填空题(每题4分合计20分)
1.太空旅行时,在航天飞机舱内人们可以直接交谈,但是在舱外就不能了,这是因为____可以传声,但是__________不可以传声。钓鱼时,人们最讨厌有人从旁边走过,因为鱼儿会被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也可以传声。
2.在一个去掉底的塑料瓶子的一端扎上橡皮膜,然后用手指弹橡皮膜,瓶口的蜡烛的火焰会发生__________,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具有__________。你坐在火车上,当另一列火车一边鸣笛一边迎面高速驶来时,你会感觉声音的音调越来越__________(高,低),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具有__________效应。
3.柳宗元在他的《小石谭记》中写道“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这里反映的是声音的__________特征; ““忽听得远处传来铮铮几声,似乎有人弹琴。琴声不断传来,甚是优雅,过得片刻,有几下柔和的箫声夹入琴韵之中。七弦琴的琴音和平中正,夹着清幽的洞箫,更是动人,琴韵箫声似在一问一答,同时渐渐移近。……只听琴音渐渐高亢,箫声却慢慢低沉下去,但箫声低而不断,有如游丝随风飘荡,却连绵不绝,更增回肠荡气之意。”这是金庸的名作《笑傲江湖》中的一段,描写刘正风与曲洋临死之前,在瀑布旁边奏曲,被养伤避难的令狐冲和仪琳无意中听到的情景。其中“ 琴音渐渐高亢,箫声却慢慢低沉下去”指的是声音_________的变化;令狐冲和仪琳之所以在远处能够辨识出琴音和箫声,主要是它们的________不同。
4.一个人站在桥上,一不小心,钥匙掉进了河里。如果从这个人看到钥匙落到水面到这个人听到钥匙落水的声音,时间为0.2s,那么桥距离水面大约__________米。在百米赛跑时,如果运动员听到枪声才起跑,他运动的时间将比他实际需要的时间多__________s。
5.地震即将来临,动物们往往会惶恐不安,但是人类往往茫然无知。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4分合计20分)
7.下面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响度越大的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越大小。
B.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生活中所说的“女高音”中的高就是指音调。
C. 星期三晚上,你想家了,你给家里打电话,一拿起话筒,你就能知道接电话的是不是妈妈,这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 俗话“响鼓需要重锤敲”的物理含义是增加响度的重要方法是增加振幅。
8.下面不是声源的是 ( )
A. 夜空的闪电——蝙蝠正在觅食。
B. 静静悬挂在床头的吉他。
C. 秋风中正在簌簌发抖的树叶。
D. 正在挥舞的手臂。
08.“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企盼……”你知道这首歌吗?这就是李娜的经典名曲《青藏高原》,每次听这首歌,我的心都会被李娜天使般的声音带入那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其实很多人喜欢这首歌,但是无法学唱,因为调子太高了。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可以知道这是因为 ( )
A. 学唱者的气力不行,跟不上。
B. 学唱者声带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太少,达不到要求。
C. 学唱者的音色太差了。
D. 学唱者不懂基本的乐理知识。
8.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 )
A.在岸上的人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
B.古代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C.我们能听到波浪排击礁石的声音。
D.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
1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利用强超声波对钢铁、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割加工。
B.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厅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
C.在石油勘探时,常采用人工地震的方法,即在地面上埋好炸药包,放上一个探头,把炸药引爆,探头就可以接受到地下不同层间界面反射回来的声波,从而探测出地下油矿。
D.利用超声波能够预报地震、侦察台风和大气中的核爆炸。

三、综合题(每题12分合计60分)
11.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古法以牛皮为天服(即箭袋),卧则为枕,取其中虚,附地振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盖虚能纳声也。”意思是: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段记载蕴涵了什么科学道理?
答:
12.假如你是社区的志愿者,为了向社区的居民宣传噪声对人体的危害,请你准备一份社区环境噪声情况报告。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列出社区噪声来源的清单(至少列出3种以上)

2)利用噪声测试仪可以测出社区噪声的强弱,物理学中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要保护人耳听力,可以建议社区居民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听力?
3)根据感觉程度,人们对各种噪声的感觉程度做了划分,分为四个等级:
A级 觉察不到; B级 能觉察到; C级令人心烦; D级难以忍受。
小华到社区调查和了解后,记录了社区中一些噪声,如下表:

噪声来源 噪声响度 感觉程度
居民上下楼梯的声音
居民空调运行时的声音
小贩叫卖的声音
…… …… ……
请在表格中写出噪声响度的大、小还是弱,人耳对噪声感觉程度的相应等级。

4)分析社区受到噪声污染的程度,提出控制噪声的可行性方案。[提示]噪声危害的控制主要从人耳、传播过程、声源三个途径进行。

13.以下是李明同学的一篇日记,请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

2004年9月8日 星期三 晴

“同学们,放学了,回家的路上请注意安全,祝您一路平安!”当播音员轻柔的声音响起,伴随着那首动人的萨克斯风《回家》,我结束了一天的功课。
来到校门外,大街上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车声、人声、小贩的叫卖声汇成了一首交响乐。
终于到家了,飞快地放下书包,打开录音机,“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的叫着夏天,操场上的秋千上,只有那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吱吱喳喳写个不停……”正是罗大佑的《童年》。我在沙发上轻轻躺下,闭上眼睛,任由自己漂浮在音乐的海洋中。突然一声断喝:“小明,关上录音机!”我吓的跳了起来,原来爸爸在卧室里睡觉。哎!这是什么世道!?

以下是李明同学的一篇日记,请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
问题1:李明的爸爸为什么不让李明欣赏音乐?
问题2:你能为李明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吗?
问题3:请根据日记提出三个关于声学的问题?

1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迄今为止,人们在茫茫大海上已发现了数十艘无人船,孤独,奇异而神秘,像诉说一桩桩故事,却又无从说起。1855年2月28日,英国三桅帆船马拉顿号在北大西洋遇到一艘美国船徒瑞姆斯•切斯捷尔号。该船风帆垂落,空无一人,而船只完好,货物依然如故,食物淡水充足,也无任何搏斗和暴力的迹象,只是不见一人,也找不到航海日记和罗盘。
1880年,人们在美国罗德艾兰州纽波特市伊斯顿斯•比奇镇附近的海面上也发现一艘名叫西拜尔德的无人船,船长室的早餐尚在,而全体船员却不知去向了。更为神秘的要算1881年底,美国快速机帆炮舰爱伦•奥斯汀号所经历的一件事了。这年12月12日,快速机帆炮舰巡游时,在北大西洋中发现一艘无人帆船。该船内除无人外,一切正常,水果、瓶装酒、淡水、食物完好无缺。舰长格里福芬命几个水兵留在帆船上,由他的军舰拖着这条船航行。离海岸还有三天路程时,海上狂风大作,拖船用的缆绳断裂,黑夜茫茫,两船失去了联系,呼叫无音。第二天,当爱伦•奥斯汀号发现该帆船时,但舰长派出的水兵都不见了!此时离纽约只有300公里,眼看就要到家了。格里福芬舰长又用重金买动了几个人到那艘帆船上去、这一天能见度很好,微风习习。黎明前,爱伦•奥斯汀号舵手发现船偏离了航线,当他回头再看拖着的帆船时,不禁大吃一惊:帆船不见了!就这样,这艘帆船的失踪成了航海史上又一个神秘的谜。
对于无人船案件,科学家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谜底:海洋之声。确切地说,此类事件的出现,大都可能是受到海洋次声波的作用而造成的。
海洋次声波一般在风暴和强风下出现,其频率低于2O赫兹。以波浪表面波峰部波流断裂的程度,决定次声波的能量。如果是大风暴,次声波的功率可达数十千瓦。而次声波属弱衰减型能量),因而可以传得很远。当海船遇到这种强能量的次声波时,次声波对生物体会造成辐射现象。某些频率的次声波,可引起人的疲劳。痛苦,甚至导致失明。同时,过强的次声波常使人们惊恐导致人员失踪。
鉴于上述情况。目前有的国家已建立了预报次声波的机构。当它接受到危及生命的次声波,就立刻向有关方面发出预报,以减少"海洋之声"给航海人员带来的危害。
1)根据上述文字,谈谈你对次声波的认识?
2)如何避免次声波对人体的危害?[提示:次声波振动频率低,传播距离远,穿透能力强,对人体能有危害。]

15.如图1所示,是几个声音的波形,图a和图b所示为两个不同音叉的波形,图c、图d、图e所示为小提琴、长笛和法国号的波形。

1)a和图b哪个音叉的音调较高?哪个音叉的叉股较短?
2)比较图c、图d、图e三图,小提琴、长笛、法国号它们是否正在演奏同样音调和频率的音符?

3)假若三乐器演奏同一音符,你可以听出它们的区别,它们的波形图是否完全一样?

参考答案

1.真空 固体 液体
2.摇晃 能量 高 多普勒
3.音色 响度 音色
4.68 0.29
5. 人无法听到次声波
6.A 7B 8B 9D 10D
11.固体可以传声
12 1。叫卖声 脚步声 大街的车声。。。。
2.关闭门窗。。。
3.略
4.制定小曲噪声控制规范 加强噪声危害宣传。。。
13.1对于爸爸来说音乐是噪声 2 开小音量带上耳机 3 声音如何产生 音量大小与什么有关 控制噪声有那些方法

14 次声比对人体危害大 控制噪声产生
15.1.a a
2. 不是
3.不一样 以为谐音不同

③ 有关物理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习题

习题精选
填空题 选择题 计算题

填空题

1.声音是靠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声音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

2.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______而产生的,并经_________传入人耳.

3.如图3-1-5所示,图甲为人敲鼓,能发出悦耳动听的鼓声,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图乙为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

4.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______________.

5.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1.2s听到回声,则此人离山崖的距离大约是_____m.( m/s)

6.如图,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泡沫塑料接触发声的叉股时,泡沫球会被______,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物体都在___________.

7.东城小学的同学敲锣打鼓列队欢送新兵入伍,这锣声、鼓声是由于锣面和鼓面的_________产生的,再通过_________向四周传播开来.

8.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m/s,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着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帛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比气体传播得______.

10.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米/秒.

11.通常我们听到声音是靠____________传播的.

12.一架在3015米高空飞行的飞机,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35米/秒.则飞机发出的声音传到地面所用的最短时间是________秒.

13.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_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

14.人耳能区分开回声和声源的条件是二者相差_____秒以上.

15.要使笛子发出声音,必须用口来吹,使管子里的___发生___.

答案

1.振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 2.振动,空气. 3.振动,介质. 4.液体(水)也能传声. 5. 6.填“弹起”,“振动”. 7.填“振动”,“空气”. 8.340,声音在大地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大. 9.快. 10.340. 11.空气. 12.9. 13.振动,介质. 14.0.1. 15.空气,振动.

A级

1.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

A.1秒 B.0.1秒

C.0.01秒 D.0.001秒

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 ).

A.快 B.慢

C.一样快 D.无法比较

3.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而产生的.( )

A.运动 B.振动

C.温度升高 D.体积膨胀

4.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传来的.

A.电磁波 B.真空

C.空气 D.耳朵的鼓膜

5.关于声音的传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动形式传播

B.声音在真空中以很小的速度传播

C.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D.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随着提质的不同而不同.

6.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所以要能听到自己拍手的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 )

A.大于17m B.大于34m C.小于17m D.小于34m

B级

7.甲在足够长的有水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听,能听到( )

A.一声 B.最多声 C.3声 D.4声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于光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空气中比在金属中传播得快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在旷野里谈话比在屋子里响亮

9.有一山峡宽1200米,两旁都是竖直徒壁,有一人在山峡内放一枪,头两次回声间隔5秒,则人离两壁的距离是(设声速v=340米/秒).

( )

A.1025米,175米 B.600米,600米

C.1000米,200米 D.850米,350米

答案

1.B 2.A 3.B 4.C 5.A、D.点拨: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必须借助于介质,真空中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故A对,B错;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气体中最慢,故D不对. 6.A.点拨:人听到回声的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声源到障碍物距离的2倍,∴ . 7.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甲在有水的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引起水管振动发出声音.声音沿三个途径传播,一是在空气中,一是在水中,一是铁管中,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铁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水中,最慢的是在空气中,所以,最先听到的一声是沿铁管传播来的,第二声是从水中传播来的,第三声是从空气中传播来的,选C.点拨:如果水管很短,声音传播的时间很短,我们分辨不出. 8.C. 9.A

1.小明站在桥上,可以看见远处河边上一个妇女在用棒槌拍衣服,但是每当她高举起棒槌时,小明却听见了拍打衣服的清脆声,这是什么原因?假设她每秒拍两次,洗衣服处距桥大约多远?

2.在平直双轨线铁道上,甲、乙两列车以大小相同的速度匀速反向行驶.甲车鸣笛后5s,乙车上人听到,再过40s,两车恰好相遇而错车.求甲车鸣笛时两车间距离.

3.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约为153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所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6s被探测仪接收,求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

4.甲用锤敲打物体时听到的却是前一次敲打时发出的声音,求甲、乙之间的距离.

5.甲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在铁管另一端敲一下,甲听到两次响声.如果铁管长为l,铁和空气传播声音的速度分别为 、 ,求两次响声间隔的时间.

6.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后才按表计时,测得运动员的成绩为13.69s,求运动员的真实成绩是多少?(设当时气温为15℃,无风)

答案

1.看见拍衣服,是由于光的传播,听见拍衣服的声音是因为声音的传播,两者传播速度悬殊很大,所以有一个时间差让我们看起来不“同步”.拍衣服一次有举起和拍下两过程,每秒拍两次,每举起或落下一次用 s的时间. .答:洗衣服离大桥85m.

2.设甲、乙两车在鸣笛时相距为s,甲、乙两车速度均为v,则 ,解得 m/s.甲车鸣笛时,两车相距 .

点拨:此问题看起来很复杂,可把问题简化为:(1)声音与乙车相遇,相遇时间为5s;(2)甲、乙两车相遇,相遇时间为45s两次相遇,通过的路程都等于甲车鸣笛时两车之间的距离.

3.

4.甲每秒敲打3次,即每隔 s一次,而乙却听到的是前一次敲打的声音,即敲打声传到乙处用的时间为 s,则 .

5.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 .沿钢管传播用的时间 ,则 .

6.声音传播100m所用的时间, .

运动员跑百米的真空成绩为 .

点拨:发令枪信号弹爆炸时形成烟雾和发出响声是同时的,但光速是声速的90万倍,在不太大的距离内,信息光(烟雾反射的光)传播所花的时间非常短,可忽略不计,而信息声(枪声)传播得慢,传播所花的时间要长,若也忽略不计,会使运动员的成绩与实际不符.

④ 物理关于声音的题目

1、
开炮后,0.6s炮弹飞过去,声音1.5s传回来:
s=v声t=340×1.5=510m
炮弹0.6s传播了510m,所以:
v弹=510/0.6=850m/s

2、
根据题意:声音0.5s传播回来一次,1.5s传播回来一次:
0.5×340/2+1.5×340/2=340m

⑤ 关于"声音的特征"的物理题

小明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如图2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这哨声是由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改变空气柱的长度是改变音调的一种办法.

⑥ 问几道关于声音的物理题

第一题,声音的速度340米每秒,第一次回声是65除以340,第2次在乘2,声波就像水波。声音撞到壁面弹回来。在过去又弹回来。2题,因为时间传播要时间,第3题车每秒80米,最后一个,当你开车在路上打喇叭的时候,车都开到前面去了声音还没到。

⑦ 物理声现象计算题

某人打靶时,靶子离人340m,子弹离开枪口后经过1.5s,人听到子弹击中靶子的声音,设空气阻力不计,则子弹离开枪口的速度是多少?(气温15℃)

解:气温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v声=340m/s,
子弹击中靶子的声音传到人用的时间:t1=s/v声=340m/340m/s=1s,
子弹离开枪口到子弹击中靶子的时间:t2=t-t1=1.5s-1s=0.5s,
子弹离开枪口的速度: v弹=s/t2=340m/0.5s=680m/s。

某同学旅游时,划船在两山间,大喊了一声,1s后听到一个回声,又经过3s听到了另一个回声,问,两山相距多远?

解:设第一个回声的路程为S1,第二个回声的路程为S2
船离近处的山的距离:L1=S1/2=v声t1 / 2 =340m/s*1s / 2 = 170m
船离远处的山的距离:L2=S2/2=v声t2 / 2 =340m/s*(1s+3s)/ 2 = 680m
所以两山相距:L=L1+L2=170m+680m=850m。

一个人站在两平行的大山形成的峡谷底,当他大喊一声后,经过0.3s和0.7s各听见一次由大山反射的回声,若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则此山谷的宽度约为多少米?

解:声音从人传到两山的时间分别为:t1= 0.3s/2=0.15s,
t2= 0.7s/2=0.35s,
人到两山的距离为:s1=vt1=340m/s×0.15s=51m,s2=vt2=340m/s×0.35s=119m,
峡谷宽度为:s=s1+s2=51m+119m=170m.

有甲、乙两人利用回声测量河岸到峭壁的距离。乙站在岸边,甲站在距峭壁较远处。甲、乙连线与峭壁垂直,相距50m。先甲放一枪,乙测出听到两次枪声的时间差为4s。求河岸到峭壁的距离。

解:乙站在岸边,河岸到峭壁的距离即为乙到峭壁的距离。
乙听到的第一声是直接传来的枪声,第二声是反射的回声。
两次枪声的时间差为4s,即枪声从乙处传到峭壁,再从峭壁反射回到乙所用的时间是4秒。空气中的声速v=340m/s,
这4秒内枪声经过的路程s=vt=340m/s×4s=1360m,
则乙到峭壁的距离L=s/2=1360m/2=680m。
所以河岸到峭壁的距离为680m。

⑧ 声音是什么(物理)

物理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这个介质可以是空气,水,固体.当然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刚才提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声的物体在一秒钟之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单位是赫兹,字母Hz.人的耳朵可以听到20Hz-----20000Hz的声音.
最敏感是1000Hz-----3000Hz之间的声音.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为340米/秒.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固体>液体>气体,声的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
物理中,音调指乐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指声音的特色,要区分开.
有时,我们站在山上高呼,会听到我们的回声,是因为声音在传播色过程中,遇到山这样的障碍,会反弹回来,再次被我们听到.当两种声音传到我们的耳朵里时,时差小于0.1秒时,我们就区分不开了.当声源停止振动后,声音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叫做混响.
自然界中,有光能,水能,生活中有机械能,电能,其实声也有能量.例如,两个频率相同的物体,敲击其中一个物体,另一个物体也会振动发声,这种现象叫做共鸣.声音传播是带动了另一个物体的振动,说明声音也有能量。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符号为dB。另外,阻止噪音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⑨ 初中物理声音题

1、空气 能量
2、音调会因物体振动的大小不同而不同 声音能传播信息 声波
3、A
3解析:声音产生是说声音需要些什么来传播,靠的是介质啊,而这道题中,B说的是液体也能传声,不是说声音的产生的,C是说声音的音调会因某些因素的不同而不同,也不是说声音的产生的,D是说声音会传播能量,也不是说声音的产生的,只有A,说的是声音需要介质(A中为空气),而空气没有了,声音几乎就不能听到了,所以A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是依靠介质来传播的

好辛苦啊!!!加油吧!

阅读全文

与物理声音是什么习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